一年級語文科組計劃

  教師們的科組計劃要怎麼樣來準備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一年級語文科組計劃,希望對你有用。

  ***一***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精神為指標,以新課程實驗為核心工作, 以小學語文素質發展評價改革為著力點, 結合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 繼續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努力提高我們教學質量,促進一年級全體語文教師的素質提高。

  二、本組教師情況分析:

  本年級共有五個教學班級,五位語文教師,有多年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教學敢於創新,大膽實驗。組內教師比較團結,對待工作認真負責,能主動積極的完成工作,能經常交流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相互聽課,互幫互學。在這樣的團隊中,大家能愉快地工作。

  三、教研重點:

  1 、 漢語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是本學期教研工作的重點、難點。新教材要求學生正確書寫漢語拼音 ,並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認識生字。全冊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寫其中的 100個字,識字量大,學生接受的學前教育參差不齊,教學中有難度。

  2 、 重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3 、 加強 學生寫字、讀書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讀書習慣。

  4 、 規範教學常規管理,優化備課組活動,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技能,深入課堂教學研究,確保課堂教學深入紮實地進行。

  5 、 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切實落實素質教育。

  四、教改課題

  低年級的教學以識字為主,在抓好學生紮實識字的基礎上,鼓勵和指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閱讀適合他們年齡的拼音讀物。課堂教學要精講多練,讓學生接觸簡單的讀書知識,從而在課外加以運用。這樣做關鍵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他們的知識積累,為今後寫話練習打基礎。

  五、具體活動措施:

  ***一***、抓好最基本的識字、寫字教學。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 1、 2年級的教學重點,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基礎。今年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把識字、寫字教學抓實、抓細、抓恆。

  1、每天利用習字一刻鐘重點指導識字、書寫,培養書寫習慣,強化規範訓練。

  2 、為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專用的寫字本,有利於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與後退。每個月最後一週的週四定期舉行寫字比賽,比賽後,教師針對情況做寫字教學經驗及反思交流,學生找出不足寫出下一次比賽的目標。通過比賽,進一步提高孩子的寫字識字質量水平,調動孩子寫字的積極性,激發孩子的競爭意識。

  3 、在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識字教學實行認寫分開。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通過放手讓學生藉助圖認字、猜字、遊戲識字等方式,恰當地引導學生自主識字,讓學生自己尋求認字方法,使學生從過去的繁重識字負擔中解放出來。定期舉行“識字大王”的評比活動。

  5 、在識字、閱讀教學中,隨時把握時機,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環境,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

  6 、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把表演、競賽、遊戲、音樂等引進課堂,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鞏固知識,培養興趣,形成能力,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二***、加大力度進行集體備課教研。

  在新課程中課堂教學仍扮演重要角色,我們把重點放在課堂教學研究上。因為今年學校一年級實行包班制 ,老師們在白天能相會教研的時間很難得,所以我們利用學生放學後的時間為級部統一教研時間根據新課程對教學的要求,我們加大力度進行集體備課教研,採用整堂課或某個環節、某種方法,先由執教者談自己設想,談自己是如何落實新課程理念的。然後,由其他教師談自己對此課的研究看法,達到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目的。教研時注重分析教師是否為學生創設了一種信賴、寬容、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是否能通過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學生認知的不平衡進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是否注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是否關注了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學習過程與方法,是否成為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探索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引導者。通過這樣民主、平等的自我反省式的教學研究活動,加深了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激發了教師投入課程改革的熱情。並詳細寫出教學反饋與反思。每月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堂實錄及反思評比。

  ***三***、繼續推進評價實驗,促進學生的發展。

  1 、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以新課程標準為宗旨的課程觀、教學觀、人才觀和學生觀,確立 "師生互動 "和 "師生互動為主體 "的教學新理念,探索如何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努力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執行體系。

  2 、加強實踐,提高實踐水平。積極參加教研組組織集體備課,共同商量每單元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認真及時總結經驗,做好記錄,寫好論文。

  3 、參加校本培訓,提高自身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語文幾乎是以人類社會的整個文化為背景的,涉及廣博的知識體系,尤其是在新世紀知識經濟時代,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高超的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才能在浩瀚的知識與資訊的海洋中自由遨遊,才能在語文素質教育這塊園地中,面對富有新思維的學生盡到 "傳道、授業、解惑 "的職責,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語文素質教育的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而不被時代淘汰。

  4 、實施 "多元激勵性評價方案 "促進學生的發展。

  評價所追求的不應是給學生一個精確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分數與他人比較,而要更多得體現對學生的關注,要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達到基礎教育培養的目標要求,更要發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特長,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勵學生的語文學習,使學生的學習過程逐步成為一種自覺、主動、持久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促進學生的發展,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二***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70名,這些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對班級非常熱心。但是有幾個孩子自制力比較差,管不住自己,常常偷懶,精力不集中。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能自覺地聽課、做作業。因此我把這個學期的教學目標定位在:保優去差。把那些後進學生的思想和成績都提升起來,讓他們學會學習,認真學習。繼續鼓勵好學生,讓他們更加努力奮進,爭創高峰。

  二、指導思想

  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順應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致力於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紮實的語文基礎。

  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不斷獲得成功的愉悅,不斷提高語文能力。

  三、教材特點

  1、教材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具有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以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為己任,用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

  2、教材的內容簡化頭緒,加強整合,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編排體系呈現方式靈活多樣,有助於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教材還體現開放性,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同時留有餘地,增加彈性,為教師和學生留有發展、創造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生學習的需要。

  4、圍繞專題組織教材內容,加強整合,便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每個單元,從導語到識字課,到課文,到語文園地中的閱讀短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都圍繞本單元的專題合理安排。如第二組,在簡短的導語之後,以三字經的形式編寫識字課,既認了字,又使學生懂得要尊敬長輩、敬愛父母等道理。接著,編排了《看電視》《胖乎乎的小手》《棉鞋裡的陽光》《月亮的心願》等四篇課文,教育學生關愛他人,尊敬長輩,樂於助人。在語文園地裡,"讀讀背背"安排了反映溫馨家庭生活的短詩《鞋》;"口語交際"安排討論爸爸媽媽不讓自己做家務事該怎麼辦。整組教材圍繞"家庭生活"這個主題,把各項內容組合成一個有機整體。

  5、安排獨立的識字課,內涵豐富,形式多樣。

  八課識字大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韻文形式,易於朗讀;內容均貼近每一組的專題,便於整合。通過學習這些意境優美、內涵豐富的識字課,學生不僅識了字,而且積累了優美的語言,豐富了知識儲備,並受到思想和文化的薰陶。如第一組的識字課,由八個詞語組成:"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齊放,百鳥爭鳴。"這幾個反映春天優美景色的成語或片語,組成了一幅意境優美的畫卷,而且文字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全冊要求認的字,均選自常用字表;要求寫的字,優先選擇構詞率高的字,併力求使每次寫的字有一定規律。其中有的是本課新認識的字,有的是以前認識並在本課再現的字,便於學生感悟,也便於教師指導。

  6、教材具有時代感,更貼近兒童生活。

  有反映領袖事蹟的《鄧小平爺爺植樹》,有反映家鄉新貌的《畫家鄉》,有體現關愛他人的《月亮的心願》,有表現現代兒童生活的《棉鞋裡的陽光》,有反映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松鼠和松果》《美麗的小路》,有介紹自然常識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車的故事》等。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便於學生學習語言,並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課後練習重視語言積累和感悟***如,朗讀背誦,詞語積累與擴充套件,詞句練習***,重視練習語文基本功***如,寫字,詞句理解與運用***,也重視課內外結合,將語文學習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7、教材是讓學生喜愛的"學本"。

  ***1***.由關注教師的教轉向方便學生的學。

  無論是單元前的導語,還是課後練習、語文園地,都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敘述,非常親切、自然。在有些課文之後,根據需要以靈活的形式提出問題或引導實踐。如,在《春雨的色彩》之後啟發提問:"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在《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課後引導學生:"植樹節快到了,我們也去植樹吧!"這樣設計,既靈活,又實用,對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投身實踐,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

  ***2***.注重引導發現,儘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使學生樂學、會學,不斷產生成就感。在每個語文園地裡設"我的發現",不斷引導學生髮現新的識字方法,發現字、詞、句的一些規律。如"語文園地一"中,"今天,我發現了兩種識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麼嗎?"引導學生髮現可以用加偏旁、換偏旁的方法認識漢字。又如"語文園地四",用展示合作學習成果的方式,啟發學生髮現不同偏旁的字有不同的意思;還引導學生讀帶有多音字的句子,啟發學生了解多音字的特點。

  在語文園地裡還設有"展示臺",鼓勵學生展示課外認識的字,鼓勵學生展示查字典的能力,鼓勵學生展示講故事的本領,等等。

  8、聯絡單元的專題設計口語交際,加強各個單元教學內容的整合。

  各單元的口語交際話題都與本單元的專題密切相關,使閱讀課文及相應的準備活動成為口語交際的重要知識背景。如第八組的口語交際,話題是"未來的橋"。在此之前的《蘭蘭過橋》一文的課後練習中,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提出分頭設計未來的橋的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可以得到很多啟示,培養創新思維,從現實生活中,從與同伴的交流中,生髮出形形色色的對未來的橋的設想。有利於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材中八個口語交際的設計,既聯絡課文,又貼近學生生活,從而使學生有話願說,有話可說,利於達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9、體現彈性,增加適應性。

  在識字方面,每課要求認識的字型現基本要求,班上有好些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他們多認。另外,在教科書裡貫穿著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在課外閱讀中主動識字的思想。讓學生做識字的有心人,所認的字一定會突破教科書規定的識字量。在閱讀方面,教科書的最後編排了五篇選讀課文,供學生選讀。另外,鼓勵學生隨時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體現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促使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與發展。

  四、策略與實施

  在把握教科書編寫意圖的基礎上,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因為教材是以專題形式編排的,語文園地中安排的內容也都是圍繞專題設計的,所以備課時心中要切記因材施教,在每組教學過程中應該安排哪些教學內容,佈置學生進行哪些學習準備,杜絕教學中的隨意性。

  1、識字寫字教學。

  本冊安排的550個要求認識的字,絕大多數是常用字。要相信學生能夠用已經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學習這些生字,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識字。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當小老師,等等。採用多種形式,注意加強生字的複習和鞏固,防止回生。要加強寫字指導,不但要寫對,更要寫好。最好每節課上都讓學生寫幾個字,切實保證寫字質量。

  2、閱讀教學。

  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自得的。在教學中,應儘量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指導,而是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充分體會課文的情感因素。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如,給畫面配音,分角色朗讀,等等。在進行課文教學時,重視學生個人的閱讀感受,除了討論書中的思考題之外,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還要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選擇好的讀物,給他們創造交流課外閱讀成果的機會。

  3、口語交際教學。

  重視創設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口語交際。在口語交際課之前,要提早佈置準備。除專門的口語交際課,還要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活動,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進行口語交際,不斷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另外,還要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總之,要憑藉教材的優勢,創造性地進行教學,通過指導學習,為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使他們成為樂於學習、主動學習、善於學習、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的學習者。

  五、教學進度

  根據本學期時間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一般是兩星期上一個單元,進行一次測試檢驗,每課書的教學時數根據實際情況定。

  ***三***

  一、本冊教材的學習目標

  1.認識550個常用漢字,會寫250個漢字。

  2.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3.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詞句的意思,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說明:朗讀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佔有特殊地位,要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像畫面,這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當然,在朗讀中還應適當抓一點對重點詞語的理解。***

  4.初步學習默讀,逐漸養成默讀的習慣。

  5.重視和加強語言的積累,在生活中學語文。

  1.認識550個常用漢字,會寫250個漢字。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詞句的意思,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二、教材內容及其編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八個專題,分為八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身邊的科學。八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含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為一體。每個專題內涵都比較寬泛,避免了教材內容的侷限性。

  每組包括1課“識字”、4-5篇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絡,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包括詞語、三字經、對對子、謎語、諺語、詩歌等多種形式。課文共34篇,內容豐富多彩。“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要是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口語交際--與專題聯絡,在雙向互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所得的舞臺。

  八組之後有五篇選讀課文。最後是兩個生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