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怎麼教育孩子

  在很多的時候,我們對孩子教育的事情也會去借鑑國外的教育經驗,其實無論是怎樣的教育,對於孩子本身有好處的,我們都可以加心借鑑。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發達國家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發達國家教育孩子的方式***日本***

  人教導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的,其它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去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在養老院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來掙自己的學費。孩子很小的時候,爸媽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揹包。他們會對孩子說:"自己的東西,應當自己來背。"日本家庭很重視對孩子進行生活教導,他們無時無刻都在教導孩子要獨立,,簡單讓孩子學會照顧好自己並且照顧好生活中需要照顧的人。教他能自己做飯、打掃房間;教他能和同學一起過集體生活;教他能在壓力下保持健康的心態。他們認為這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訓練。

  日本的小學生許多在冬天都穿短褲,有的孩子的腿凍得都發紫了,但爸媽支援孩子那樣做。這就是挫折教導,就是讓孩子面對艱難,不逃避,不退縮,想方法克服。日本小孩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導。

  發達國家教育孩子的方式***德國***

  在德國孩子做家務都有法律規定: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爸媽洗餐具,收拾房間,到商店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不但要洗餐具,還要給全家人擦皮鞋,到花園裡勞動。14~-~16要擦車和到菜園裡翻地。16~-~-~18歲的還孩子每個星期要大掃除一次。德國80%以上的孩子對爸媽的印像頗好,特別是他們感激爸媽在人格、修養方面對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們欣賞的一起特徵可概括為:勤奮、認真、按計劃辦事、言而有信並值得信賴。儘管德國家庭普遍較富裕,但孩子們從小就養成了相對獨立的習慣。與東方的孩子相比,他們較少有依賴他人的意識。絕大多數孩子在中學階段就有打工掙錢的經歷,特別是在假期。中學畢業或到一定的年齡後,孩子們會在爸媽的指導和自己的抉擇下離開家庭或家鄉到外面去開創自己的生活道路。

  發達國家教育孩子的方式***美國***

  美國爸媽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美國南部一些州立學校為培養學生獨立生存的適應社會能力,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1個星期方能予以畢業。條件似乎苛刻,但卻使學生們獲益非淺。爸媽對這項活動全力支援,沒有一位"拖後腿"。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不管其家裡多富有,男孩子12歲以後就會給鄰居或自己的爸媽在家裡剪草、送報賺些零用錢,女孩子則做小保姆去賺錢。

  美國的孩子摔倒了,即使孩子哭得很厲害,爸媽也不給予理睬,當孩子自己爬起來後,爸媽就上前抱起他,並對他說:寶寶真是個勇敢的孩子,並對孩子親一下,以表示鼓勵和表揚。這孩子就曉得我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才是棒孩子,而中國的孩子摔倒了,爸媽就趕緊把孩子抱起來,又是哄又是拍,還不行就給孩子東西吃,還說凳子,椅子不好把寶寶摔了。同樣是獎勵的行為,大家獎勵的是哭的行為,而美國的爸媽獎勵的是摔倒後爬起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