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間接言語行為為理論
論文摘要:間接言語行為就是說話者未按照其真實的意圖來進行言語交流的一種行為。間接言語行為分為兩種:規約性和非規約性的間接言語行為。它可以用於向別人提出請求、對別人表示禮貌或者委婉的拒絕別人等情況。
論文關鍵詞:間接 言語行為 理論規約
語言作為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現象,是社會發展進化的產物,是人類研究最早但瞭解最少的東西。語言既是人類交際的工具。也是人類交際地產物。語言的交際功能既是約定俗成的結果,同時也是人類理性選擇的結果。因此,語言的形式和意義常常並不對應,並且受到語言的內外環境的影響。在語言的使用中,語言的形式,功能和意義之間存在著某種對應關係。這種對應關係的存在使我們學習.掌握和運用語言成為可能。但是,語言的形式和意義之間又不存在著一一對等關係。在不同的場合和時問,同一語言形式可以表達不同的意義。分析語言現象必須把它和它依賴的語言環境聯絡起來。言語行為是說話者藉助諺語來傳達其意圖以實現其意圖的行為。在現實的言語交流中,存在大量非直接的言語行為,說話者未按其真實的想法來進行言語交流,他將他的實際想法以不同的背離句子字面意思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就是所謂的間接言語行為。Scarle的間接言語行為理論是間接言語行為的經典理論。
1理論基礎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J.L.Austin在1962年提出了語用學的重要理論之一一言語行為理論。Ausitn在探討語言緩和行為之間的關係時,首先注意到:人說出話語不僅是提供資訊,而且是完成許多其他行為。簡單地說,語言不僅是描述和陳述客觀事實的工具,而且是一種工具,即言語行為。Austin認為,從實用的角度把句子看成言語行為的一部分來研究,可以解決一些哲學上的爭論。因此,他提出的言語行為理論是為尋求解決哲學問題而研究語言的。之後,他又提出了著名的言語行為三分說,即言內行為***1ocutionaryact***,言外行為***illocuitonaryact***和言後行為***pedocutionaryact***。在以上三種話語行為中,研究者最感興趣的是言外行為,因為他涉及說話者的意圖,這正是研究語言交際的中心問題。
在Austin之後,美國著名哲學家J.R.Scarlc在繼承和批判Ausitn的日常語言哲學分析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實施以言行事行為的必要和充分條件,發展了言語行為理論,將言語行為系統化、嚴格化。提出了間接言語行為理論***IndirectSpecehActTheory***。他指出間接言語行為理論要解決的問題是:說話人如何通過“字面意思”來表達間接的“言外之意”,或者說聽話人從說話人的“字面用意”中如何推斷出間接的“言外之意”。
在Scarlc的間接言語行為理論之後,為了彌補其不足,Oirce提出了語用中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Pirnciple***,即為了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交際雙方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則。而繼Grice的“合作原則”之後,英國語言學家Leech提出了“禮貌原則”***PolitensesPirnciple***。禮貌原則解釋了合作原則中無法解釋的問題。比如:人們在言語交際中有時候為什麼不用直接的方式來遣詞達意,而用問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及願望,讓聽話人去意會其言外之意呢?說話者為什麼有時候要故意違反合作原則去說謊呢?禮貌原則比較令人信服的解釋了這些問題:為了對聽話人或第三者表示禮貌,可以說Leech的禮貌原則更具說服力地解釋了語言中的間接現象,從而進一步的完善了言語行為理論。
2間接言語行為分類
根據Seade的言語行為理論,間接言語行為指的是通過一種言外行為間接的完成另外一種言外行為的情況。也就是說,交際者在實施問接言語行為時往往不直接說出自己要說的話,而是憑藉另外一種言語行為來間接的表達其用意。我們知道,句子的形式和功能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一一對應關係。在日常談話中,人們為了講求禮貌,在想讓別人做某事的時候,往往避免直接使用命令句,而尋求一種比較婉轉的表達方式。Seade認為在間接言語中,說話人和聽話人溝通,能讓聽話人明白活語中字面意思之外的用意,他所依靠的是他同聽話人共知的背景資訊。於是,Searlc把間接言語行為分為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和非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
***1***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指對“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斷而得出的間接言語行為。也就是根據句子的句法形式,按習慣可以立即推匯出間接的“言外之力”。這類行為就是那些已經被約定俗成地表達了的間接言語行為,而且已經形成一種習慣用法或語言形式。人們之所以採用規約性的間接言語行為。主要是出於對受話人的禮貌。規約性問接言語行為的主要特徵是,它的問接言外之力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固定在語言形式之中,併為人們普遍接受。例如:
A、W ouldyoumindopeningthewindow?
B、Couldyoupassmethepen?
C、1wouldapprceiateifyoucouldutm ofthelight.
D、I’dratheryoudidn’tdoitanym0I_e.
上述表達“請求”的例句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非常常見。聽者可以非常容易的理解說話者問接表達的意義,即“請求”自己去傲某事。這類間接言語行為是人們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在交際過程中基本不會造成交際失誤。
***2***非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非規約性問接言語行為要依靠語境和說話雙方的共知語言資訊來推導,因此較複雜和不確定.它更多的取決於互知的背景資訊和所處的語境。在這種言語行為中,人們所使用的間接言語行為旬並不是間接言語行為的習慣表達方式,因而說話者的用意與其所使用的語句的字面意義之問的聯絡較為複雜,較不固定,而且因不同的語境而異。例如:
The bellisirnging.Studentsinclassarctalkingwhen theteachercom es in.
Teacher:Thereismuchnoisehere.
Studenst:Yes,thereis.
Teacher:W ouldyoubealittlemore quiet?
Sutdents:Allirght,sir.***stoptalking***
在此例中,教師首先是用—個非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的句子,意欲讓學生安靜下來,但是學生並沒有領會老師的真正意圖。於是教師再用一個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的句子來表明其意圖,學生最終得以領會老師此翻話的目的。由此可見,非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比規約性問接言語行為的間接程度要大,聽話人必須作出正確的推理才能理解說話人的意旨。
3間接言語行為的語用功能
***1***向別人提出請求。向別人提出請求的行為一般通過直接的和間接的策略都可以來完成,但在實際交往過程中因為涉及面子的社會文化心理,人們多數採用間接交際策略實現請求行為。析使旬等方式提出的請示或發出邀請在一些場合很不足取。因為這些句子聽起來令人感到很不愉快,不容易披別人所接受。因此,鑑於這種情況,人們常常用疑問句或陳述句來間接的提出請求。例如:
Can you pick me up at7:00tomorrow monr ing?
對於聽話者來說。用這種問句形式間接的表達請求,會顯得既得體又有禮貌因為這種問旬具有雙重功能,形式上是詢問有無能力,實質上是一種請求。這樣聽話人既可以回答Yes,也可以回答No。因而聽話人多了一份選擇。即使被拒絕了,說話人也不會因此感覺自己的面子太過折損,也不會過於生氣,這樣,說話者和聽話者雙方的社會關係也能夠繼續維持良好。
***2***對別人表示禮貌。人們為了使交際順利進行下去,交際雙方均應該遵守合作原則。但是有的時候,在一些交際場合,人們說話或轉彎抹角或避而不談,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例如:
A、W e’l1 all miss Bill and Agatha,Won’t we?
B、W el1.we’11 all miss Bil1.
這裡B顯然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量”的準則,沒有回答足夠的資訊。因為A提到大家將非常想念Bill和Agatha,而B只肯定了想念Bill,故意不提Agahta,間接的表達了我們不想念Agahta的觀點。但是,如果B直接說出來“We’11allimssBillnotAgatha.”,這樣就會使A和Agama很丟面子,因此,B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來對A和Agatha~示禮貌。由此可見,人們在交際中。不僅要遵守合作原則,還要恪守禮貌原則。
***3***對別人暗示拒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別人的言行不可能一直都表示贊同,有時候也需要拒絕他們。在拒絕他人時,為了使他人不感到難堪,或最大限度的減少有損於對方的觀點,我們一般不直截了當的拒絕,而是想方設法尋找託詞間接的拒絕,以減少說不的機會。如:
Father:Linda,som ebodyisatthedoor.
Linda:I’m washingmyhair.
Father:M ary,someoneisatthedoor.
Mary:I’m watchingthebaseballmatch.
從Linda和Mary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出兩個女孩都理解了父親“someoneisathtedoor.”的言外之意,是間接的要她們去開門,然而Linda正在洗頭,無法出去開門;而Mary正專注於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不願意走開。但是為了維護父親的尊嚴,她們不能說“No”來直接拒絕父親。因而兩個姑娘均使用陳述句陳述自己正在忙於做的事情,脫不開身,讓父親自己來推斷女兒的陳述是一種間接的拒絕。
***4***強調自己的陳述當說話者覺得直陳言實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為了強調他的真正思想,他就有可能說出話語含義和字面意義不一致甚至相反的言語來表達自己真正想說的話,從而達到了強調或充分表達自己情感的效果。如:
A、~W’hodoesn‘tknOW tIlattheearth isround?
B、Exeryoneeknowshtatht eearthisround.
A句是以疑問旬出現的反誥旬,B句則是一般的陳述旬。很顯然,疑問句強調了事實,語氣更為強烈。
4結語
間接言語行為理論闡述了語句字面意思和話語意義兩個層面的關係,揭示了語言結構和功能之間的多元關係,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語句的字面意義和說話人言外之力的關係問題,為解釋語言的形式和功能之間的不一致現象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這一理論彌補了早期言語行為理論的不足,進一步使之趨於系統和完善。
由於間接言語行為的語用功能,它在人們的實際交際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交際中。人們或多或少都在使用間接言語行為表現社交距離,使用間接言語行為對某些敏感、尷尬的局面作出迴避,或者為達到直接言語行為所達不到的目的時使用間接言語行為巧妙迂迴,不露聲色的達到自己的目的。語言的間接性使用分析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從語言外部找到解釋間接言語行為的動機,而且對於理解間接言語行為和使用間接言語行為進行成功的交際有著重要作用。
論文關鍵詞:間接 言語行為 理論規約
語言作為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現象,是社會發展進化的產物,是人類研究最早但瞭解最少的東西。語言既是人類交際的工具。也是人類交際地產物。語言的交際功能既是約定俗成的結果,同時也是人類理性選擇的結果。因此,語言的形式和意義常常並不對應,並且受到語言的內外環境的影響。在語言的使用中,語言的形式,功能和意義之間存在著某種對應關係。這種對應關係的存在使我們學習.掌握和運用語言成為可能。但是,語言的形式和意義之間又不存在著一一對等關係。在不同的場合和時問,同一語言形式可以表達不同的意義。分析語言現象必須把它和它依賴的語言環境聯絡起來。言語行為是說話者藉助諺語來傳達其意圖以實現其意圖的行為。在現實的言語交流中,存在大量非直接的言語行為,說話者未按其真實的想法來進行言語交流,他將他的實際想法以不同的背離句子字面意思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就是所謂的間接言語行為。Scarle的間接言語行為理論是間接言語行為的經典理論。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J.L.Austin在1962年提出了語用學的重要理論之一一言語行為理論。Ausitn在探討語言緩和行為之間的關係時,首先注意到:人說出話語不僅是提供資訊,而且是完成許多其他行為。簡單地說,語言不僅是描述和陳述客觀事實的工具,而且是一種工具,即言語行為。Austin認為,從實用的角度把句子看成言語行為的一部分來研究,可以解決一些哲學上的爭論。因此,他提出的言語行為理論是為尋求解決哲學問題而研究語言的。之後,他又提出了著名的言語行為三分說,即言內行為***1ocutionaryact***,言外行為***illocuitonaryact***和言後行為***pedocutionaryact***。在以上三種話語行為中,研究者最感興趣的是言外行為,因為他涉及說話者的意圖,這正是研究語言交際的中心問題。
在Scarlc的間接言語行為理論之後,為了彌補其不足,Oirce提出了語用中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Pirnciple***,即為了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交際雙方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則。而繼Grice的“合作原則”之後,英國語言學家Leech提出了“禮貌原則”***PolitensesPirnciple***。禮貌原則解釋了合作原則中無法解釋的問題。比如:人們在言語交際中有時候為什麼不用直接的方式來遣詞達意,而用問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及願望,讓聽話人去意會其言外之意呢?說話者為什麼有時候要故意違反合作原則去說謊呢?禮貌原則比較令人信服的解釋了這些問題:為了對聽話人或第三者表示禮貌,可以說Leech的禮貌原則更具說服力地解釋了語言中的間接現象,從而進一步的完善了言語行為理論。
2間接言語行為分類
根據Seade的言語行為理論,間接言語行為指的是通過一種言外行為間接的完成另外一種言外行為的情況。也就是說,交際者在實施問接言語行為時往往不直接說出自己要說的話,而是憑藉另外一種言語行為來間接的表達其用意。我們知道,句子的形式和功能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一一對應關係。在日常談話中,人們為了講求禮貌,在想讓別人做某事的時候,往往避免直接使用命令句,而尋求一種比較婉轉的表達方式。Seade認為在間接言語中,說話人和聽話人溝通,能讓聽話人明白活語中字面意思之外的用意,他所依靠的是他同聽話人共知的背景資訊。於是,Searlc把間接言語行為分為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和非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
***1***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指對“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斷而得出的間接言語行為。也就是根據句子的句法形式,按習慣可以立即推匯出間接的“言外之力”。這類行為就是那些已經被約定俗成地表達了的間接言語行為,而且已經形成一種習慣用法或語言形式。人們之所以採用規約性的間接言語行為。主要是出於對受話人的禮貌。規約性問接言語行為的主要特徵是,它的問接言外之力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固定在語言形式之中,併為人們普遍接受。例如:
A、W ouldyoumindopeningthewindow?
B、Couldyoupassmethepen?
C、1wouldapprceiateifyoucouldutm ofthelight.
D、I’dratheryoudidn’tdoitanym0I_e.
上述表達“請求”的例句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非常常見。聽者可以非常容易的理解說話者問接表達的意義,即“請求”自己去傲某事。這類間接言語行為是人們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在交際過程中基本不會造成交際失誤。
***2***非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非規約性問接言語行為要依靠語境和說話雙方的共知語言資訊來推導,因此較複雜和不確定.它更多的取決於互知的背景資訊和所處的語境。在這種言語行為中,人們所使用的間接言語行為旬並不是間接言語行為的習慣表達方式,因而說話者的用意與其所使用的語句的字面意義之問的聯絡較為複雜,較不固定,而且因不同的語境而異。例如:
The bellisirnging.Studentsinclassarctalkingwhen theteachercom es in.
Teacher:Thereismuchnoisehere.
Studenst:Yes,thereis.
Teacher:W ouldyoubealittlemore quiet?
Sutdents:Allirght,sir.***stoptalking***
在此例中,教師首先是用—個非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的句子,意欲讓學生安靜下來,但是學生並沒有領會老師的真正意圖。於是教師再用一個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的句子來表明其意圖,學生最終得以領會老師此翻話的目的。由此可見,非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比規約性問接言語行為的間接程度要大,聽話人必須作出正確的推理才能理解說話人的意旨。
3間接言語行為的語用功能
***1***向別人提出請求。向別人提出請求的行為一般通過直接的和間接的策略都可以來完成,但在實際交往過程中因為涉及面子的社會文化心理,人們多數採用間接交際策略實現請求行為。析使旬等方式提出的請示或發出邀請在一些場合很不足取。因為這些句子聽起來令人感到很不愉快,不容易披別人所接受。因此,鑑於這種情況,人們常常用疑問句或陳述句來間接的提出請求。例如:
Can you pick me up at7:00tomorrow monr ing?
對於聽話者來說。用這種問句形式間接的表達請求,會顯得既得體又有禮貌因為這種問旬具有雙重功能,形式上是詢問有無能力,實質上是一種請求。這樣聽話人既可以回答Yes,也可以回答No。因而聽話人多了一份選擇。即使被拒絕了,說話人也不會因此感覺自己的面子太過折損,也不會過於生氣,這樣,說話者和聽話者雙方的社會關係也能夠繼續維持良好。
***2***對別人表示禮貌。人們為了使交際順利進行下去,交際雙方均應該遵守合作原則。但是有的時候,在一些交際場合,人們說話或轉彎抹角或避而不談,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例如:
A、W e’l1 all miss Bill and Agatha,Won’t we?
B、W el1.we’11 all miss Bil1.
這裡B顯然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量”的準則,沒有回答足夠的資訊。因為A提到大家將非常想念Bill和Agatha,而B只肯定了想念Bill,故意不提Agahta,間接的表達了我們不想念Agahta的觀點。但是,如果B直接說出來“We’11allimssBillnotAgatha.”,這樣就會使A和Agama很丟面子,因此,B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來對A和Agatha~示禮貌。由此可見,人們在交際中。不僅要遵守合作原則,還要恪守禮貌原則。
***3***對別人暗示拒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別人的言行不可能一直都表示贊同,有時候也需要拒絕他們。在拒絕他人時,為了使他人不感到難堪,或最大限度的減少有損於對方的觀點,我們一般不直截了當的拒絕,而是想方設法尋找託詞間接的拒絕,以減少說不的機會。如:
Father:Linda,som ebodyisatthedoor.
Linda:I’m washingmyhair.
Father:M ary,someoneisatthedoor.
Mary:I’m watchingthebaseballmatch.
從Linda和Mary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出兩個女孩都理解了父親“someoneisathtedoor.”的言外之意,是間接的要她們去開門,然而Linda正在洗頭,無法出去開門;而Mary正專注於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不願意走開。但是為了維護父親的尊嚴,她們不能說“No”來直接拒絕父親。因而兩個姑娘均使用陳述句陳述自己正在忙於做的事情,脫不開身,讓父親自己來推斷女兒的陳述是一種間接的拒絕。
***4***強調自己的陳述當說話者覺得直陳言實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為了強調他的真正思想,他就有可能說出話語含義和字面意義不一致甚至相反的言語來表達自己真正想說的話,從而達到了強調或充分表達自己情感的效果。如:
A、~W’hodoesn‘tknOW tIlattheearth isround?
B、Exeryoneeknowshtatht eearthisround.
A句是以疑問旬出現的反誥旬,B句則是一般的陳述旬。很顯然,疑問句強調了事實,語氣更為強烈。
4結語
間接言語行為理論闡述了語句字面意思和話語意義兩個層面的關係,揭示了語言結構和功能之間的多元關係,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語句的字面意義和說話人言外之力的關係問題,為解釋語言的形式和功能之間的不一致現象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這一理論彌補了早期言語行為理論的不足,進一步使之趨於系統和完善。
由於間接言語行為的語用功能,它在人們的實際交際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交際中。人們或多或少都在使用間接言語行為表現社交距離,使用間接言語行為對某些敏感、尷尬的局面作出迴避,或者為達到直接言語行為所達不到的目的時使用間接言語行為巧妙迂迴,不露聲色的達到自己的目的。語言的間接性使用分析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從語言外部找到解釋間接言語行為的動機,而且對於理解間接言語行為和使用間接言語行為進行成功的交際有著重要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