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才需求調查報告範文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掌握社會現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狀況,瞭解社會未來三年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及培養要求,從而為確定我院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培養目標和專業設定提供基本的依據。我們對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XX年3月,我係採用走訪用人單位、問卷調查、資料收集與分析等手段,就相關行業和企業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進行調查和分析。

  此次調研涉及的用人單位主要有安徽、江蘇、浙江等省的大中型企業、進駐安徽省蕪湖、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上市公司、外資企業、大中型國有企業以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民營企業;涉及到省內及周邊地區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會。

  現就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需求的巨集觀背景

  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是由社會發展大環境決定的,我國的國家資訊化程序已經並將繼續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產生重要的影響。

  目前,我國計算機市場的主體仍然是行業應用市場。在國家“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指導下,行業應用市場總體上保持穩定增長,但行業間需求不一,增長各異。國家資訊化程序已經涉及到各行各業。企事業單位資訊系統的建設與執行,是目前和今後採購、應用計算機產品的主流需求。這些用人單位需要高校培養大批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

  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社會需求總量在計算機行業屬於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約需求100萬各種型別的畢業生,高職院校畢業生主要從事計算機應用行業的基礎工作,特別優秀的可以從事一些開發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從事計算機應用工作。

  二、相關行業和企業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

  1、在國家“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指導下,我省企業資訊化也在全面進行,急需企業資訊化專業人才。

  目前從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所從事工作的性質來劃分,大致上可以將計算機人才分為以下三類:

  ***1***從事研究型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在攻讀更高學位後***從事計算機基礎理論、新一代計算機及其軟體核心技術與產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對他們的基本要求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從事工程型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從事計算機軟硬體產品的工程性開發和實現工作。對他們的主要要求是技術原理的熟練應用***包括創造性應用***、在效能等諸因素和代價之間的權衡、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團隊精神等。

  ***3***從事應用型***資訊化型別***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從事企業與政府資訊系統的建設、管理、執行、維護的技術工作,以及在計算機與軟體企業中從事系統整合或售前售後服務的技術工作。對他們的要求是熟悉多種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工作原理,能夠從技術上實施資訊化系統的構成和配置。

  從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目前我省高校計算機專業對第***1***、***2***類人才的培養已有一定的基礎,而對於第***3***類人才的專門培養則是非常薄弱的。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結構。例如,教育部關於緊缺人才的報告稱,到XX年,我國需要高階計算機人才6萬人,中級計算機人才28萬人,初級計算機人才46萬人。但是,目前計算機行業從業人員的結構呈橄欖型,高階計算機人才和初級計算機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從事計算機行業應用型工作的專門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應情況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

  對於這種現狀的認識,一位企業負責人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計算機行業“藍領”人數少的根本原因,不是企業不需要“藍領”,而是缺乏能夠有效地組織和指揮“藍領”、發揮其軟體生產力的高階應用型專門人才。

  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是振興安徽的一項迫切任務,既懂計算機軟體又懂計算機硬體維護技術的複合型人才緊缺已成為安徽振興經濟的一大障礙,據我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負責人稱,我省複合型人才為19、9萬人,佔技術人才總數的7、4%,與發達國家複合型人才總數40%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本行業中持有“雙證”在手的大學生就更是少之又少。it產業的振興勢必將拉動並形成我省巨大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市場。

  從我們調研情況下,瞭解到我省在未來3年內企業資訊化過程中,仍有100萬的人才缺口。而我省本專業的在校生僅為1700多人,遠遠供應不上這種需求,巨大的人才缺口使我們現在必須加大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特別是立足本省,培養適合我省企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應用人才。

  2、企業在招聘時對計算機人才的期望

  在現在的就業形勢和企業競爭條件下,市場出現了某種供大於求的現象。因此,企業在招聘新的員工時候,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中不同部門的負責人對應聘者專業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資源主管認為排在頭三位的專業技能分別是:計算機軟體的應用能力、資料庫知識和作業系統知識;而it專案主管認為排在頭三位的專業技能則分別是:計算機硬體組裝與維護能力、計算機軟體的應用能力、網路管理和維護能力,此外依次需要具備資料庫知識和作業系統知識。

  分別有87、9%的人力資源主管和81、7%的it專案主管在招聘員工時會看重應聘者的實踐經驗。不少企業會參看畢業生是否參加過專案或實習以及是否擔任過學生幹部等條件。57、7%的it專案主管表示,會先安排新員工直接進入工作,然後在實踐當中根據需要再進行鍼對性的培養。所以目前成熟的企業並不迴避再培養問題,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養成本。

  3、從全國範圍來看,企業資訊化的程序也在飛速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也在逐年上升。

  大量的傳統企業在不斷加快資訊化建設的程序,“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這是我國已經確定的長遠戰略發展目標,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短缺成為阻礙資訊建設發展的瓶頸。

  在需求度上,我國上規模的企業在百萬家以上,每個企業搞資訊化建設平均最少需要一到兩名複合型計算機應用人才,那麼全國對複合型技術人才的需求量要在200萬以上。由此專家指出,計算機應用是依託it產業迅速發展的“朝陽職業”,人才需求由低端到高階都有廣闊的就業前景,職業行情將越漲越高。

  4、用人單位關於計算機專業人才素質和職業道德的觀點

  在企業訪談過程中,每個it公司都毫無例外地談到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問題。

  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高職畢業生僅僅掌握已有的知識是完全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種綜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說的專業素質。

  在“選擇應聘者時優先考慮的前五項因素”一題中,首選是“持續學習能力”,得到了66、7%人力資源主管和專案主管的認同;其次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支援率達64、3%;第三是“溝通能力”,佔3***%;第四是職業道德和責任心,佔56、6%;“參加過專案或者實習”和“團隊合作意識”並列第五,支援率53、4%。學習成績的支援率只有24%,可見企業只是把學習成績作為應聘者學習能力的參考來考慮的,它們更看重一個人面對新事物的再學習能力以及面臨新問題的解決能力。

  儘管企業招聘時比較看重應聘者的工作經驗***分別有87、9%的人力資源主管和81、7%的it專案主管認為在招聘員工時會看重應聘者的實踐經驗***,但素質與經驗二者並不矛盾。招聘時考慮的是工作的關聯性、有效性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進入工作角色後,注重的不僅是曾經做過什麼,更是以後能做什麼,要求員工在工作中能夠應對經常變化的客觀情況。

  加強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是一個大家都認為重要但實際上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易被察覺,也無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評價;而一旦出現問題,損失則可能很大。在對“管理專案時員工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回答中,前5項依次是:***1***對工具和方法的應用技術不足、經驗不足;***2***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心不足;***3***職業道德和紀律性不強;***4***知識體系結構不合理,範圍狹窄,內容陳舊;***5***溝通能力較弱。有43、7%的專案主管認為員工責任心不強。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員工跳槽太頻繁,往往更多地考慮個人的待遇,而不太考慮集體和社會利益。人力資源經理和專案經理都表示不太願意要那些頻繁跳槽的求職者。可見,價值觀的問題已經排在專業技術問題前面了。

  因此以學習能力為代表的發展潛力,是用人單位最關注的素質之一。同時企業要求人才能夠學習他人長處,而目前相當一部分學生“以我為中心、盲目自以為是”的弱點十分明顯。

  5、關於複合型和寬口徑

  近年來,複合型人才的需求與培養是一個熱門話題。對於it領域而言,複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某個***某些***應用領域的專門知識與技能,又掌握了it專門技術的人才。

  it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層次越來越高,並且對綜合性、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學校應當而且能夠拓寬專業領域,使得學生在校期間受到應用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實際上,企業對寬口徑人才的需求更為實際。調查結果顯示,在“是否考慮過從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人中挑選銷售人員”一題中,it專案主管給出肯定回答的為100%。從企業用人的角度考慮,招聘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員主要是從事技術性工作,但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會有一些人根據企業的實際要求和個人的個性優勢而走上其他工作崗位。在調查中,大部分人力資源主管認為,開設人文或商貿課程對於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的日後工作有著積極的影響。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現有的課程安排對於學生來說基本上是“一刀切”,學生們的學習內容沒有太多差異,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體現出每個人的個性優勢。當然,一些基本課程是大家應該學習的,但我們缺乏的是對學生進行個性分析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與指導。

  因此我們認為要求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學生掌握某個***某些***應用領域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可能並不現實。但是,許多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將來並不會一直從事本專業的技術工作,因此在校期間的培養除了專業知識外,學習能力也是要十分重視的。

  三、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畢業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研情況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培養工作距用人單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問題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對工具和方法的應用不熟、經驗不足;

  ***3***責任心和紀律性不強;

  ***4***價值取向和對職業生涯的規劃不成熟;

  ***5***外語能力欠缺;

  ***6***承受壓力的能力不足。

  四、對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

  1、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相對陳舊

  總的來說,目前職業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課程體系,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的。但有些課程的內容只是普通高校課程的簡化,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實用技能的訓練相對不足。尤其是課程內容滯後於專業技術的更新與發展,案例教學、專案教學內容極少,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另一方面,在職業技能培養方面,職業技能訓練不成體系,力度不夠,對職業素質的教育***如開拓精神、市場觀念、管理技巧、團隊精神、應變能力等***尚沒有得到全面的實施。現有課程體系存在以上問題,與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相脫節,導致該專業畢業的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相關行業工作。

  在教學方法方面,雖然基本上採用了理論與上機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方法,但對學生職業技能以及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相對不足。社會需求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強調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按傳統方法培養的學生難以滿足職業崗位的要求。

  由於職業教育招生困難,導致生源的整體素質要比過去有所降低。有些學生文化基礎素質較低,學習的自覺性比較差。但客觀的分析後,並不是這批學生沒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適合他們學習的課程和教學方法,要增強教材和教學方法的趣味性,給予學生更多動手的機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在實際訪談調研中人們發現,這批學生對於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很感興趣,並且能夠很好地掌握。對於工具類的課程,學生的接受能力比較強。

  2、該專業複合型師資缺乏,職業實踐經驗不足,專業知識滯後

  該專業既懂技術又具有職業實踐經驗的複合型教師嚴重缺乏,這樣會導致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無意識的偏離專業培養方向。現有教師缺少職業培訓、技術更新滯後、缺乏教育創新機制等,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問題。

  篇2

  第一部分調查背景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深,以及中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營銷這一專業也日趨熱門。在全國範圍內,幾乎每一所高校均開設了這一專業;這種快速增長導致了行內就業時競爭激烈,一次就業難度增加。同時,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市場營銷專業的畢能否勝任日常有關營銷工作,具備一定職業素質呢?學校的培養方案,是不是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呢?帶著以上的問題,我們工商管理系對用人單位進行了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為接下來要進行的市場營銷課程改革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

  1、企業背景資訊

  2、企業人才資源現狀

  3、請企業對調查專案選項作選擇

  第三部分調查說明

  1、調查總體

  調查總體界定為我校09級學生能調查到的所有的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鑑於市場營銷學生的畢業去向未必和專業完全對口的問題,我們也調查了部分沒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

  2、調查實施

  採用結構式問卷進行送發。問卷由封閉式和開放式題目構成。對於其中兩個需要排序的題目,我們採取了賦分統計的方法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排序。調查從2009年2月1日開始,至2004年3月8日結束。

  3、問卷回收

  本次調查統計共回收有效問卷427份,個別問卷存在某個別題空答的情況,我們統計時對空答的題目不算入統計。

  第四部分調查結果

  1、企業背景資訊

  1、1企業業務領域集中在商業和IT業,服務行業所佔比例大

  所調查的企業中,181***44%***家企業屬於商業領域,108***25%***家企業屬於IT業,其他領域佔了25%。金融、證券、保險業、外貿代理業、農業、旅遊業6項一共佔了16%。

  在收回的問卷中,171家企業屬於服務業***43%***,其次是製造業68家***17%***,貿易62家***16%***,其他60***15%***家,流通業25家***6%***,物流業5家***1%***。調查現顯示,服務業以絕對優勢位居第一。

  1、2企業性質方面民企和個體佔絕大部分,絕大多數企業人數在500人以下。

  所調查的問卷中,有171***47%***家企業屬於民企,135***37%***家企業屬於個體。國企12%,三資4%。從大環境來看,在這個多種企業性質共存的社會裡,民企和個體的數量正在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考慮到我們學生是高職畢業生,很多大型企業和外資企業單憑我們學生不一定能聯絡上相關人員進行調查。學生目前實習所在的企業,也以民企和個體為主。

  2、企業人才資源狀況

  2、1本科及本科以下學歷人才為主

  所調查企業人員的學歷中,本科及本科以下學歷人員佔80%。其中本科346人,專科357人,總數相差不大,高中相對較少,有255人,專科學歷的人是最多的。碩士、博士、博士後總共佔20%,其中碩士116人,博士66人,博士後50人。由此可見,企業所需人才中,絕大多數都是本科或者專科人才。

  2、2企業對市場營銷畢業生看法不一,但大多數企業反映畢業生僅有書面知識

  在肯定畢業生的企業中,有14%的企業認為市場營銷畢業生能夠勝任較高階的工作,表現出專業的水平;12%的企業認為高職高專的畢業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畢業生實際能力更強。

  企業認為市場營銷畢業生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畢業生僅有書面知識,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2、3約六成企業認可市場營銷畢業生各種資格認證。

  調查顯示,59%的企業認可各種資格證書的。其中39%的企業認為各種資格認證能夠幫助他們培養和選擇相關層次的人才。也有14%的企業認為各種認證名不副實,沒有反映出相應的專業能力。

  通過上述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的總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從企業背景資訊分析市場風向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可以把握經濟發展的趨勢,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出最具潛力的就業領域,如服務行業中的中低端,商業、IT業這些領域涉及範圍廣,人才需求量大,是就業機會最大的領域,這是市場自身發展規律和供求關係的客觀反映。根據市場營銷人才需求的調查結果表明:大量的企業急需一線的既掌握相關市場營銷知識又具備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廣大高職畢業生應及時分析,把握這種趨勢,更好地調整就業取向,實現順利就業。

  蓬2、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脫節,必須進行專業結構和課程設定的改革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量企業急需一線市場營銷人才,而正真能勝任相關崗位工作的畢業生數量不多。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高,在校期間實踐量不夠,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調整要著眼於社會需求,要避免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脫節。要繼續加強外語,國際業務方面內容的課程教學。其次,從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上得到充分的改革。在教學內容上,要摒棄陳舊的教學內容,注意知識的更新;要改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做法,把傳授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及探索和檢驗知識的方法相結合,並在課程內容中融入有關創造知識的教育;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則是要改變過去的被動灌輸方法,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潛能,重點加強對於進行創造性活動有關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變學生忽視基礎理論學習的傾向,提高學生學習基礎理論課的興趣。

  對於基礎性和專業基礎性課程,在遵照教育部規定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對專業的2+1培養方案,大部分課程應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傳授。而英語的教學需要在各個環節不斷加強,保證每個學期均有英語教學,其中重點在貿易英語會話及英語談判的教學,一些專業課。

  最關鍵的一點是學生必須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為滿足社會對市場營銷人才的實踐操作技能的要求,應積極增加專業實踐教學的投入和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通過設立與之相契合的特定場景或案例的方式,創造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環境,做到對症下藥,增加學生在特定環境下的應變能力與操作能力,同時還可印證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操作技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