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守三尺講臺師德演講稿

  演講又叫講演或演說,是指在公眾場所,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語言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甘守三尺講臺,爭做“四有”好教師》。

  我常在心中自問,“什麼樣的教師稱得上好教師”。 要談論什麼是“好教師”,首先要明白“教師”該做什麼。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可見,教師必須教人道理,解人疑惑。《禮記》曰:“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教育家陶行知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乃知,教師不光要授人以知識,還必須教人以做人。

  總而言之,教師就該既身懷傳承文明的使命,傳授學生知識與技能;又能肩負起社會責任,教學生做人的道理。而現在時代又賦予老師新的使命。要做好老師,就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老師。我捫心自問:我是四有好老師嗎?

  在現在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我一直致力於構建我理想的課堂。可這過程是艱難的,因為在這樣一所農村小學,學生對這門課程完全陌生,他們羞於讀英語,更別說用英語交流。即使面對這樣一個現狀,我仍然堅定一個信念:只要耐心去教,他們總會讀會說的。所以每次上課時,我總會用各種方式鼓勵學生講英語。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讓我最滿意的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上課表現活躍,積極,勇敢,能夠背誦一些對話和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我相信,只要我一直堅定這個信念,英語是一定難不倒孩子們的!所以,我可以說,我是有理想信念的老師。我是有理想信念的老師!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高爾基曾說過,誰愛孩子,孩子才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我們作為老師必須有一顆愛孩子的心。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一孩子頭疼,我一走進教室,其他孩子都大聲說她生病了,頭疼。我走過去,摸了摸她的額頭,和藹地說:“能堅持嗎?如果不能,老師就帶你去校外看醫生。”她堅定地點了點頭。在這之後的一次日記裡,我看到學生用她那稚嫩的語言表達著對我的感恩之情。

  我發現老師一次鼓勵的微笑,一聲關切的問候,一次溫暖的撫摸對孩子們來說都是引以為傲的,都是意義重大的!是啊,對於老師來說這是多麼簡單的一個動作,可對孩子們來說卻意義非凡。這一份簡單平凡的愛卻讓學生將感恩之情傾注筆端,讓我收穫著滿滿的感動與幸福。

  關於我是否有紮實的知識,我們或許可以用考試來作為一個衡量的標準,我自信自己的知識還是相當紮實的。可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怎麼評判?有什麼具體的標準?一下子我還真的不好信口雌黃,但是學生的心裡有桿秤,家長的心裡也有桿秤,領導、同事的眼中同樣有桿秤,我無法左右他們的評判,我只能撐一支竹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孟子說人生有三樂,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如果一位教師自覺選擇了為他人、為社會做有益的事情,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並以此為人生大樂,那麼他的人生就有了永恆價值,他所從事的這一職業就獲得了偉大意義。我既是築夢人,也是追夢人、圓夢人,我要為實現中國夢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這算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嗎?

  在這裡,我呼籲我們所有老師以“四有”好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這也是我自己在今後工作中的努力方向。讓我們團結一心,攜手並進,凝聚你我的真心,用這顆飽含理想、道德、學識得仁愛之心去迎接學生的信心、勇氣和力量吧!

  甘守三尺講臺爭做四有老師師德演講稿

  從孩提時就嚮往成為一名光榮的幼兒教師的我,今天終於成了現實。我發現我喜歡上了這陽光下最燦爛的花的事業。晨光中我站在教室門口用微笑迎來一張張朝陽般的小臉,暮色裡,我將一天的疲憊隱藏,目送孩子們一個個離去的背影。

  聽慣了清晨的聲聲問候,看慣了傍晚燦爛的笑臉。是顆顆純真的童心讓我時刻盪漾著母親的溫柔,是種種調皮的行為讓我時而流露出嚴師的表情。從業十多年以來,我深深體會到做一名幼兒教師平凡與快樂。

  因為我愛這一行,我不斷努力。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磨礪和歷練,教師的工作也是如此,記得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由於自己工作踏實勤奮,深受領導的喜愛,讓我承擔鎮教學公開活動時,為了圓滿完成這次活動,我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精心設計好教案,準備充足的教具,而試上時,我把事先預定好的問題拋給孩子,可最終未達到預計的效果。

  經過園領導和老師的幫助,我反覆修改教案,設想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每個意外……正是因為我關注到每一個教育細節,在那一次公開課上,孩子們與我進行了愉快的互動,活動取得了成功。這也給我的教學路上打下堅定的基礎,在我的成長路上,一次演示,一次探討,一次練習,讓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掌聲和榮譽,它更讓我增強了自信和勇氣。

  現在的我,與年輕教師相比,有些方面還存在差距,如:牆式的設計、教學中的創新,這都擺在我的面前,雖是老教師,我不斷從她們那裡學習,還檢視當前的教育資訊,使自己不斷充電,不被時代所淘汰,我堅信,只有自己不斷地磨練自己,才能迎接新的挑戰和考驗。

  因為愛孩子,我不斷努力。

  說實在話,在幼兒園的每一天都在孩子的喧鬧聲中度過,我沒有厭煩過,在孩子永遠問不完的“為什麼”中,我一一予以解答。這樣使我更加年輕。

  記得剛到世幼,遇到一位智障孩子,孩子的母親每天把孩子穿得乾淨整潔,送到我面前,從沒有聽到她有一聲怨言,作為教師的我,也深深地被這位母親所感動。為了讓孩子能融入我們的班級,各個活動我都讓他參加,不管他完成的怎樣,我始終堅信一點:孩子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

  在生活自理方面,在他中班時都是在我的幫助下完成,到了大班,我想應該幫助他,經過我的反覆訓練,孩子能自己大小便,通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他會說一些簡單的話,能遵守班級常規,臨畢業,他的母親非常感激我,我也深深地感悟到愛的回報,愛的收穫。

  因為我愛的人,我不斷努力。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的一些領導、同事深深感染著我,讓我永遠銘記我是一名光榮的幼兒教師。一位是我曾經的同事,也是我工作中的引路人,她是一位從業多年的老教師,工作兢兢業業,業務水平精湛,我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總是與她商量解決,是她手把手教我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她那積極向上的精神,樂觀豁達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一切,她從不會因為年長而偷懶一點工作任務,她那充滿陽光的臉上流露出朝氣蓬勃快樂的神情,這種情緒時刻感染著孩子,也深深地感染著我,讓我看到了堅守職業的信念與意志,學會了回報與感激。

  還有就是我們現在的園長,她那人性化管理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給予我非常大的鼓舞和關心,她那春風般的笑容,我把它傳遞給家長和孩子,她們那認真實幹的精神,成了我工作的動力。作為領導,她是我精神的方向標,我感謝她開拓了我的教育視野,提升了我的教育境界,讓我更好地服務於幼兒教育事業。

  回首走過的歷程,我知道因為愛,我努力學習,領悟到新的教學理念。因為愛,我會讓我的孩子玩的更好,學得更好,成長的更快。

  因為愛,我會對我幫助關心過的人說一聲:我無怨無悔;因為愛,我由衷的感到做一名幼兒教師的快樂和幸福!

  5分鐘

  我是一位普通而平凡的幼兒教師,普通得像大草原上的一株小草,普通得像百花園中的一朵小花,普通得像大海中一滴水,但人民卻稱我們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已在鑄造人的偉大工程中,奮鬥了十一個春秋,我深深眷戀著幼教事業。

  一、用母親般的胸懷,對孩子付出全部的愛

  面對天真可愛的幼兒,我有著火一樣的熱情和強烈的責任心、事業心和愛心。在工作中,我熱愛關心每位幼兒,班裡每個孩子的飢飽冷暖我都時時掛在心上,做到了像母親般的關心、呵護他們。幼教工作需要愛心,這種愛心就體現在對孩子的耐心、細心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上。

  去年我班小朋友xx,午睡後,我發現他精神萎靡,一摸額頭有點發燒,測體溫37度9。我趕緊和他家長取得了聯絡,邊帶班邊細心的照顧他,給他多喝誰拿來溼毛巾降體溫,等待家長的到來。沒想到他突然抽搐起來,口吐白沫,兩眼直瞪,嘴脣發紫。我一看這情形,憑我做母親的經驗,覺得可能是抽風了。我沒有驚慌,鎮定的展開了急救。於是我趕緊邊掐人中和虎口,邊叫班裡的老師為他解開衣釦,拿來毛巾塞到嘴裡墊住牙齒,又叫其他老師撥打120急救。由於我們急救方法得當及時孩子很快甦醒過來,孩子得到了及時得救治,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許多家長知道這件事後,都稱讚我對孩子比孩子的媽媽還細心。

  二、用崇高的思想,把每個孩子陶冶成一首最美的詩

  我把教室變為培育崇高思想的場所,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努力把我的孩子陶冶成一首最美的詩,我要讓愛之旋律永遠留在他們身上。我懂得幼兒教師良好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因此,為人師表是我的全部工作。

  身為班主任,積極協調帶領本班老師開展班級工作,我班三位老師不分份內份外,有事搶著做,有活搶著幹,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我們團結協作,使班級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溫馨和諧的成長氛圍。我們喜歡孩子,孩子們也更愛我們,我們就像一家人,孩子們親切的稱呼我們為“媽媽”,我們也叫孩子們“寶貝兒”。

  三、讓知識的甘露匯成溪水,在每一位幼兒的心中流淌

  陳鶴琴先生曾經指出:“大自然是最好的活教體,生活即教育。”於是我在教育中儘可能多創造機會,讓幼兒親近自然、融入自然,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我帶領幼兒觀察春天的樹,欣賞夏天的雨,感受秋天的風,體驗冬天的雪,給幼兒提供與動物對話、交朋友的機會。在充分於自然社會的接觸中,激發了幼兒關注社會,研究自然的興趣,陶冶了美的情操,增強了體魄,以及樂觀合作的態度,鍛鍊了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

  四、一路同行,一路精彩,家庭社群共同給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育兒能力。”家園結合是我們搞好各項工作,促進幼兒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有利的保證。我還充分調動家長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使家長成為班級活動的合作伙伴。

  我們給家長提供最優質的教育,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老師、家長共同關注幼兒的發展,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無悔,我情願,我願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蠟炬成灰而不悔。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自豪,因為是我攙扶著孩子走上人生旅途的第一步;我願做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幼兒教師,伴隨孩子們在百花園中快樂成長,直到永遠!

  範文

  十三年前,我踏上這三尺講臺。十三年的酸甜苦辣、十三年的喜怒哀樂,十三年平淡無奇而又清貧辛勞的工作,我慶幸,我依然佇立在這裡,佇立在命運賜給我的這雖然平凡卻永遠充盈著燃燒激情的崗位。

  十三年來,我常常被身邊平平凡凡的小事中熾熱的愛感動著:清晨,老師們匆匆趕往學校,忙得忘了自己的早餐?這是關愛;領獎臺上,看到學生手中紅彤彤的獲獎證書,老師們臉上掛滿微笑?這是喜愛;放學路上,生病的學生趴在老師肩頭被送往醫院?這是疼愛……

  課堂上,語文老師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寫好一橫,一豎,愛心像筆,描畫著孩子們未來的夢想;驕陽下,體育老師揮汗如雨,示範、訓練、保護,愛心像火,燃燒起孩子們向上的熱情;辦公室,班主任老師不厭其煩地開導與啟發,愛心像雨露,灑進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十三年來,我始終以“講臺雖三尺,愛心永無盡”為宗旨,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將愛心傳遞。我利用新科學教材重實踐、重體驗的特點,努力培養孩子們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其中,“蠶”這一單元教學活動。給我很大的啟示。

  大家都知道,城市裡的孩子養蠶,談何容易。為了孩子們能親眼觀察蠶的一生,親身體驗養蠶的整個過程,我四處奔波,找來蠶卵。初春,蠶終於孵化出來了!孩子們興奮得不得了。他們圍著小小的紙盒,小心翼翼的觀察,為了不讓撥出的熱氣影響蟻蠶生長,小臉憋得通紅也不出敢出一口氣。望著密密麻麻的蟻蠶,孩子們犯愁了:上哪兒去找桑葉呢?書上說,萵苣葉可以代替桑葉,他們馬上到菜市場買來最嫩的萵苣葉。可蟻蠶們根本不領情,只是把頭湊上來聞了聞,根本不肯動口。

  看到可愛的蠶寶寶不吃東西,孩子們急了:“文老師,怎麼辦?蠶不吃東西會餓死的。”瞧,孩子們天性中的愛被激發起來。於是,我發動孩子們想辦法尋找桑葉。一時間,整個校園熱鬧起來。孩子們利用週末,到郊外去採,家長出差到農村,給孩子們帶。校長、書記考慮得更全面,為了以後養蠶方便,乾脆在校園裡種上了一排桑樹。

  那段日子裡,我成了全校最受歡迎的老師。校外、操場、走廊、辦公室,孩子們總是追著我,講述關於蠶寶寶的事兒:“老師,蠶又長大了。” “老師,我的蠶不吃也不動,是不是生病了?” “老師,我看見蠶蛻皮好辛苦,想幫它,可一扯,蠶就死了。”……孩子們的急切,讓我分享到他們養蠶的喜怒哀樂,感受到他們天真無邪的愛心。

  為了讓蠶長得更快更好,孩子花樣翻新,有的用雞蛋清塗抹在桑葉的邊緣,說是增加蛋白質;有的把新鮮桑葉榨成汁,塗在火腿腸上喂蠶,說是味道好,蠶才肯吃;還有的用針管往桑葉裡注射牛奶,說是牛奶最營養……

  蠶終於接繭了,看著那白花花的蠶繭和孩子們喜悅的面孔,我心中一陣激動:誰說現在的孩子自私、依賴性強?養蠶活動中,他們的表現,不正是愛心與責任的體現,不正是無限創造力的迸發嗎?

  課內外的結合,讓孩子們更加關愛自然,關愛科學。他們會因為不小心捏死一隻螞蟻而傷心,會因為怎樣把小蝸牛送回家而冥思苦想,會因為發明“小小方便筷”而爭論不休。周圍的一草一木,都成為他們關注的物件。

  不少的孩子在週記中寫到:“科學課太有意思了,我渴望上科學課”。綜合實踐活動展示會上,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現;他們撰寫的《觀音橋商圈建設調查報告》在區環境徵文比賽中榮獲一等獎……。

  我津津有味地講述這些,大家也許會覺得不足掛齒。而對於我,他們則是一種深刻的啟示和強大的激勵。因為從中,我讀到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歷經艱辛而無怨的理由,讀到了自己甘守清貧而無悔的滿足和成就,讀到了心靈深處一個祕密?天底下,還有什麼比得上從金色童心中發出的感激和讚美,更叫人快樂和滿足呢?孩子們的信任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從教的美妙感和幸福感,它還讓我明白,三尺講臺,永遠是我自由馳騁的天地。

  我長久地佇立在這由智慧、情感、理想匯成的三尺講臺。儘管,今後的工作依舊辛勞;儘管,今後的生活依然清貧,但三尺講臺,將永遠是我心靈的歸宿與無怨的依託。我將在這三尺講臺上,義無返顧的播灑愛、傳遞愛,我相信,總有一天,愛,會撒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