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病句型別解析及練習題答案

  中考常見的病句型別有哪些呢?常見的病句型別有六大類,你們都掌握了著六類並舉型別了嗎?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準備的中考相關的病句型別以及病句修改答案,希望能幫助你們。

  中考病句型別解析及練習答案

  1.語序不當

  所謂語序不當,是指詞語或句子的先後順序錯亂,從而造成文理不通的毛病。

  語序不當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

  ①句子成分次序不當

  ②詞序不當

  ③分句次序不當

  ④主客體顛倒

  請看以下例句:

  例1.這是三本我買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義的中文小說。

  解析:本句定語的順序不當。正確語序應該是:這是我買的三本很有教育意義的、精美的中文小說。“我買的”,表領屬性詞語;“三本”,數量短語;“很有教育意義的”,動詞短語;“精美的”形容詞短語;“中文”,表性質的名詞。

  例2.他把紅燒肉沒有做好。

  解析:本句狀語的順序不當。正確的語序是:他沒有把紅燒肉做好。“把”字結構做狀語時,要放在否定詞後面。

  例3.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永遠在那兒發展、運動、變化,語言也是這樣。 解析:詞序不當。“發展”“運動”“變化”,三個詞語之間,首先應該是“運動”,由運動引起“變化”,有變化才能“發展”。因此,正確的語序應該是“……永遠在那兒運動、變化、發展……”

  例4.我本想這次能在家鄉同你見面,回家後才知道由於你正忙著搞科研,不回來了。

  解析:關聯詞語位置不當。在複句中,前後兩個分句主語一致時,關聯詞應放在主語後面。這句話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才知道你由於正忙著……”這是1992年高考第4題的A項,是作為正確選項出來的。但由於試題編制者的疏忽,也造成了語病。

  例5.為支援災區人民,村裡的人寧願獻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麵。 解析:複句分句顛倒。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寧願自己吃玉米麵,也要獻出大米。”

  例6.他從小在這長大,這裡的山山水水,對他太熟悉了。 解析:主客體顛倒。應該把“對”提到“這裡”前面。

  2.搭配不當

  所謂搭配不當,是指幾個詞在用作句中相關成分時,意義上不能互相搭配。

  搭配不當有以下幾種常見的情形:

  ①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②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

  ③附加成分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④主語和賓語意義上搭配不當

  請看下面例句:

  例1.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陵墓葬於谷內西北坡上。

  解析:主謂搭配不當。“陵墓”不能“葬”,應改為“建”。

  例2.他馬上召集會進行研究,統一安排了現場會的內容、時間和出席人員,以及會議中應注意的問題。

  解析:動賓搭配不當。“安排”會議內容、時間等還可以,“安排”“問題”就不妥當了。這是1995年高考第7題的A項。

  例3.他打量著闖王帶著謙遜微笑的英明面孔。

  解析:定語中心詞搭配不當。“英明”不能修飾“面孔”。 例4.在他旁邊,橫眉立目地站著兩個***衛兵。

  解析:狀語中心詞搭配不當。“橫眉立目”不能修飾“站”。 例5.在這次考試中能否取得好成績,關鍵在於刻苦用功。

  解析:一面兩面搭配不當。前面“能否”著眼於兩個方面,後面卻只從“刻苦用功”一方面說,顯然就不合適了。

  例6.暢銷全國的金龍牌補腦液不愧為中成藥驗方。

  解析:主語賓語搭配不當。“補腦液”不能是“驗方”。

  3.成分殘缺或贅餘。

  所謂成分殘缺或贅餘,指句子的主、謂、賓等主要成分或應該有的修

  飾成分、關聯詞語等遺漏或者出現重複多餘,使語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羅嗦。 常見的成分殘缺或贅餘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

  ①殘缺:缺主、謂、賓語;缺必要的修飾成分,附加成分。 ②贅餘:主、謂、賓語多餘;修飾成分,附加成分多餘。 ③請看下面例句:

  例1.經過志主任再三解釋,才使他的怒氣逐漸平息,最後臉上勉強露出一絲笑容。

  解析:主語殘缺。這是1992年全國高考題第4題的D項,因為多用了一個介詞“經過”,使得原句主語變成了狀語,造成主語殘缺。

  例2.為了全面推廣利用菜籽餅或棉籽餅餵豬,加速發展養豬事業,這個縣舉辦了三期飼養員技術培訓班。

  解析:賓語殘缺,這是1997年高考第6題的A項。句中“推廣”的賓語應該是“經驗”,而不應是“餵豬”;在“餵豬”後面加上“的經驗”句子就通了。

  例3.最近又發動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解析:謂語殘缺。“建立與加強”的賓語是“制度”,而不可能是“工作”。這樣,只有在“建立”前加上“完成”一詞,句子才通順。 例4.今天,市裡不少領導來我校蒞臨指導。

  解析:謂語重複。“蒞臨”就是“來”。

  例5.經過廣泛的討論,反覆的修改,新的獎酬金制度終於付諸於實施了。

  解析:介詞多餘。“諸”在這裡本來就有“之於”的意思,再加上介詞“於”,就重複了。

  4.結構混亂

  所謂結構混亂,指將兩個意思或兩種句式纏繞在一起說,造成語句不通順。

  常見的結構混亂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兩種:

  ①句式雜糅 ②前後脫節

  請看以下例句:

  例1.感冒退熱沖劑的主要成分是大青葉、板蘭根、草河車配製成的。 解析:句式雜糅。實際上這句話是由兩句話拼接成的,可改為“感冒退熱沖劑的主要成分是大青葉、板蘭根、草河車。”也可改為“感冒退熱沖劑是大青葉、板蘭根、草河車配製成的。”

  例2.他們本著保證質量、降低成本為原則,使用了新的工藝和新的技術。

  解析:前後脫節。前面如改成“本著……的原則”或改為“以……為原則”,前後兩個分句語脈就流暢了。

  5.表意不明

  所謂表意不明,指的是因為詞義不準,詞性誤用,指代不清,語有歧義等影響了表意的明確。

  表意不明常見有如下幾種情形:

  ①代詞指代不明 ②數目不確切 ③範圍不確定 ④歧義

  請看以下例句:

  例1.棺材後面跟著三個婦女——死者的母親和她的兩個女兒。

  解析:指代不明。句中“她”究竟指誰?“死者”還是“母親”?如果指代“死者”,“她的”就應該去掉才好。

  例2.參加這次活動的有我校師生將近四百多人。

  解析:數目不確切。“將近”與“四百多人”矛盾。宜根據實際情況,刪去“將近”或“多”。

  例3.從六十歲到九十九歲的老太太被特許坐著車子參加遊行。

  解析:範圍不確定。從字面上看,好像59歲以下和100歲以上的都沒有坐車參加遊行的權力。應改為“六十歲以上的”。

  例4.大家對護林員揭發林業局帶頭偷運木料的問題,普遍感到非常氣憤。

  解析:歧義。大家“氣憤”的是什麼?是護林員揭發問題這件事還是護林員揭發出來的問題?如果在“揭發”後面加上一個“的”字,歧義就消除了。

  6.不合邏輯

  所謂不合邏輯,指的是由於概念使用、分類、判斷失誤造成的語病。 常見的不合邏輯的語病有如下幾種:

  ①不符合客觀事實

  ②前後矛盾

  ③分類列舉不當

  ④否定失當

  請看下面例句:

  例1.地主資產階級竭力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修正主義觀點。

  解析:不符合客觀事實。“勞心者治人”的觀點是封建主義的,地主資產階級也不可能去宣揚修正主義的觀點。

  例2.電影快開演了,觀眾們爭先恐後地魚貫入場。

  解析:前後矛盾。“魚貫”是一個接一個地,應該是很有次序的,與前面的“爭先恐後”矛盾了。“爭先恐後”就應該“蜂擁”而上。

  例3.今天下午,我們班的任務是掃地、拔草、墊道和搞校園衛生。 解析:分類列舉不當。掃地、拔草、墊道都是“搞校園衛生”的具體內容,不能用表並列關係的“和”來連線。

  例4.科學發展到今天,誰也不會否認地球不是繞著太陽執行的。 解析:否定失當。整句話用了三重否定,造成語意的混亂。只有將後一個“不”刪去,句子才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