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應該怎麼養

  螺螄具有豐富的營養和廣泛的利用價值,是一種有待開發和利用的優質動物性蛋白飼料資源。 不過,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螺螄的特徵:

  方形環稜螺,又名:方 田螺。

  螺殼圓錐形,堅厚,殼高約3釐米,殼頂尖,螺層7層,縫合線深,體螺層略大;殼面黃褐色或深褐色,有明顯的生長紋及較粗的螺稜。

  殼口卵圓形,邊緣完整。厴角質,黃褐色,卵圓形,平滑,上有同心環狀排列的生長紋。

  體柔軟,頭部圓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口吻;口基部有觸角1對,每1觸角基部的外側,各有隆起的眼1個。

  足位於頭部下方,形大,跖面寬闊。頭和足能縮入殼內,縮入後,其厴即將螺殼封閉。

  生活於河溝、湖泊、池沼及水田內;多棲息於腐殖質較多的水底。

  以藻類及其他植物的表皮為食。

  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

  螺螄的養殖方式:

  一、 螺螄的營養價值 據測定,鮮螺體中幹物質5.2%,幹物質中含粗蛋白55.36%,灰分15.42%,其中含鈣5.22%,磷0.42%,鹽分4.56%等。有賴氨酸2.84%,蛋氨酸和胱氨酸為2.33%。同時還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B族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此外,螺螄殼除含有少量蛋白質外,其礦物質含量高達88%左右,其中鈣37%,磷0.3%,鈉鹽4%左右,同時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在飼料業實踐中,螺螄殼同貝殼一樣是礦物質元素。在飼養業實踐中,螺螄殼同貝殼一樣是礦物質補料。

  二、 螺螄的養殖技術 田螺通常生長在稻田、湖泊、池塘、沼澤及河溝等處,自然利用時可掌握其生活規律適齡時捕撈。田螺人工養殖技術要點如下:

  1 、田螺的生活習性 田螺常棲息於冬暖夏涼、底土柔軟、餌料豐富的湖泊、池塘、水田和緩流的河溪中。它的最適生長水溫在20~25℃左右,水溫達15℃以下和30℃以上時即停止攝食活動。10℃以下時即入土進入冬眠狀態,當水溫回覆至15℃以上時其復又出穴攝食。人工養殖田螺可開掘專用池飼養,也可利用自然的稻田、沼澤、溝渠,還可同魚類混養。但要求養殖水體無毒、無害、無汙染。如利用稻田養殖,則不可施用農藥,不能犁耙,且應進出水口安裝鐵絲或塑料隔網,以便進行控制。

  2、 種螺的收集與選擇 用於繁殖的親螺可到稻田、池塘或溝渠收集,繁殖親螺的選擇標準是:螺色清淡、殼薄、體圓、個大、螺殼無破損、介殼口圓片蓋完整等。雌螺個體大而圓,頭部左右兩觸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螺個體小而長,頭部右觸角較左觸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內方向彎曲,其彎曲部即為生殖器。每年4、5、10月為田螺的生殖季節,一般每胎可產仔螺20~30個,多者可達40~60個,一年中可產150個以上,產後經2~3周,仔螺重達0.025g,即可開始攝食,一般經過一年的飼養即可繁殖後代。採用田螺專養池通常每平方米可投放100~150個;若利用自然水域,以每平方米投放20~30個為宜。

  3、 飼養管理 田螺的飼料來源比較廣,一般青菜、土豆、豆餅、米糠、魚蝦殘體及其它動物內臟、下腳料等等均可投喂。在飼養過程中要留心觀察水質,一旦發現水質有汙染應立即排除,重新注入新水。田螺的介殼口圓片蓋陷入殼內,說明系因餌料不足或飢餓所致,應及時增加投餌數量;如果發現田螺的介殼口圓片蓋收縮及有肉質溢位等現象,則可視為田螺缺鈣,應立即在其餌料中新增淡魚粉、貝殼粉類的鈣質補充飼料。

  4、 其它 在田螺養殖過程中,還應注意排除鳥、鼠等危害。人工養殖的田螺當年即可養成食用螺,田螺既是人類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畜禽和魚類的優質動物性蛋白質飼料,故發展前景相當廣闊。田螺具有成活率高、疾病少、種苗來源廣泛等優勢,是較為切實可行的農家養殖專案之一。

  三、田螺的利用及注意事項 由於某些淡水螺可能是畜禽寄生蟲第一中間宿主,所以在用其作飼料時,需事先加熱處理,以殺死其中蟲卵,免遭後患。另據有關資料報道,軟體體動物及鮮魚等的內臟中,含有抗硫胺素酶,如長期或大量生喂,可造成動物體內硫胺素缺乏,導致神經系統病變。雛雞和幼鴨尤為敏感,故應力避生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