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到山東旅遊攻略
泰山古稱岱宗,海拔1545米,面積426平方公里。泰山雄偉壯觀,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嶽之首”的盛名稱譽古今。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
泰山東望黃海,西襟黃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濟南,以拔地通天之勢雄峙於中國東方,可視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華夏曆史文化的縮影。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景區內有山峰156座,崖嶺138座,名洞72處,奇石72塊,溪谷130條,瀑潭64處,名泉72眼,古遺址42處,古墓葬13處,古建築58處,碑碣1239塊,摩崖刻石1277處,石窟造像14處,近現代文物12處,文物藏品萬餘件。
泰山的風景名勝以主峰為中心,呈放射形分佈,歷經幾千年的保護與建設,泰山拔起於齊魯丘陵之上,主峰突兀,山勢險峻,峰巒層疊,形成“一覽眾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曠氣勢。古代傳統文化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時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禪;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以此為背景,創作出大型實景演出劇目——《中華泰山·封禪大典》,舞臺及觀眾區均依泰山山勢而建,運用泰山石為主要建設元素,與泰山融為一體。天地是背景,春、夏、秋、冬,泰山的不同季節是演員。為遊客展現出泰山文化的絕美畫卷,也真實再現了古代五朝的市井文化和帝王封禪盛況。令遊客在登中華泰山之餘,觀封禪大典,完美旅程,不留遺憾。
泰山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泰山南麓的大墳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便是佐證。再早還有5萬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遺存和40萬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遺存。 戰國時期,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築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 盤古開天東嶽為首天下名山無數。盤古開天闢地。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生活著。經過了漫長的一萬八千年,天極高,地極厚,盤古也長得極高,他呼吸的氣化作了風,他呼吸的聲音化作了雷鳴,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閃出道道藍光,這就是閃電,他高興時天空就變得豔陽晴和,他生氣時天空就變得陰雨連綿。後來盤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後終於溘然長逝。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變成了東嶽,腹變成了中嶽,左臂變成了南嶽,右臂變成了北嶽,兩腳變成了西嶽,眼睛變成了日月,毛髮變成了草木,脂膏變成了江河。因為盤古開天闢地,造就了世界,後人尊其為人類的祖先,而他的頭部變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稱為至高無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嶽之首。
去泰山必看的美景:
1、泰山日出:遊泰山必遊的泰山四奇觀:泰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泰山日出是岱頂奇觀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標誌。每當雲霧瀰漫的清晨或傍晚,遊人站在較高的山頭上順光看,就可能看到縹緲的霧幕上,呈現出一個內藍外紅的彩色光環,將整個人影或頭影映在裡面,好象佛像頭上方五彩斑斕的光環,所以被稱為“佛光”或“寶光”。
2、十八盤: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600餘級,為泰山的主要標誌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雲梯。
3、南天門:在十八盤之盡處,舊稱三天門、天門關,海拔1460米,山於此為最危聳,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彷彿天門自開。
如何才能看到泰山日出:
泰山日出是泰山奇觀中最令人震撼、最能激發人的昂揚心志、最能引發人類與自然共鳴的瑰麗景觀。登泰山看日出應該是每一個泰山遊客都有的心願。但遺憾的是,泰山日出奇觀卻受制於自然條件因素,不是每天都可以看到的。
在泰山極頂觀日出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觀陸地日出,另一種是觀海上日出。
陸地日出時,先是東方現出一線晨曦,漸次由灰暗變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接著,東方天空雲朵七色交雜,氣象萬千又瞬息變化,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霧靄連為一體。最後,一輪紅日躍出雲幕,冉冉升起,頃刻之間,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復甦。
觀陸上日出機遇較多,秋冬交匯之時,只要雲氣較少且前一天刮西北風,或是雨後轉西北風,次日天晴氣朗,就能大飽眼福,不枉泰山之行。
觀海上日出更為氣勢磅礴、巨集偉壯麗、撼人心魄。站在泰山之顛,極目東方盡頭,赤輪在海面上下跳蕩,欲上又止,晶瑩剔透,紅豔欲滴,偶或伴有日珥更為叫絕。隨著天光漸強,披著輕紗的峰巒峭壁漸次清晰,整個泰山,沉浸在絢麗燦爛的霞光之中,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在泰山極頂觀海上日出需要的自然氣候條件則更為苛刻,只有夏至和冬至前後有機會。這時,日出方向避開膠東半島南移至與陸地最近的海域內,而且夜間須晴朗無風,氣層折射大於52度以上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