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兩個責任持續轉變作風心得體會
落實“兩個責任”,充分發揮黨委主體責任的主動性。在推動黨風廉政建設落實過程中,黨委主體責任意識一定要明確,要充分發揮黨委的主觀能動性,要保證思想和行動上的高度統一下面是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是營造良好從政環境和政治生態以及黨內政治生活新常態的重要保障,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的重要前提。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這“兩個責任”,是相互聯絡、互為依存的一個整體,必須共同發力、同向出力。全面落實“兩個責任”,建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必須用好“三手”。
黨委“不鬆手”。各級各地黨委及其組成部門,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承擔主體責任,必須牢牢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抓在手上、擺在突出位置,堅決做到“不鬆手”、“不鬆勁”。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有的黨委對主體責任認識不清、落實不力,有的沒有把黨風廉政建設當作分內之事,存在不想管、不願管、管得不緊等問題,習慣於、滿足於抓經濟、抓發展,而忽視了黨風政風的淨化。這樣做,不僅不能營造好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活新常態,還會使黨內生活庸俗化、形式化、非正常化,也會給官場“潛規則”、“關係網”有了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只有黨委成員時刻繃緊黨風廉政這根弦“不鬆手”,尤其是黨委“一把手”切實發揮好第一責任人的作用,才能將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真正落到實處,使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活新常態蔚然成風。
領導“不甩手”。領導帶頭,萬事不愁。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員幹部特別是“一把手”領導幹部的率先垂範、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的作用發揮很重要。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樑不正倒下來”。一些地方動不動就發生腐敗窩案、串案、前腐後繼,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把手”不能自覺做到清正廉潔,不能為班子成員以及下屬下級樹好樣子。有些地方“一把手”幹部長期遊離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之外,樂於當“甩手掌櫃”,不聞不問,甚至甘願做歪風邪氣的製造者、傳播者,特別是一些高階幹部倚仗權勢大、位置高,而無所顧忌、為所欲為,嚴重踐踏黨風政風。不盡責,就必須被問責。對於如此不在狀態、不作為甚至亂作為的“一把手”幹部,唯有嚴肅問責、嚴厲懲戒,才能倒逼黨內政治生活風清氣正,還社會以公平正義。
紀委“敢出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重在“嚴”,貴在“狠”,強在“快”。要改革紀律檢查體制,完善反腐敗體制機制,增強權力制約和監督效果,保證各級紀委監督權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作為行使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監督責任的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在任何時候都能堅決做到“動真碰硬”、“敢於出手”,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以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真正讓“達魔克斯利劍”發揮“驅魔降妖”的威懾作用。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紀委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加強,但是,還需要各級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及其幹部能夠始終堅持做到守土有責、執紀有責,並堅決做到不畏權勢、該出手時就出手,絕不能當政治“應聲蟲”,更不能當不作為、不出手的糊塗官、太平官。
責任重於泰山。權力大,責任也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職責明確,更要履職盡責。這就要堅持做到黨委“不放手”、領導“不甩手”、紀委“敢出手”,三“手”並用、五指併攏,從而形成反腐倡廉的強大合力和威懾力。如果責任不明確,出了問題不追究責任,反腐敗這個艱鉅的任務就不可能完成,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決策部署也難以落地生根。
篇二:
黨風廉政建設的好與壞,成效如何,是不是真正能體現各級黨委或政府職能部門的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責任承擔,這不但關乎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更對全面深化改革、切實保質保量謀求科學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湖南省委書記強調以落實“兩個責任”為總抓手,以強化責任追究為硬約束,無疑為湖南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方面提供了支撐,同時也明確了在落實“兩個責任”過程中堅決不能充當“老好人”這一思想。
落實“兩個責任”,充分發揮黨委主體責任的主動性。在推動黨風廉政建設落實過程中,黨委主體責任意識一定要明確,要充分發揮黨委的主觀能動性,要保證思想和行動上的高度統一。在落實“兩個責任”過程中,黨委也要強化政治責任,不但要抓懲治,更要抓預防,統籌兼顧,牢固樹立抓反腐和抓改革發展的統一意識。徐守盛強調,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要牽住“牛鼻子”,落實好黨委的主體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層層抓好落實。這為湖南落實“兩個責任”抓住了重點,抓住了關鍵,同時為各級黨和政府在發揮黨委主體責任過程中明確了思路和方向。
落實“兩個責任”,切實保證紀委監督責任的有效性。毫無疑問,重點監督領導幹部在謀求改革發展的過程中是否存在“四風”等問題,是否存在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問題,是否存在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已經成為紀檢機關的職能所在。徐守盛強調,各級紀律檢查機關作為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要種好“責任田”,履行好紀委的監督責任,這就為保證黨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明晰了目標,有利於為黨委的主體營造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從政環境,更有助於讓紀檢機構真正成為維護黨紀政紀的忠誠衛士和嚴懲腐敗的鋼鐵拳頭。
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是一種辯證的統一。黨委的領導是保證紀委能正確行使職責的前提和基礎,而“打鐵還需自身硬”,紀委的監督責任是推動黨委履職盡責的關鍵約束和保證。只有一個受到約束的黨委主體,才能切實保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正確軌道上執行。湖南紀委專門出臺《湖南省紀檢監察幹部監督暫行辦法》,進一步明確全省紀檢監察幹部監督的範圍、職責、方式和工作制度,這不但體現出了湖南主政者的勇於擔當,更體現出在懲治腐敗方面的決心和勇氣。
黨委的主體責任要充分發揮,紀委的監督責任必不可少,這就需要敢作敢為,拒絕“老好人”。要杜絕信奉好人主義、庸俗處世哲學的現象,消除不作為,庸政懶政的主體行為。徐守盛要求,各級黨委、紀委要把嚴格追責問責作為推動“兩個責任”落實的“撒手鐗”,要嚴格追責到位,確保責任追究到事到人,堅持“一案雙查”,既追究主體責任又追究監督責任,落實“責任終身追究制”,這對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湖南在落實“兩個責任”方面的決心和力度。
明確了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相信隨著在落實“兩個責任”方面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執行,一定能營造出一個更加風清氣正、充滿發展活力的湖南新局面。
篇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反腐敗體制機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兩個責任”、“兩個為主”、“兩個覆蓋”等改革舉措,其中首要的就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
黨委書記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嚴格履行主體責任;紀委書記作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嚴格履行監督責任。因為工作的需要,黨委書記和紀委書記確實有權,但有權就應該有責,有責就必須履責。否則,尸位素餐,置之何用?不能權力恨小不嫌大,責任怨大不吝小。“書記”固然要帶頭示範,自己做到廉潔從政。同時,“書記”還必須做到守土有責,真正“看好自家的門,管好自家的人”。對履行“兩個責任”不到位的“兩個書記”,追究他們的失職責任,實乃天經地義,合情合理合規。
一要提高思想認識,堅守責任擔當。要進一步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守廉有責,執紀盡責。各級黨委黨組要牢固樹立抓黨風廉政建設是本職,不抓是嚴重失職的意識。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要時刻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自己是所管轄的地區和部門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責任人。領導班子成員要根據分工承擔職責範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的領導責任,切實落實“一崗雙責”。各級紀委紀檢組要聚焦主責主業,搞好監督執紀問責,剛正不阿,鐵面執紀。
二要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工作重點。一要持之以恆抓作風建設。深化正風肅紀、止懶治庸“9+1”專項整治,嚴肅查處“四風”案件,著力建立長效機制,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二要始終堅守廉潔重建底線。堅持教育為先,強化廉潔意識;堅持積極預防,把預防腐敗與重建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堅持公開透明,落實群眾知情權,及時迴應社會關注;實行全程監督、跟蹤審計,確保陽光重建、廉潔重建。三要零容忍懲治腐敗。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充分發揮反腐敗協調機制作用,形成懲治腐敗的合力。
三要創新舉措,抓緊抓實。切實做到逗硬“簽字背書”、述責述廉、監督檢查、社會評價、“一票否決”、“一案雙查”等“六個逗硬”,有效解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空泛,只有部署,沒有檢查,考核走過場,問責不逗硬,責任制流於形式的情況。
四要深刻領會落實“兩個責任”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落實“兩個責任”是履行黨章賦予職責的根本要求,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迫切需要,也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理念思路的重大創新。
五要全面把握《意見》的核心要義,切實擔負“兩個責任”的重大任務。要準確把握“兩個責任”的基本內涵和具體要求,進一步強化主體、主動、主責意識,把“兩個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各級黨委要落實好主體責任,各級黨委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要當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領導者、執行者、推動者,也要理解、配合、支援紀委的監督工作;各級紀委要履行好監督責任,進一步加強執紀問責力度和自身建設,同時,必須與主體責任一體推進,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並持之以恆地推進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最終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工作實效。
六要狠抓作風建設,以正風肅紀為突破推動“兩個責任”落實。要用釘釘子的精神抓好作風建設,深入開展“9+X”問題集中整治,持之以恆地推動正風肅紀工作,對共性問題齊抓不放,對個性問題求深求細,務求幹一件成一件,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作風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