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智力資本和智力資本模型

  如今智力資本管理越來越受到企業界的關注與青睞,那麼什麼是智力資本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一起來看看吧!

  智力資本

  智力資本是指一個公司兩種無形資產的經濟價值:組織資本和人力資本。在知識經濟中,人力資源的地位日益重要。實際上,知識經濟是智力資源消耗型經濟,它主要依賴於知識、智力的投入。可以說,知識經濟是以智力資本的投入為主的經濟,智力資本是知識經濟的基礎。智力資本的提出正是人力資本理論深化和知識經濟發展的結果。智力資本與人力資本概念產生的歷史背景不同。人力資本是在解釋“經濟增長之謎”的情況下,經濟學家們經過長期研究由費雪、西奧多·舒爾茨、貝克爾等人提出的,代表著經濟學理論的新發展。

  智力資本模型

  智力資本正逐步成為企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1995年5月,瑞典第一大保險和金融服務公司——斯堪的亞公司在其副總經理兼首席智力資本主管艾德文遜的領導下,釋出了世界上第一份公開的智力資本年度報告,該報告通過對客戶、流程、更新與開發、人力因素、財務等方面資訊的分析,對公司知識資本狀況進行了全面分析和評估,並將其作為傳統年度財務報告的補充。SKANDIA公司的智力資本模型及其實踐被認為是從工業經濟時代向知識經濟時代轉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艾德文遜從商業管理的實踐出發,指出智力資本的模型是:

  智力資本=人力資本+結構資本+客戶資本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指員工及其他與企業有關係的人解決客戶問題的能力,是企業價值的體現。人力資本可被細分為以客戶管理為中心的人力資本、以工作程式管理為中心的人力資本和以研究與開發為中心的人力資本。企業內部員工是否不斷試圖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組織內部知識是否有良好的流通與共享渠道,都會影響企業人力資本價值。 艾德文遜還在斯堪的亞公司內部建立了一個基於客戶、程式、開發、人力資源和財務等方面資訊的智力資本報告模型。例如,某部門專門負責監控工作程式方面智力資本的價值,即行政辦事效率,就以電話接通率和行政經費作為控制指標,監控和了解企業的智力資本是在增長還是在減少。雖然監控結果不一定準確,但艾德文遜]認為,“大致的正確總比準確的錯誤好。”

  客戶資本Customer Capital

  包括客戶關係、品牌商譽、市場定位等,是企業與客戶建立的商業關係體現的價值。學者認為,企業在處理與顧客的互動時,不應與面對合作伙伴或者員工的態度相同。企業的客戶資本非常重要,可以說是企業最主要的獲利來源。

  結構資本Structural Capital

  軟硬體、資料庫、組織結構、專利、商標等支援員工生產力的組織化能力,包括專利、智慧財產權等用以創新的資本以及基礎建設、資訊系統、企業流程等維繫組織正常運作流程的資本。結構資本沉澱在組織內部,為企業提供鼓勵人力資本進行創造和利用其知識的環境,是人力資本具體化、權力化及支援性的基礎結構。斯圖爾特指出,“結構資本是下班後帶不回家的知識”。艾德文遜]認為,“在工作的新舊方法之間需要一座橋,而智力資本就是這座橋”。

  知識與智力都是很難度量的,斯堪的亞公司從1991年開始致力於智力資本量化模型的研究,並設計出智力資本量化模型“導航器”。“導航器”的核心思想是,企業的價值源自於財務、客戶、運作過程、人力資本、更新與發展五部分。

  加強資訊服務業的智力資本管理

  在高速變化的國際大環境下,企業要獲得並保持領導地位,需要採用一整套創新、開發和應用知識的周密戰略。這主要緣於在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中,來自物質資源和體力勞動的有形資源的比例正加速減少,而越來越多地源於創造智力財富和知識的無形資源。因此,知識時代的組織需要一種能夠保持競爭力的,可以產生、獲得和應用智力資本的管理模式。知識密集型企業,無不把對智力資本進行有效的管理,作為獲得並保持競爭能力的戰略手段。依據智力資本的理論和實踐,資訊服務業應在下列幾個方面加強對智力資本的管理:

  1、建立智力資本管理體系

  成功的企業應該具備完善的知識管理體系,而知識管理的目標就是力圖能夠將最恰當的知識在最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最恰當的人,以便於他們做出最好的決策。知識密集型企業通過智力資本管理,最終要形成智力資本管理機制,以更好地促進智力資本的發展。有效智力資本管理的根本措施是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規範的管理模式,以制度的形式奠定智力資本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戰略地位。這對企業智力資本管理的貫徹落實是一個根本的保障。因此,必須依據資訊服務企業的特點,遵照指標體系確立的準則,建立適合於資訊服務業的智力資本評估指標體系。

  2、設立專職智力資本管理人員

  近年來,國外許多著名大公司因重視企業智力資本的作用,紛紛設立了首席知識官ChiefKnowledgeOfficer,CKO。CKO作為一個獨立的職能部門經理,負責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技術開發、智力資源開發、企業本身知識共享體系的建立等職能工作。目前,在世界500強企業中42%建立了智力資本管理平臺,出現了“首席知識主管

  3、以智力資本開發推動智力資本管理

  智力資本開發是指在系統全面地分析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的基礎上,在正確確定企業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發展戰略目標之後,通過有效發揮企業已有智力資本、不斷創造並增值新的智力資本,從而為企業創造價值、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在驅動力,在企業所在網路範圍內實施一系列系統的動態的戰略管理活動。我國企業應構建以企業智力資本開發為核心的企業戰略管理框架,“以人為本”開發企業人力資本。

  4、提高企業員工素質

  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的實力來自於具有知識和技能的員工。目前,我國資訊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一方面,服務機構還難以從市場上尋覓到滿意的從業人才,另一方面,許多資訊服務機構規模小,經營能力差,對高素質服務人才缺乏吸引力;其次,資訊服務機構急缺具有企業家素質的高階管理人才和專業素質的諮詢服務職業專家如企業診斷師、企業管理顧問師、工業工程師、企業資訊化工程師等,對諮詢服務執業專家隊伍建設,我國尚沒有建立培訓制度及相應的能力認定製度。因此,在強調人才年輕化的同時,在培養資訊服務人才時主要要求具備以下五項能力:現代資訊傳播能力、圖書館網路延伸能力、資訊加工分析綜合能力、資訊產品的營銷能力以及灰色文獻與網路資訊資源的開發能力,努力實現從人力資本管理向智力資本管理的轉變。

  5、加強管理創新活動

  對智力資本管理的實質是管理創新,以此獲得企業智力資本的增值。管理創新是對智力資本進行重新整合,使企業達到既定目標。一般來說,在企業的智力資本管理實踐中,人力資本的管理是前提和出發點,以結構資本為保障和支援,促進個人智力的創造,鼓勵將個人潛在的智力轉化為企業的智力資本,並對其中重要的智力資本實行法律保護。

  6、促成企業人力資源向智力資本的轉變

  智力資源轉化為智力資本,就會具有資本的一般屬性,而資本最具有流動性,這種流動性可以使智力資源得到最合理和最優化的配置,同時也使智力資源的培育有了客觀必然性,帶動對智力資源生長本身的投資。資訊服務業要實現人力資源向智力資本的轉化,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確智力資源的個人投資權。不管是技術入股還是智力入股,都意味著智力資源可以作為資本進行投資;二是應當為智力資源確定一個相對的價格評估體系。只有適當地進行量化,才能進行比較和競爭;三是應當建立智力資本投入運營的預期目標體系。智力資本投入的大小,不僅在進入生產流通過程之前要作適當的評估,而且要對其增值提出預期目標,最後根據實際利潤進行分配。這促使企業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從而保證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7、營造適宜智力資本開發的企業文化氛圍

  為增強資訊服務業系統內部的協同作用,需要建設適合自身發展的優秀企業文化。優秀的企業文化是體現人本主義管理思想的一種管理方法,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以全體成員共同價值觀為基礎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觀念的總和,是能使各部分協調一致的傳統。通過加強企業文化,使企業擺脫困境,走出低谷,持續發展,在競爭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是許多企業實踐已經證明的有效辦法,也是企業文化的功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