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

  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教材的鑽研.只有下功夫,刻苦鑽研、持之以恆,銖積寸累,在教案編寫過程中,教學水平就會不斷提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散步

  ○教學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①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②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匯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並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容

  ① 檢查生字詞。

  ② 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螢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於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a.母親為什麼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於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於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於“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裡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 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裡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②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二

  秋天的懷念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及母親話語中含著的意思。

  2.領會母愛無私、博大、寬容、深厚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以及母親話語中含著的意思。

  2.難點:透過生活小事感受母親對“我”的愛,透過生活中的小事表達“我”對母親的深情。

  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 樂曲《秋日私語》、《命運交響曲》、《春之聲圓舞曲》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匯入

  關於母愛,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為她唱著讚美的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讀讀殘疾作家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淚下的母愛。

  二 整體感知

  1我們大家一起來讀一讀,欣賞一下。你們需要音樂嗎?

  2播放音樂,供學生自己選擇。——《命運交響曲》、《春之聲圓舞曲》、《秋日私語》。學生選擇後,配以《秋日私語》,師生共同自由誦讀,欣賞散文的美。

  3剛才大家讀得很投入,看來,一篇美的散文確實能讓人深陷其中。讀完之後,感覺怎麼樣?引導學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調。

  三 自由感悟

  1不足千字的質樸敘述,何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哪些描寫或者說哪個字,哪個詞感動了你?

  2學生自由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暢談自己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充當一個忠實的聽眾,並要注意適當點撥。

  1當學生提出第三段寫得好時,相機激發學生興趣,進行朗誦訓練。要求讀出母親的無奈和心痛,兒子的不耐煩和對母親的不理解。可以以比賽的方式進行。

  2在學生提到最後一個自然段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菊花的畫面,巧妙地引導學生和老師一起熟讀成誦。

  四 質疑解疑

  1在欣賞、感悟這篇文章之時,你們的頭腦中是否已經產生了一些疑問呢?

  2學生自由質疑。

  預想:疑問來自三個方面

  a關於課題

  b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對策:

  a零碎的問題隨即解決,可通過生生交流意見,展開討論,教師點撥的方式。談到課題為何為《秋天的懷念》時,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有關秋天的幾處意象——雁陣北歸、樹葉飄零、菊花爛漫

  b含義深刻的句子歸納整理後以課件的形式出現,引導學生集中領悟,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感情朗讀、交流閱讀感受、相互解疑,達到引導學生體驗人物的內心感情的效果。

  含義深刻的句子主要有:

  1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到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3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4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五 感受母愛

  1伴隨舒緩深沉的樂曲,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說些什麼?

  3課件出示懷念母親的名言警句,讓學生熟讀、背誦。

  六 拓展閱讀

  1閱讀懷念母親或讚美母愛的文章。

  2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如《我與地壇》

  板書設計:

  秋 天 的 懷 念

  雁陣北歸

  樹葉飄零 母親

  菊花爛漫

  偉大、無私的母愛

  第三課 羚羊木雕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傾向

  2.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係

  3.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課型及課時]

  1.討論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這裡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堆金錢,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麼好呢?窮朋友為什麼這樣選擇?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沒有人認為金錢貴重,金錢萬能嗎?搖頭的確。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今天我們要共同地學習一下張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確教學目標

  三、整體感知:要求學生根據自讀提示初讀課文

  四、探究思考:

  在這場矛盾衝突中,誰是誰非?如果父母市正確的,子女應如何對待?如果父母是錯誤的,在子女又該如何對待?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如何處理的?

  再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傾向,點撥關鍵處:

  1.文章開頭就寫\"媽媽突然問我\",我感到\"突然\",可見的\"驚嚇\",耶可見媽媽的\"驚慌\",氣氛一下子就很緊張。

  2.第一部分是媽媽爸爸同\"我\"先後對話的描寫,這段描寫中,作者的思想傾向是怎樣的?

  明確: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我\"本來並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以為既然是爸爸送給我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最好的朋友,可見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是很明顯的。

  傾向表現的最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說明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預期的\"堅定\",正是固執生硬的表現。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並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這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上批評了\"爸爸\"的不是。

  再從對話的神態、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盯著\"\"十分嚴厲\"\"堅定的說\"\"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起來\"\"小聲的說\"\"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低著頭不敢看他\"\"聲音有些發抖\"\"哭著喊了起來\"\"心裡難過極了\"。可見父母為了木雕怎樣傷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敘\"我\"和萬芳的真摯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裡,彼此都是真誠無私的友愛。這一部分,又涉及兩個孩子家長的情節,不要忽視。一處是,我0不小心,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坐在樹底下偷偷的抹眼淚。為甚麼呢?因為\"又心痛褲子,回家挨說\"。這就可見父母平日的為人了,只要損害了財務,也不管原因,對孩子就沒有好態度,否則孩子怎麼會\"怕\"呢?另一處寫萬芳媽媽,不但不誇獎萬芳的仗義,反而\"讓他對著牆站了一個小時\"。萬芳也深知\"我\"的媽媽的脾氣,\"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再站兩個鐘頭\"。這些都是批評的筆觸。

  4.第三部分為什麼寫奶奶呢?

  明確:奶奶直到\"我\"淌眼淚,才憋不住\"突然說:算了,這樣多不好。\"奶奶很體貼孩子的感情。反襯之下,顯得爸爸媽媽只知道東西名貴,卻全然不顧孩子傷心,這樣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說什麼,可是,他沒有說\"。奶奶是長輩,說話還有顧忌,因為他知道兒子媳婦的為人,左右為難。可見,寫奶奶也是為了批評爸爸媽媽的不是。

  5.讀最後部分,要注意\"我\"被逼無賴的痛苦心情,作者把這種心情描寫得很細膩,思想傾向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結尾,作者同情的寫道:\"我呆呆的望著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麼不光彩的事呀!\"\"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當然主要是怪父母。

  總結語:總起來說,課文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內心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後心裡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願。\"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個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裡,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度,走了兩個極端,\"爸爸\"捨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最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並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課堂拓展

  問題:從課文看,這兩個孩子都沒有所謂\"價值觀念\",你看,他們那一次交換的禮物,是名貴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這種感情純潔是純潔,可是這種做法畢竟不對,這樣確實給父母出了難題。討論討論,生活中應該怎樣處理這類事情?怎樣預防這類事情?要從課文中找插敘戶根據。

  明確:鼓勵學生從多方面考慮:例如,\"爸爸\"鬆齡楊木雕給孩子的時候,應該介紹一點有關這件工藝品的知識,讓孩子知道他的珍貴,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間送東西,要徵求大人的意見。如果想課文寫的那樣,已經成為既成事實,處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轉一些,要注意保護小朋友之間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萬芳的媽媽暗示一下,萬法方媽媽也不是佔小便宜的人,不會同意自己孩子收受這麼珍貴的東西的,重要得倒是叫 萬芳媽媽不要責備孩子。

  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學習本文的感受,題目自擬,課下交流。

  課後記:在本課中學生們討論比較熱烈,但是抓不到問題的關鍵。應該在平時加強對學生這一方面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機敏進行辯論的方法。

  三

  理想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聯絡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樹立遠大理想,併為之奮鬥。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蒐集有關為理想而奮鬥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蹟。

  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③教師準備錄音磁帶,有條件的可製作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反覆朗讀這首詩歌。

  ②把握詩歌的結構。

  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設計

  匯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裡,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裡的“海”指的是什麼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麼,什麼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麼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①範讀

  最好由教師範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②正音、正字、釋詞

  ③默讀

  感知課文內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麼?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c.試著分析詩歌的結構

  ④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⑤課堂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板書:

  歷史意義2、3

  理想的意義1{人格意義4、5、6、?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併為之奮鬥12

  人生意義8、9、10、11

  研討與賞析上

  ①精讀

  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它對於表現思想內容有什麼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有關提示:採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麼意思?能試著舉例說明嗎?

  教師應啟發學生舉例證明。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麼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樑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著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樑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麼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鬥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麼?有理想的人為什麼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裡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解決了以上問題,對所學的內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師可根據需求,對以上問題作出增刪取捨,但不可將結論和盤托出,也不能只採用簡單的問答形式,要特別注重討論分析過程。應當由教師點撥、引導,讓同學自主發現,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對獨到的發現和見解應予重視。8—12節教學研討,也應如此。

  作業

  ①抄寫並識記字詞。

  ②背誦這首詩歌。

  ③完成“研討與練習”二準備課堂交流。

  ④預習剩餘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檢查作業。

  ②繼續研討與賞析。

  ③語言運用。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②朗讀、背誦。

  研討與賞析二

  課堂討論8——12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例項,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麼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例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

  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麼關係?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麼特點?作用是什麼?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麼典型意義?

  提示:並列關係,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正面寫,這一節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麼關係?在內容上有什麼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麼?

  提示:層進關係。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汙和糟蹋,應該怎麼辦。第1l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後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麼?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絡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併為之努力奮鬥。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並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捲來濃密的雲;

  愛心是雲,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但嘗試,並多給予賞識性評價。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並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願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併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一。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點評

  本教案突出了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在人文精神方面,著力將課文表現的思想觀念,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情感意識。在語文素養方面,抓住了詩歌教學的主要特點,重在品味和賞析詩歌形象化的語言特點。教學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讀訓練和思維訓練,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符合新課改的精神。閱讀過程注重由整體到區域性,再由區域性到整體,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學生易於接受;問題的設定,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前後貫通,相互照應,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特別是在學法指導上,引導學生注重學習過程的自主、合作、探究,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同時,教師的組織作用和引導作用得到鮮明的體現。本教案注重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注重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與表達能力,且兼顧了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的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