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鈴讀書筆記

  《風鈴》是一篇充滿哲理的散文,林清玄寫的。看完了風鈴,那你的讀書筆記如何展開呢?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風輕輕掠過,搖曳過風鈴的腰際至髮梢,那清脆玲瓏的旋律,有節奏的舞步,幻化成妙齡少女的髮絲與風的嬉戲,也婀娜地融化在林清玄那首如歌如夢的《風鈴》裡……

  這篇三百餘字的小散文,沒有多餘的修飾,很隨意的筆法,文采拼不及《荷塘月色》,情感深不過《荷葉母親》,邏輯性強不如《葡萄月令》,感染力遠不超《少年中國說》……它如同風鈴般,沒有濃妝豔抹,沒有惺惺作態,沒有故作深沉,更不去招蜂引蝶。

  可這偏偏使得我對此情有獨鍾,深深迷戀。

  我迷戀於作者的那分善感,那雙將生活察覺得如此細微透徹的慧眼!常言道:“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他抓住了“風鈴”與風應和這一常見的,卻被世人所忽略了的生活現象,在他眼中,風鈴是活的,且是一個敏感而極富靈性的生命使者。它是風的音樂演奏者,有了它,人們就會在炎炎夏日聽出大自然的清涼,在凌寒冬日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暖。“風鈴”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為它有心,在它的用心感知下風才有了光彩和生氣。推此及人,人只有有了一顆善感的心,有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才能不斷“來覺知生命的流動、觀察生活的內容、感動於生命與生命的偶然相會”。

  作者將風鈴寫的精緻而有靈氣,實際是在寫人的心靈。他希望能通過心與心的相映,來營造一個美好動人的世界。

  篇二

  風鈴,文筆清新,寓意深刻,展現了獨特的心靈體驗。文中講的每一句話讓我深受感觸:“風鈴是風的音樂,有了風鈴,風雖然吹過了,還留下美妙的聲音。”我認為人只要有了一顆善感的心,有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才會掌握生命的流動,才能體會到愛,只有愛,才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在生活中,不也有愛嗎?就像前不久的雪災:南方地區很少下雪,防凍措施不完善,結果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雪,把廣州等地的人困在火車站,又趕上了春運,廣州車站停留了許多人。而湖南、郴州的人民則是停水停電近8天。正在災民有難時,全國人民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運給災區食品、衣服等。辛勤的警察更是敬業,他們面對的既不是親人,也不是兄弟,卻比親人還要親的照顧那些災民。有些人每天只睡3個小時。大年初一,為了讓災民過個好年,還去剷雪。他們不圖報酬,只是讓人民更好更幸福的生活著,這就是人們美好的心靈啊!

  還有一件事令我感動,有一個小姑娘,在風雪中撿到一個錢包,內有兩萬元現金,可是小姑娘並沒有拿走,而是在風雪中等待失主認領。小臉凍的通紅通紅的,當失主拿到錢包時,要求和小姑娘留影時,小女孩低著羞紅的小臉搖了搖頭。

  正像文中說的“有了心的風鈴,生命即使走過了,也會留下動人的痕跡。”

  篇三

  風鈴,是風的音樂,使我們在夏日聽著感覺清涼,冬天聽了感到溫暖。

  風是沒有形象、沒有色彩、也沒有聲音的,但風鈴使風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聲音。

  每一次起風的時候,每一步歲月的腳步,都會那樣真實地存在。

  風鈴在作者的眼裡,富有詩意。一個心中有圖畫的人,看到什麼都是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