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篇第八則讀後感

  《論語》八則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可以對映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第一則強調只有按時溫習實踐所學的知識,才能掌握所學的知識。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討問題,體現了學習的樂趣和態度。最後一條非常重要,強調了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不是為了誇耀,當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才能時,不應怨恨,這才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應有的態度。

  第二則闡明學與思的辯證關係。提出了“學”是“思”的基礎,“思”又能使“學”不斷深化和擴大。

  第三則講的是學習態度,說明在知識、學問上要坦率,不能帶有虛榮心,應採取極其誠實的態度,千萬不應該不懂裝懂。

  第四則強調要以學習為樂。

  第五則強調了進行自我修養要常思己過,有則改之。

  第六則強調不因別人不瞭解自己而憂慮,但是應該要努力充實自己的才能。

  第七則強調要向一切人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鑑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

  第八則中,孔子提倡,學習別人時要有所選擇,不但能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且能剔除別人的短處,強調了主動學習、善於學習的重要性。

  深入分析:

  研讀第一部分,應對為學的方式和追求作如下思考: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意義和樂趣所在。“時習”即是在生活中不斷運用和深入理解所學的過程。學有所得,與知己交流,是學習者熱誠的期待,正所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果學得寂寞,無人喝彩,甚至被否定和批評,還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在學習上自得其樂,這就是真正的君子之風。

  學思結合才能讓學習的過程充滿智慧的光芒。有知識,但沒有疑問,沒有對於疑問的深思,沒有深思後的頓悟,知識永遠是知識,不是學識,學習也變得索然無味。相反,有思想火花者耽於空想,一切想當然,不能踏實為學,沒有豐盈的積累和有益的參照,就只能處於虛無縹緲中。“學”是求乎外,在於知物;“思”是求乎內,在於明理。兩者是生命開發中相輔相成的事,如果偏廢就會勞而無功,甚至危及身心。

  真誠坦白是學習的最佳態度。承認自己在學習中的疑惑和困難與表現自己在學習上的進益和收穫同樣重要。強不知以為知只能欲蓋彌彰,顯得更加愚蠢和可笑。勇敢地說“沒聽懂”“不明白”才可能得到進一步的點撥和教導,從而化不知為知。不懂時偽裝懂,是耍小聰明;不懂時馬上提問儘快弄懂,才是大智慧。因真誠坦白而不斷進步的好學者,就是真正的智者。

  樂在其中是學習的理想境界。“知之”是初級境界,客觀知曉而已,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可能知之不多,也可能知之不少,但都沒有投入,是理智的學習。“好之”是中級境界,有了興趣,自然想知之甚多,在興趣的引導下會不斷獲得新知,是愉快的學習。“樂之”是高階境界,把學習視為人生的享受,心靈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物我兩忘,是陶醉的學習。

  篇二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八則》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及態度的;二是講思想修養方面的。這十則教給了我如何處世待人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的是:學習了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小學學古詩《楓橋夜泊》時,其中有一句“江楓漁火對愁眠”老師給出的解釋是:江邊的楓樹伴著漁家的燈火,帶著思想之愁我難以入眠。可是我發現:楓樹“性惡溼”,不宜生長在江邊。我又查閱了一下,發現“江楓”還有一種說法為:“江邊的楓樹”且當時就有一座橋名曰“楓橋”。因此,我認為江楓應採取第二種解釋。我將我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說:“現在大多采用第一種解釋,而且這兩種說法處於爭論之間,還是選擇第一種更為妥當。”老師還誇我善於思考、探究呢!既然“學而思”如此有益,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說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這以後才能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後凋謝的。我們正應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何種境地都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文天祥面對著敵人提出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誘惑,義正言辭地加以拒絕,忍受著敵人殘酷的嚴刑拷打,寧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表現得大義凜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應當像他一樣堅貞不屈,不畏艱險的環境,保守自己的節操!我們應勇於挑戰困難,像松柏一樣在寒風中挺立!

  《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啟迪著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修身養性。

  有人說過:“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篇三

  這個學期,我學了一篇文章,叫《論語八則》我也對其中的一些句子深有感悟。其中,對我最有影響的,是那兩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以前,我學什麼都似懂非懂、不求甚解,導致學的只是一點也不紮實,還自以為什麼都懂,雖然有一些知識自己都知道自己不會,但總是認為只有一點不會無所謂。一句“無所謂”讓我對學習更加不重視,“無所謂”成了我的護身符。

  有一次,真在寫作業,同學來找我玩,我禁不住誘惑,就騙爸爸說作業寫完了,第二天,因為我沒寫完作業被老師批評了,我還想:不就是一次沒寫作業麼,搞得這麼嚴肅,就跟我天天不寫作業似的,真是少見多怪!

  這時,孔子告誡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從此,我學會裡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提高了不少。

  但,過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很多的知識我根本學不明白,一開始,我總是認為有不懂的地方很正常,問問老師,看看輔助教材就行了,可是慢慢的我發現不會的地方越來越多,學什麼東西總是越學越迷惑。

  有一次,我把輔導教材丟了,恰巧老師路預習作業,我越預習越迷惑,往天二十分鐘就能幹完的預習作業我幹了半個多小時,害的老爸說我邊學邊玩。

  這時,孔子告訴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換讓我知道,如果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越學越迷惑,從那以後,我十分注重培養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這也使我懂得了,讀書就要用心讀,而不是讀了就過了,還要反覆的讀幾遍,不懂的地方要不恥下問,這樣才能吸取裡面的知識,相反,讀書不認真讀,那就不要讀,因為那都是惘然,所以從今天我懂得了這個道理開始,一直到未來,都要有方法的去學習.。

  《論語八則》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對映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