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讀後感

  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是基於“以心為本”的,稻盛和夫認為規章制度是必要的,但規章制度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稻盛和夫曾經將企業比喻為一間房子,“京瓷的經營哲學是地基,會計學和阿米巴是支撐房子的兩根柱子。”柱子當然不可或缺,但地基才是根本;有了柱子而地基不牢,那麼房子遲早會坍塌;地基牢固而沒有柱子,就壓根兒不存在房子。稻盛的經營哲學,概括起來就是“以心為本”。

  基於“以心為本”的經營哲學,稻盛和夫認為規章制度是必要的,但規章制度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論語》有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如果經營者不注重人心的建設,那麼再完善的制度也會淪為形式。21世紀之初,美國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世界通訊公司WorldCom等大企業因為會計醜聞而倒閉,隨後美國政府通過《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美國證監會、紐約證券交易所出臺一系列新法規,對上市公司嚴加管理。然而,僅僅時隔五年,美國又爆發了次貸危機,並演變為波及世界的金融海嘯。稻盛和夫認為,這一事實不僅暴露了法律的漏洞,更顯示了人心建設方面的不足。這個世界上企業醜聞頻發,最需要解決的是世道人心問題,而不是填補法律法規的漏洞。

  心是關鍵,那麼如何改變世道人心呢?稻盛和夫認為,經營者應該回到最基本的問題上,追問“作為人,何謂正確?”換句話說,秉承正確的人生之道,乃是改變人心的第一步。那麼,作為人,什麼才是正確的呢?稻盛和夫認為,從孩童時代起,家長、老師一直教導我們要公平、公正、正義、勤奮、謙虛、正直、博愛等等,這些都是最基本、最樸實的道德要求,是判斷善惡的基本標準。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來自於他的人生哲學。在創業中,他堅持從做人的基本道理出發來進行經營決策,由此逐漸形成了京瓷的經營理念。實際上,任何人都懂得這些基本的倫理道德,但真正能夠始終如一、身體力行的人卻寥寥無幾,所以,能夠堅持尤為可貴。

  從基本的倫理道德出發,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強調積極的思維方式。作為一個佛教徒,他說的思維方式是“精神應有的狀態或對待人生的態度”,而不是嚴謹冷峻的邏輯推理。他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思維方式決定人生”。因為思維方式有積極和消極兩種,一旦思維方式錯誤,哪怕再努力,業績再顯著,經營都不會成功,人生都不會完滿。積極的思維方式,要求人們努力進取,追求完美;而消極的思維方式,會使人憤世嫉俗,嫉妒他人。他把自己的思想,概括為這樣一個公式:“人生和事業的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積極的思維方式為人生指明瞭方向,那麼如何才能夠修成正果呢?佛教提供的答案是修行,即“六波羅蜜”:佈施,憐憫他人,即使犧牲自我也要普濟眾生;持戒,剋制貪、嗔、痴三毒;精進,全心全意應對任何事情;忍辱,人生波瀾萬丈,對於苦難不屈服、不逃避;禪定,堅持靜心思考、每日反省;智慧,通過前面五項修行的努力,達到的參悟境界。以佛教“六波羅蜜”為基礎,稻盛結合企業經營的實際,提出“六項精進”,作為企業經營者的具體行為指南。

  一、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是六項精進的基礎。在自然界,萬事萬物只有拼命努力才能生存,稻盛認為人類也遵循這一法則。努力不僅僅是就某一方面而言,而是針對人生的所有方面和所有層次。他強調,拼命工作可以使人愛上工作,從而產生無窮的創意,並體會到其中的快樂,使工作成為最有意義的享受。最終,拼命工作使人的靈魂得以提升。因此,“我們應該全神貫注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地度過自己的人生”。

  二、要謙虛不要驕傲。正如中國古代典籍《尚書·大禹謨》所言:“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取得一定的成績之後,很多人往往驕傲自滿,忘記創業的艱辛,似乎天縱英才,成功唾手可得。稻盛認為,這種人“即便能獲得一時的成功,最終的結局也是走向衰敗。與之相反,那些能夠內斂自身激情,永遠保持謙虛誠實的人則必將得到上天的青睞,獲得輝煌的成就。”

  三、要每天反省。每個人都有“自我”和“真我”兩方面構成,“自我”自私自利,“真我”高尚善良。在日常生活中,稍微不注意,“自我”就會冒出來,猶如庭院當中的雜草,時間一長就會遮蔽“真我”。為避免“自我”過度膨脹,每個人都應當“時刻檢點自身行為和意念,留心自己是否陷入了只顧一己之利的自私心態,如果發現有任何這種傾向,就應立即警醒,全力摒除。”不反省的人,內心會長滿雜草;反省可使靈魂淨化,人格提升。

  四、活著,就要感謝。稻盛和夫小時候去拜見的老僧曾經對他說:“孩子,今生今世,只要你還活著,你就要念誦‘南無、南無,謝謝!’每天向佛陀表示感謝,絕對不能忘記。”自此之後,“南無、南無,謝謝!”成為了稻盛和夫的口頭禪。他認為,上天能夠讓自己活著,就要感謝。感謝不僅表明個人的“知足”,還能夠給他人帶來快樂,使人心情舒暢、精神煥發。

  五、積善行,思利他。稻盛相信輪迴轉世和因果報應,他認為:“多做好事,就能使命運朝著好的方向轉變,使自己的工作朝著好的方向轉變。”自利能夠使人獲得眼前利益,利他卻能得到長遠利益。利他並不是說有求必應,而要區分“大善”和“小善”,他認為借錢給欠債不還的人是“小善”,不借錢而促使該人走上正道則是“大善”。社會歸根到底是由一個一個的個人組成,積“大善”,行“利他”,就能使人與人和諧共處。

  六、不要有感性的煩惱。在日常經營中,決策一旦做出,就要投入精力執行。在執行決策的過程中,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念不可或缺,一定程度上心態決定一切。如果經營者患得患失,無形中就會對執行決策喪失信心,導致決策失敗。實際上,不論成功與失敗,都是人的一種修煉。人生的目的在於修煉靈魂,其他所有事物都是過眼浮雲,不要讓已經過去的事情糾纏自己。即使面臨災難,需要做的也不是怨天尤人,因為今日的災難是往日罪孽的報應,凡事有果必有因,果發生了,因也就消失了,災難實際上是消除往日罪孽的過程。

  稻盛和夫認為,堅持“六項精進”可以提升心性,磨礪心智,使“生命終結時的價值高於生命開始時的價值”,從而實現人生和經營的目的。人生是為靈魂的修行而設立的道場,成功與苦難都是造物主對人的考驗。所有的人都應以“作為人,何為正確”為判斷基準,遵循最基本的倫理道德,堅持積極思維方式,提升自己的靈魂。

  從“六項精進”出發,結合自己的經驗和體會,稻盛和夫總結了十二條經營智慧。包括:1.明確事業的目的與意義,即讓企業擁有“大義名分”;2.設定具體的目標;3.胸懷強烈的願望,境由心造;4.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即用跑百米的努力跑馬拉松;5.追求銷售額最大化和經費最小化;6.定價決定經營;7.經營取決於堅強的意志力;8.燃起鬥志,鬥志不是粗野的格鬥,而是母親保護孩子那樣的堅強;9.拿出勇氣做事,無勇氣就不能克服阻力;10.不斷從事創造性的工作;11.以關愛之心和誠實之心待人;12.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

  大前研一指出:“京瓷公司的發展規模如此之大,它之所以沒有喪失企業家的精神,是因為稻盛和夫先生的經營哲學滲透到了組織內部。”如果說阿米巴經營和會計七原則是稻盛和夫的“經營之術”,那麼以心為本的哲學則是他的“經營之道”。

  篇二

  後金融危機時代,當大家回首國家、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的過冬術的時候,無非是財政刺激、信貸擴充套件、投資驅動、促進消費、節流縮食等關鍵詞,而稻盛和夫卻是有著獨特的過冬術。寒冬是危機,更是契機,稻盛和夫把危機看做企業創新和發展的契機,視為新的轉折點,從不同角度尋找突破困境,安然過冬的辦法。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是開發新產品的最好時機;節減經費;絕不裁員;管理者和員工都要轉變意識每個人都要善於思考,只有這樣智慧火花和克服危機的熱情相結合才進行創造性的經營。當我們深層次思考稻盛和夫在寒冬的突圍和努力時,我們發現他始終是由“以心為本”的經營哲學根基的,這種迴歸到心靈和本性來思考危機,轉化危機的心靈力量才是不可戰勝的!而這正是國內企業家所缺失的!

  接觸稻盛和夫,來源於張瑞敏、馬雲的問道,此後系統《活法》系列,其核心理念“敬天愛人”、“利他”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我理解的當代民眾是沒有信仰的,這是傳統意義上講,但是從現實講,國人還是有信仰——拜金,一切圍繞“錢”展開社會活動,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虛榮心”!當然談不上好與壞,這是一種選擇而已。然而,社會發展及文明程度不僅僅取決於物質財富,還要有精神文明,這種在信仰層面的支柱才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因此,現今社會的主流,即以企業家為代表的“精英”的信仰和心靈世界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他們是標杆,是模範,是旗幟。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書非常適合“精英”們包括所謂的中產階級閱讀。人為什麼活著?實際上就是包含了對世界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信念,諸如勤奮、敬業、誠信、責任心等方面,支撐著一個人在社會立足的基本信條。

  “並非只有失敗才是考驗,成功同樣也是一種試煉”,國內很多知名企業家,就是能夠克服艱難險阻,就是不能在成功後保持清醒的頭腦,經受同樣來自成功的磨難。稻盛和夫認為,人生和經營活動都是相通的,做企業實際上就是做人!“小公司發展靠“錢”,大公司發展靠“道””,這種觀念和我們國學裡道家思想不謀而合!“謙虛帶來的是開放的頭腦,驕傲帶來的是自負的武斷”,成功的企業家和經理人走向滑鐵盧的事實告訴我們,大格局更加重要。大義和志向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志向是指個人的人生目標,而大義則是共生社會有著重大意義的事物。企業家做大以後,如果延續以前的小志向,就很難把公司帶進大格局。

  稻盛和夫在企業經營中非常強調“地頭力”,即田間地頭向前拱的力量,是嫩芽破土的衝力。“現場有神靈”、“答案永遠在現場”,企業運營的第一目標不是利潤、不是客戶,而是為員工及其家屬的幸福。一個公司只有建立員工心有所屬的平臺或者道場,就可以釋放全體員工的地頭力,公司才能擁有持續競爭力!這也是國內很多規模企業汗顏的地方。

  自覺、自知、自信、自強、自勝是人心智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的起始是一種責任的自覺,是一種使命意識的發現和迴歸,而其最後一環節是自勝,是大愛,是新一輪自覺的開始。正是這樣的迴圈反覆,才有稻盛和夫這樣的強者的出現,這一點也是當今國內企業家所缺失的!

  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概要

  1. 回到原點,”何為正確的做人準則?”任何經營行為都不能違背社會一般道德標準,如誠信、正直、不貪婪、不給他人添麻煩。

  2. “以心為本”的經營。企業經營圍繞著一種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中心點展開。其歸根到底是在企業形成最強的凝聚力,全員以主人翁意識工作。

  3. 共生迴圈思想。保持人與自然界平衡的基礎下,使人與自然界保持良性迴圈,和諧共存。

  4. 制定光明正大、顧全大局的崇高使命和願景。旨在明晰企業的目的、意義和目標。

  5. 將強烈而積極的願望植入潛意識層面。頭腦中不斷描繪願景出現的情景,這樣,日復一日,就能把強烈而積極的願望植入潛意識層面。事業成功的原動力在於面對艱難險阻時候必須堅定信念,抱定必定成功的強烈願望。極好的機會都隱藏在平凡的情景中,他們只能被有強烈目標意識的人發現。同時,要以將來進行時看待能力,對於無能為力的事情也要喚醒潛能。

  6. 人生.事業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7. 付出不遜於任何人的努力。為了實現理想,朝著目標一步步邁進,勤奮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最偉大的成就都是由一點一滴、微不足道的小事累積起來的,因此,即使是很小的事情,都要願意付出努力,而且永不退縮。長遠的成功是沒有捷徑的,心中要擁有這樣的信念:如果不放棄,就不能算失敗。

  8. 不斷創造新價值。創新是企業管理者的必備素質,創新是終身的習慣。企業領導者必須保持創造性的心態,還要經常引導部下尋求新的東西,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日積月累,每日有細微的進步,才能取得重大的進步。不管多麼微不足道的工作,都要時刻不斷地改善,爭取明天的工作比今天的好,後天的工作比明天好。任何偉大的創造,也正是從這種永不滿足於現場的精神中產生。

  9. 追求銷售額最大化合費用支出最小化。獨創了“阿米巴經營模式”,即把公司分成一個個小的“阿米巴經營”的小集體中,實行“單位效益時間核算”。阿米巴設定的主要目標,不是常識的“成本管理”,而是“附加價值”。此外,追求“按照所需數量購買所需物品”,爭取零庫存,降低庫存等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