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的親子瑜伽的好處有哪些

  親子瑜伽,不僅能鍛鍊大人與寶寶的身體,提高身體素質,更能促進家庭和睦,與孩子建立堅固的情感紐帶。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親子瑜伽的好處,一起來看看吧。

  親子瑜伽的好處

  1.據物理治療師指出,瑜伽有助小朋友保持柔韌健康的身體,伸展全身的肌肉及筯骨,糾正孩子日常因錯誤坐姿、睡姿、行姿、書寫所造成的問題,如脊椎側彎、寒背、高低膊、腿部變形、扁平足等等,令發育中孩子的骨架健康成長。

  2.對身體而言,孩子在父母的協助下伸展身體,鍛鍊平衡,有助睡眠,同時按摩體內臟,強化消化系統功能,預防便祕、腸胃不適等毛病,同時亦增強個人免疫系統,有助改善氣管敏感、傷風。

  3.此外,瑜伽亦能有效鍛鍊孩子平衡力、節奏感、空間距離、肌肉協調和反應,讓孩子擁有更靈活、敏捷的身手,以及神經與肌肉的協調能力,減少運動過中受傷機會,提高運動表現,打造明日運動之星。

  4.小孩子活潑好動,經常跳高落低,四處走動,更不是被外在環境吸引,缺乏集中能力和耐性,令不少父母親頭痛不已。然而,小孩子透過練習平衡的瑜伽姿勢,有助訓練集中力和穩定情緒,並將之應用到其它地方,例如學業上,便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成績自然有進步。

  親子瑜伽的動作推薦

  親子光澤式

  做法:媽媽與寶寶距離約10公分,背對背站立,均勻地呼吸。吸氣時,媽媽與寶寶同時前彎,雙腿儘量伸直,雙手穿過腿中間,互相牽手,停留10-20秒鐘。慢慢還原,調整呼吸。

  效果:可修長腿部的線條,促進血液迴圈,強化新陳代謝,媽媽可美容養顏,並有助於寶寶記憶力良好。

  背背馱馱式

  做法:媽媽跪坐姿勢,寶寶站立於媽媽後方背對背。媽媽勾住寶寶雙手,吸氣往前趴下並將寶寶置於背上,吐氣。待重心穩後才放開雙手,往前方伸直雙手,停留10-20秒鐘。緩慢還原,調整呼吸。

  效果:按摩媽媽的背部及腹部,解除腰痠背痛,腹脹,便祕等現象,同時可促進親子關係,讓寶寶開朗歡快,更具自信與安全感。

  跨坐式

  做法:媽媽平躺在地上,寶寶站立。媽媽雙膝彎曲,雙手牽扶寶寶,吐氣,寶寶慢慢坐於媽媽腹部處,上身放鬆後躺於媽媽大腿上,停留10-20秒鐘。緩慢還原,調整呼吸。

  效果:可按摩腹部,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預防便祕與腹脹。寶寶坐穩後輕鬆後躺,由於接觸媽媽的身體,可令寶寶具安全感,並增進自信與安全感。

  親子競走式

  做法:寶寶伏地,吸氣,寶寶雙手用力撐起身體,吐氣,媽媽將寶寶腿部提起,停留5-10秒鐘,寶寶此時可用手代替腳往前走或往後退,但不可勉強進行。還原,調整呼吸。

  效果:可使寶寶手腳靈活,增加體力,耐力,強壯身體,促進親子間的默契於感情,預防寶寶統合異常。

  升降機式

  做法:媽媽平躺於地上,雙手牽扶寶寶,使寶寶身體叭在雙小腿上。吐氣,雙腿下降,吸氣,雙小腿盡力舉高,來回數次,直到腿感到痠麻疲累。緩慢還原,調整呼吸。

  效果:強化媽媽膝關節,腿力與體力,靈活寶寶手腳,增進親子關係與感情,使生活更和樂融融。

  親子瑜伽注意事項

  1 運動時的安全問題:練習親子瑜珈時,地面除軟地毯還應使用瑜珈墊,媽 媽動作保持輕柔,以保證寶寶安全.

  2 生病期間的寶寶不宜參加鍛鍊;頸部發育不完全的寶寶不宜參加鍛鍊

  3 飲食要求:瑜伽是空腹練習,媽媽應在練習前3-4小時進食,如有些餓,可在練習前2小時喝一些流質或吃一些水果,練習完後40分鐘方可再進食。

  2、瑜伽操是否僅限6-12個月寶寶練習?

  根據惠氏親子瑜伽首席教練範京廣老師設計本套操時,是考慮了6-12個月寶寶的生理特點,因此寶寶需要符合以下條件:頸部發育齊全。如果6個月以下的寶寶滿足這一條件,也可練習。如果1歲以上的寶寶願意配合的話,也可以和媽媽一起鍛鍊。

  每個動作需要做幾遍

  我們建議做2至3遍。

  是否每次練習都需要八個動作做全

  媽媽可以根據寶寶配合狀況進行動作選擇,不用過於勉強。如果全部做,效果更佳。

  練習一套操,時間一般需要多久

  考慮到寶寶的注意力時間有限,建議為20分鐘左右。

  寶寶每個動作都必須做到位嗎

  不要要求寶寶的動作做到位:讓寶寶像模仿走路一樣來模仿瑜伽姿勢。也不要教授寶寶“瑜伽式呼吸”的方式,正常自由呼吸即可。寶寶快樂和安全是最重要的。

  給寶寶做瑜珈之前,需要做的合理的安排

  選擇練習親子瑜伽的音樂和地點很關鍵,可選擇寶寶喜歡並熟悉的音樂和可以讓您和寶寶安靜放鬆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