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濟毒蛇的品種有哪些
主要經濟有毒蛇有哪些品種種類?它們有什麼樣的特點?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主要經濟毒蛇的品種。
主要的經濟毒蛇: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是眼鏡蛇科眼鏡王蛇屬惟一的一種蛇。分佈在我國雲南、貴州、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江西、西藏、湖南等地。
眼鏡王蛇是劇毒蛇類,體長120—400釐米,體重2—8千克。生活在平原至高山樹林中,常在山區溪流附近出現,林區村落附近也時有出現。一般隱匿在巖縫或洞裡,有時也能爬上樹,往往是後半身纏繞在樹枝上,前半身懸空下垂或昂起。眼鏡王蛇晝夜均有活動。
眼鏡王蛇有劇毒,又是我國性情最凶猛的一種毒蛇。它受驚發怒寸,頸部膨扁,能櫨身體前部l乃豎立起來,突然攻擊人或畜:毒性為“混合性毒、:—條成年蛇1次排毒壁為300多毫克,對人或南危害較大。
眼鏡王蛇有溝牙,頭部早橢圓形,頸部能膨大,但無眼鏡狀斑紋;其與眼鏡蛇的明顯區別是頭部頂鱗後面有1對大杌鱗:眼鏡王蛇體色為烏黑色或黑褐色,具有40一54條較窄而色淡的橫帶,喉部為土黃色,腹部灰褐色,行黑色線狀斑紋。
眼鏡王蛇為卵生,一般在6月產卵,經常將卵產在枯腐的樹葉中;每次產卵21-40枚,多者可達50多枚:雌蛇有護卵的習性,盤伏在上層的落葉堆上,有時雄蛇也參與護卵;護卵期是眼鏡蛇最凶猛的時期,如受到侵擾,它將主動攻擊,蛇卵靠自然溫度孵化,初出殼仔蛇長46—64釐米。眼鏡王蛇的肉具有通經絡、祛風溼等功能,且又體大味美,深受美食者們的青睞:眼鏡王蛇的皮可製革,製作高階工藝品。
主要的經濟毒蛇:銀環蛇
銀環蛇屬爬行綱,眼鏡蛇科,環蛇屬。銀環蛇是當前主要的人工飼養蛇種。由於其主要產品為7日齡的幼蛇,經過加工之後叫做“金錢白花蛇”,可人藥,生產週期短,成活率相對較高,比飼養其他蛇容易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被各地養蛇者所重視。
銀環蛇是南方平原和丘陵地帶常見的一種毒蛇,常棲息于山坡、墳堆、路旁、田埂等近水處或塘溝邊,喜陰怕光,晝伏夜出。夏秋雨季,它多在灌木叢中的亂石隙裡或墳地的洞穴裡以及水田邊;冬春兩季多隱藏在較乾燥的土穴裡。銀環蛇的活動期一般在5—11月,活動時間一般在晚上8—12點。活動期間主要是攝食、繁殖交尾。在春末至立夏前,活動時間較短,行動緩慢。夏秋兩季,活動時間長,行動迅速,性情較凶猛,但不主動傷人。在冬春兩季,基本上進入冬眠,不活動或極少活動,但在晴朗的白天,偶爾也有個別蛇出來活動。
銀環蛇是毒性很強的一種蛇。上頜骨前端的溝牙前溝牙類排毒量雖然少,但是毒性很強。銀環蛇毒是一種以神經毒為主的蛇毒,人被咬傷後,傷口區域性不痛不腫,僅有蟻咬樣的痛及麻木感,常被忽視而貽誤治療時機,最終引起全身中毒,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主要的經濟毒蛇:蝮蛇
蝮蛇,屬蝰蛇科,俗名草上飛、土公蛇,全長70釐米左右。頭略呈三角形,有頰窩;尾短而末端尖細,受驚擾時常不停地顫動。蝮蛇是一種分佈甚廣的毒蛇,在我國除青藏高原及北緯25以南尚未發現外,其餘各地都有它的蹤跡。其色斑變異顯著。體色主要有棕色和棕紅色。隨環境乾燥或溼潤而有淺淡或深暗的變化,有的背中線上有一條紅棕色背線。斑紋主要有兩種型別:一種型別是體背有兩行略顯並列的粗大深色圓斑,每一圓斑邊緣色深,中邊較淺;另一種型別也有上述圓斑,但左右兩個併合,形成一個邊緣深而中央較淺的寬大橫斑,整體上是一列橫紋。
蝮蛇的另一顯著特點是鼻間鱗短,外側尖細,可與其他蛇種相區別。
蝮蛇多生活在平原、丘陵及山區,棲息在石堆、草叢、水溝、墳丘、灌木叢及田野中。中介蝮蛇多棲息在石縫、草叢及樹枝上,靜止而頭向上,喜捕食小鳥。短尾蝮蛇則喜棲息在向陽斜坡的洞穴之中,深者可達1米左右。
氣候對蝮蛇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溫度是決定蝮蛇活動的重要因素。在野外的短尾蝮蛇可生活在2—38C的環境中,最適溫度為20—30C。在蛇島上發現中介蝮蛇在412以上即出來活動,0℃是它的活動下限。對於高溫,短尾蝮蛇30—35C時即避陽遮陰,40C以上則大多死亡。中介蝮蛇比較耐高溫,在45—50℃時才逐漸出現昏迷狀態。
蝮蛇有劇毒,性情凶猛,但平時行動遲緩,從不主動襲擊人畜。小蛇性活躍,喜咬人。
蝮蛇為卵胎生,一般4—5月結束冬眠,6—8月產仔,每胎4一14條。
由於蝮蛇在我國分佈廣泛,數量多,常作藥用。北方用蝮蛇來治療神經衰弱,南方用蝮蛇浸酒治療風溼性關節疾病,效果較好。
主要的經濟毒蛇:眼鏡蛇
眼鏡蛇,屬眼鏡蛇科,是我國南方分佈較廣的一種毒蛇。一般認為,眼鏡蛇分佈在安徽、浙江、江西、貴州、雲南、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眼鏡蛇又叫膨頸蛇、吹風蛇、五毒蛇、蝙蝠蛇、飲匙倩、琵琶蛇、梨頭蛇、白頸鳥、萬蛇、扁頭風、飯鏟頭、白頸丫、扁頭蛇、梨頭撲。
眼鏡蛇生活在海拔30—1250米的平原、丘陵、山地的灌木叢或竹林中,也常在溪溝、魚塘邊、土堆、稻田、公路、住宅附近活動,是典型的晝出活動的蛇類。據觀察,眼鏡蛇春夏兩季至秋初則分散到田野、溝旁、菜園、稻田、路邊、牆角等處活動,有時甚至可在居室內見到。活動高峰期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天氣悶熱時,多在黃昏出洞活動。
眼鏡蛇有劇毒,性較凶猛,但一般不主動襲擊人,當其受驚擾而激怒時,體前部1/4—1/3能豎起,略向後仰,頸部膨扁,頭平直向前,並隨豎起的身體前後擺動,併發出“呼呼”聲,攻擊人畜。據觀察,眼鏡蛇激怒時,能噴射毒液,噴射距離達1—2米,若毒液進入人眼或體表破損處,會引起中毒,飼養或捕捉眼鏡蛇時應加以注意。
眼鏡蛇上頜的前部有溝狀的毒牙1對,背面棕褐色或黑褐色,頸部背面有白色圈紋,狀如眼鏡,當頸部扁平擴充套件時,相當明顯。眼鏡蛇一般體長97—200釐米,體重1千克左右。
主要的經濟毒蛇:海蛇
海蛇又稱蛇婆,是終生生活於海水中的蛇類。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爬行綱,海蛇科。我國已知有9屬15種。
海蛇體長可達1米多。頭和軀幹略呈圓筒狀,頭部的鹽腺具有排除體內過多鹽分的功能。海蛇有1對鼻孔垂直朝上開口於吻背,外鼻孔有啟閉的海綿狀組織墊和辦膜,既利於頭露出水面呼吸,又可避免海水進入呼吸道。從長吻海蛇頭部鱗片圖7看,大多沒有鼻間鱗,左右鼻鱗汲此歪切。
海蛇的毒牙有1對或2對,著生於上頜骨前方,並有牙溝即前溝牙,毒腺的排毒量較少。海蛇的舌頭較短,嗅覺功能較差。背面褐灰色,整個身體有暗褐色環狀紋。體後部及尾側扁,鱗片下面板較厚。腹面黃白色或淺灰色。腹鱗由於和運動無關而顯著變狹或與背鱗不易區別,甚至退化,這些特徵都和它們的生活習性有關。
街蛇毒主要為衝經毒素,其毒性比陸棲毒蛇蛇毒更強,排毒量因種類、身體大小和不同個體以及產地、氣候等條件的不同而不同,海蛇以其毒液憶極短時間內麻醉獵物來防禦天敵,梅蛇肉不僅可供食用,亦叮入薊,為強壯劑。還可和中草藥配製成海蛇藥酒,有扶風活血,治療風溼的功效。
主要的經濟毒蛇:蘄蛇
蘄蛇屬蝰蛇科,亦稱尖吻蝮,俗稱五步蛇.最主要特徵為吻尖上翹:此外,體軀粗短,頭呈三角形;尾短而尖,末端1枚鱗片尖長側扁,俗稱“佛指甲”;背面有一列前後以尖角相接的V形大斑塊,是與其他蛇種的顯著區別。蘄蛇全長多在1米左右,個別可達2米以上,粗如柴棒。蘄蛇主要分佈於江南,以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為多,湖北、貴州、臺灣、廣西也有分佈:蘄蛇常棲息於丘陵山地的森林陰溼處及山谷溪間岩石、草叢、樹林中,多在晚上及陰雨的白天活動。蘄蛇有劇毒,以血液毒為主。
主要的經濟毒蛇:金環蛇
金環蛇又稱為金甲帶,在我國主要分佈於南方亞熱帶、熱帶氣候區,如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南部和江西等地。金環蛇是和銀環蛇相近的—種毒蛇,體軀較粗大,一般長1米以上;通身為黑黃相間的寬大環紋,環紋圍繞背腹面1周,背脊隆起呈明顯的稜嵴;尾略呈三稜形,末端扁而圓鈍。背鱗通身為15行,脊鱗擴大呈六角形。
金環蛇常棲息于山區水邊或潮溼地,晚上活動。捕食蛇、蛙、鼠、蜥蜴及魚等。
金環蛇有劇毒,主要為神經性毒素。每條蛇咬物1次所排毒液約為40毫克,可以致人死亡。一般說來,成蛇性情溫和,動作較遲緩,不主動襲擊人。但其幼蛇性情凶猛、活躍,對人有攻擊性。
金環蛇、眼鏡蛇及灰鼠蛇合稱為三蛇,是我國著名的食用蛇種。三蛇酒即用這三種蛇浸酒製成,主治風溼性關節炎、半身不遂等症。另外,金環蛇的膽是加工成三蛇膽的原料。由於金環蛇肉少骨多,一般用於燒湯,味道鮮美,很受人歡迎。
主要的經濟毒蛇:竹葉青
蝮蛇科,又稱青竹蛇。竹葉青體長2米以上,頭部呈三角形,頭背部覆蓋細小鱗片。竹葉青頭部鱗片圖6僅眶上鱗較大,左右鼻間鱗相隔1—4枚小鱗、上脣鱗9—12枚,第1上脣鱗和鼻鱗之間有鱗溝截然分開,有頰窩。背鱗中段19—2l行,兩側最外1—3行平滑,其餘均起稜。通身以綠色為上,頭頂青綠色,體背和側面草綠色,身體兩側具有黃白色各半或紅白色各半的縱淺紋,腹面淡黃色。尾背及尾的尖端焦紅色,所以有人又稱之為“焦尾巴”。
另外有一種和竹葉青相近的種,名叫白脣竹葉青。鼻鱗和第1枚上脣鱗完全癒合或僅有極短的鱗溝;鼻間鱗較大,彼此相切或偶有隔1枚小鱗。分佈於我國雲南、貴州、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竹葉青肉晒乾或烘乾,有祛風止痛的功效,主治風溼麻痺,也可泡酒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