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相關的創業政策

  昆明的朋友做創業能享受什麼創業的優惠政策?看完小編整理的後你就會明白!文章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昆明出臺12條優惠政策鼓勵科研人員“下海”創業

  昆明市出臺了12條鼓勵科技人員創業創新的政策,對科研人員創辦企業和到園區服務的收入、技術入股、獎勵的稅收優惠等內容作出了規定。並要求高等院校要積極創辦聯辦大學科技園,制定措施鼓勵和支援科技人員創業及到園區服務。

  日前,昆明市科學技術局制定併發布的《關於進一步鼓勵科技人員創業創新的若干政策》共有12條,表明昆明將鼓勵在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科技人員,在昆明各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以及各高等院校設立的大學科技園創辦企業。

  政策出臺的目的,是為加快昆明創新型城市建設步伐,進一步深化在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改革,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努力把昆明建設成為產業優勢明顯、引領作用突出、創新人才薈萃、創業創新氛圍濃厚的創新型城市。“十二條政策”允許和鼓勵在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到園區創辦企業或到園區提供服務,其收入歸個人所有。並規定了在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務發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至少60%、最多95%的比例劃歸參與研發的科技人員及其團隊擁有。允許和鼓勵科技領軍型創業人才創辦企業,智慧財產權等無形資產可按至少50%、最多70%的比例折算為技術股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形式給予的個人獎勵,按規定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該政策的適用人員為在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科技人員,包括擔任行政領導職務的科技人員到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石林國家農業科技園、昆明市管轄範圍內各省級開發區及各高等院校設立的大學科技園創辦企業。在昆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大學生,到昆明大學生創業園創業的科研人員,也適用本政策。

  並要求高等院校要積極創辦聯辦大學科技園,制定措施鼓勵和支援科技人員創業及到園區服務,並將此工作納入對高等院校及學校內部的年度工作考核。

  “十二條政策”指出,各地各有關單位要積極支援高等院校創辦聯辦大學科技園並建設、管理好大學生創業園,落實國家和省、市扶持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支援當地園區、大學生創業園制定和落實人才引進、工商註冊、稅收減免、科技專案及資金扶持、創業補貼等各方面的配套性政策。昆明市將此項工作納入對各地各有關單位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

  昆明多種扶持政策 鼓勵大學生創業

  200萬元無償資助昆明創業者

  我們從昆明市人社局獲悉,“泛海揚帆·雲嶺創業”昆明行動近期啟動,該公益專案採取的是社會企業無償資助、公益機構全程監督、政府部門積極推進的“三位一體”大學生創業工作新模式。昆明將通過開展該行動培訓創業大學生300名,資助創業專案40~50個,帶動就業200人以上。

  應屆畢業生創業可獲資助

  今年,省發改委、省人社廳將“泛海揚帆行動”公益專案引入雲南,並確定在昆明開展試點工作,昆明也成為全國第一個啟動此專案的省會城市。首期在昆明組織實施的“泛海揚帆行動”公益專案資助額度為200萬元,主要用於為創業專案資助2~5萬元作為經營性資金。資助物件為:昆明市應屆高校畢業生和畢業5年內在昆創業的大學生個人或團隊,已入駐昆明市各大學生創業園區孵化的創業個人或團隊優先予以扶持。

  已建35個大學生創業園

  免費的辦公場地,免費的創業培訓,這些對於剛剛起步的創業者來說,不僅解決了經濟問題,還給大家吃了顆定心丸。大學生創業園,就是這樣一個政府提供的平臺,截至今年6月底,昆明已經有35個大學生創業園,創業者們“甩著手,帶著腦子來”,開始了創業的第一步。

  昆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先期在昆明人力資源中心二樓建成了市級大學生創業園之後。創業園孵化期限為一年,入園後,創業的大學生一年內將免費使用辦公場所和辦公裝置,同時免交水電費;園區每月還為入駐的創業大學生補助100元至200元通訊費。2010年,五華、盤龍、官渡、西山、安寧、呈貢六個縣市區各建了1個大學生創業園。

  目前,昆明累計投入大學生創業園建設資金5000多萬元,建成大學生創業園35個,成功孵化大學生創業企業41個,在孵大學生創業專案363個,帶動就業2500人。

  4大政策促進大學生創業

  一是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未明令禁止進入的領域,均可平等進入。

  二是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對首次創業的3年內免收屬於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申辦營業執照工商部門在1個工作日內辦結。

  三是實施稅收優惠。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的最高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3萬元含的小型微利企業,其該畢業年度內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四是社會保險優惠。首次創業從事個體經營人員,在3年內可按上年度統籌地區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參加工傷保險的,可按用工人數、經營面積或工程總造價等情況實行實名制定額繳費。

  資金支援+教育+實戰

  越來越多的學生創業,各高校也大力扶持學生創業。我們就此採訪了雲南師範大學就業處處長唐瑛,一探高校如何助力學生創業。在她看來,敢於創新和競爭,能夠承擔風險並且知識面較寬的學生適合創業,而大學生創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資金、經驗和人脈。

  “我們的創業教育是網上網下,必修課、公選課都覆蓋的。”唐瑛介紹,雲師大的學生若想創業,學校會提供從教育到指導到幫扶,再到獎勵的一系列幫助。雲師大的必修課之一的就業指導裡面就有創業方面的內容,公選課中也有專門教授創業的課程,此外在學校的就業資訊網上專門有一個創業網。

  當進入實戰環節之後,雲師大目前提供3種不同型別的創業園輔助學生——

  “一個是我們學校提供的鋪面,我們通過招標,專案的競爭,確定出幾個專案來進行實戰。這些專案選出來首先要到工商局去註冊。另一種就是在學校外面的創業園,比如我們和呈貢建立了一種雙向共建,他們在我們這裡建立了人才與專案基地,我們在他們那裡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園。還有一種是分類的,比如資訊類的、電子類的,我們有個創業園在計信學院,還有個在物電學院,同時也是學生實訓基地。在計信學院我們就為他們配備了硬體辦公用的。電子類的需要有大廳,電子裝置運用,把知識轉換到實踐中來。”

  唐瑛說2008年雲師大就設立了創業獎勵基金,最初由學校出資,後來引進了企業贊助,企業會參與獎勵政策的稽核審查,但具體獎勵哪些專案則由學校自主決定。

  “我們提倡走專業化的路,也就是說我們提倡走發展性的創業,而不是生存性的創業。生存性的創業比如說擺個地攤,賺點錢養活自己。”唐瑛說學校鼓勵學生在創業時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創業中。

  昆明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 最高補助5萬元

  昆明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補貼,對返鄉農民工在本村本鄉鎮創辦經濟實體,符合條件的,市財政給予3000元的創業補貼和1萬元的場租補貼。

  日前,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喜良主持召開市政府第109次常務會議,確定全面實施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工程,推行城鄉規劃管理巡查制度,部署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分配及執行。

  會議明確,我市全面實施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工程行動計劃,到2017年底,每年組織農民工等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5萬人次,扶持創業1.5萬人,帶動就業4萬人以上,實現市、縣區、街道、社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全覆蓋;發展特色產業,每個縣區形成規模不等的“一村一品”、“一品一園”、“一鄉一業”、創業孵化基地、示範園區或創業一條街;依託農業創業示範園或創業一條街,每個縣市區建成2個設施裝置齊全的創業實訓基地;全市建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市區達2個以上。

  為此,昆明採取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加強創業專案的徵集和推介,鼓勵各種主體開發推介專案,對開發專案成功創業經營1年以上的,分別給予專案開發者1500元、專案實施者3000元創業服務補貼。二是推進農民創業孵化基地園區建設,鼓勵通過改造、整合、掛牌、共建等方式建設返鄉農民工創業孵化基地或創業示範園區,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建設,經認定後,給予“優秀農業創業孵化基地及農業創業示範園區”20萬元補助,給予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30萬元獎勵。三是加大就業創業補貼力度。對返鄉農民工在本村本鄉鎮創辦經濟實體,符合條件的,市財政給予3000元的創業補貼和1萬元的場租補貼。對為創業者開展電子商務創業實訓並考核合格的電子商務平臺企業,給予每人最高不超過1300元的電子商務實訓補貼;每扶持1名創業者成功開辦網店,符合條件的,給予企業3000元資金補助。四是突出貧困地區創業幫扶。對在脫貧時限內,在貧困地區創辦企業、創辦“一村一品”、“一品一園”或創業一條街的創業者,帶動當地貧困人員2人以上10人以下就業的,給予經濟實體法人2萬元的補助;帶動10人以上30人就業的,補助為3萬元;30人以上就業的,補助為5萬元。補助、補貼、獎勵均為一次性。

  會議指出,進一步加強對縣區城鄉規劃編制、審批、實施、修改的監督檢查,是實現“一張藍圖幹到底”“規劃引領發展”“維護規劃嚴肅性”,更好地提升我市城鄉規劃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確定執行《昆明市城鄉規劃管理巡查制度試行》,重點巡查城市、鎮、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重點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審批及執行情況以及造成重大損失的城鄉規劃違法案件和群眾舉報和投訴的城鄉規劃重大問題等,以此切實杜絕各縣區在城鄉規劃實施中擅自修改規劃的現象,有效制止各類城鄉規劃違法違規行為,避免造成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會議決定,完善和細化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分配及執行制度。一是明確凡是符合城鎮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難家庭,均可申請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家庭無住房或者人均住房建築面積低於當地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的60%24平方米,中等偏下收入為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於一類地區最低工資標準2倍3140元。二是並軌執行後租金補貼實行“租補分離”、梯度保障。三是明確了租金補貼的支付主體和方式,即市審計部門決算,市政府認定,市財政提出補貼方案,縣區財政支付租金補貼。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