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種樹應避免哪些誤區

  秋冬植樹具有種植時間長,成活率高,苗木價格相對便宜等優勢,近年來,在我國各地廣泛施行。但由於栽植管護人員容易步入誤區,導致苗木成活率偏低。現在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秋冬季節種樹應避免的誤區,來提高大家種樹的成活率。

  秋冬季節種樹應避免的誤區:栽植時間過早

  秋冬植樹一般在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進行,但由於不能活學活用,一些人不管當年氣候情況,教條化地在10月下旬即開始栽植。如天氣正常,樹木大量落葉還能保證成活率,如天氣偏暖,樹木沒落葉或沒大量落葉,則成活率較低。

  正確的栽植時間應以樹木大量落葉至土壤封凍前進行,具體時間應視當年的氣候情況和樹木落葉情況來掌握,這樣才能有效保證樹木的成活率。

  秋冬季節種樹應避免的誤區:栽植深度不適宜

  由於樹木栽植後即進入冬季,故秋冬栽植一般都要比春季栽植深些,適當深栽的目的是防治根系遭受凍害。一些人在栽植過程中,生怕樹根被凍死,栽植過深,導致翌年樹木放生悶芽,甚至死亡。

  秋季正確的栽植深度應該為,埋土高於原土痕5釐米左右,栽植時也可與原土痕保持一致,然後在樹穴內堆土進行保溫,翌年早春結合澆返青水,再將土堆扒開。

  秋冬季節種樹應避免的誤區:澆水不得法

  秋冬植樹澆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們常見一些人照搬春季植樹澆水的方法,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地澆三水,或者誤認為秋冬氣溫低,蒸騰量小,而偷懶只澆一水,導致樹木成活率偏低。

  而實際上澆水應視當年的氣候情況和栽植時間早晚來確定次數和澆水量。一般來說,如果栽植時間較早,如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栽植,則應該考慮澆三水,栽植後馬上澆頭水,10天后澆二水,12月初澆三水。如果是11月中旬或下旬栽植,則應澆兩水,即栽植後馬上澆頭水,12月初澆二水,第二次水即可作封凍水。如是12月初栽植,澆一次透水即可。

  秋冬季節種樹應避免的誤區:施肥不當

  秋冬栽植,應進行施肥。

  在工作中,施肥不當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施肥的方法不適宜,最常見的誤區是將肥料施用於穴底,然後在肥上種樹,這樣做貌似根系能直接吸收到養分,但實際上卻容易產生肥害。正確的方法是將肥料與栽植土充分拌勻,這樣既可以使根系吸收到養分,還不會發生肥害;

  第二種誤區是施用肥料的種類不對,在日常管理中,我們常見一些人在冬季給樹木施用化肥,此法非常不對,冬季樹木處於休眠狀態,此時施用化肥,樹木無法吸收,時間一長,養分會流失。正確的方法是在冬季植樹時施用農家肥,根據土質情況,選擇牛馬糞、羊糞或者雞糞、豬糞等農家肥。

  秋冬季節種樹應避免的誤區:防寒不到位

  對於秋冬新栽植樹木的保溫措施,很多人是不管樹木的耐寒性,眉毛鬍子一把抓,一味採取一種防寒措施,這樣既浪費了人力物力,還增加了工作量。

  正確的方法是,針對不同的樹木採取相應的防寒措施。如:對於楊樹、柳樹、榆樹、國槐等鄉土樹種,可以不加防寒設施,只需澆好封凍水即可。而對於法桐、合歡等樹皮較薄的樹種,則應採取纏草繩的方法,在風口或者地勢比較開闊的地方種植的苗木,除在樹幹上纏草繩外,還應在草上再纏一層塑料布,這樣才能有效減少樹體的蒸騰,保證成活率。對於雪松、檜柏等針葉樹種,應採取搭設風障的辦法來進行防寒。

  秋冬季節種樹應避免的誤區:病蟲害防治不及時

  冬季植樹,一些人認為氣溫較低,而且溼度較低,加之是病蟲害的蟄伏階段,故此放鬆了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殊不知,如不加強防治工作,翌年開春後,就會發生病蟲害,影響植株的生長。

  故此,除了加強病蟲害檢疫外,還應採取積極的措施進行預防。如在初冬向植株噴施一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塗刷塗白劑,對防治越冬蟲卵效果較好,對一些越冬病菌也有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