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範文讀昆蟲記有感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有關昆蟲記讀後感的初中作文,僅供閱讀!
讀《昆蟲記》有感
《昆蟲記》是法國的法布林以畢生的時間和精力,通過大量的實驗和觀察編寫而成的,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獨一無二的個性。
在書中,法布林運用巧妙的擬人和他自身的幽默詼諧,促使著我帶著好奇心和探索的精神去神祕有趣的昆蟲王國探祕。看到這麼多調皮可愛的小生命,我忽然意識到,原來昆蟲也有著和人類一樣的生活和情感,同時也懂得喜怒哀樂。
這使我們再也不敢小覷這些看似弱小的小傢伙兒,敬佩之意油然而生。
《昆蟲記》中所描寫的昆蟲非常多,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蟬和天牛幼蟲,下面我就簡要講一下這兩種昆蟲。
蟬是我們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種昆蟲。在炎熱的夏天,我們時常聽到蟬在窗外的大樹上高聲歌唱,捕捉蟬也成為我們最喜歡的運動。以前聽著蟬的歌唱,我總以為蟬的一生都生活得很陽光,很燦爛。但是,在書中我瞭解到,這種小生命在成長的路上面臨著無數的危險。蟬卵有被異類毀滅的可能;剛孵化出來的小幼蟲十分虛弱,它們有被風颳倒堅硬的岩石上、路上的積水中、什麼也不生長的沙地裡、或者是不能鑽下去的黏土上的可能,如果他們不能及時躲到地下,那只有死路一條了。幼蟲要在地底下經過四年的黑暗之旅,才能重見天日。難怪蟬見到陽光之後,會喜不自禁地整天趴在樹上不停的歌唱,原來它得到自由,得到陽光是那麼的不容易,生命苦短,所以它要在有生之日盡情歌唱,表達自己的快樂之情。這不息地嚮往陽光的歌者是值得尊敬的。
我們都知道天牛幼蟲喜歡蛀食樹幹和樹枝,這樣一來病菌就會侵入樹體,樹木的生長髮育就會受到影響。但是法布林並沒有去寫它的危害而是從天牛幼蟲自身的生活習性出發,向我們介紹了它鮮為人知的一面。這種幼蟲要在樹幹中生活上三年才能變為成蟲,它雖然聽不到,看不到,卻是個能掐會算、未雨綢繆的小神仙。他在樹幹中認真地建造蛹室挖掘通道,為將來變成蟲做著準備。它的這種預測能力和工作的細緻認真,讓我們歎為觀止。
法布林在《昆蟲記》中以人性關照蟲性,並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他出於對社會的熱愛之情,在實驗過程中將人的心理活動賦予昆蟲,並把人類社會的道德、認識也搬到了昆蟲世界中。在觀察昆蟲時,他又通過昆蟲的習性來傳達著他對人類社會的見解,從而把人性和蟲性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增加了文章的閱讀價值,豐富了文章的內涵。
《昆蟲記》的卻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讀完後,相信每一個讀者都會得到不同角度的深刻啟示。
《昆蟲記》讀後感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動地開始閱讀一本書——《昆蟲記》,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巨集偉詩篇。法布林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就是這樣一個奇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而且,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被我因為厭惡而忽視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並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蹟,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新增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不一樣的世界
法布林是法國著名的科普家,也是著名作家。他用盡一生觀察不一樣的生命,一年又一年觀察者小蟲子。觀察,思考,研究,記錄,可以說是他一生所在做的事,是他的執著,成就了他的夢想,並創作了一本具有人性的《昆蟲記》。
法布林從小時候開始,就喜歡研究各種蟲子,問各種問題,可以為了一隻蟲子,而等上一天,寸步不離,長大後,他看遍各種蟲子,比小時候更愛這種小小生命,喜歡與蟲為伴。從無知的孩子變成懂得世事的大人,法布林從未放棄自己從小的夢想,一直堅持到去世,這是一種怎麼樣的毅力與執著,又或是有著對昆蟲怎樣的熱愛,令他這麼一日復一日的過了一輩子。
法布林把自己也當成了一隻小蟲,生活在蟲子的世界裡,別的蟲子去哪,他也跟著去哪,蟲子的生活,居所,食物,天敵,他無一不知。法布林似乎有了“蟲性”,哪怕是蟲子的小舉動,也會被他所觀察。法布林把《昆蟲記》描寫的很細緻,如“螳螂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這些我們所熟悉的熊蟲子,藏著許多小祕密,我們卻沒有發現。
蟲子的世界很特別!赤條蜂給卵留食物的時候,是讓毛毛蟲不能動彈,失去知覺,不一招斃命,殺死毛毛蟲,這樣,食物不失新鮮,又不會逃。讀完《昆蟲記》後,我發現了蟲子的大智慧,更像是人一樣,有許多“習俗”。
我並不擅長觀察,甚至不喜歡有一些毛毛蟲一樣的昆蟲,在讀完“昆蟲記”後,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昆蟲世界,有些蟲子看起來溫順,卻很危險。世界上任何一種生命,都有意義,蟲子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人也有自己的生活習慣,若仔細關注身邊的另外一個世界,另一種生命,可能會獲得很多樂趣。
法布林用“人性”刻畫了“蟲性”,蟲子之間也有“情”,就像蜘蛛母親與蜘蛛寶寶的親情,母愛。蜘蛛媽媽用它生命最後的力氣,咬破巢的牆壁,把最後的生命獻給了它的孩子,自己卻永遠的離開了。看到這裡,我被深深觸動,我知道,母愛是無私,偉大的。這小小的蟲子,短暫的生命,卻蘊含著動人的情感。
《昆蟲記》對生命充滿敬畏,對“情”有了更加深刻的演繹。這一切都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有著數不清的,各樣的生命,我們要留心身邊的小小生命,發現各樣的小祕密。
噓,你聽得到它們的聲音的嗎?它們正在低聲談話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