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跑中如何呼吸
中長跑隨著運動距離加大,運動時需要的氧量增加,那麼中長跑應該如何呼吸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吸方法一、用鼻吸口呼減少呼吸道阻力
鼻腔前部有鼻毛,能阻擋灰塵的吸入。鼻腔表面有層粘膜,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血液流經粘膜時,散發熱量,能溫暖吸入的冷空氣,粘膜還能分泌粘液,使鼻腔保持溼潤,並粘住吸入的灰塵和細菌,起清潔的作用。這樣,乾燥寒冷的空氣進入鼻腔後,便變得溫暖、清潔和溼潤,從而減少了對呼吸道和肺的刺激。用口呼吸,雖然能多吸進些空氣,可是冷空氣大量進入氣管和咽喉,容易引起咳嗽、氣管炎、腹痛。用口吸氣會把空氣中的塵埃和細菌直接吸入體內,還容易引起其他疾病。因此,從衛生角度來說,冬季長跑用鼻吸比用口吸好。隨著運動量的加大,單用鼻呼吸妨礙氣體的進出,在跑了一段時間或跑速加快之後,特別是在長跑比賽時,單位時間內的通氣量要比平時增加幾倍到幾十倍,只用鼻呼吸不能滿足呼吸需要,此時必須再加上口的呼吸。為保證較大的肺通氣量,呼吸肌就得加強收縮,提高氣體的流速。這種負擔會導致呼吸肌較早疲勞,阻礙通氣量的提高。適當張口協助呼吸不僅可使氣體暢通,減少呼吸肌的負擔,而且有利於散發運動時不斷上升的體溫。口鼻並用呼吸時,要注意不能張大口呼吸,而是應鼻吸口呼,只用口來呼氣。口呼的方法是:口微開,輕咬牙,舌尖捲起,微微舔住上顎,讓空氣從牙縫擠出去。呼吸時,要做到均勻而有節奏。呼氣要短促有力,有適當深度;吸氣要緩慢勻和。實驗證明,運動時用口鼻同時呼吸,肺通氣量可達180升,只用鼻呼吸則只有84升。但在嚴寒的冬季張口不宜過大,以免過冷的空氣刺激咽喉和氣管,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咽炎等,進而引發感冒、肺氣腫等病症。歸納用鼻吸口呼。
其利有三:1減少肺通氣阻力,增加通氣;
2減少呼吸肌為克服阻力而增加的額外負擔,推遲疲勞出現;
3暴露布滿血管的口腔潮溼面,增加散熱途徑。
呼吸方法二、增加呼吸深度提高肺泡通氣量
冬季進行長跑鍛鍊和比賽時,應加深呼吸,特別是深呼氣。初始運動時,由於呼吸,迴圈系統的生理惰性,在一定程度上壓抑呼吸,加上不會運用呼吸,所以常出現呼吸表淺、頻繁,吸得多,呼得少的現象,感覺胸悶,呼吸困難,出現不願再運動下去的情況。這時如注意加深呼吸,特別是有意識地加深呼氣,進一步增大肺泡通氣量,提高肺換氣效率,情況即可好轉。
呼吸方法三、呼吸節奏與步伐的統一
由於冬季長跑,特別是野外訓練和比賽的場地與環境的不斷變化,跑進的動作結構和技術要求有所不同,呼吸方式和節奏也應有所變換。掌握好呼吸節奏,對保證鍛鍊效果、提高運動成績、防止疲勞具有重要意義。長跑時,長跑呼吸時還應和步法配合好,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身體對氧的需要,跑起來才會感到輕快自然。方法是:應該是兩步一呼,再兩步一吸;或三步一呼,再三步一吸;或四步一呼,再四步一吸。中途加速跑或比賽作終點衝刺時,應隨著步伐的加快而相應加深和加快呼吸的深度和節奏。做到呼吸節奏與步伐的協調統一。
呼吸方法四、攻克“極點”迎來“第二次呼吸”
中長跑時,由於氧氣的供應落後於身體的需要,跑到一定距離時,會出現胸部發悶,呼吸節奏被破壞,呼吸困難,感到呼吸困難,肌肉痠痛,動作遲緩,情緒低落,四肢無力,簡直難以繼續運動下去,這種狀態叫做“極點”。,這種現象稱之為“極點”。 極點的產生是由於內臟器官的活動趕不上肌肉活動的需要,造成氧供應不足,大量乳酸之類物質的堆積,這些化學物質引起呼吸、心率急劇增加,血壓升高,導致呼吸迴圈系統失調。這些失調的刺激傳入大腦皮質,使運動中樞受到抑制,人體的動作變得慢而無力,協調性下降。極點出現後,憑著個人意志和毅力再繼續堅持運動,隨著機能的調節及內臟器官機能的改善,氧供應增加,乳酸的清除加快,植物性神經中樞的惰性得到克服,極點出現的現象及症狀就會逐漸消失,生理過程將出現新的平衡。這種現象在運動生理學上稱為“第二次呼吸”。此時呼吸變得均勻而加深,動作感到輕快,不舒適感逐漸消失。“極點”與“第二次呼吸”是長跑運動中常見的生理現象,極點出現的早晚,與各人的體質、訓練水平等有直接的關係。為了在跑步過程中從容面對它們,跑步愛好者平時應加強鍛鍊,不斷提高機體對運動的適應能力,這可延緩極點出現的時間和減輕症狀。當極點出現後,應適當減小運動負荷,加深呼吸,上述異常反應可逐漸緩解或消失。隨後,經過一段不長的距離後,呼吸就會變得均勻,運動又重新變得輕鬆、協調,運動能力又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