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挫折後成功的事例

  挫折是成功背後的艱辛;挫折是光輝後的汗水;挫折是努力後的疲憊。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馬尼爾·託雷斯是西班牙馬德里市一家摩托車廠的普通噴漆工。三年前的一天,馬尼爾正在車間裡給摩托車外殼噴漆,廠長在巡視時見他工作挺認真就誇了他幾句,馬尼爾竟然連噴嘴都沒有關就轉過身去,紅色的油漆剎那間噴到了廠長的白襯衫上,廠長被弄得哭笑不得,尷尬地走了。同事們便紛紛嘲笑馬尼爾真是個蠢蛋。

  本來事情應該就這樣過去了,可在一個月後,又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意外。那次廠裡舉辦一個慶典活動,建議員工都帶著自己的愛人蔘加。他陪著妻子走遍大半個馬德里,終於挑到一件最滿意的外套。然而到參加聚會時才發現,一位女性車間主任的著裝竟然和馬尼爾的妻子一模一樣。主任瞟了幾眼馬尼爾的妻子,對馬尼爾說:“你不是會噴衣服嗎?為什麼不給你妻子噴一件獨一無二的衣服呢?”這番話惹得同事們再一次哈哈大笑起來。

  馬尼爾和妻子羞愧得說不出話來,無趣地離開了。路上,馬尼爾咀嚼著車間主任的話,突然靈光一閃:如果真能發明一種“噴罐面料”,會怎麼樣?第二天,馬尼爾來工廠辭職,說:“是我的那件蠢事給了我靈感,我要回家研究用噴漆的方式製作衣服!”

  “你要研究用噴漆的方式製作衣服?這簡直太荒謬了!”廠長被他這個主意逗得前俯後仰,但馬尼爾去意已決,他也只能批准了。

  辭職後,馬尼爾把大量時間都用來查閱各類資料和書籍,生活的擔子全落在了妻子一個人肩上,這讓妻子非常不滿,時常發牢騷說他已經被同事們笑傻了。但馬尼爾並不介意,他依舊繼續著自己的研究,並且開始頻繁拜訪許多大學的化學教授和時裝設計師,希望能發明出一種速幹、廉價的無紡布料,做出像面板一樣合身而且絕對不會雷同的衣服。

  兩年來,馬尼爾嘗試著把棉纖維、塑膠聚合物和可溶解化學成分的溶劑組合在一起,終於發明出不需一針一線編織或縫合也能結合在一起的面料。又經過半年多的研究和實驗,馬尼爾從天然纖維到合成纖維,從基色到熒光色,研發出了花樣繁多的面料。

  馬尼爾請來一位模特帶上護目鏡,將噴嘴對準她身體輕輕一噴,一件純白色T恤就穿在了模特身上,而如果擔心純白T恤略顯過時,還可以給T恤噴上其他顏色,讓它變得吸引眼球。當然,噴好的衣服也能脫下來清洗,再次穿到身上。除了T恤,馬尼爾還充分發揮想象力,噴製出連衣裙、褲子、泳裝或者帽子等,再也不必擔心衣服不合身或者“撞衫”。甚至,當人們厭倦某種設計後,還可以把面料再次溶解,然後重新做成別的款式。

  2010年9月,馬尼爾向政府申請了專利,併成立“噴罐面料有限公司”和研究團隊,致力於科技和設計的交叉學科研究,時裝界更是把這種“噴罐製衣”稱作是面料與時裝界的“奇蹟”,爭先恐後與他簽訂長期合作協議。下一步,馬尼爾準備進軍醫藥和其他領域,生產噴制繃帶、藥膏等。

  “如果說這是一個奇蹟,那就是一個被嘲笑出來的奇蹟,我感謝曾經嘲笑我的每一個人!”在9月23日的產品釋出會上,馬尼爾這樣說。

  篇2

  王洛賓,這位被譽為中國"西部民歌之父"的音樂大師,一生歷經飲坷,身陷囹圄,妻離子散,長期處於心理壓力極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卻以"勝似閒庭信步"的態度,投身於大西北的沙漠孤煙之中,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篇3

  桑蘭,著名體操運動員,被譽為中國的“跳馬王”。但,這是在1998年7月21日之前,那是在美國紐約,第四屆友好運動會的體操賽場。只是一次賽前訓練,只是一次偶然,桑蘭的一個沒有做完的手翻轉體動作,結束了她的體操生涯,但她依然“著名”,甚至更為“著名”。讓桑蘭“著名”的,是她的精神,她的毅力,是她永遠燦爛的微笑。17歲的花季,即使受傷的花朵依然美麗。

  桑蘭的傷勢異常嚴重:第五-七頸椎呈開放性、粉碎性骨折,75%錯位,中樞神經嚴重損傷,雙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覺。美國的送護人員十分盡職:從長島拿騷縣醫療中心,到紐約市區最著名的蒙賽耐康復中心,醫療專家們拿出了最佳的治療方案,使用了最好的藥品。

  世人對桑蘭極為關切:當地聞知此事的美國有關官員和普通百姓絡繹不絕地前去探視,鮮花堆滿了桑蘭的病房;中國體操協會委託的監護人謝曉虹女士日夜守候,在桑蘭最痛苦的時候緊握住她的手;祖國人民更傾注了無盡的親情和關愛,十二億份遙遠的祝福飛越大洋彼岸……

  但表現最出色的還是桑蘭:從她甦醒過來以後,她就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從她重新面對公眾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遠浮現著燦爛的微笑。17歲的小姑娘,17歲的純真的讓人慨嘆的微笑,征服了美國,征服了中國,征服了世界……十個月後,傷情基本穩定的桑蘭終於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國,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繼續接受康復治療。

  這是一個更為漫長而艱苦的歷程。

  桑蘭挺住了。她忍受著極大的痛苦與送護人員積極配合,由截癱可能引起的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感染、壓瘡、脊柱側變等併發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糾正,體位性低血壓已經緩解,名個關節保持著良好的活動度,肌肉力量開始恢復,輪椅已能自己搖出很遠;桑蘭的生活自理能力大為提高,她可以自己穿脫衣服、襪子和鞋,可以獨立進食、洗臉、刷牙、洗澡,正在學習英語,可以操作電腦,可以完成從輪椅到床的轉換……

  當然,實際上她完成的是角色的轉換。她不再是一個體操運動員,甚至她也不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她是一個19歲的永遠微笑的姑娘,是一個與常人一樣對新生活充滿渴望和希冀的活力四溢的年青生命。

  她現在是中國最著名的學府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數學、語文、英語……花季中的蓓蕾在迫不及待地接受著人類文化知識的灌溉;她有著人天性中的善良,將社會各界贈給她的價值百萬元的各種康復器械和殘疾人生活用品,又全部轉贈給北京博愛醫院和更需要、更困難的殘疾患者。

  她是人道主義的慈善大使,以殘疾之軀奔波於祖國各地,在上海點燃中國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的火炬,在深圳與施瓦辛格先生一起為智殘兒童募捐,她的事蹟感染著人們,一個服刑人員給她來信,一位不務正業的青年到病床前看望她,她都熱情回信和接待……

  19歲的桑蘭,人生的美麗畫卷剛剛展開。她曾經跌倒過,她正在站起來。

  中國的一位著名作家問過:永遠有多遠?19歲的桑蘭用她的人生經歷如此回答:生命永遠,微笑永遠……

 

的人還:

1.經歷挫折後成功的事例

2.名人失敗後成功的例子

3.先失敗後成功的例子

4.名人失敗後成功的事例

5.挫折後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