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爾的北大演講

  教育是國家給予人民的最好的禮物。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推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布萊爾在演講中主張,要從傳統的經典中學習一些理念,借鑑一些智慧,“這教導我們不要流於自大,教導我們認識我們的信仰和文化的傳承。”他說信仰不是靜態的,而是在不斷地發展演變中的,對過去的學習和認識會指導我們的未來。

  布萊爾借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來說明,信仰更多的是讓人們相互友愛與合作。他借用“愛鄰如己”和“推人及己”來解釋說,宗教的本質是表現出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勇氣,是締造價值觀,而不是引發意識形態的鬥爭。他說,上世紀世界上經歷了強烈的意識形態鬥爭,21世紀不會重蹈覆轍。

  布萊爾認為,讓宗教走出神學與社會融合是發揮宗教應有作用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讓不同信仰的人實現合作”,“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精神力量去驅動,才能推動實現世界和平與共同繁榮”。


  布萊爾想起自己小時候在英國東部小城長大,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和他不同膚色人時的那種驚詫;現在他十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學中文,在遊樂場中和周圍信仰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孩子一塊玩耍,他對這一切都習以為常。由此可見,在全球化的趨勢中,人們變得更開放、團結。

  “人們常常因為一無所知而心生恐懼,又因為自以為是而固步自封,所以人會變得無知。” 布萊爾表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託尼·布萊爾信仰基金會此番與北大合作,將推動相關學術研究,今後還要將中東和亞洲的更多大學納入進來。您此刻正在無憂演講稿閱讀文章《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北大演講:跨信仰和諧是全球化和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