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手繪文化牆的繞過去效果圖

  相比請人設計,農村的人們更喜歡自己親手把心目中的農村文化通過手繪的方式表達出來。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農村手繪文化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農村手繪文化牆的高清圖

  農村手繪文化牆的設計圖

  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路徑

  1樹立新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和諧共生理念

  傳統觀點把城市文化取代農村文化作為最終目標與模式,強調的是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之間的內在衝突與彼此的矛盾性。這種觀點割裂了農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內在聯絡,已經無法適應當今農村社會的時代特徵和經濟關係。我們主張應在城鄉文化之間應該建立起一種和諧共生的新型關係。一方面,城鄉文化之間是相互協調、和諧共存的關係。文化具有強大的認同功能,要建立協調的城鄉關係就必然要求建立和諧、協調的新型城鄉文化關係。在新的發展戰略中更應該強調彼此的差異性、互補性與層次性,而不是替代性與融合性。另一方面,城鄉文化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係。城市文化是現代文明的主要方向,代表了社會文明進步的主要成果,必須堅持城市文化的主流地位,積極發揮城市文化的示範作用。農村文化應該從城市文化中獲取現代價值觀念,努力在知識水平、道德素質、公民意識、行為方式等方面都更符合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城市文化的發展與農村文化發展是統一的,不能互相排斥,而應相互借鑑,在和諧中共同發展。

  2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思想道德教育是農村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它決定著農村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決定著農村文化建設的前途和命運,是農村文化建設的“立魂”工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僅在於建造多少新村、多少別墅、多少公路,更在於人的思想文化素質的提高。”因而,必須大力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使農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力開展積極、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大力培育新型農民。一是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逐步提高農村中小學經費的保障水平,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力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二是要著力改革和完善農村教育培訓體制,幫助農民提高生產經營和科技種田的能力,努力構建起“重科技、重技能、重服務”的多層次、多樣化的素質培訓機制。三是加大對農民農村政策法規的培訓,以提高廣大農民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識。

  3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批判地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化遺產,這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一條重要理論原則。在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國家,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民族文化在鄉村得以傳承發展,並主要以鄉土文化的形式表現出來,成為鄉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農村文化建設必須有傳統文化之根的延續。“如果一刀切式的割掉傳統,勢必造成傳統社會價值觀念和傳統社會和諧關係的分崩離析”。中國農村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既有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又有封建性的糟粕。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承認農村文化的先進性及其對於農村整體的維繫力,讓鄉土文化發出自己的聲音,體現鄉村自我的發展意願,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批判地選擇和繼承是最佳的選擇。

  3.4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積極健康的文化活動具有提高人的文明素養的特殊功能。進行新農村文化建設,要採取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不斷創新農村文化活動內容,使農民群眾經常“有戲看、有書看、有電影看、有活動參加”,使他們脫離牌桌、賭桌等低階庸俗的活動。同時,繼續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文化對口支援等活動,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三貼近”的原則,發揮農村文化的地域性、傳統性優勢,開展當地具有濃郁風土人情的民間文藝活動。在實踐中,要注重將文化活動與鄉村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實施農民“讀書工程”,支援農民自發成立群眾性讀書組織,通過多種途徑,比如吸引企業購買圖書等方式建設圖書室,為鄉鎮圖書室和村級圖書室增添科技書籍,開展讀書活動,組織引導農民多讀書,使農民在積極健康的文化活動中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從而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實現建設新農村、新農民的目標。

  5加大非政府組織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非政府組織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非政府組織參與解決現階段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各類問題,比如“非政府組織有利於緩解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不足的困境將政府無法動員的社會資源引入到新農村文化建設中來。”在當前新農村文化建設經費投入不足的困境下,非政府組織所動員的資源將彌補政府投入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政府負擔。同時,非政府組織的活動擴充套件到經濟、教育、衛生、體育、文化、環保、社會福利等多個領域,在這些組織中聚集了一大批各類專業人才。非政府組織的參與有利於緩解新農村文化建設人才匱乏的現狀。但當前的非政府組織是自覺地參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為了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我們有必要在法制、資訊、監管、政府支援等方面設計更合理的機制,促進非政府組織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