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手抄報精美圖片

  蓮,它是純潔、美好的象徵;它是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見證。而她一身正氣的清香足以讓我沉醉其中。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廉政文化手抄報圖片欣賞

  廉政文化手抄報圖片1

  廉政文化手抄報圖片2

  廉政文化手抄報圖片3

  廉政文化手抄報圖片4

  廉政文化手抄報圖片5

  廉政文化手抄報資料1

  1.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2.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3.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4.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韓非

  5.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6.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7.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8.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李商隱

  9.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10.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司馬光

  廉政文化手抄報資料2

  古代廉吏佳話

  一錢太守後漢劉寵為會稽太守,居官清廉,“簡除煩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頗有政聲。在離任時,山陰縣有五六位老人,以一百錢贈寵,寵一再婉言謝絕,最後終因盛情難卻“為人選一大錢受之”。故時人譽之為“一錢太守”。

  二不尚書明朝範景文,萬曆進士,歷任文選郎中,工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等要職,當時許多親朋好友常登門相求,均被範景文一一謝絕,並在門上貼出“不受囑,不受饋”6個大字的告示,以明心跡,於是,獲“二不尚書”的美稱。《明史》

  三湯巡撫清朝湯斌,順詒進士,任江寧巡撫時,“澄請吏治,江南北無一物不得其所”,為官清正,政績卓著,在生活上安於清貧,一日餐,常以豆腐湯佐食,因而百姓送他一個“三湯巡撫”的雅號。《清吏稿》

  四知先生後漢揚震任東萊太守,路經昌邑,縣令王密曾是楊震舉薦的荊州茂才,到夜間,王密以十金相贈,並說:“暮夜無知者。”震厲聲回答:“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羞愧地退出。時人因此稱其為“四知先生”。後漢書?楊震傳五代清卿隋朝袁隸修歷經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和隋五個朝代,歷任尚書郎、太常少卿、信州刺史、都官尚書等要職,為官50餘年,始終以清貧為本,未曾受過一升酒,一束綿。為此被稱為“五代清卿”。並載入清史。

  下勸上廉

  金海陵王執政時,劉煥任任丘縣縣尉。任丘縣縣令是個貪財的人,劉煥遇事就提醒他“收斂貪財之心,少幹貪佔之事”。這個縣令還能聽進他的勸告,與劉煥共事期間真的多幹實事,不搞貪佔。後來,朝廷考核官員時,縣令受到獎賞。縣令置酒感謝劉煥:“你有廉慎之德,使我獲得了獎賞,感謝你的提醒和規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