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內容及圖片

  如今的中秋節在中華兒女的心中早已不單單是一個節日的象徵,經過歷史的沉澱,它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全球華人共享的傳統大節,因此中秋節在當今已成為創造與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做中秋節手抄報也是傳承民族精神的一種方法。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的圖片參考

>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1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2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3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4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的資料參考

  一、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二、中秋節古詩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關於中秋節的謎語

  1、清風拂面中秋夜四字常用語一——發揚光大

  2、中秋別後重團圓影目一——火種

  3、中秋朗月,賓主共賞成語二——正大光明

  4、時逢中秋產於滬五言唐詩句一——海上生明月

  5、中秋月餅電腦名詞一——節點

  6、八月望洞庭,千帆過眼簾宋詩目三——中秋湖上泛舟

  7、外圓正割垂直線,積分開方斜角邊節日一——中秋

  8、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陣南節日一——中秋

  9、八月十五共清輝五代詩目一——中秋月

  10、一輪明月掛中天打一四字股市術語——日漲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