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關於中秋節的手抄報內容
中秋節文化具有強烈的人文色彩,是民族文化精華的集中體現。你知道多少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呢?快把它寫在手抄報裡吧。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生關於中秋節的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
小學生關於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1***
小學生關於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2***
小學生關於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3***
小學生關於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4***
小學生關於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5***
小學生關於中秋節的手抄報的資料: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小學生關於中秋節的手抄報的內容:中秋節古詩
1、《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髮。
玉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
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2、《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宋·文天祥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淨。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