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論文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深入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已成為當前學校教育的新任務和新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

  【摘要】探討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問題,對促進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推進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為視角開展相關問題的研究。

  【關鍵詞】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

  一、家長的榜樣作用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中國自古以來對於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問題就有許多相關方面的論述,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觀點。[1:36]家長在家庭生活中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青少年,家長的言行端正,所作的事情都能夠符合規範,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是積極的,相反,如果對青少年只是進行一味的空洞說教,而自己的行為與教育青少年的道理卻背道而馳,這樣不僅不能夠讓孩子信服,相反,孩子會逐漸認為家長的教育是言行不一的,這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心理學家班杜拉也曾經做過攻擊反應的實驗,實驗的結果證明,成人所作的行為,其內在的善惡傾向對於青少年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孩子只會模仿大人的行為去做,不會深入的判斷、研究所作行為的善惡。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樹立怎樣的榜樣,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因此,在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長要有意識的給青少年樹立一個良好的行為榜樣,給青少年的心理以正向的積極影響,這種榜樣的作用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二、家庭教養方式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教養方式一般包括四種類型,第一種型別是嬌慣型,這種教養方式主要是指家長對於青少年過於溺愛,孩子是家庭生活中的核心,家庭生活都要圍繞著孩子的需要而進行,孩子成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碰碰不得,說說不得,為我獨尊,任性而為,以自己為中心,對於家庭缺乏責任心,也不懂得感恩,這種嬌慣式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使孩子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難以適應,會不斷的碰壁,這對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第二種型別是獨斷專行型,這種型別的家庭教養方式,其特點與嬌慣型的教養方式正好相反,此種教養方式實施中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是絕對的權威,在家庭教育的實施中,要讓孩子絕對的服從,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見解,管教的方式粗暴、簡單,並且過於苛刻和嚴格,要求每一件事都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完成,在這種教養方式教育下的孩子,自卑心理嚴重,膽小怯懦,冷漠而不善於與人溝通與交往,在學習與生活中缺乏自信,這種家庭教養方式對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也是非常不利的;第三種類型是放任自流型,這種型別的家庭教養方式,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家長對於孩子的不管、不問,而任其發展。青少年正是思想道德素質與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管教,其思想和行為就很可能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心理健康失衡的問題,而發生偏激的行為,這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第四,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此種家庭教養的方式對孩子的要求嚴格而不苛刻,關愛而不嬌慣,讓孩子充滿自信,懂得尊重,積極向上,而充滿正能量,培養孩子積極進取的精神,讓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善於理解他人,學會與人為善的交往,善於適應社會,這種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對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對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在日常的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要以民主的教養方式教育孩子,要理解、尊重孩子,善於鼓勵和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自律,學會友愛,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更好的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與此同時,家長要改變固有的家庭教育觀念,不僅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的發育,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也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教會孩子學會關心別人,教會孩子善於排遣自己不良的情緒,教會孩子處理好人際關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為孩子未來幸福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良好的家庭氛圍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氛圍是指家庭成員之間彼此之間所形成的關係狀態,其中既包括妻子與丈夫的關係,也包括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還包括一個家庭親屬之間的關係。[2:47]一個家庭的家庭氛圍是否和諧,對於孩子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一個家庭成員之間的彼此關係融洽、和諧,家庭的氛圍就相對的和諧,相反,如果一個家庭成員之間關係較為緊張,家庭的氛圍也自然不會和諧。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同樣也是孩子快樂生活的基本條件。尤其是家庭成員中夫妻關係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試想夫妻間不斷的爭吵,彼此的關係日趨緊張,孩子的內心是無法獲得快樂和安全的體驗的,而如果夫妻間和諧共處,彼此關愛,夫妻感情融洽,孩子的成長環境也自然沐浴在愛的陽光中,孩子的心理也自然會比較健康,可以這麼說,良好的家庭氛圍對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四、結論

  研究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問題對促進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家庭教育的開展情況並不盡人意,依然面臨許多急需改進的地方,因此,開展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餘鳳紅.淺談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探索.201009:34-36.

  [2]顧康樂,陳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J].農家科技.201001:45-47.

  範文二:家庭教育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

  摘要:積極心理品質是青少年發展的重要內容,家庭教育是培養積極品質的重要途徑。傳統家庭教育中對積極品質的研究由來已久,到現代則更為廣泛。家庭培養青少年積極品質存在三個困境,通過實行積極教養、積極家庭文化和建構積極家庭系統可有效克服。要真正有效促進青少年積極品質發展需要考慮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特殊性。

  關鍵詞:家庭教育;積極心理學;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

  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關於幸福的學科,打破了關注問題心理的傳統研究視角,提倡心理學要研究個體和社會的積極力量。其中,個體層面的研究者致力於研究人的積極心理特徵及其積極成因,特別是研究積極的現實能力和潛在能力在個體良好心理特徵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即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積極心理品質”這一術語最先由孟萬金等人明確提出,它是指與消極心理相反的、與積極行為有關的心理過程,包括幸福感、滿意感、最佳狀態、專注與投入、樂觀與希望、感恩與寬容等認知和情感,是人類的高階潛能,需要不斷練習才能學會並鞏固。[1]相關研究表明,積極心理品質可以通過合理的歸因、良性的人際關係、正確的應對方式及主觀幸福感等各方面影響心理健康。[2]不僅如此,積極心理品質還影響或決定著個體思想、情感和行為方式的積極取向,繼而為個體擁有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礎。而青少年作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群體,正處於身心快速成長的階段,他們面臨學習任務重、升學壓力大、競爭激烈所帶來的各種社會生活挑戰。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引導,培養其積極心理品質,是構建和諧校園、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中之重。家庭作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也是青少年自出生以來接觸最多、受影響最深的教育環境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家庭教養方式、家庭結構、家庭經濟條件、家庭心理氛圍等因素都對孩子的心理髮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3]在家庭環境中,父母不管自己的言行是有意還是無意,客觀上都會使孩子受到教育,孩子是否具有智慧、勇氣、寬容與感恩等積極的心理品質均與家庭教育是否科學合理密切相關。隨著社會的進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我們發現積極主動的家庭教育往往能在青少年心理品質形成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一個很值得開發的重要研究領域。因此,本文試闡述家庭教育中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發展與困境,並對家庭教育中培養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提出了一些措施和思考。

  一、家庭教育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發展與困境

  家庭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父母及家庭中的其他年長者對子女及年幼者施加的教育及影響。[4]從古到今,家庭教育作為人類社會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一直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進步,對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影響甚遠。

  一家庭教育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發展

  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雖然零散未成系統,但是其核心教育理念和方法對於培養青少年的積極心理品質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首先,傳統家庭教育觀念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學會待人。待人教育以儒家孝悌為基礎,從如何對待父母推及到如何對待他人,重視教育後代謹慎做人,謙讓待人,與人為善,和睦相處。[5]由此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具備真誠、善良、愛等優良心理品質的中國人。其次,傳統家庭教育重視志向教育和勤奮好學教育,注重引導子女勤學、立志,培養了子女強烈的求知力、意志力以及執著、堅持等積極心理品質。另外,傳統家庭教育在豐富的經驗積累過程中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教育原則與方法,如強調言傳身教、啟蒙教育、注重環境塑造等,這些方法很好地促進了青少年的積極心理品質發展。隨著社會轉型及現代化程序的深入,我國的家庭教育越來越向體系化、科學化、開放化發展。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家庭教育和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有力地推動了家庭教育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深化。如王雁和趙靜的研究表明,父母教養方式與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相關,親子關係中的消極拒絕型、溺愛型與不一致型的父母教養方式是小學生多項積極心理品質的有效預測因素。[6]張小菊和趙敬對大學新生的父母教養方式與積極心理品質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父母的情感溫暖與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各個維度以及總體水平均呈正相關,父母的積極教養方式如偏愛與人際、超越維度呈正相關,父母的消極教養方式與積極心理品質的某些維度呈負相關。[7]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的實證研究也提出母親的教養是孩子樂觀解釋風格的重要影響源。[8]另一方面,家長的文化素養越來越高,學習的途徑也越來越開放。社會通過培訓講座、家長學校、媒體雜誌等將國外教育理論引進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們對於青少年積極健康發展的意識越來越強烈,開始密切關注民主型家庭教養方式、愛的教育、賞識教育等方面,不少青少年的思維、觀察力、創造力、信念與希望等積極心理品質在此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二家庭教育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困境

  家庭教育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情況趨向樂觀,但是由於我國家庭教育理論起步較晚,大部分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仍處於封閉陳舊狀態,對於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意識薄弱,使得培養中面臨著一些困境:第一,重智育輕心育。家長過分關注和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孩子心理素質、積極品質的培養。這不僅給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而且也容易使孩子在面對困難、挫折和挑戰時放棄、退縮,易形成孩子的消極心理。同時,這也會使孩子禁受不住外界環境的誘惑而表現出一些違反道德和社會的行為,如有些孩子意志力不堅定走上了犯罪道路。第二,偏專制型教養輕民主型教養。民主型教養是理想的教養方式,它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和自我效能等良好品質。而專制型教養的家長強制要求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粗暴地批評指責孩子的“越權行為”,扼制了孩子的創造力、樂觀等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導致孩子做事消極沒主見或產生強烈逆反心理。第三,重言傳輕身教。家長們習慣於從觀念上教育孩子的成才成人,擅長於不斷地“嘮叨”教育,而忽視“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示範作用,從而導致兩者之間的交流受阻,孩子接受的教育觀念和內容充滿矛盾和衝突,令孩子無所適從。這些困境使得家庭教育中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遇到了不小的問題,令兒童心理品質的培養容易走向誤區,最終影響他們的成長和將來的生活工作。

  二、家庭教育中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主要措施

  長久以來,家庭教育與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息息相關。積極的家庭教育往往能成為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力量,而積極心理學中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和積極組織文化則能為家庭教育在此領域的踐行提供理論指導和框架。因此將家庭教育和積極心理理論有機結合,將能更好地發揮家庭教育在積極品質培養和兒童健康成長中的作用。

  一積極教養方式:積極體驗與示範

  眾多研究表明,家庭教養方式對青少年的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影響頗為深遠。有研究指出,父母對子女個性成長影響最大的是積極教養方式,通過積極教養,父母能夠更多地給予子女情感上的溫暖,認知上的理解,行為上的支援和成長目標上的正確引導。[9]而積極教養方式是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指導下,要求家長引導孩子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問題,具體可從兩個方面著手:

  1.積極樂觀的情緒體驗

  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是一個行為過程,也是一個心理體驗的過程。[10]因此,家長可以通過增加孩子的積極情緒體驗來培養其積極心理品質。具體包括積極評價與積極關注、讓孩子學會積極歸因兩個方面。第一,積極評價與積極關注,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愛。一方面,家長應該更多地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同時用愛、關心、獎勵等方式積極評價與鼓勵孩子,讓孩子在受教育過程中體驗到安全、快樂等積極情緒。孩子經常體驗積極情緒,整個心態就會積極向上,在接受“愛”的過程中也就逐漸學會“愛”他人。[11]另一方面,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表現出一些缺點和不足,當孩子遇到生活和學業上的困境時,家長不應誇大他們的不足,更不能過度概括,而應多關注其表現中的優勢。這樣孩子即使遇到問題,不僅不會受到消極打擊,還會更願意迎難而上,體驗困境中的快樂,鍛鍊成長所需的樂觀和毅力。第二,引導孩子正確面對挫折和壓力,學會積極歸因。青少年的心理品質發展尚不穩定,在面臨挫折和壓力的情況下,積極樂觀的歸因方式往往能增強其對未來生活的信念與希望,塑造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父母應注意引導孩子合理歸因,形成積極樂觀的歸因方式。當孩子遇到困難而失敗時,父母應引導孩子把失敗和挫折歸因於可控不穩定的因素,指導孩子正確面對困難,這樣孩子才會直面困難,形成解決問題的勇氣。當孩子收穫成功的喜悅時,父母應引導孩子把成功歸因於自身的能力,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孩子的潛能。

  2.潛移默化的榜樣示範

  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人類的大部分行為習慣是由觀察和模仿習得的。青少年更是如此,與其朝夕相處的父母對其產生的榜樣示範作用最為強烈。父母的性格特點、待人接物的態度以及日常行為習慣,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首先,父母自己應該形成樂觀的解釋風格,拒絕消極指責、懲罰孩子。其次,在待人接物及日常行為上,父母更應以身作則,向孩子呈現積極向上的一面,並應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引導孩子自發自覺地形成良好的處事態度和行為。最後,家長應該提高自己的知識文化素養,多學習積極教養方式的相關知識與方法,做好孩子的榜樣。

  二積極家庭文化:積極參與與傳承

  家庭文化指的是一個家庭世代承續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較為穩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風、傳統習慣、家庭道德規範以及為人處世之道等。[12]家長們如能有效運用積極的家庭文化氛圍感染孩子,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那就為家庭積極教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背景。

  1.積極參與家庭活動

  家庭活動是一種動態的教育機制,通過親子雙方的積極參與,它不僅能成為增進家庭和諧氛圍的契機,也是發現和發掘孩子積極心理潛能的一項重要途徑。一方面,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籌劃一些固定的家庭活動,如家庭內的義務勞動和分工活動,家庭外的定期社群公益活動,以及與家庭外的其他成員、組織、各種社會團體等的社會交往活動。另一方面,父母也可以適時地安排感恩實踐、親子角色互換等不固定的家庭活動。[13]這些家庭活動可充分營造家庭的積極文化氛圍,可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與經歷,培養其意志力等諸多良好品質。

  2.敘述傳統家庭故事

  家庭故事是一條家庭價值觀傳遞和家庭角色教導的重要途徑。家長充分運用好家庭故事,將有利於孩子對美德、勇氣以及家庭責任感的傳承。家庭故事包括家庭的榮耀、獨特的生活經歷以及孩子的成長小故事等。這些故事組成了家庭的精神架構,父母可以選擇輕鬆愉悅的時候和孩子們分享。重溫家庭榮耀和開心事,能增進孩子對家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並形成現在的積極情緒體驗。另外,家庭成員獨特的生活經歷不一定都是積極的,父母應該對該類故事進行小加工,從積極的角度去理解和述說過去的經歷,提煉出家庭故事中的良好品質和積極向上精神。

  三積極家庭系統:和諧夫妻與親子互動

  積極心理學主要強調從增進幸福感來研究家庭,建立積極的家庭系統能增進青少年的幸福感體驗,並在此基礎上激發青少年的積極心理品質發展。積極家庭系統的建立主要包括構建和諧的夫妻關係和親子互動。

  1.和諧親密的夫妻關係

  夫妻間親密關係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種關係,這是家庭和諧健康發展的核心所在。諸多研究表明,夫妻間穩定的親密關係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有較大的影響。中國很多傳統家庭中,夫妻對孩子的愛遠遠勝過了對伴侶的愛,這樣的重心偏移往往激發了夫妻間的衝突,而這種衝突和情緒的爆發對孩子會產生負面的影響。由此可見,夫妻間的親密關係是凌駕於家庭中所有關係之上的,夫妻間的默契合作和情感關愛能使孩子學會愛,學會如何以溫暖之心待人。

  2.積極的親子互動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父母進行有效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家庭教育往往是通過積極的親子互動機制來實現的,包括親子游戲、親子溝通等。一方面,父母可以設定豐富有趣的親子游戲,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領導力;另一方面,父母需要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親子溝通方式,尊重孩子的感受,多聆聽孩子的想法,多用積極的語言評價、激勵孩子,正確引導孩子以良好的品質應對各種生活事件。

  三、幾點思考

  首先,積極中的“度”。關於青少年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我們提倡各種積極教育理念,但是積極也要注意適時適量,積極並不代表只給孩子呈現積極面,避開所有消極面,也不能一味地盲目積極評價、鼓勵孩子,否則只能是把孩子保護在一個虛幻的城堡裡,經不起外界的風浪。其次,形成中的“實踐性”。心理品質的形成存在於各種社會關係和社會活動中,離開了具體的實踐來談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只會是空中樓閣。教育者不管要培養何種心理品質,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基於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現實實踐,這樣的培養才會水到渠成。再次,培養中的“特殊性”。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和發展伴隨著人的一生,但是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時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中有其特殊意義。因為青少年處於人格尚未穩定的過渡時期,而他們又面臨著自身、學校、社會各方面的挑戰與壓力,所以此時家庭作為青少年堅實的特殊後盾,其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形式所無法比擬的,在教育中也要採用一些適合該群體的特殊教育原則和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1]劉翔平.當代積極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2]周炎根,仲雲香.積極心理品質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探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32.

  [3]吳錦驃,郭德峰.家庭教育心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殷顥文,賈林祥.從積極心理學看家庭教育中的問題與變革[J].教育導刊,20132.

  [5]閆旭蕾,楊萍.家庭教育新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6]王雁,趙靜.父母教養方式對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影響[J].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142.

  [7]張小菊,趙敬.大學新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積極心理品質關係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32.

  [8]塞利格曼.活出最樂觀的自己[M].洪蘭譯.瀋陽:北方聯合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9]鄭林科.父母教養方式:對子女個性成長影響的預測[J].心理科學,20095:1267-1269.

  [10]劉在花.高中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11.

  [11]繆建東.家庭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2]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3]張衝.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