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課結業論文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不僅需要學習必備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有強健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外高校合作辦學下的學生心理健康
[摘要]中外合作辦學專案下的高校學生群體,在文化基礎、家庭背景、價值觀念、學習動機等各方面都有其特性。通過對某中外合作辦學專案學生群體的個案分析,結合高等教育心理學中“高校學生的學習動機”理論,提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體的方法如下:第一,充分利用反饋資訊,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第二,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成敗歸因;第三,與教學管理者商討考試難度係數的調整。
[關鍵詞]學習動機;中外合作辦學;心理健康;激發;高校學生
一、引論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中外合作辦學通常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物件的教育機構。中外合作辦學在高校中發展迅速,辦學形式上以學歷教育為主。例如,北京工業大學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合作創辦的北京—都柏林學院,雙方聯合培養本科生,學生畢業後可同時獲得兩所學校的學士學位證書。2010年7月19日,教育部在教育涉外監管資訊網公佈了經過合法批准的四百多家本科中外合作辦學名單。這四百多家中外合作辦學都是本科以上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專案。從學生角度而言,不出國門而“留學”,花費遠遠少於國外留學的費用接受國外的課程教育,獲得國外的文憑,是介於留學和在國內攻讀學位的一條“中間”出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合作辦學機構或合作辦學專案中學習的學生,其學習狀況、學習動機、心理健康的情況值得關注。
二、物件學生群體基本特徵分析
本文的研究物件,為北京某高校所屬學院與澳大利亞某高校合作辦學專案工科學士學位課程下的學生群體。該專案目前學生數量為200人,分屬大三、大四。研究人員作為專案管理者之一,對該學生群體進行特徵觀察與總結。
一生源文化基礎
本專案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大多數學生的高考分數在三本線上下,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本專案所有課程都是用英語講授的,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遇到了語言障礙。為緩解語言障礙,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專案常年開設英語口語和寫作課程。然而,英語口語和寫作課程的效果並不明顯,經訪談得知,一部分學生更認可社會辦學機構提供的雅思考試輔導課程,認為那些課程能更直接地幫助自己獲得留學讀研究生的機會;另一部分學生認為英語口語和寫作課程難度大,自身英語水平欠佳,跟不上外教的教學進度,因此出勤率低。
二家庭背景的特殊性
本專案學生大多數來自較富裕的家庭,可以較為輕鬆地承擔學費該專案的學費相當於國內一般本科學費5倍,學生的日常生活消費水平較高。部分學生就業壓力小,或繼承家族企業,或父母已經為其確定就業去向,因此,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小,對自身要求的標準降低。
三生活習慣上的特性
學生大多數可以遵守學校作息制度,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少部分學生,尤其是男生,缺乏科學的作息習慣,經常晚睡、晚起,甚至耽誤專業課程學習,還有學生有打電子遊戲、吸菸的習慣,部分學生個人衛生狀況較差。經過宿舍管理人員和班主任教師的多方面說服教育,學生的衛生狀況有改善,但作息及吸菸習慣沒有明顯改善。而女生多數有化妝的習慣。
四人際交往特徵
學生在與教師交往過程中,多數可以做到尊敬師長,遵循基本的交往禮儀。但學生之間的交往缺乏親密度,彼此間熟悉度不夠,在資訊交流方面有所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學生追求校園生活個性化,有獨來獨往的傾向,或是少數結伴,與班集體其他成員交流少;二是教育管理者針對該學生群體組織的活動較少,客觀上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機會互相瞭解。
五學習狀況
根據專業任課教師的評價,學生整體學習狀況與課程體系規定的教學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為使用英語學習專業課程時,語言運用不夠自如。然而學生方面,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緊迫感不強,對於自身專業知識的積累重視不夠,沒有適當的學習壓力。其中,有20人左右因為兩次以上考試不及格,被列為“學習困難學生”。辦學雙方針對學習困難學生,經過多次商討,採取了與學生面談、開設課程重修班、開展考前輔導等多項措施,幫助學生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業成績。
三、專案管理者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
基於以上對學生特徵的思考,專案管理者認為,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足,需要任課教師、管理者、班主任等協力配合,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的激發,是指在一定教學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的狀態變為活動狀態,形成學習的積極性。
一充分利用反饋資訊,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
通常,專業課教師可在課堂獲知第一手的學生反饋資訊。就本專案而言,專案管理者是所有課程的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重要橋樑。第一,管理者保持與學生的充分溝通,通過班會、課堂訪問、課下談話、郵件及電話往來等多種方式,確保學生了解管理工作可以提供哪些幫助,並掌握學生學習的狀況和其他相關動態,隨時為學生提供幫助。第二,在主題班會的內容編輯上下功夫。主題班會是管理人員在講臺上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在內容編輯上應注重細節,以學生易於接受的方式闡明班會主題。本學期伊始,班會主題定位“一年之計———ABetterSelf”,在幫助學生規劃這一學年學習的同時,告訴學生,“你所做的所有努力並不是為了別的,是為了你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學生通過班會真正認識到,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終身受益,而且自身是最大的受益者,班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三,真心幫助學生。無論學生有任何問題,管理人員都通過多方面努力,爭取第一時間為學生解決問題,並做好後續的溝通。因為管理者注重溝通細節,學生更加信任管理人員,彼此逐漸培養了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第四,鼓勵學生,提升其學習自信心。赫洛克在一項實驗中證明,表揚與獎勵比指責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了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管理者應以書面形式及時向學生反饋其進步的資訊,並給予恰當獎勵。其中,英語課程中出勤率高的學生會獲得集體獎勵,學生的名字將公佈在學期總結大會上,同時學生將獲得榮譽獎狀。每學期,學業優秀學生將獲得不同類別的獎學金,獎學金覆蓋率高達40%。
二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成敗歸因
專案管理人員為每一位學生建立了學習進度檔案,可以清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對於學業遇到困難的學生,另外建立檔案,並進行跟蹤管理。首先,向每一位學業困難學生髮送正式信件,告知其學習狀態,警醒學生。然後與這些學生進行一對一面談,幫助其找出癥結問題,鼓勵其努力學習,以上所有步驟都進行文字記錄。最後,通過多種通訊方式,與學業困難學生保持經常聯絡,督促其趕上學習進度。在與學業困難學生進行一對一面談過程中,管理人員注重科學引導學生對學習成敗進行歸因。在溝通過程中,管理人員會幫學生找出學習成敗的真正原因。通常,學生傾向於將學習失敗歸為外部原因。學生需要當面填寫一份調查問卷,涉及學生家庭、生活、兼職工作等情況的問詢。學生在填寫問卷後,能夠較為清晰地講出課外生活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程度,以利於今後平衡學習與生活。學生內部動機不足,往往是學習失敗最根本的原因,這一點需要管理者與學生面談時幫助學生認識到。大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相信能力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徵。如果不斷成功,學生的自我概念中的自我效能就會比較高。因此管理者以指導學生正確進行學習成敗歸因的方式,調整其今後的學習行為習慣,幫助其提高自我效能感。
三與教學管理者商討考試難度係數的調整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動機理論中指出,當問題的難度係數為50%時,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強。管理人員在熟悉學生學習狀況的基礎上與教學管理者充分溝通,建議教學管理者將授課及考試難度係數調整至最佳值。
參考文獻:
[1]朱文彬,趙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78.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62.
[3]邢永富,呂秋芳.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85.
範文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關係
摘要 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基本學科,隸屬不同,然而,這兩者卻密切相關,不僅存在相同點,還存在不同點。隨著社會的進步,在高校學生中湧現出了更多的問題,其中心理問題尤為突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發展的瓶頸,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制約。本文首先分別介紹了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而著重研究這兩者的關係,最後探討整合策略。
關鍵詞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關係 研究
1前言
現階段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利益需求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各種價值觀念互動碰撞,不可避免地會讓大學生陷入心理困擾、產生衝突。近些年,大學生心理問題尤為突出,患有心理疾病的機率逐步增加,極端事件日益湧現。我們應正確認識這一問題,除思想觀念、政治文化與道德修養會引發這一問題外,還和心理問題存在關聯。因此,本文對於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這兩者內部關係的探討在高校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2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心理健康代表一種心態,心理健康的人可正確認識自我、科學看待客觀世界,對映著自我調控能力,不存在人格缺陷與障礙。在社會生活中,可與他人友好相處,擁有合理的自我觀念,可正確評價他人,心理滿足行為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指藉助心理學原理,面向學生圍繞與心理學相關的理論和方法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心理輔導與諮詢是該項教育活動的基本任務,旨在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增強心理素質,提高心理防範能力,引導學生形成堅定、健康、優良的心理品質。
3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指代依託政治觀點,依照思想體系,藉助道德規範,發揮針對性的影響,幫助和引導人們構建滿足階級建設、適應社會發展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社會實踐活動,旨在藉助特定的手段,開展相應的活動,以此來感染和影響人們,使其思想觀念與行為活動發生改變,實現為階級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大量人才的目標。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作用在人的思想,強調意識形態的顯層次,旨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增強思想覺悟,提升道德品質。
4心理健康和思政政治教育之間的關係
4.1相同點
4.1.1工作內容相同心理健康教育緊緊圍繞思想道德素質,且不允許背離三觀標準,思想政治教育依託心理狀態,從工作內容層面而言,這兩者相互滲透、互為前提。學生只有擁有健康、積極的心理,方能主動接受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轉化為內部信念與行為活動。對於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可為其的開展創造心理條件,且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拓展,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新的教學方法。因此,舒緩學生的心理矛盾、攻克心理疾病、調整心理偏差、強化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平衡,這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實用性和有效性的基本途徑。相反,優良、崇高的思想道德可增強心理素質。通常懷有崇高理想、具有遠大追求的學生,與普通學生相比,可正確評價自我與辨別是非,並會藉助頑強的品質與積極樂觀的心態不斷調整心理活動,主動培養形成完整的人格。另外,心理健康教育還能夠借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方法。
4.1.2根本任務相同對於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從本質層面而言,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教育者的思想意識也發生了轉變,進行了外延深入,這是對知識體系以及方法論的全面整合。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主要藉助教育手段來實現教育目的。從學生的層面而言,旨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讓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構建科學的認知理念,進而滿足當代社會思想標準。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應有效開展教學活動。主要包含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等。另外,高校還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藉助心理諮詢輔導,有效解決學生的各種疑惑。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任務方面具有相同性。
4.2不同點
4.2.1工作動機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可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實現預期宣傳效果,實現教育目標,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有效解決心理疾病,及時消除困擾。一般可藉助主題講座、專項輔導和活動宣傳來拓展教學內容。而思想政治教育則利用課堂傳授的形式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旨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提升思想道德素養。綜合來說,前者強調個性化選擇,後者則是在非主動狀態下進行知識學習。
4.2.2理論基礎心理健康教育由教育、心理與醫學方面的知識共同構成理論基礎,具有一定的理論實踐指導性。主要涉及基礎心理學與性學等多種學科。從理論層面而言,除擁有社會意識形態,還具有個性化特點,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開展建立在社會意識形態之上,主要涉及馬哲理論,並緊追時代發展,推陳出新,與心理健康教育互為對應。
4.2.3對工作人員的標準截止到目前為止,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時間並不長,正處在初級階段,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多數人員是從其他學科轉調的,專業學科知識牢固性不夠,接受的系統化培訓與專業化指導不夠全面。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最終的教學和工作效果可能並不理想。但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員卻恰恰相反,都受到過專業培養,同時擇優錄取,相應的教學和工作效果必然會很高。
4.2.4具體任務在具體的教學活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研究學生的心理,不僅具有心理學的相關特點,還擁有高校學生心理特點,強調學生自身的調節能力和外界環境之間的和平相處。而思想政治教育則研究品德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是育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是育德,在具體任務中存在差異。
4.3相互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促進、和諧統一。健康、優良的心理素質主要體現在堅定的意志品質、樂觀的人生態度、開明的處事方式等方面,且也是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利於健康心理的形成,為其創造了必要條件。與此同時,在高校中開設思想政治教育,還可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提升教育效果。若想讓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單純進行心理指導是不夠的,還應強化思政教育,重視引導,只有這樣,方可獲得可理想的效果。對於學生而言,其心理狀態與素質關乎著思想品德。堅定的意志與健康的情緒是健全的品德結構的基本組成,且必不可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促進優良品質的塑造與形成,同時,有利於思想問題的梳理和解決,效果良好。心理教育作為核心教育,若想提升教育水平,則一定要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綜合來說,這兩者的融合既是可行的,還是十分必要的。為有效、合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更高的平臺,讓大學生保持健康心理,提升心理教育水平,實現綜合發展,筆者認為迫切需要整合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5整合策略
5.1更新觀念,加強人文關懷
高等教育的相關檔案中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教育實踐中應強化心理健康輔導,加大教育力度,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優良的道德情操。這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明瞭新的發展方向,在具體的工作活動中應積極貫徹上述政策。高校領導以及德育教育工作人員應更新觀念,明確開設和發展心理教育的意義,同時,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全面整合。另外,還應加強人文關懷,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服務於大學生成長成才,然而,發揮的作用和具體的作用方式均存在差異。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應強化人文關懷,以此來提升教育活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5.2思想政治教育應借鑑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方法,培訓隊伍
現階段,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針對這一問題,各所高校紛紛圍繞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特定的管理體系,各不相同,有些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些則成立心理諮詢中心。然而,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狀況複雜,問題突出,單純藉助幾個教師是不能解決的。因此,高校領導應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從多種渠道共同著手開展有效的心理諮詢與合理的輔導,同時,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相應的主體人員不僅要解讀思想政治理論,還應開闊視野,深入研究,並掌握一定的原則。其教育人員肩負著沉重的教育任務,且區別於心理健康教育。這要求思政政治教育者應依託思想政治教育,有機整合心理健康教育,運用於日常工作。另外,這兩支隊伍還應多多交流,積極分享工作經驗,定期培訓,不斷改進,共同進步。
5.3擴大渠道,充分發揮正面教育功能
教育不僅是社會實踐的基本組成,還是教育實踐效果存在的理論支撐。在新時期,教育發展除了彰顯本質規律外,還會受到環境因素的作用。因此,應不斷豐富教育的內涵,改進教育方式,以此來讓學生主動接受、有效吸收教學內容,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增強社會生活能力。可藉助網路技術大面積開展教育活動,擴大影響力,最終衝破傳統觀念。對於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在實踐活動中,理論的豐富與實踐的落實都很重要,並折射在教育方式上。因此,可利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手段,全面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可實施同輩教育,以此來輔助教育活動。從心理學層面而言,大學生的性格不僅具有開放性,還具有封閉性,在面臨困惑時,傾向於自我調整與朋友傾訴,因此,同輩教育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6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內容,共同影響著人才培養情況,決定著學校的發展,且都服務於高校總目標,缺一不可。因此,高校應明確這兩者的內部關係,除要加大抽象研究力度,獲得理論成果外,還應妥善把握實踐層面,全面整合,促進大學生的發展與成才,共同影響,積極配合,有效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小鳳,姜巧玲.高校網路心理諮詢的服務形式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6.
[2]趙聯.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J].教育學術月刊,20103.
[3]李雪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途徑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2010.
[4]胡新峰,李威娜.以研究式教學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