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孩子的事例與經驗

  現代都市裡,80後或90後,95%為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和老師們該如何調整他們之間的關係,以免釀成不良後果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一、讓孩子從小就喜歡過團隊生活

  家長最好每週輪換著請別的小朋友來自己家作客,每次最少不低於3人,最好有男女小朋友。家長不要花錢給他們買許多食物,好象在招待客人,而要讓這些小朋友自己過家家,家長什麼都不用準備,只是提供場所,不要讓孩子感到有什麼變化,而是一種生活習慣。

  二、大人們不要干涉孩子們的互動

  培養孩子“不以自我為中心”,主要的辦法就是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無論是矛盾或是肢體衝突,甚至他們哭泣和生氣,如果是孩子們自己造成的,就讓他們自己解決。以此培養他們“為他人負責”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男孩子淘氣非常必要,在孩子看來,自己的行為不是家長眼中的淘氣,而是一種向環境學習的實踐,試想,一個個小生命,不惜冒著受傷的危險,用那麼小的身體跑來跑去,以各種遊戲的方式感受著大自然及人際關係,如果大人不以自己的價值觀出發,就會感到孩子們的偉大,這要比某些成人強得多。因此,不要阻礙他們的能量,就讓他們充分學習好了,千萬不要剝奪他們與這個世界互動的權利,否則,後患無窮。

  三、大人們的任務在引導

  從研究部門得出的數字:幾乎七成到八成的家長希望孩子們有朋友,但有些家長,特別是母親都會強調“要和學習好的孩子們接觸”。然而在孩子眼中,有些學習好的不一定夠朋友,有些學習一般的倒很義氣。進一步想一想,將來孩子長大後,他們的生活圈子裡可不一定都是高才生,如果他們現在就形成了這種分別心,那麼將來一旦遇到不那麼優秀的同學或同事,自然會加以排斥,那麼後果是什麼?

  因此,家長們不要以自己的好惡去取代孩子的學習,孩子是接納一切的,如果沒有家長的好惡干涉,孩子將來不會有那麼多人際關係矛盾。試想,一個皇帝,他是不是不僅要善用人才,同時還要容納小人?如果他的心裡有那麼多是非曲直,他又怎麼可能管理團隊和心胸開闊呢?

  四、不要阻斷孩子的能量

  有一天晚上,我的兒子總在床上蹦,媽媽要他刷牙、洗腳後睡覺,可他還是不停地蹦。我愛人知道此時不能阻斷他,否則會鬧母子之間的不和,最重要的,她知道孩子是不能輕易被否定的,可她沒招,只是呆呆地站在衛生間門口,無奈地看著兒子,嘴裡嘟囔著。

  為了打破僵局,我走到床邊對兒子說:“你蹦得真高,不過我不信你能蹦著刷牙和洗臉。”孩子聽到這,一下子跳下床,本來想蹦著洗涮,但實踐告訴他那樣做很不舒服,於是自動放棄了——所有的行為都要讓他自己感受,家長只是在引導,並不否定他的做法。如果他在現實中自己做出選擇蹦著洗漱很不方便,那麼他會自動調整,同時能量也沒有被阻斷,他既得到了尊重,也學到了東西,並按照家長的意思去做了。然而,這一切需要在一念之間反應出來,但不可以是家長的成人觀念。

  五、每天要留出一段時間讓孩子們一起遊戲

  每天下幼兒園,我和愛人都會接完孩子後給他留出時間和別的小朋友玩,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區的遊樂場,玩什麼都沒關係,只要他們在一起。4、5歲以前,家長細心一些,但也不要橫加干涉,只是關注和保護。5、6歲以後,家長要逐漸放手,為他們馬上進入小學而培養出處理同學團隊關係的經驗。

  六、有意為孩子組建團隊

  我上小學時,寒暑假期間,老師都會為我們組建學習小組,讓家比較近的孩子們自由組合。一起寫作業,一起解決問題,相互協助,無論是學習問題或是其它任何問題。老師會指定一個小組長,最好是孩子們自己選的,這個組長會管理他/她的學習小組,開學後還要評比。

  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辦法,特別是對於獨生子女。培養基本的團隊意識,就算長大成人,他們還會為這一段經歷感到回味無窮。家長們要做的,就是提供環境,要讓孩子們感到“沒有脫離集體”、“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一直到初中,孩子有能力獨立學習,那種互助友愛的經驗仍然會被他們帶入中學,以及將來的高中和大學……,如果比較順利,將來進入社會,這份經驗仍然會起到積極的意義。試想,如果一個年輕人失戀了,或工作中遇到了不如意,他們最好會有一兩個知心朋友加以傾訴,而這個朋友會無條件地勸戒他/她。我們現在的成人都有這種經驗:最具有說服力的朋友,一般都是老同學或發小。其實他們代替了手足關係來分擔我們的焦慮,那麼自己就不會感到孤獨。

  培養相互信任的人際關係便顯得非常非常重要,就讓這些沒有長大的孩子們自己實踐吧,愛他們的父母們會省事得多,只要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就像一個智慧的老闆為他們提供一個發揮才能的公司,在這個大家庭裡,孩子們是安全的,是自由的,也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