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育資訊化論文

  教育資訊化是目前各國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優秀教育資源共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職教育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研究

  資訊科技的突飛猛進帶動了學校教育資訊化的發展。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場所,無一例外地要順應資訊化發展的需要,合理、有效地應用資訊化教學。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要探索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

  一、資訊化教學設計概述

  1.資訊化教學

  資訊化教學是把資訊科技引入教學,以資訊科技為支援來輔助教學,運用現代資訊科技來促進教育發展的教學。其基本點是教學所運用的技術和手段都是為教學服務的。資訊化是重點,學生掌握著資訊訪問的主動權。資訊化教學的本質是充分且恰當地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資源及手段,實現從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為中心的學習方式轉變的新型教學形態。在資訊化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所學內容。

  2.資訊化教學設計

  資訊化教學設計是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資訊科技手段和資訊資源,使其有效地輔助教學,從而使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它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設計的核心是教學過程。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的研究

  隨著對資訊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的發展,在教學領域也展開了對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的研究。三種典型的資訊化教學模式如下:

  1.英特爾未來教育模式

  英特爾未來教育是一個大型的國際教育合作模式,旨在將資訊科技和有效的教學資源融入到現代的教學過程中,是國際範圍內的教師發展專案。該模式抓住了學習者不滿足於傳統的學習方式,渴望以現代化的學習方式掌握實踐技能的心理,引進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先進的資訊科技以及適宜的教學方法,並融入了有效的教學資源,形成了以學為本、以學習者為中心、吸引激勵學生、增強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典型的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英特爾未來教育”教學設計過程模式如圖1所示,該模式主要經過八個步驟的教學設計,從教學目標出發,通過制定計劃、查閱資料、整合評價教學專案,到建立具體的實施方案,並反覆加以修改進行資訊化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組織、引領、指導的主導作用,強化了學生自主、創新、協作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學設計的核心是問題設計,因此,問題的設計是“英特爾未來教育模式”取得成敗的關鍵要素。“英特爾未來教育模式”是較成功的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目前已經取得可觀的教育成果,特別是在中小學教育方面。但在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單元計劃不夠精煉,教師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並具備充足的教學資源支撐,否則教學過程無法進行。教育環境因素也制約著這種模式的運用。

  2.WebQuest教學設計模式

  WebQuest教學設計模式較規範地體現了資訊化教學設計的理念和結構,試圖把傳統封閉式與知識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成開放式與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該模式以網路資訊平臺為基礎,讓學生在假定的情景中,通過對資訊的分析和綜合,對既定的學習任務做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它關注於學生如何利用所得到的豐富資訊,並傾向於在分析與綜合上為學生提供支援。WebQuest教學設計模式如圖2所示,首先要求教師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的,即培養或提高學生哪方面的技能。根據教學目的,教師要選擇一個需要創造性的或有多種解決途徑的、並能體現學科綜合性的任務主題。接下來需要學生搜尋並整理網路中的相關資源,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必須適當地指導學生有效地利用並優化網路資源。然後,設計可行的、明確的具體步驟。最後,學生要呈現成果,相應的評價不受人員、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用網路模式展開。WebQuest教學設計模式的教學內容多樣、追蹤資訊前沿、任務真實、合作性強等這些優點都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但也存在欠缺之處,比如形式化、模式化的傾向較重,實際應用的效果不明顯,強調資源的引進而忽視了資源的應用等。

  3.祝氏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

  祝智庭教授對英特爾未來教育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在“英特爾未來教育模式”基本理論的指導下,建立了一種新型資訊化教學設計的模式,該種教學設計模式將評價修改貫穿始終,能夠達到資訊反饋及時、逐步修改完善、適時調整提高的目的,如圖3所示。該教學設計模式的流程是教師首先分析對應單元的教學目標,根據分析的結果確定學生在學習中應達到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接著,依據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設計教學任務和問題設計,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潛能,喚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然後按照學習目標,教師查詢選用合適的教學資源並設計好使用這些資源的要求,讓學生在使用的時候方便快捷。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教師要根據單元內容、所要求達到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學生的認知能力設計教學過程,最終達到學生的認知過程的目標。最後,教師要根據教學過程設計具體的實施方案,並根據方案設計教學模式,註明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臨時問題的處理等。在上述八個環節中要反覆評價修改,對教學設計不斷完善,達到夠用、適用、好用的目的。該教學設計模式主要是針對單元教學進行設計的,與課程教學設計相比每一環節更具體,為資訊化單元教學設計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但其教學設計範圍較小,應用過程中有一定的侷限性。

  三、高職教育的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

  1.高職教育對資訊化教學設計的要求

  首先,參考以上模式,揚長避短。以上關於資訊化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研究者們經過多年研究和實踐的成果,提供了系統化和具有實踐意義的教學模式,為教育者的實際教學和資訊化教學設計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但這些模式的適用範圍較廣,缺乏針對性,因此,要把這些模式應用於高職教育,必須在結合高職教育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細化。其次,以資訊化手段輔助實踐教學。高職院校大多數的專業課程以技術實踐為主,因此,合理地運用資訊化教學手段,不能喧賓奪主,使其成為實踐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只注重教學內容的豐富和形式的新穎,而忽視了資訊科技對課堂教學的支撐作用。但是,如果能夠合理、有效地運用資訊化教學手段,就可以更大地滿足技術實踐的需要。因此,高職教育的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必須本著服務於實踐教學的理念,以資訊化手段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再次,對於高職教育的可行性。高職教育的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要符合高職院校的實際,例如現有的資訊化裝置、硬體、軟體等,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能大大超出高職院校的承受能力,並且構建的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應符合高職教師所具有的或可提升的資訊科技素質。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是否能夠被教師有效地應用於資訊化教學中,還取決於高職教師的資訊科技能力的高低。只有當教師的資訊科技能力和水平達到適宜的水平,才能保證資訊化教學設計被廣泛應用且富有成效。最後,適應資訊科技的發展。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更新的速度迅速,因此,構建的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要適應資訊科技的發展和更新,具有靈活性和先進性。關注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並具有一定的預見性,構建符合現代資訊科技發展的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

  2.符合高職教育發展的教學設計模式

  基於以上分析,筆者認為,高職教育的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應當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活動為主線。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應擺在核心的位置。因此,在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中,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發揮好主導作用。首先,要設計符合學生特點和教學需要的資訊化教學情境。要儘可能地設計真實的情境,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或“問題”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直觀化和形象化。因此,在創設情境時要充分運用資訊化手段,運用圖片、動畫、視訊以及聲音、文字和語言等多種資訊的功能,設計出較為“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探索實踐,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其次,教師要設計好資訊資源。確定專案所需的資訊資源,例如文字資訊、相關圖片、視訊案例等,還包括需利用的網路、軟體及相關的配套設施。提前準備好這些資源以後,課上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必要時還要做一定的指導,從而順利地完成任務。再次,要注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提出問題”,還要在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指導。例如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何開展探究活動、需要遵循哪些步驟才能完成任務等,這也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之一。最後,教師要對學生和自身在各個環節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和反思,以便隨時調整設計,使其適應學生和教學的需要,從而獲得最理想化的教學效果。尤其針對學生活動的核心環節,要進行重點的評價與反思,並及時修改。這是一個動態的、迴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總之,高職教育的資訊化教學設計模式的重點是以學生活動為主線的資訊化實踐教學。以電子課件、圖片、視訊、音訊、動畫、教學軟體、虛擬情境等資訊化的手段實現原本無法實現的實踐教學,並且可以簡化實踐教學的過程。實踐教學的環節和過程較為複雜的,可以通過資訊化手段有效地對整個過程進行簡化。這樣既可以提高實訓的效率,又可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範文二:計算機教育資訊保安論文

  1高校計算機教育中的網路資訊保安的突出問題

  1.1高等教育院校對大學生的資訊保安知識教育不到位

  大部分高等教育院校對大學生的資訊保安知識宣講力度不夠。大多數院校只是在醒目的位置和選傳欄位置,貼上資訊保安防護資訊和張貼宣傳佈標。高校僅這一點的工作付出是不夠的,只有通過專業人員多次對學生們有組織的教學和普及網路安全案例的科學知識,才能夠讓這些年輕人學習到資訊保安的理論知識,剋制恐懼、消除誤解、和解決困惑。高校只有通過合理、科學的組織活動,才能讓大學生通過高等學府的教育,才能以正確的態度處理資訊保安問題。

  1.2高等教育學校缺乏對資訊保安的防範隊伍建設

  高校在計算機教育過程中的資訊保安問題,在高等教育學校資訊化教育初期,未有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各院校通過正式訓練的學校資訊保安保障隊伍少之又少,大多數高校只是任命幾位計算機教室和相關工作人員負責校園計算機及其網路的日常維護,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校園資訊保安隊伍,有組織、有規律、有計劃的進行計算機教育過程中的全方位的安全資訊保障。

  1.3計算機的資訊保安問題在學生的科普方法少、技術落後

  在很多高校的課程裡,很多教師都會給學生們講解計算機的資訊保安問題和防範的方法,但是使用的教材都已經出版很多年了,並且教師對大學生的傳道,還是沿用過去的傳統模式。這樣的局面需要改變,高校的資訊保安教育必須與時俱進,才會讓更多的學生受益。現在眾多的高校在此方面已發生了鉅變,都紛紛提高本校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資訊保安方面的實踐課,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積累經驗和豐富自己的資訊保安的知識,為從根本上解決計算機教育過程中的資訊保安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計算機本身的隱患和人為的錯誤影響著資訊保安問題

  首先,計算機本身有很多硬體和軟體的隱患問題。這些不足之處都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網路線路、計算機儲存裝置、包括計算機網路裝置等等,都會被一些居心叵測的人通過技術手段竊取資訊,加之很多高校的計算機自身維護和系統的資訊保安預案不到位,給予黑客更多的可乘之機。高等教育院校的軟體有更多的問題,沒有任何一個軟體是沒有缺陷的,十分完美的!黑客通過技術手段就能通過軟體的漏洞來打通電腦的保護和防範,所以在軟體防護中,要及時的更新和觀察。其次,計算機在使用中,很多人為習慣也造成計算機的損傷。比如:一些教師對電腦強制關機,甚至有人習慣性直接關掉教室電源;校內教學機經常被用來連結外網等等。也有很多大學生習慣性的一個U盤插到底,在那臺機器上都用一個U盤,平時忙於上課,都不注意查殺病毒,很多時候木馬病毒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偷偷溜進校園教學機中,為計算機教學過程中的資訊保安造成很大的威脅。眾所周知,黑客對安全資訊造成的威脅,除了技術的原因外,很多計算機自身系統的更新、防毒軟體的升級及其配套裝置等都是與計算機資訊保安息息相關的。有很多時候計算機管理人員一時的疏忽,可能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這樣的例子在銀行、學校、政府部門等行業都屢見不鮮。

  3計算機教育過程中的資訊保安的防護措施

  首先,資訊保安的最佳防護就是心防。高校抓好校園網路文化,鼓勵大家文明使用計算機網路,在教學中不斷給大學生灌輸安全防範意識,提高大家對此類資訊保安問題的重視。校園裡每個使用網路的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從心底,牢記資訊保安防護。大學生要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校園內個人的使用者名稱隱私及與校園內與自己財產等重要資訊,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輕易告知他人。其次,高校建立高效、安全計算機網路系統。在系統防護中,高校拿出足夠的資金、人力來保障學校內的網路維護人員的工作,把日常的硬體檢修、系統更新、線路維護、學生機的定期查殺病毒、多媒體教室和機房的環境檢測、教師及學生的使用者資訊的管理等,這些都是維護學校計算機教育過程中資訊保安的最強保障。最後,校園內教育過程中的資訊保安需要在維護人員,不斷完善防火牆技術和提高計算機內防毒和防毒軟體等級的同時,也要實時監控外網使用者對校園網頁、課程資訊、校園內資訊資源的使用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解決。對於高校的重要資訊資源,技術人員要對這部分內容要加密處理,還要做計算機防禦措施,嚴防死守。總之,高校的計算機教育過程中的資訊保安問題,主要是人的自我防護意識、計算機相關配套裝置的和防毒軟體的使用。近幾年的校園資訊保安事件多有發生,給了師生們很多的警醒,高校每年對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投入也逐年增加,計算機防護知識在高校內得到最大程度的普及,提高了計算機教育的安全等級,讓師生才能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