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發展論文參考範文

  教育是現代社會進步的一隻神奇推手,既具有強大的現實功能,又具有深遠的導向意義。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個性發展教育

  摘要:個性主要指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本文分析了個性的特徵,並結合中職學生實際情況,對中職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如何開展個性發展教育進行了淺談。

  關鍵詞:個性;個性發展;個性發展教育

  每一個人不僅在生理面貌上都是獨特的,而且在心理面貌上同樣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種獨一無二的心理面貌就是一個人的個性。它是具有經常的、穩定的、本質的並且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徵。

  與生理面貌靠先天遺傳而形成有所不同的是個性,個性主要是在後天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先天遺傳的高階神經活動型別等因素為個性的發展提供了生理基礎,但其不能決定個性的本質和個性發展的方向。而後天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條件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性、決定性的因素,其中家庭是個性形成的搖籃,父母是孩子個性最早的塑造者,教育在個性形成發展中起到主導的作用。因為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採取一定的教育方法,結合青少年的年齡特點,有計劃,有組織地自覺地塑造人行為的高階社會活動,所以在個性形成中起著系統的主導的作用;實踐是認識和改造世界客觀相互作用的行為過程,人的高階心理與行為都是在實踐中學習形成的,人的個性也是在多次反覆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並穩定的;主觀努力的程度在後期個性形成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說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主觀努力程度高的勇於戰勝它們,便能鍛鍊成為勤勞而堅強的個性。反之,不努力而怨天尤人者就會養成懶惰軟弱的個性。

  個性是獨特的,穩定的,它能影響人生的一切生活領域和社會行為的績效。但個性也是可變的,可以根據社會要求和自己的願望,通過實踐和努力重新培養,訓練和塑造。

  個性是人的整個精神面貌的表現,是由個性心理特徵包括人的能力、氣質、性格等和個性傾向性包括需要、興趣、動機、信念等多方面所組成的。其中興趣是需要的表現,在學生的學習和以後事業的成就中,興趣都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動力作用。它促使人們不知疲勞、不計報酬、自覺地去探索某個原理,參加某個活動,不帶功利主義色彩,在事業中是把人拉向勝利和成功的火車頭。

  今天的職專生將是新世紀的主人,從現在起必須掌握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逐漸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心態面對未來,這樣才能成為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健康、幸福、和諧的新時代的新人。

  從職專生的個性發展來看,目前職專生向基本形成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徵過渡。他們的個性傾向比如興趣、需要、信念、理想有一定發展,但還沒有定型、還不夠穩定。例如:情緒不穩定,容易激動、衝動、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難以釋放心理壓力,使他們的心情變壞,常為一點小事面紅耳赤,情緒變化極大並且易表露在外等。

  職專生的個性心理特徵如能力、氣質、性格與初中生相比有明顯發展,但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總之,職專生正處於極不穩定半成熟期。要正確的引導才能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素質教育是著眼於開發青少年潛能,以提高青少年的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向全體學生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共性要求即全面。但這種要求落實在不同學生身上便被個性化了,表現出狀態與發展水平的差異,體現出個性的獨立性,獨特性和創造性,這是素質教育培養目標中的特殊性方面。素質教育正是依據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需求,並站在提高民族素質,參與世界競爭的高度,把國家的教育目標落實在基礎教育階段,又根據人的素質構成發展的規律,把人的個性發展要求統一在人才素質規格之中,把學生看成發展的主體,是素質教育、個性發展教育的核心,把青少年當作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把學生當作主體,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才有真正的個性發展和素質教育。我們需要構建一個以人的個性發展為核心,全面提高中職生素質的新型教育模式,承認學生個體差別,又要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起跑線上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要積極主動地適應這種教育轉變,使教育更好地為教育事業發展服務。

  學生個性的不同,對心理世界的感悟和敏感度就不同。對於內傾型的學生要鼓勵他們積極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敞開自己的心扉,從而驅除孤獨感;對於外向型的學生要讓他們控制自己的激情,注意觀察別人的反應,去除自我心中趨向。學校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影響人的活動,在受教育和教育工作者雙方努力下,人的某些柔弱與衝動的因素也會慢慢糾正。使個性發展教育向著有利方向發展,使中職生健康成長。

  為了更好開展學生個性發展教育,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用發展的眼光了解學生,不能過早地下終結性評語。要對學生進行個性鑑定,可以採用綜合研究法和自然實驗法,找出學生的個性特徵,以便因材施教,從而細緻的做好工作。許多學生都感覺到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自己對學習內容並沒有形成一個完全的認知,在學習過程中顯得被動應對,帶來心理負擔,影響學業成就。為此,教師要通過比較差異,來使學生認識新學習環境的特點,瞭解學習任務、學習內容以及學習過程、特點,使學生能夠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可能出現的學習績效波動。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教育者的一切工作都要從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出發,從大處著眼,又要從小處著手,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培養學生的好品質,好學風,好習慣。要狠抓學生的個性發展,讓自己的學生早日投入社會、造福人類。

  參考文獻:

  [1]李如密,劉玉靜.個性化教學的內涵及其特徵[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09:38-41.

  [2]曹淑梅.從多元評價著手,促素質教育良性發展[J].青年科學,2010,01.

  [3]李志義.突出個性化培養 推行啟發式和主動性實踐教學[J].中國高等教育.2006,17:45-46.

  [4]李銘,左姍.華淺談高等職業學校的個性發展[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104.

  [5]張楚廷.全面發展實質即個性發展――重溫馬克思全面發展學說的啟示[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02:70-74.

  [6]劉文霞.個性教育的實質[J].內蒙古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2:64-67.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