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學管理論文
中小學教學管理是否有效對中小學的教學質量有決定性的影響,同時又是學校日常工作的關鍵環節,由此可見,提升中小學教學管理有效性十分有必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小學教學管理人員資訊素養探析
摘要: 綜上所述,教學管理人員的資訊素養,包括資訊意識、資訊知識和技能以及資訊實踐能力,中小學校要為教師提供學習和觀摩的機會,並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教學管理資訊系統。
關鍵詞:教學;管理;素養
一、提高中小學教學管理人員資訊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教學管理理念,增加資訊化管理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管理中採用的是層次管理理念,通過制度的約束和懲罰來保證教學的運用,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髮展,教學管理理念也發生了變化。一是,中小學教學管理中要突出一人文字的理念;中小學教學的主體是由自主意識、自主行為的教師和學生主體構成的,教學管理是以人為中心展開的,教學管理的任務就是通過教育裝置、師資、教育資源等的合理分配,為教師和學生的發展提供服務。教育資訊化促進了教育時空的擴充套件和教育角色的轉變,學生知識渠道的多樣化和豐富性,使得教學成為師生之間的知識交流,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人為本。在學校管理者和師生的關係上,不再是上下級之間的管制,而是一種服務的關係,教學管理由重視監督向重視責任業績轉化,其目的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執行,保證教學資訊包括教學基礎平臺、教學資源、教學過程的正常執行;二是,教學管理的資訊化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傳統的中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課程內容的安排、教師教學的監督和師生的評價,以保證學生掌握教材的基本內容,並對教材內容進行機械的運用。新時代下的中小學教育已經由知識性人才向創新性人才轉變,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究問題接觸更廣泛的知識和觀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中小學教學資訊化管理通過簡化教學監督程式,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資訊化知識的服務上,包括為師生提供豐富的資訊化資源、構建資訊化的交流和溝通平臺、完善課堂教學必備的資訊化裝置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資訊化教學管理的知識和技能
目前,中小學逐漸建立了教學資源系統,但是教學資源的管理卻沒有實現,處於零散放置,查詢、下載、不方便,造成教學資源的使用率低。同時,在師生教學管理制度上還沒有實現資訊化管理,教師教具的使用,學生圖書的借用,以及教研活動的開展等,都需要師生利用傳統的手段進行申請,時間的滯後性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率。資訊化教學管理包括教學資源的管理和教學常規的管理,這些僅僅依靠專業教師是無法實現的,需要專業資訊人員的支撐,這就需要不斷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資訊素養。目前,資訊素養的提高主要包括兩個途徑,一是組織教師學習專業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參與各專家關於資訊素養理念和運用的專題講座。資訊理念和資訊知識的提高,如果僅僅依靠實踐中的自我摸索和提高,時間長效率低,這就要求中小學必須帶領教師走出去,進行專業的學習,一方面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以計算機的資格水平作為參與教學資訊系統建立的前提,增加計算機應用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要吸收教育專家的先進資訊理念,將教學管理與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要求相協調,注重實踐和運用,提高教學資訊科技的運用能力資訊知識和技能的提高,資訊科技理念的學習以及先進運用案例的觀摩,最終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套符合本校教學實際和師生髮展需求的教學資訊管理系統,為師生的教學提供服務,提高教學管理效率。為此,中小學要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系統的改革,引導教師在實踐中運用所學到的資訊知識和技能,逐漸建立起教學資訊管理系統,從師生的教學常規檢查,如教師上課不再採用傳統的紙質方式,而是採用指紋簽到,教具的借用不再採用傳統的部門審批的方法,而是通過網路進行登記和領取;教學評價採用網路評價的方式,教研使用傳統教研和網路教研相結合的方法等,教師教案可以採用電子版的方式,將電子版上傳,不僅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也為教學常規檢查提供方面等。建立在網路基礎上的教學資訊管理系統,使得教學更加便利,也減輕管理人員的負擔,促進其個人成長。
二、總結
綜上所述,教學管理人員的資訊素養,包括資訊意識、資訊知識和技能以及資訊實踐能力,中小學校要為教師提供學習和觀摩的機會,並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教學管理資訊系統。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教學管理存在的十大問題文必勇,孫景霞教學與管理2001-01-103
2、以人為本的中小學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丁雪琴山東師範大學2006-10-09
範文二:中小學教學管理制度改革創新
摘要:
綜上所述要建立適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管理制度,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它涉及諸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在不斷探索,才能使之儘快完善和適應新的課程改革需要,才能突破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瓶頸,為新課改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確保課改實驗穩妥、紮實、持續、深入地推進。
關鍵詞:教學管理;制度改革
1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
1.1對教學管理中的某些觀念再認識
與傳統的教育教學相比,新課程下教育是不斷地挖掘學生髮展的可能性與潛力,從而注重的是過程與方法。以新課程標準為使命的教學及其管理改革不僅是停留在淺層的方法與制度的革新,而是從觀念轉變。
1.1.1教學方面。傳統的教學過程往往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考什麼講什麼,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然而,新課程理念的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雙邊主體的自覺參與,並且以學生作為主體,營造培養學生自覺參與的氛圍。
1.1.2課程方面。新教材強調了學生主體性學習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新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知識的重要性,瞭解一些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新教材讓學生主動地體驗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絡和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取科學實驗的方法。
1.2改善和加強教學管理的基本原則
教學管理的原則是教學管理者在管理教學工作過程中所必須遵循的指導原理和基本要求。在管理者實施管理的過程中,管理的目標制定、管理過程的開展、管理內容的安排、管理方法的選擇、管理制度的建立等,都始終要以教學管理原則的指導。
1.3改革和創新教學管理的主要途徑
教學管理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改革既要著眼於當前發展,又要立足學校的實際情況,要選準突破口和切入點。主要途徑有以下幾點:
1.3.1加強教學管理隊伍建設。要重視教學管理人員的培訓和學習,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教育管理者必須把創新與改革作為基本的興校理念,積極轉變教育觀念,不斷提高自身創新素質,及時發現和開發蘊藏在廣大教職工中潛在的創造性品質,並儘可能的運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手段,採取多樣的活動方式,不斷的激勵和鞭策全體教職員工,正確引導和促進教職工創新能力發展。另外,管理者要明白“管理即服務”,要變管理者為引領者、參與者、幫助者和研究者。把新課改的基本理念融入教學實踐中,並努力參與到實踐的過程中,與教師手拉手,心連心,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3.2研究教學,做到“教“”學”並重。傳統的教學管理重“教”不重“學”,在課堂教學中存在“替、代、包”的現象。而新課程下的學校教學管理呼喚加強對學生“學”的管理,它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強調學生個性發展和民主、合作、探究學習。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只偏重“教書”,學生只知道“讀書”的局面。在教學管理中,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學生“學”的管理研究,要求管理者在教學檢查時,查“教”更查“學”;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所執行的不再只是文字和教科書,更重要的是教學過程要蘊涵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學習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3.3以人為本,建立民主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人是教學管理的最重要的物件,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教師的發展為本。倡導人人都是管理者,也要是決策的執行者。主要從下面幾方面入手:a.以教師為本,運用激勵原則,切實為教師服務。b.實施情感管理。教學管理應有利於教師在培訓研修、教學實踐、總結反思、教研科研中不斷提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在教學管理中,不可能沒有規章制度,但執行各種規章制度、考核指標時,應以“無情決策,有情操作”為原則,注意教師情感的變化,善於疏導,常談心,常交流,常幫助。c.以學生為本,把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教學管理的最終目標。以學生為本是教學管理的核心,其根本就是要以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來實施教育教學。
1.3.4健全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教學質量評價對教師的教學觀念和行為具有最為直接的導向、激勵、控制作用。只有通過客觀地看待教育教學過程,客觀地看待教育教學成果,深刻分析其內在的聯絡,只有這樣,才能比較公平、全面地評價教育教學,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保護,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收益最大化。另外要把創新精神納入到考核體系中,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創新就是勤,創新就是優,從而調動教師教學創新的積極性,這樣使考核評價體系既有常規量化的考核指標又有特別質化的考核指標。這樣才能保持我們教學的“常青”。
2結語
綜上所述要建立適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管理制度,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它涉及諸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在不斷探索,才能使之儘快完善和適應新的課程改革需要,才能突破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瓶頸,為新課改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確保課改實驗穩妥、紮實、持續、深入地推進。
參考文獻
1、泰國中小學漢語教學課堂管理問題探析郭璞;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04-05
2、以師生髮展為本 為教學改革服務——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龐孟梔;中小學教師培訓200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