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政治思想論文參考範文

  毛澤東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開創者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創者。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長期重視和領導思想政治工作。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摘要】本文圍繞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主要觀點,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和現實要求對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作一簡單評述。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

  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產生和成熟於民主革命戰爭時期,並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當前,時代主題、國內環境和國際局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在新形勢下正確認識、繼承和利用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具有非常迫切的現實需要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圍繞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主要觀點,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和現實要求對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作一簡單評述。

  一、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理論來源和實踐基礎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作為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一部分,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其理論來源主要是馬克思等經典作家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宣傳工作、政治工作等方面的論述。在建黨初期以至整個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主要採用了馬、恩、列、斯等提出的宣傳工作、政治工作、政治教育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等概念。1951年,在第一次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同時,由於毛澤東深諳中國傳統文化,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優秀德育理論,並根據現實需要進行了豐富和發展。

  理論的產生都是為了滿足實踐的需要,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產生主要是為了革命時期開展革命鬥爭的需要,因此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主要圍繞中國革命鬥爭而展開,為順利的進行革命鬥爭而服務,也即圍繞當時黨的中心任務服務。中國的民主革命戰爭是一場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軍隊的主要成分是農民,思想比較落後和保守,為了發動農民,激發他們的革命熱情,思想政治工作宣傳工作便成為客觀需要。

  二、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主要觀點述評

  一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

  毛澤東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用政治工作是“生命線”的論斷來說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1944年4月,毛澤東同志在《關於軍隊政治工作問題》一文中,指出:“我們認為政治工作是我們軍隊的生命線,無此則不是真正的革命軍隊。”[1]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毛澤東把“生命線”的提法又運用到經濟建設中,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發生根本變革時期,尤其是這樣。”[2]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後,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毛澤東又提醒全黨:“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經濟工作和技術工作的保證,他們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3]通過回顧可以看出,毛澤東一直非常重視“政治工作”,這是與革命鬥爭的需要分不開的,離開了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貫徹黨的方針路線,就不能統一軍隊的思想,從而也不能很好地開展軍事鬥爭。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後,繼續強調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認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這個論斷本身是沒有錯誤的,但是“政治工作”的科學內涵需要隨著黨的中心任務的轉移而轉移,即要為經濟建設服務。在毛澤東同志領導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黨出現的一些失誤主要就是因為政治工作重點沒有轉移好的原因。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政治工作”已不能等同於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一點也不能忽視,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明確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4]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講求物質利益相結合。

  毛澤東同志曾多次談到群眾的物質利益問題。“任何一種東西,必須使人民群眾得到真實的利益才是好動西。”“我們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的功利主義者,我們是一戰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廣大群眾的目前利益和將來利益的統一為出發點的。”[5]“教育是不能孤立地去進行的,我們不是處在‘學也,祿在其中’的時代,我們不能餓著肚子去‘正誼明道’,我們必須弄飯吃,我們必須注意經濟工作,離開經濟工作而談教育或學習,不過是多餘的空話。”[6]毛澤東同志所強調的“物質利益”問題,建立在對人性的根本認識上,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的人趨利避害永遠都是很自然很光明的事情。正視人類這一共性,並利用此來進行思想政治工作是至今以至將來都不會過時。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好好學習和把握毛澤東同志的這一思想政治教育論點,對於指導我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個人利益是市場經濟的驅動力,搞市場經濟就要重視個人利益,然而我們又是在搞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和物質利益相結合是必須的也是可能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解決,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到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要使他們從這些事情出發,瞭解我們提出來的更高的任務、革命戰爭的任務,使用者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國去,接受我們的政治號召,為革命勝利鬥爭到底。”[7]毛澤東同志當年的這些話有很強的針對性,就是要教育、要號召廣大的人民群眾支援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那麼如何才能使群眾聽從共產黨的教育和號召呢?毛澤東同志講得很清楚,就是“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幫助群眾去解決,也就是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簡簡單單的灌輸教育。民主革命時期,廣大的人民群眾最關注的不是國家的發展方向、哪個黨派來執政等政治問題,而是自己眼前的生活問題,誰能保證群眾的生活和平安寧,誰就能獲得群眾的支援。毛澤東同志非常準確地把握住這一點,提出從解決群眾實際問題出發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觀點。

  現如今,歷史的年輪已經進入21世紀,毛澤東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依然值得當代中國共產黨的注意。時代主題已經由毛澤東時代的革命與戰爭轉變為和平與發展,中國已經逐漸強大起來,人民的生活狀況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中心任務也早已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廣大人民群眾所關注的問題也出現了新的情況,他們不僅關心自己的生活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關注著國家問題,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關注程度會越來越高。所以,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比毛澤東時代更具挑戰性,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已不能僅僅停留在吃飽穿暖問題上。

  四堅持艱苦奮鬥教育。

  1939年,毛澤東在《延安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民族歷來有一種艱苦奮鬥的作風,我們要把它發揚起來,……共產黨歷來更提倡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全國即將解放之際,毛澤東同志又提出了至今非常著名的“兩個務必”,原文是這樣的:“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中國共產黨成長於非常艱苦的環境中,艱苦奮鬥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

  因為有了艱苦奮鬥,我們黨才在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下克服種種困難,取得革命的勝利。毛澤東同志關於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和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關係論述是抗日戰爭時期針對延安艱苦的革命鬥爭環境提出的。當時我們黨非常窮困,堅持共產黨的方向,就是要在艱苦的生存條件下進行革命鬥爭,所以毛澤東同志指出:“沒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現如今,中國共產黨已經是中國的合法執政黨,工作環境非常的優越,艱苦奮鬥的作風已被一部分黨員所遺忘。為此,胡錦濤到西柏坡重新強調了毛澤東當年提出的“兩個務必”,要求全黨和全國人民在新時期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在新時期,人民生活水平已經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如何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成為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課題。

  三、正確理解和把握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現實意義

  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產生於革命與戰爭的時代背景下,主要是為黨的革命鬥爭的中心任務服務的,烙上了深深的革命與戰爭的時代特點。現如今,時代主題早已轉化為和平與發展,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毛澤東同志針對革命與戰爭形勢提出的許多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需要伴隨時代的離去而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個性是共性的表現形式,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中也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學許多共性的客觀原理。而且,事物的發展離不開事物的繼承,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發展離不開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所奠定的基礎。所以,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學發展的起點,對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具有很多方面的借鑑指導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挪用毛澤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應該根據新的客觀條件賦予其共性原理以新的個性表現形式。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9:151.

  [2]毛澤東.《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按語選1955年9月12日[A].毛澤東文集:第六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3]毛澤東.工作方法十六條草案1958年1月[A].

  [4]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年6月27日[A].中國共產黨黨務工作大典[C].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792.

  [5][6][7]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508,563,62.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