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論文發表
企業文化是為了更好的解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問題而確立的,是指的是一個企業創造的具有自身獨創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析如何建設企業文化
摘 要:本文介紹了企業 文化的概念,論述了建設企業文化的意義、企業文化建設方向,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法和步驟。
關鍵詞:企業文化 企業 管理 企業文化建設
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實戰派管理諮詢專家埃德加·沙因曾經說過:文化至關重要,因為它是強大的、潛在的並且經常是無意識的一組力量,它決定了個人和集體的行為、感知方式、思維模式和價值觀;企業文化特別重要,因為文化要素決定了戰略、目標和運營模式。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靈魂,是造就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動力之源,它不僅能夠增強企業內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是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的內化動力。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企業員工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有非常強的導向和支配作用,可以在企業中形成凝聚力、激勵力、約束力、導向力、紐帶力、輻射力,對企業長期經營業績起著重大的作用。
一、什麼是企業文化
一文化的形成、含義、特點及其分類。
要回答什麼是企業文化,先得回答什麼是文化。一種說法是文化的定義有170多種,另一種說法是文化的定義有250多種。說明文化確實是一個很難講清又很難定義的概念。有一個共識就是文化是人所創造的,只有人才有文化,有了人以後才有文化。“文化”一詞在漢語中的詞源可追溯到《易傳》中的“人文化成”一語。即:“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化成”後來又進一步被簡化為“文化”。 “文化”在中國古代有兩重含義,一種是與鄙俗、粗野相對而言的“文化”,指道德和禮樂,鄙俗、粗野的不屬於文化。二是與武治相對應,文化就是文治,武治側重於軍事討伐,文治就是用思想、道理、道德、禮樂以及高尚的人格來治理國家、教化百姓。在古代中國人的觀念中,“文化”則更偏重於指精神活動與精神產品,種田做工、吃飯睡覺之類,並不算做“文化”。中國古代所謂“文化”和西方人所謂“文化”即“culture”之間還是有些細微的區別的。西方所謂“culture”包括的範圍比較廣,凡一切相對於自然狀態的人為的活動方式及其結果,都屬於“culture”的範疇。
現代文化人類學中所謂“文化”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定義,通常是指一定人群的整個生存方式。馬林諾夫斯基就認為:“文化是指那一群傳統的器物、貨品、技術、思想、習慣及價值而言的,這概念實包容著及調節著一切 社會科學”。當代一些人類學家就把文化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定義。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換言之,一切非純自然的東西都可稱為文化。狹義的文化是指特定人群的生存觀念及由此產生的行為或風俗習慣。即觀念系統。狹義文化的定義傾向於強調文化是知識、規範、準則、價值觀等精神上、觀念上的東西。
它影響人們的行為,但並不就是行為本身;它物化為人所創造的各種器物,但並不是指這些器物本身。從文化的定義出發,我們就可以發現,文化具有這樣一些特點:任何人群都必然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人群又反過來創造了不同的文化;所有的文化都是一種積澱和傳播的結果;所有的文化都處在不停的變化中。人類文化從分類上講,可以分為:社會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 組織文化、區域文化、行業文化等。組織文化又可以分為:政黨文化、軍隊文化、機關文化、校園文化、幫會文化、企業文化、社團文化、宗教文化等。因此,企業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
二企業文化的產生、含義及形態分類。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早已存在,但作為一種有意識的企業管理活動,起始於二戰後的日本,作為一種企業管理理論體系,創建於80年代初期的美國。所以,企業文化理論的誕生可以概括為“花開日本,美國結果”。其標誌就是《戰略家的頭腦——日本企業的管理 藝術》、《Z理論:美國企業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戰》、《企業文化——公司生活和禮儀》、《尋求優勢—美國最成功公司的 經驗》等著作的問世。廣義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 實踐中,逐步形成並培育起來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並遵守的、帶有本組織特點的使命、願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制度、員工行為方式與企業對外形象的體現的總和。狹義的企業文化僅包含精神層面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
從企業文化的形態上講,企業文化一般分為企業物質文化物態文化或形象文化、企業精神文化觀念文化、企業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行為文化三個層面。或分為企業精神文化觀念文化、企業物質文化、企業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物態文化四個層面。企業物質文化是指是企業員工創造的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等構成的器物文化,它包括企業的名稱、標誌、外貌、產品的特色、外觀、體育生活設施、企業造型和紀念性的 建築等。
企業制度文化企業行為文化是指對企業組織和企業員工的行為產生規範性和約束性的部分,它集中體現了企業文化的表層文化和深層文化對企業組織和企業員工的要求。企業精神文化是企業領導和員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價值標準、 職業道德和精神風貌,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包括企業 哲學、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精神,包括:企業價值觀、企業使命、企業宗旨、企業目標、企業理念、經營哲學、管理思想。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而企業精神文化又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文化也可以理解為運用文化的特點和規律,以提高人的素質為基本途徑,以尊重人的主體地位為原則,以培養企業經營哲學、 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等為核心內容,以爭取企業最佳社會效益和 經濟效益為目的的管理理論、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作為一種文化氛圍,企業文化不是管理方法本身,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不是行為活動,而是產生行為活動的原因;不是人際關係,而是人際關係反映的處世哲學;不是 工作狀態,而是這種狀態所蘊含的對工作的感情;不是服務態度,而是服務態度中體現的精神境界;總之,企業文化滲透於企業一切活動之中,而又流溢於一切企業活動之外。
二、為什麼要建設企業 文化
一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文化,是企業內部凝聚力的體現,肩負著企業所擔負的使命。
美國企業文化專家勞倫斯·米勒在《美國企業精神——未來企業經營的八大原則》一書中他曾寫到:“管理正在重新尋找它的靈魂,這個靈魂就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 發展的深層次推動力,是企業“一隻看不見的手”,它融匯在企業的觀念和行為中,潛移默化地發揮著巨大作用。具體講,發揮著六大功能:一是導向功能。
企業文化會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動產生一種導向作用,這種“無聲的命令”,會要求企業全體員工按照共有價值觀及以其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的要求去行動。二是凝聚功能。它可以把企業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人聚合起來,從而產生一種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讓員工對企業產生歸屬感。三是激勵功能。企業文化能夠激發出企業員工的使命感,從而能夠充分的調整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且企業文化的這種激勵功能具有長期性和內在性。四是約束功能。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非強制性的約束力量,自動地促使員工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能夠彌補規章制度的不足。五是育人功能。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全體員工在各個層面上不斷自我提升的過程。六是輻射功能。企業文化不僅在企業內部員工之間、各行業單位之間產生輻射作用,而其還會對企業周圍的社群乃至 社會發生輻射作用,良好的企業文化將會得到人們廣泛的認同。企業文化建設能夠使企業目標和員工個人目標最大限度地結合起來,可以在企業 組織內部形成基本統一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準則,並滲透到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之中,通過軟科學的方法,實現對企業的巨集觀管理和調控,從而更好地完成企業各項任務,實現企業所肩負的使命。
二企業文化作為一種 經濟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明天的商業競爭與其說是技術上的挑戰,還不如說是文化上的挑戰”。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 哲學的 應用和具體化,良好的企業文化是營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勢必不可少的要素。企業持續發展要靠其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來自於管理和技術,而管理和技術靠的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文化建設越來越受到企業界的廣泛重視,並在廣大企業家群體中達成共識:企業文化建設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樹立企業形象,密切企業與社會、員工之間的關係,提高員工綜合素質,解決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法國前文化部長朗哥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文化是明天的經濟。戴維·蘭德斯在《國家的窮與富》中說到:“如果經濟發展給了我們什麼啟示,那就是文化乃舉足輕重的因素”。
美國學者弗蘭西斯說:你能用錢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能用錢買到勞動,但你不能用錢買到熱情,你不能用錢買到主動,你不能用錢買到一個人對事業的追求。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企業文化來爭取到。美國《財富》雜誌曾指出,沒有強大的企業文化,沒有卓越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和企業哲學信仰,再高明的管理戰略也無法成功。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我國企業面臨相當嚴峻的挑戰,表現在經營理念、發展方向、品牌形象、員工的價值觀念等企業文化軟實力上的差距。我國企業要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尤其是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才能在經濟全球化的嚴峻形勢下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三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組織文化,是各種文化交融的結果,決定著企業發展方向和歸宿。
企業文化植根於民族文化的土壤中,這使得企業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範等無不打上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國家 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社會制度不同,不同國家的企業所形成的企業文化也有所差異。其他國家、其他民族、其他地區、其他行業、其他企業的文化,都會對該組織企業文化產生一定的影響。企業文化是企業全體員工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培育形成並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及行為。
因此,員工隊伍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和技術素質直接影響和制約著該組織企業文化的層次和水平。領導者的思想素質、政治水平、思想方法、價值觀念、經營思想、經營哲學、科學知識、實際 經驗、 工作作風等因素對企業文化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甚至其人格特徵也會有一定的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影響、市場經濟的多元化,企業的價值觀和員工的價值觀、企業和員工的行為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新舊價值觀的交合,也使員工的價值取向發生變化。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存在一個有選擇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揚善抑惡,加以吸收、消化、融合各種文化的過程。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微觀組織文化其本身受所處 環境變化的影響,儘管對企業的所有活動產生潛移默化的促進或阻礙作用,卻有著自己獨特的微觀個性色彩。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以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企業員工的行為,引導員工在經濟執行中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這樣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抱團打天下,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主人翁精神,在集體智慧中實現個人價值,體現企業文化的系統性,全員參與、全員受益,從而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的向前發展。
三、建設什麼樣的企業文化
一在管理思維上,要把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作為管理的最高追求和最終目的,積極搭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體制機制,建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優秀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優秀企業文化的精髓。人是管理的決定因素,任何管理都要從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發,把提高人的素質、處理人際關係、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放在中心位置,把關心人、尊重人、培養人、發展人作為管理的最終目的。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總的趨勢,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把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作為管理活動的最高目標和最終目的,是管理的人本觀念最核心的內容。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就是指管理活動中,堅持一切從人出發,以調動和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根本手段,以達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斷髮展為目的的觀念。以人為本的管理觀表現在:人的因素第一的觀念;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以人的不斷解放和全面發展為最高追求目標的觀念;“人和第一”的觀念。因此,優秀的企業文化,都要以人為中心,從人性出發,考慮人的特點,符合人的實際需要,尊重人的基本權利,維護人的根本利益。
二在價值取向上,要樹立“以義取利、誠信守法”的思想,堅持義利並舉、依法依規經營的理念,建設誠信守法的企業文化。
誠信是社會道德體系的底線,守法是企業生存的基礎。誠信是市場經濟社會對每一個公民每一個企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誠信就是要做到真誠待人、誠實處事、以誠立身,珍惜 信譽、信守諾言、以信立業,平等競爭、以質取勝、以誠實勞動獲取合法利益。企業是社會的基本構成單元,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必須以守法為前提。守法對員工來說,就是要不斷強化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依法行使公民權利、積極履行公民義務,做到人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辦事。對企業來講,就是要牢固樹立誠信意識,自覺做到信仰法律,敬畏法律,誠實信用、互相友愛。誠信守法要求必須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遵守法律、法規,依法辦事。企業文化建設必須以誠信守法為前提,建設誠信守法的企業文化。
三在生產建設上,要樹立“人的生命和健康高於一切”的安全理念,從根本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過程的不安全因素,建設本質安全化的企業文化。安全責任重於泰山。安全發展作為一種責任,是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安全生產關係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係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安全發展理念已納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因此,企業必須堅持把安全生產放在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大局中去定位和思考。堅持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以安全為基礎、前提和保障,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安全生產狀況持續改善、勞動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切實保障的基礎上,全面建立起安全生產 教育體系、管理體系、防範體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安全生產自我約束機制,從根本上消除了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過程的不安全因素,構建起本質安全化企業文化,實現安全保障下的可持續發展。
四在 發展路徑上,要以促進企業與自然 環境、企業與能源、資源的和諧發展為根本,樹立“清潔生產、節約發展、低碳 經濟”的思想,建設清潔節約的企業 文化。
從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看,低碳經濟、清潔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以及減緩環境汙染的有效途徑,得到國際 社會的高度重視,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新的動力和增長點。從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看,建立在資金的大量投入、資源的大量消耗、環境的嚴重破壞以及人力資源的低效運作基礎上的、以低質低效為特點的經濟增長方式,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以及帶來的內需消費不振、經濟結構性矛盾等十分突出。“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大力推進低碳經濟”成為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總趨勢。因此,牢固樹立清潔發展、節約發展的理念,構建清潔節約文化,把企業發展建立在清潔發展、節約發展、低碳經濟的基礎上,實現清潔生產水平不斷提升、汙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得到減少或避免、資源利用率的不斷提高、環境得到持續改善,企業才能健康發展。
五在發展方式上,要樹立“創新發展”的思想,以理念創新、觀念創新為突破,建設改進創新的企業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一個民族是否具有創新精神,是這個民族能否實現復興強大的關鍵。同樣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創新也是實現發展的靈魂,沒有創新必然會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市場經濟是一個競爭經濟,企業處在激烈競爭的市場大潮中,每時每刻都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因此,在經營發展中,必須要注重市場的變化,來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創新自己的經營方式和方法。創新是優秀企業文化的靈魂,是企業適應市場、實現發展的關鍵。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髮展,只有不斷髮展才能保證競爭的優勢地位。只有創新者才能生存,創新的企業文化不僅讓整個企業 組織充滿活力和激情,更賦予了企業更多的個性。企業創新包括技術創新、 管理創新機制創新、組織創新、觀念創新等,關鍵在於理念的創新。先進管理理念的樹立,主要是破除舊的思想觀念,要善於學習先進的管理理論和借鑑成功企業的 經驗,對好的管理理論和方法,要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加以改造完善,變成具有自己企業特色的管理工具。
六在精神狀態上,要樹立協作進取的理念,用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引領企業發展,建設通力協作的企業團隊文化。
所有傑出團隊的一個共同特色,就是每一個團隊都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文化。團隊文化是在對團隊的發展戰略認同的前提下,形成一種積極、易溝通、學習的精神狀態。團隊文化是團隊體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會增強團隊內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並最大限度地激發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確保團隊 工作取得巨大成效,最終促進團隊成長和發展。相同的文化理念、共同的價值、信念及利益追求,是團隊成員關於目標或信仰的共同觀念和看法,對團隊中的每一位人員都具有一種無形的巨大感召力,它可以提高組織成員的工作效率,降低團隊成員間的內耗,把團隊全體成員凝聚在一起,增強團隊的內聚力。只有時時刻刻重視建設和諧的團隊文化,才能改善溝通渠道,為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創造良好的環境;才能適時發揮團隊的協作能力,才能使團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變不驚,決勝市場。有了這種文化,才能產生高效團隊與凝聚力,從而“政令”暢通、上下同心,只有這樣的團隊才會歷經風雨而不垮,才能稱之為高效團隊。因此,要想成為高效團隊,就必須要有自身的團隊文化。
七在發展環境上,要牢固樹立“奉獻社會、造福人民、報效國家”,以及 “互利共存、合作雙贏”等理念,建設和諧發展的企業文化。
和諧企業文化是指一種以和諧為思想核心和價值取向,以倡導、研究、闡釋、傳播、實施、奉行和諧理念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文化現象和文化性狀。企業發展離不開所處的發展環境,發展環境的好壞決定著企業的發展前景與歸宿。建設和諧文化有利於企業和諧發展。企業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及村民的支援。因此,在社會責任上要牢固樹立“奉獻社會、造福人民”的責任意識,努力改善與地方政府及村民的關係,確保企業發展成果惠及社會、惠及百姓,形成“企地攜手、共謀發展、造福人民、互助友愛、熱心公益”的良好局面。在產業關係上,要樹立“互利共存,合作雙贏”的思想,堅持合作共進、價值共享的合作理念,積極發展與利益相關方的關係,處理好與產業上下游關係,包括設計方、施工方、物資供方、監理方以及中介檢測機構、評價機構等方面關係,建立戰略協作關係,確保合作暢通,確保相關方利益不受損失。
八在隊伍建設上,要以提高員工綜合素質、提升隊伍綜合能力為目標,牢固樹立“終身學習”、“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理念,建設追求卓越的學習文化。
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是要使企業成為學習型組織。當今,新技術 應用從構思到實現所用的時間越來越短,新產品從開始上市到大量投產的時間也越來越短,許多新產品、新技術的迅速普及推廣,為人們所始料不及。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所處的環境變化將越來越快,企業要掌握新技術、適應新環境,就必須要使員工樹立持續學習、不斷創新的精神,要按照自我超越、改進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和系統思考的五項修煉原則培育和發展員工的學習意識,使學習活動貫穿在企業發展的整個過程。這樣,才能確保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組織學家戴維斯說:相對於生產資源的有限性,學習是無限的,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資源。美國《幸福》雜誌也指出,當今最成功的企業是那些建立在學習型組織基礎之上的企業。因此,建設追求卓越的學習文化,“向最好的學習”,努力把隊伍建設成為員工刻苦學習、增強技能、提高素質的“人才搖籃”,是企業成功的基礎。
四、怎樣建設企業文化
一企業文化建設原理
同素異構原理。同素異構原理就是指事物的成分因在空間關係即排列次序和結構形式上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結果,甚至發生質的變化。用於企業文化建設指對企業文化進行內部結構的重組,有可能發生質的變化,甚至起到比原來形態更好的效果。
能級層序原理。指事物系統內部按個體能量大小所形成的結構、秩序、層次分佈,事物才能保持穩定。用於企業文化建設是指企業的組織文化結構與組織的能級結構必須相互適應和協調,這樣才能提高效率,實現組織目標,保持文化核心的相對穩定。
互補增值原理。互補增值原理是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一個原理。指通過個體間取長補短而形成整體優勢,達到組織的目標。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可以對對民族文化、外來文化、本企業傳統文化等進行去長補短,既文化互補,可以達到增值的效果。
系統優化原理。指經過組織、協調、 執行、控制,使其整體動能獲得最優績效的過程。包含以下內容:系統的整體功能不是簡單地等於部分功能的代數和;系統的整體功能必須達到最大;系統的內部消耗必須達到最小;系統內人員狀態達到最佳;系統對外的競爭能力必須最強。
激勵強化原理。創設滿足員工各種需要的條件,激發員工的動機,使之產生實現組織期望目標的特定行為的過程。用於企業文化建設則是指通過企業文化的塑造,特別是企業精神的培育, 教育、感化員工,以提高組織的凝聚力和員工的向心力。
資訊催化原理。現代社會,人們能否迅速地捕捉、掌握和運用大量的資訊決定了人們能否在激烈競爭中站在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的前列,企業或組織應運用最新的科學技術知識,最新的工藝操作方法,最新的管理理論武裝員工,建立並保持企業文化的質量優勢,這是增強組織活力和競爭力的關鍵。
主觀能動原理。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一個人的積極性和事業成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可以通過開發而增強的。企業文化建設應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為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和文化氛圍,使員工的思維運動越來越活躍,其主觀能力作用更好地發揮。
要素有用原理。要素有用原理指任何要素人員都是有用的,關鍵是為它創造發揮作用的條件。企業文化建設要對各個要素差異性有深刻的認識,要注意對各要素進行合理地搭配組合,充分發揮每個個體的長處和優勢,而不是隻簡單採用淘汰的辦法。
二企業 文化建設原則
明確目標原則。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有明確的目標。這裡的目標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企業生存和 發展的目標,任何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崇高的目標。企業不能單純以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的終極目標。通過崇高的目標可以激發員工內在的積極性和使命感。二是指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即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將要取得哪些成效。只有目標明確了,對企業全體員工來說,企業文化建設才不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價值取向原則。企業全體員工共享的價值是企業文化的靈魂。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有明確的價值取向。企業文化的價值取向往往以企業信條的形式表達出來,但企業信條必須個性鮮明,不能平淡空泛。由於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目標、經營 管理方式、發展歷程和文化傳統,因此在這些因素之上形成的企業文化必然是各具特色的。反映企業文化核心思想的企業信條最好能體現出企業自己的文化特色。例如中外聞名的同仁堂製藥廠的企業信條是“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這鮮明地體現了同仁堂企業文化的價值取向。
群體認同原則。企業文化建設必須通過採取有效措施使全體員工達成共識,而不能靠管理層單方面的努力。企業文化如果沒有得到群體的認同,企業的管理層做出更大的努力也將無濟於事。而要喚起企業員工對企業文化滿懷熱情的認同感,就必須在明確企業目標和價值取向的基礎上,通過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實現。即要通過以身作則、疏導 教育、制度安排、激勵信任等多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在全體員工的內心深處培植出企業的文化底蘊。總之,只有措施得力、員工認可,企業文化才能真正建設起來,才能產生出“超常規“的經營績效。
三企業文化建設步驟
第一步:企業內部要組建企業文化戰略委員會等相關部門,由專人負責最好是企業最高領導,並與專業諮詢機構合作組建企業文化執行小組。
第二步:調查分析企業現狀、行業態勢、競爭狀況、企業最終目標等,得出企業存在的必要性、企業發展要求。
第三步:科學性、 藝術性歸納 總結企業遠景、企業使命、企業精神、企業理念、企業戰略、企業口號等。
第四步:依據已提煉出的理念層和企業實際需求,設計企業行為規範,包括員工行為規範、服務規範、生產規範、危機處理規範、典禮、儀式等。
第五步:進行企業形象系統規劃,一般要請專業設計機構進行。以確保設計符合藝術性、國際化、高識別性、行業要求等。
第六步:對提煉出的企業願景、企業理念、制度設計、形象規劃等方案進行 組織論證、廣泛討論,確保目標清晰、結構嚴謹、簡易易行、特色鮮明、員工認同,符合企業實際。
第七步:實施企業視覺形象標識,組織員工培訓理解,領導以身作則,骨幹帶頭踐行,樹立標杆引導,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全面進行推廣。
第八步:隨著內外部條件的變化、資訊的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 政治 環境、法制環境、 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發展的情況進行適時的調整,以實現持續改進。
四企業文化建設中應注意的問題
“虛”與“實”的關係問題。企業文化這種看似“虛”的理論,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是完全可能變“實”的力量的。企業文化之所以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因為企業文化具有難以模仿的能力,即具有“偷不去、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起、流不掉和變不了”的特點。企業完全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將企業文化培育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將企業文化這個“虛”的理論做“實”,才能夠有利於企業文化建設的長遠發展。
“形”與“神”的關係問題。“形”與“神”的渾然一體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企業文化的“形”指“形體、形態、形式、形象”,是一種外在的表現。企業文化的“神”體現於企業的價值取向、願景和使命上,同時也需要體現於企業的倫理道德上。在企業文化建設的 實踐中,要注意“形”與“神”相協調,要以“神”為統帥,“形”要服務於“神”的需要。如果只在“形”的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而沒有深入到企業文化的“神”,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會引起企業員工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誤解、冷漠或者反感。
“上”與“下”的關係問題。企業文化建設必須是一個“上”與“下”不斷互動的過程。單方面地追求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都不會取得好的效果。企業文化建設如果沒有企業領導層的大力支援,企業文化也就失去了方向,只能是一盤散沙,企業文化建設只能是空談。只有企業領導的重視和推動,沒有企業文化的真正“落地”,企業文化建設只能是飄在企業上空的一片美麗的彩虹而已,甚至成為形式主義。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在總體的路徑選擇上,必須走一條上下並舉的路子,既要領導重視,又要重視與員工的充分溝通、有效交流。只有這樣,企業文化這個美麗的彩虹才能變為企業文化力。
“內”與“外”的關係問題。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如果企業員工在 社會環境的比較中,對自己的單位和 工作比較認可,將有利於增強組織的凝聚力。一個組織是否具有生機和活力,或者能否存續下去,不僅依賴於組織的對內平衡,而且主要依賴於組織的對外平衡。組織的平衡歸根到底是組織同外部的全部情況的平衡。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同樣需要重視這種企業內部與其外部環境的平衡關係。企業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企業重視與外部各個主體的協調溝通工作,盡最大努力搞好組織的內外平衡,處理好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外部環境的關係。
“遠”與“近”的關係問題。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遠與近的關係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這裡的遠與近的關係可以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前瞻性問題,即企業文化建設不僅要立足於現實情況,而且還需要對未來更長遠的文化需求做出預測和安排,從而可以使企業文化自然過渡到新的形態中去,避免企業文化因阻礙企業的發展而不得不劇烈變革的成本和陣痛。二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可持續性問題,即企業文化的近期建設中可能會產生許多文化典型。這些典型的單位或者個人必須得到應有的精神或者物質回報,才可能使剛剛形成的企業文化的良好氛圍持續下去。因此,企業必須注意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讓全體職工在日趨完善的制度和日漸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的約束下,能夠獲得長期的激勵。
參考文獻:
[1]潘雲良.現代企業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8.
[2]徐克謙.中國傳統思想與文化[M].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3]張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下頁帶來更多的
- 企業文化建設論文發表
- 積極樂觀的句子簡短唯美語錄
- 關於成功名言語錄
- 餐飲店的服務員辭職信怎麼寫
- 關於歌頌友誼的名言句子
- 老年人耳鳴的原因
- 怎樣快速排毒
- 不要的同義詞是什麼
- 祝老師教師節快樂的話
- 滷肉飯的家常簡單做法步驟
- 七年級上冊生物合理的膳食練習卷
- 轉檔案的接收函怎麼寫
- 辦理兒童醫保怎麼做
- 治療狐臭有哪些偏方民間治療狐臭的18種偏方
- 字少的消防安全手抄報模板
- 桌上型電腦不識別固態硬碟怎麼辦
- 高一化學乙烯的知識點
- 苦丁茶最合適的製作方法有哪些
- 著名靜物攝影作品精選
- 夢見和鬼一起玩是怎麼回事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