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理諮詢師二級的參考論文
心理諮詢師是勞動部頒佈的一種職業許可認證。二級心理諮詢師,是一箇中級稱號,也是目前我國最高級別的心理諮詢師稱號,三級是初級,一級是高階但目前尚未執行授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運用合理情緒療法治療的一個案例報告》
摘要:本文通過對一例有強迫搖頭動作的男高中生求助者的諮詢案例研究,結合諮詢過程,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對求助者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與發展過程進行了解釋和分析,節選部分諮詢過程說明了合理情緒療法相關技術的使用和諮詢效果評估的有關問題,最後結合該案例總結了作者對合理情緒療法的應用體會。
一、一般資料
曉C,男,18歲,高中二年級學生,姐弟三人,排行第三。身高大約1.75左右,體態正常,無重大軀體疾病歷史。家族無精神疾病史。父親曾是中學教師,後來父母一起經商,家庭和睦,無老人同住。從小由於父母工作的需要而跟隨他們輾轉數地,10歲時在S省的某市定居。
存在強迫搖頭動作,明知道沒有必要,但需要很大剋制力控制,總擔心會有什麼不幸的事情發生在家人身上。強迫動作持續四個月有餘;自己在努力解除,但由於時間所迫希望藉助幫助趕快解脫;學習和日常生活照常,但有些妨礙。未查出幻覺、妄想及其他思維障礙。無情感高漲或低落。自知力完整,求治慾望強烈。精神活動協調一致。個性比較穩定。
心理測驗結果:
1、《90項症狀清單》SCL—90測驗結果:
軀體化 |
1.1 |
總分超過160分
2、《焦慮自評量表》SAS:粗分52,標準分為65
二、主訴
總是有搖頭的動作,需要極大的剋制能力才能有所控制,四個月有餘。感到焦慮,煩躁,痛苦。
三、個人陳述
自己原來一直覺得很幸福。父母勤勞善良,循循善誘。還有兩個姐姐,很疼愛自己,父母不在家時她們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但就在初中二年級三年前的一個休息日,自己和二姐從外面回來,快到家時自己就高興地先跑回去了,可是等了很久卻不見姐姐回來。於是就跟著爸爸媽媽去找,走在路上就聽見姐姐被車軋死的訊息,等自己瘋跑著去看的時候已經晚了。於是自己非常自責,覺得應該跟姐姐一起不該自己一個人跑回家。姐姐的去世對自己來說是一個摧毀性的打擊,生活本來應該是幸福的,然而卻無端地出現了這種讓人無法接受的殘酷現實。到現在還覺得對未來的事情沒有控制感,就感覺生活中總是充滿黑色的未知數和不幸。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就能這樣瞬間結束還有什麼是發生不了的呢?
後來就特別害怕家中的其他人在自己看不見的時候會有什麼不妥的事情發生。每當父母其中的一人稍微晚回家一會兒,都會焦慮不安。自己不能容忍其他家人再受傷害了。
到開始上高二時,由於學習繁忙為了節省時間就住校了,這樣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就更少了,看不見他們就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家人會出什麼事情。這使自己很煩躁,注意力也受到一些影響。自己害怕並覺得不能讓想象中的情景發生,於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只要一有那些念頭,就拼命地搖頭想要甩掉那些想法。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習慣——當有不吉利的想法時,就會搖頭。剛一開始時,搖頭是沒有規律的,到後來,就慢慢形成了規律:只是想向右搖;三下、停頓、五下、停頓、六下;到中間出現任何錯誤,比如別人打擾,或搖錯了,就要重新搖。因為自己深信搖頭是“避免災禍”的一種必行的方式。好像冥冥中有一個自己的神,自己是在用這些方式來向他祈禱,祈禱家裡的人平安,祈禱家裡的人健康。搖頭後覺得會受到庇護,家人就可以免遭災禍了。對行為的重複使得自己最大的痛苦不是對生活的恐懼,而是想擺脫它們。這種焦慮,煩躁,痛苦的狀況持續了三個月。就在這時,開始聽到別人議論自己的古怪行為,於是更加意識到不正常程度有一些嚴重了。就開始有意識地剋制自己:不再無限制的搖頭,而是固定地在一天的一些時間段進行——早晨,午飯後,晚飯後,睡覺之前。這樣做的意思是“在固定的時間裡統一把壞的想法清理掉”。但覺得進一步剋制需要一些困難,加上課程的難度增大並且也意識到自己出現了“心理問題”就希望通過心理諮詢來儘快解決。
四、觀察和他人反映
心理諮詢師觀察印象:求助者衣著得體,乾淨利落,接觸主動,思路清晰,有條理,語速較快,表情自如,大方懂禮。精神容易緊張,焦慮,稍有急躁,求治願望強烈。
求助者同學反映:“求助者有精神病,總是無緣無故地搖頭”。
五、評估與診斷
1.根據對臨床資料的收集和核實,該求助者的現狀是:心理上,自責、焦慮、因自我強迫和自我反強迫行為而感到痛苦、煩躁,注意力受到影響;軀體上,伴有強迫搖頭的動作;社會功能上,學習效率有所影響。沒有器質性病變,內心衝突具有道德色彩屬衝突的常型範疇。
2.根據心理測驗結果和軀體疾病歷史、精神病家族歷史以及典型心理與行為異常的表現排除了器質性精神障礙。綜合分析所獲得的臨床資料,根據判斷心理正常與異常的三項原則來分析,求助者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是一致的,表現在出現問題時都有一定的誘因,自己對症狀有很好的自知力,求治欲強;其認知、情緒、意志三個方面的心理活動是協調統一的;人格很穩定。所以排除重症精神病。
3.《SCL-90》量表的強迫因子分超過2分,篩選為陽性。
4.與神經症相鑑別:按照許又新教授的神經症與正常的分界標準,該求助者病程為四個月,評分2;需要別人的幫助以儘快擺脫,評分2;能照常學習只是效率有一點影響,評分1。總分5,並且內心衝突屬於現實性和道德性的常形範疇,所以不足以診斷為神經症。
綜上所述,將求助者的症狀診斷為可疑強迫性神經症。
5.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未發現引發心理與行為問題的生物學因素。
2社會原因:a.求助者早期隨父母不斷搬遷,形成了不安全感;b.姐姐去世這一負性生活事件;c.缺少社會支援系統,求助者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和別人溝通過,沒有得到別人的關懷,並且離開父母來到學校加劇了心理症狀。
3心理原因:a.認知出現了偏差,具有不合理信念;b.強迫行為和自我反強迫加劇了內心的痛苦;c.情緒緊張焦慮;d.人格特點上容易焦慮,急躁,缺少韌性。
六、諮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評估診斷和分析,同求助者商量,確定如下諮詢目標:
1具體目標和近期目標
1、糾正求助者的絕對化要求自己的錯誤認知,如“應該非常關心並不斷注意可怕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不能讓不確定的事情發生,自己應該對家人起到保護作用”。學會接受不確定性。
2、減少求助者因錯誤認知而引發的強迫動作,爭取由每天晚上一次進一步減少到無。讓其學會用有效的辦法來增加自己對生活的控制感。
3、減輕求助者因為自我強迫和自我反強迫而產生的痛苦和由對未來事件不合理預期而產生的焦慮情緒。
2最終目標和長期目標
完善求助者個性,使其養成良好的認知習慣,達到自我關懷,自我接受,具有變通性敢於嘗試;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和發展,充分實現人的潛能,達到人格完善。
七、諮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諮詢方法與適用原理:合理情緒療法
求助者最明顯問題是:“搖頭”的強迫動作以及與之相聯絡的因自我強迫與自我反強迫而產生的痛苦。究其原因,求助者的心理行為問題是由認知因素引發的:求助者受應激性生活事件的影響,對其產生了負性情緒和錯誤評價,並影響以後的生活。求助者遭遇“姐姐去世”這個應激事件,並因此把不確定性事件的可能性過分地誇大,總去想一些“不吉利”事情發生的情況。絕對化地認為自己必須做些什麼來制止念頭中的不吉利事件的發生,於是求助者用搖頭來避免不良的念頭,並給自己的“搖頭”行為冠以吉利的色彩來達到避免想象中的不吉利事情發生的目標。而且深信為了徹底避免,應做出更多的努力,於是就不斷重複以表明自己的努力程度,從而象徵性地減輕內心的焦慮,這又使得不良行為強化[1]。使求助者產生心理行為問題的不是生活事件,而是他對事情的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錯誤的思想及與現實不符的看法使其產生情緒困擾。所以只有通過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辯,改造求助者的不合理觀念,並建立起合理的,正確的理性觀念,才能幫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心理行為問題,以合理的人生觀來創造生活,並以此來維護心理健康,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而合理情緒療法正是致力於改善個體的認知系統中對事物產生的不合理、不現實的信念。所以用合理情緒療法能夠解決求助者的根本問題。
另外,求助者年紀較輕,智力良好,文化水平也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這也為運用著重認知取向的合理情緒療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求助者的意志水平也很高,在來諮詢前就已經通過自己的意志努力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自己的問題,所以選用合理情緒療法給予其認知的引導,使他在改善其信念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意志能力會有更大的成長。
二雙方權利和義務[一版教材提法]
1諮詢過程中,求助者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
1.求助者可以根據個人意願選擇諮詢師;
2.對諮詢程序不滿意可要求更換諮詢師;
3.對諮詢方案、諮詢收費、諮詢時間的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義務:
1.遵守諮詢機構的有關規定;
2.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諮詢方案、諮詢收費、諮詢時間等方面的規則;
3.求助者應尊重諮詢師,按照預約時間不失約、不遲到,如有特殊情況提前通知諮詢師。
2諮詢過程中,諮詢師的權利和義務:
1.熱愛本職工作,堅定為社會做奉獻的信念,刻苦鑽研專業知識,增強技能,提高自身素質,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與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諮詢關係。
2.心理諮詢師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別、年齡、職業、民族、國籍、宗教信仰、價值觀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視求助者。
3.心理諮詢師在諮詢關係建立之前,必須讓求助者瞭解心理諮詢工作的性質、特點、這一工作可能的侷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權利和義務。
4.心理諮詢師在對求助者進行工作時,應與求助者對工作的重點進行討論並達成一致意見,必要時如採用某些療法應與求助者達成書面協議。
5.心理諮詢師與求助者之間不得產生和建立諮詢以外的任何關係。儘量避免雙重關係儘量不與熟人、親友、同事建立諮詢關係,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對諮詢師的信任謀取私利,尤其不得對異性有非禮的言行。
6.當心理諮詢師認為自己不適合對某個求助者進行諮詢時,應向求助者做出明確的說明,並且應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將其介紹給另一位合適的心理諮詢師。
7.心理諮詢師始終嚴格遵守保密原則。
三諮詢時間與收費
諮詢時間:每週1次,每次60分鐘
諮詢收費:每次80元人民幣
心理測驗收費:《SCL—90》60元;《SAS》40元
八、諮詢過程
一第一次諮詢2005年4月16號
收集臨床資料、評估問題之後,結合曉C列出的他最想解決的問題,我們制定了諮詢目標:1.消除搖頭動作這一行為障礙;2.消除自己的焦慮,煩躁和痛苦的情緒困擾。
在第一次會談的剩餘時間裡我用表格的方式向她簡單介紹了合理情緒療法RET 的基本理論模型ABC模型 。表格如下:
誘發事件A |
不合理信念B |
情緒及行為上的後果C (非功能性的) |
A 二姐的去世 |
B(1)一般不合理信念:
1.感覺生活中總是充滿黑色的未知數,什麼不幸都可能發生。 2.家人會隨時出現不測。 (2)一般不合理信念: 不能讓不確定的事情發生,自己應該對家人起到保護作用。 具體不合理信念: 1. 姐姐去世有自己的責任。 2. 自己應該努力避免讓其他家人受到傷害,他們不可以再出什麼意外了。 3.絕對不能讓想象的事情發生。 4.搖頭能取消不吉利的想法,是“避免災禍”的一種必行的方式 |
C自責;焦慮;擔心; 意義化的“搖頭”動作
|
表格中包括了他的感受、信念對事物的態度、想法和行為。我讓他把這個表格帶回去,以期使他看出,他的不合理信念與情緒及行為反應之間的聯絡。我向他強調:他可以嘗試把所有問題,都用這種表格的模式劃分成三部分即誘發事件A如:二姐的去世、信念B對事件的看法和態度和結果C情緒反應和行為表現。
此外,我向曉C解釋,會談後佈置的家庭作業是諮詢的重要部分,對自己的信念的思考、檢查越認真,諮詢的進步就會越快。我還強調:諮詢的目標不是要消除所有的負性感受,只是要學會使感受與事件相一致相符合,消除過度的反應。如姐姐去世了,悲傷是正常的,覺得生活一片黑暗就不是與事件相符合的感受了。
二第二次諮詢2005年4月23號
1修訂諮詢目標
在曉C的第二次諮詢中,重點主要集中於兩個不同的問題上:二姐去世後產生的自責、焦慮、擔心情緒,對生活的不良預期;以及為了消除不吉利念頭而產生的強迫“搖頭”的行為。從分析C主要的非功能性情緒、認知和行為入手,經過雙方的協商修訂了C諮詢的目標。
1行為目標:
學會以有效的,有建設性意義的行為方式來面對自己的擔心。而不是靠賦予無意義行為“祈禱”、“吉利”的含義並重復它來減輕自己的焦慮。
2情緒目標:
降低他因為姐姐的去世而產生的自責,焦慮,擔心和無控制感。
3認知目標須予以糾正的靶目標:
1.自己應該並必須對家人起到保護作用如:姐姐去世有自己的責任,自己必須努力避免讓其他家人受到傷害。
2.生活應該是幸福的如:姐姐的去世讓人無法忍受,悲慘透了,是摧毀性的打擊。父母不可以再出什麼意外了。
3.“應該非常關心並不斷注意發生的可能性”如:父母晚回來一會就會擔心;家人會隨時出現不測
4.不應該有那種念頭,搖頭是“避免念頭中災禍”的一種必行的方式
求助者絕對化地認為自己必須對家人起到保護作用,這使他自責、焦慮、擔心;這些情緒又使他絕對化地認為應該非常關心並不斷注意可怕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導致了腦子不由自主地想不吉利的念頭;自己又認為不能讓想象中的事情發生,於是賦予搖頭“能取消不吉利,避免災禍”的意義。這都是圍繞著一箇中心即“絕對化要求”,這也是求助者曉C各種不合理信念的核心之一。在第一次諮詢中已經對求助者講過,可以把他的任何問題都放入ABC模型中去分解,找出介於情緒和行為之間的信念是什麼。第二次諮詢我們開始了這個具體工作。
2針對修正後的諮詢目標,開始進入修通階段。諮詢師主要用了與不合理信念辯論技術和合理情緒想象技術使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的非理性觀念,並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以下是技術運用過程的對話節選:求助者C,諮詢師T
T:下面我們就來談談你的一些想法:你說你姐姐的去世對你個很大的打擊,是認為以後應該非常關心並不斷注意可怕的事情發生嗎?
C:是,生活中總是充滿黑色的未知數,什麼不幸都可能發生。家人會隨時出現不測。
T:按你所說的生活中“充滿”了自己無法控制的災難性的事情是嗎?
C:是的,本來生活是很幸福的,可晴天霹靂似得出現了這種事情,這樣的事情都可以發生其他的還有什麼是不會發生的呢?
T: 那麼在你姐姐去世後你又遭遇了很多不幸的事情吧!父母情況也不太好是嗎?
C: 那倒也不是,其他的都還挺正常。
T:你前面說生活中充滿了災難,可是現在怎麼又說是“挺正常”呢?
C:沉默……可是有時候突然發生的事情的確很讓人難以接受。
T:是的,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摯愛親人的離去的確很讓人難過,但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畢竟很小,咱們不能用這種發生概率極小的事情來概括生活的全部是嗎?
C:沉默……
T:咱們來做個“合理情緒想象”的小練習吧。請閉上眼睛想象:在江南的一個三口之家,晚上父母與兒子互道晚安後去休息了。能想象得出來嗎?
C:太能了!這正是我們家的情景,只是我們家曾經是五口人。
T:好的,繼續想象,在他們熟睡中,聽到了喧鬧呼喊聲,原來是發生了洪災,醒來一看水已經很深了。然後他們逃亡,在一片黑暗的慌亂中男孩和家人走散了,等他被人救後醒過來發現只剩下了自己,獲救的人寥寥無幾。能想象到嗎?
C:可以,我看過九八年洪災的記錄片。我覺得那個男孩子肯定無法承受,肯定會崩潰的。
T:是呀,你經常會體驗到這些情緒。但是你現在想象著那個男孩把這種情緒轉變為是一種悲哀甚至還有一些對生活的信念。仍然保持剛才的想象,但僅僅是悲哀卻懷有信念的情感。能做到嗎?
C:我在努力......可是我只能感覺到失去所有家人的絕望,而無法感到希望。
T:幸福的生活是人人都渴望的,並且希望它長久。但天有不測風雲,這是我們所不能控制的,我們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我們對待它的態度。大水過後很多家庭都毀滅了,但自己還活著,自己正是家裡的希望,所以不能絕望是不是?你只是為失去家人而感到悲傷而已,並不是被摧毀了……現在的感覺怎麼樣?
C:您的話使我想到了美國小說《飄》裡的女主人公,她的家園在南北內戰中失去了,她失去了一切,但她依然決心要重振家園。我跟他們相比並沒有失去一切,還沒有那麼糟糕。
T:很好。那你覺得他們在經歷生活的重創後有理由相信“生活充滿著黑暗的未知數”嗎?
C:那樣不太好,因為南北內戰也就一次,洪災也是,新聞上說是百年不遇的。
T:好,現在停止現象,現在覺得自己的生活中還是充滿著黑色的未知數嗎?
C:我想不會了!那樣想也沒什麼價值,應該像《飄》裡的思嘉那樣才對!
T:我很高興你能這麼想!你已經發現了你以前想法中的不合理的地方:那種信念誇大了危險發生的可能性,這使你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不能客觀地評價生活中的真實情況,相應地就不能有效地去面對。
C:我明白了,我應該過多得想一些實際的事情比如提高我的成績等來讓生活更好。而不是去想些我控制不了的並用搖頭的方式來向看不見的神祈禱。我必須用有效的方法保證我其他的家人不再受傷害。
T:很好!原來你把自己遭遇的生活事件看成是糟糕至極的,並誇大了它的後果,不能正確地對待不確定性。這使你產生了不合理的應對方式。現在你已經發現了你以前想法中的不合理的地方,並在努力試著用新的想法來代替,這正是我們要做的,更是你的一個很大的進步。這種新的想法需要你不斷實踐去強化它,當它成為你的一種習慣後舊的習慣也就清除了。你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因為原來你就通過自己的努力大大減少了搖頭行為的頻率,現在你也可以在正確的信念的引導下進一步戰勝目前的狀態。為了鞏固新的想法,並使你更熟練地運用ABC理論來發現自己的其他不合理信念,我給你留兩個作業好嗎?
C:好的!
T:第一個作業是認知方面的,要和自己的這些信念辯論:“姐姐的去世糟糕透了,對自己來說是一個摧毀性的打擊。”;“可怕的事情隨時會發生,以後應該非常關心並不斷注意可怕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自己應該對家人起到保護作用,必須保證其他家人不再受傷害”。第二個作業是行為方面的:想要搖頭的時候,就告訴自己:“我能繼續克服困難,生活還是很美好的,我能用有效的方式來使生活過的更好,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來使父母幸福。”
三第三次諮詢2005年4月30號
1對第二次諮詢遺留下來的他的“我必須要保證我其他的家人不再受傷害”的不合理信念做出討論:肯定他的這個動機:想要保護家人是好的,也是有責任心有愛心的表現。但如果要求自己必須要做到,這就是一個不太實際的目標,甚至對自己實現目標有阻礙作用。而合理的想法則會使目標更易實現。
2結合他的作業和前兩次的諮詢結果進行總結。給求助者建議,要經常對自己說:
1.我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
2.我懷念逝去的姐姐,但我也會通過自己的進步讓父母幸福。
3.生活會在我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變得更美好。
四討論
當曉C暴露出他的主要問題即:為強迫搖頭動作而感到苦惱時,諮詢把注意力放在問題背後的不合理信念上,發現這些不合理信念是導致強迫行為的直接原因。因此在諮詢中工作重點集中在使其認識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通過“與不合理信念辯論”,“合理情緒想象技術”使其認識到自己的不合理認知。
在諮詢中,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集中體現在:1.姐姐的去世對我來說是摧毀性的;2.生活中充滿了不幸,隨時可以發生。應該非常關心並不斷注意可怕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3. 我必須保護好家人。
在諮詢和家庭作業中,不斷地讓曉C自己對這些不合理的信念進行辯論,逐漸得出以下建設性的態度。
1.“這只是一個家庭的困難,但並不是滅頂之災似的極端可怕的事情。”
2.“我要多想我能做到的,想一些實際的事情來讓生活更好,而不是總想一些不吉利的事情。”
3.“生活中總會有不確定的事情,但發生的概率是很小的,不能被它們羈絆住手腳。”
4.“也許我不能使我的家人毫髮無損,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促使他們幸福。搖頭祈禱是不可能使他們幸福的。”
第三次諮詢結束後曉C有了很大進步,已經不會再在想象中誇大未來恐懼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焦慮、擔心的情緒也相對應地減少。求助者也逐漸明白了應該用有建設性的應對方式來面對生活,強迫行為隨著認知的轉變也開始減少。學習效率有很大提高,成績逐漸上升。
九、諮詢效果的評估
1、求助者的自我評估:通過諮詢,自己就像個擺脫了包袱的行者。要用自己的努力讓父母幸福,讓去世的姐姐也為自己驕傲。搖頭行為隨著認知的轉變也幾乎沒有了。學習效率有很大提高,成績逐漸上升。
2、求助者同學的評估:求助者已經逐漸不再有搖頭動作,又正常了。
3、諮詢師評估:通過回訪發現已達到諮詢目標,求助者在情緒、認知等方面有很大的進步,行為的應對方式也有很大改善。
4、諮詢後的心理測驗結果:《SCL-90》中強迫和焦慮因子分均小於2分,總分降到160分以下。
十、總結
在這個個案中,曉C的問題主要由對應激事件的不良認知所致。親人的去世使他精神上受到重創,他強烈地擔心未來再有什麼不測發生在親人身上,加之被自己絕對化的對親人的保護動機,這個自責、焦慮的青年選擇了用意義化的強迫搖頭動作來解除心裡的痛苦和擔心。
在諮詢中,首先致力於減輕他的具體的不良情緒和行為反應如先用“陽性強化法”來干預他的強迫行為,然後,再與他一起分析討論引起問題背後不合理信念的核心是什麼,以擴大諮詢的影響,使之能從更高更抽象的層面上理解情緒反應的來由,有更多的機會確立建設性的適應模式。
理性情緒療法正是藉助理性思考方式理性信念的合理思考方式來對抗非理性思考方式非理性信念的不合理思考方式,以消除因非理性思考而導致的情緒困擾和行為問題的心理治療技能。
時過一年後,收到了曉C寄來的一封的信,他說他已經徹底地戰勝了陰霾,並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績。另附他的一張相片,頭髮被剔光了,臉上綻放出絢爛的笑容,背面剛勁有力得寫著四個字“從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