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學論文

  工程地質學科的基本理論形態包括 成因演化論 、 結構控制論 和 相互作用論 ,這些理論有著相通的思想方法,就是成因決定結構,結構控制行為,工程地質過程是工程建設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工程地質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價值

  一、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的方法及其特點

  1.1工程地質測繪

  工程地質測繪是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中一項基礎工作,工程設計之前,地質人員要詳細查明擬定建築區工程地質條件的空間分佈規律,並按照一定比例尺將其如實地反映在地形底圖上,作為工程地質預測的基礎,提供給設計部門使用。

  1.2工程地質勘探

  對任何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條件及工程地質問題,從地表到地下的研究,從定性到定量的評價,都離不開勘探工作,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探包括:物探、鑽探、坑探等。

  1.3工程地質野外試驗野外試驗是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中一項經常進行的重要的勘察方法,是獲得工程地質問題定量評價和工程設計及施工所需要引數的主要手段。水利水電工程野外試驗包括:鑽孔壓水試驗、灌漿試驗、荷載試驗觸探試驗等。水利水電工程地質野外試驗水平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試驗儀器和裝置的發展。

  1.43S技術應用

  3S技術是指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資訊系統GIS等三大技術系統的整合與總稱。遙感技術是3S技術的基礎,它提供主要的遙感資訊源。GPS技術用於遙感資訊的精確定位,GIS技術則為遙感資訊的獲取提供輔助資訊和專家思維,並對所提取的各種資訊進行管理和分析且具有製圖功能。近年來,國內開始在一些特大型、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中採用3S技術,許多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採用了3S技術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1.5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的特點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的特點有:非凡性與複雜性、實踐性與經驗性、工程地質問題的長期性與隱伏性。

  二、水利水電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和條件

  2.1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工程地質問題

  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由於工程建設對原有的地質環境的改變,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工程地質問題,如:泥石流、斜坡滑動、斜坡崩塌、洞室圍巖坍塌、溶洞、地質缺陷等。

  2.2庫區工程地質問題

  水庫蓄水後,水位上升,水深加大,流速減緩,近壩一帶水似靜水體,形成一個廣闊的人工湖,這就會對庫區及其鄰近地帶的地質環境生產影響,產生庫區滲漏、浸沒、淤積、坍岸及誘發地震等工程地質問題。

  2.3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條件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問題不是孤立、偶然發生的,它與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區域的自然條件和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必然聯絡,其形成、發展和變化,都是工程活動對這裡自然地質條件影響的結果,這些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工程建築物的規劃、設計、施工和正常運用的地質條件就是工程地質條件,它主要是指: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特徵、物理地質現象等。

  三、水利水電工程中典型工程地質問題形成條件及對策

  3.1泥石流

  泥石流形成條件有:流域內應有豐富的固體物質,並能源源不斷地補給泥石流;要有陡峻的地形和較大的溝床縱坡;流域中上游應有由強大的暴雨或冰雪強烈消融及湖泊的潰決等形式補給的充沛水源。防治泥石流的原則是以防為主,兼設工程措施。可採用如下的防範措施:預防:在上游匯水區,做好水土保持,調整地表徑流,加固岸堤;攔截:在中游流通區,設定一系列攔截構築物;排導:在泥石流下游設定排導設施使泥石流順利排除等措施。

  3.2斜坡滑動

  斜坡滑動形成的條件:原有斜坡結構被破壞、斜坡外部荷載超過其承受能力等。斜坡滑動的防治措施:排水、消坡、抗滑樁、抗滑擋土牆、預應力鋼索錨固措施、灌漿法、砂井砂樁加固法、焙燒發等。

  3.3斜坡崩塌

  斜坡崩塌發生條件和發育因素:山坡坡度55-75度、表面凹凸不平;岩石性質和節理程度:軟硬岩石互層組成;地質構造:岩層產狀、構造作用。斜坡崩塌的治理措施:爆破或打楔、灌漿、調整地表水流、鋪砌覆蓋、坡面噴漿等等。

  3.4水庫地震

  水庫地震是指水庫蓄水後誘發的地震,水庫地震發生的條件有:地質條件、激發條件,其中激發條件包括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水庫誘發地震以3級左右為主。我國最大的水庫誘發地震是廣樂省新豐江水庫誘發地震6.1級。礦山誘發地震震級在3.4~3.8級,一般震級較小,震源較淺。水庫地震的防治措施:儘量減少對可誘發水庫地震的地質條件的破壞、採用有效方法預測水庫地震發生的頻率和級別、做好預防水庫地震應急預案等。本文來自於《價值工程》雜誌。《價值工程》雜誌簡介詳見.

  四、結語

  水利水電工程則是在各種地質環境中進行的,水利水電工程建築物與地質環境之間必然產生一定方式的關聯和制約,地質環境對水電工程建築物的制約,可以由一定的作用影響工程建築物的安全穩定和正常運用,也可以由於某些地質條件的欠佳而提高工程造價;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有可以各種方式影響地質環境,使其產生程度不同、範圍不一的變化。因此,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必須根據具體地質環境和工程建設方式、規模和型別,預見到其二者相互制約的基本形式和規律,才能合理有效地開發利用並妥善保護地質環境。

  範文二:論工程地質實踐教學方式

  杭州西郊群山環抱西湖,水光瀲灩、山色蔥鬱,北、東一片廣闊平原。杭州山水有湖光山色之盛,山、石、洞、泉之美,地貌型別多樣。北東向延伸並向南西揚起的西湖復向斜構造,使杭州地勢自南西向北東逐漸降低。區內總體可分為山地、平原兩大地貌單元:西湖的西、西南大部分地區為低山丘陵區,外圍北、東、南側為平原區。低山丘陵區內又可進一步分為低山丘陵與山麓溝谷兩個小區。平原區分為西湖及北側菬溪流域的湖沼沖積平原小區和東南側錢江流域的衝海積平原小區。

  工程地質實踐教學

  工程地質實習是工程地質專業本科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是該專業4年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實習。是學生在學完土質土力學、巖體力學、工程地質學基礎、工程地質勘察等課程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按工程地質選址勘察、初步勘察階段的技術要求,通過對工程地質條件的野外實地考察、測繪和有關勘察手段使用的現場參觀和實踐,使學生獲得工程地質實踐的感性知識並鞏固和深化理論,促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今後從事工程地質選址勘察或勘察工作打下初步基礎。

  1.實習內容和要求。岩石、土的肉眼鑑定,地層剖面觀察;褶皺和斷裂構造的基本判識;巖體結構面型別、結構體形狀識別,野外鑑別和判識不同巖體結構型別,巖體結構面測繪統計;土體結構型別識別;地下水型別及水文地質條件的瞭解;各種環境地質及不良地質現象滑坡、溶洞、坍塌等野外識別、調查、測繪,成因和對場地穩定性影響初步分析和評價;以掌握工程地質測繪工作方法為主,並參觀瞭解靜力觸探、標貫、鑽探編錄和取樣等工程地質勘探手段;在瞭解杭州市區區域地層、構造等基礎上,以浙江大學附近區為主,通過工程地質測繪,資料收集,編制工程地質剖面圖、平面圖和選址勘察文字報告。

  2.實習教學。實習分為四條路線,路線一為大橋地層剖面路線,六和塔→錢塘江大橋北鐵路線→八卦田→玉皇山;路線二為錢塘江岸—南高峰不良地質現象調查路線;路線三為浙大—青芝塢—靈峰—玉皇山—玉泉;路線四為浙大—黃龍洞—蝙蝠洞。實習內容為系統識別杭州地區地層巖性及其分界標誌層;進行巖性描述,對出露岩石的顏色、成分、結構、構造、化石和風化程度等進行觀察和描述,掌握觀察方法和描述要點並採集巖樣標本;巖體結構型別野外判別方法;滑坡識別、形態測繪等;洞穴調查、測繪;落水洞、岩溶塌陷調查;巖體節理裂隙統計;判識地貌單元及確定分割槽界線等內容。

  工程地質實踐教學方法探討

  工程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很多的工程地質現象,僅通過書本上的概念、理論而不配合一定的實習,是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正如俗話所說“實踐出真知”,充分說明了實驗實習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實習可以驗證、鞏固和學習與實驗有關的理論知識,加深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思維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1.激發學生對工程地質的興趣。杭州作為實習基地本身對學生即是很大的吸引力。在實習過程中循循誘導學生對工程地質專業的熱愛。啟發式教學具有多種功能,通過啟發教學,能激勵學生的興趣和探索精神,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切實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每一條實習路線,都要在實習前佈置好任務;每爬一座山,都要每位同學抱著征服高山的勇氣,去翻越它,研究它,並對工程地質現象瞭然於心。對率先完成任務的小組要給予獎勵。在山上野餐時,表演節目活躍氣氛。激發同學的實習熱情。在實習過程中,老師應該對實習地的風土人情、歷史地理有所瞭解,把地質現象與人文知識、風俗習慣、經濟發展聯絡起來。比如某些特殊地形地貌在古代兵家戰爭中起過什麼作用;一個地區的地層與該地的聞名土特產有什麼關係;某些因地質作用形成的湖光山色在當地有哪些民間傳說,在旅遊業中起到什麼作用等。這些都會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從而也增強對工程地質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獨立觀察能力。科學研究是從觀察開始的,工程地質學更是如此,有的人對豐富的地質現象熟視無睹,而有的人則善於觀察並有所發現,二者的區別在於對觀察的重視不夠,觀察能力不同。野外實習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最具體而有效的方式。做到勤於觀察、善於觀察。勤於觀察是指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進行獨立觀察。野外實習時,對欲讓學生觀察的現象,老師一般都作了預習,心中有數。切實而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老師可通過提示、點撥要觀察內容。善於觀察是指把看到的不同現象進行對比,找出其本質上的成因聯絡。實習時老師可給學生示範,抓住兩至三個現象深入剖析,學生便可舉一反三,掌握思路和方法在此過程中,老師應特別注意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釋,即使錯了也沒關係。

  3.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任何工程都是一個系統工程,都需要團結協作、分工明確,在很多情況下,單靠個人能力已很難完全處理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並採取切實高效的行動,所以團隊合作精神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過地層實測剖面和獨立填圖階段訓練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在進行工作前,需按掌圖、記錄、定點、測量產狀和採集標本等任務分工,對最後成果的整理分析也要採用討論式的方法上各小組的成員都發表意見,集思廣益最終完成圖件的繪製,杜絕單打獨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