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完善股票市場財富負效應的探析
財富及財富創造一直都是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命題之一。財富的多少、變動以及對財富的期望都影響人們的行為,從而引起經濟的波動,這就是財富效應。自從20 世紀90 年代以來,無論從世界經濟還是從國內經濟發展來看,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對於國民經濟的作用越來越凸現,股市的長期繁榮或大幅下跌,對於國民經濟的整體影響越來越大。由於股市下跌對巨集觀經濟的整體發展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遠遠大於股市上升時為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積極作用,因此,國內外許多理論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都對股票市場負財富效應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資本市場負財富效應的的原因。
(一)我國的制度不完善,存在缺陷。
股市健康發展所需制度背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股東、投資者權益的法律和司法保護框架; 二是司法的獨立性;三是新聞媒體作為一個制度機制是否可不受約束地發揮對上市公司、整個市場、整個經濟的監督作用。這些東西合在一起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股市跟其經濟的發展是否能夠同步,在我國這些必要的制度都是不夠完善的。由於體系的不夠完善,導致我國股市的收益分配結構不合理,中小投資者並沒有獲得太大的收益。
(二)我國股市功能嚴重扭曲,從根本上限制了股市財富效應的發揮。
在我國,股市的主力是A 股市場,而A股市場的定位是為國企改革服務,並且發行方式的限制使股市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股市的這種定位,使得散戶們長期處於弱勢地位,他們承擔了本不該承擔的大部分代價,其整體盈虧狀況令人堪憂。這種功能定位的偏差,很重要的一點與我們現行幹部體制下低效率幹部考評制度有關,即把股票市場上每年的融資額當成一個重要考核指標。因此,在我國股市中,長期存在不考慮投資者,不考慮這個市場怎麼為優化配置資源服務的問題。在我國股市中,個人投資者中月均收入3000 元以下的中低收入人群達91.56%,其中更有6.35%的失業人員和22.9%的離退休人員。這部分投資者存在著巨大的消費需求,但把錢存在銀行裡多少年也滿足不了這種需求,所以乾脆到股市裡來試試運氣,這就導致他們在操作中短期行為嚴重,股票換手率較高,因此股票收益不具穩定性,財富效應難以發揮。如果財富積累尚未達到滿足未來需求的必要量,居民就可能將股票收入全部或絕大部分用於股票再投資,而不是用於消費,股票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就低, 只有達到滿足未來需求的必要量後,居民才會逐步增加股票收入用於現期消費的比例。然而,在我國股市中,尤其中小投資者普遍處於虧損狀態,多年來股民損失慘重這樣的股市,投資者不可能會有股票收入的財富積累。
(三)我國的上市公司投資效率低下,破壞了財富效應發揮的前提。
長期以來,我國上市公司一直存在重融資、輕使用的不良現象,相當數量的上市公司進行後續融資時,並不是出於發展主業的考慮,而是編造專案以圖“圈錢”,結果造成募集資金投資不足,效率低下,這主要表現在3 個方面:(l) 募集資金大量閒置;(2)募集資金大量用於委託理財;(3)隨意更改資金用途。據全國人大會證券法執行檢查組披露,上市公司經常隨意改變資金方向,並造成一定的損失。
二、解決資本市場負財富效應的建議與對策。
(一)擴大股市規模,構建股市促進消費增長的基礎。
要採取措施改變居民資產結構,特別是要使居民龐大的儲蓄資產轉為股票資產和其他各類證券及保險資產,加速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推動經濟的發展和消費的擴大。因此,應該採取措施擴大股市規模,擴大居民股票持有量,為股市財富效應的發揮創造條件。擴大市值規模包括增加上市公司數量與質量。調整一級市場的有關規定,平衡一、二級市場的風險與收益。如慎重對待以市場化名義高價發新股、高價配股;取消上市配額分配製度;實行有市場確定發行價格的原則,縮小一級市場的獲利空間; 提高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的比例,以提高中小投資者的投資回報率等。必須注意的是,股市規模的擴大必須兼顧供給與需求兩個方面,以避免股市的大幅震盪。
(二)利用證券市場推行“富民政策”。
要發揮股市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功能,政府應把通過股市增進社會財富置於重要位置,即通過股市推行“富民”政策,讓社會公眾、企業、基金組織等均有限度的參與股市,共同分享經濟增長、股市繁榮所帶來的成果,形成股市與經濟增長互動的良性迴圈機制。穩定股市、規範市場、促進股市繁榮及穩定增長是我國股市啟動消費、推進經濟增長的根本之所在,沒有股市的長期穩定與增長,短暫的股市繁榮對啟動消費的作用極為有限。雖然目前中國股票市場規模較小、投資收益的分佈格局不合理、上市公司的質量普遍不高、國有股減持問題遲遲沒有解決、政策主導股市暴漲暴跌等因素的存在使中國股市缺少長時期相對持續的繁榮、穩定,從而制約了財富效應的發揮。但是,隨著中國股市規模的擴大,上市公司效益的提高,各類性質投資基金的發展,市場行為的規範,中國股市對消費以及經濟增長的影響力將會日益顯現。總之,健全股票市場的發展,發揮股票市場的正財富效應,重其視負財富效應,對於擴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具有積極的實際意義。
(三)培養上市公司及機構投資者的信託責任。
信託責任通常適用於受託人或監護人,上市公司要有這種責任心。你拿了股民的錢就應該為其利益著想,想著讓股民有利可分,好好經營,不辜負股民對公司的信任才行。機構投資者從事受託投資業務,對客戶也同樣負有信託責任,必須全心全意地為客戶服務,為其挑選最好的股票,謀取最大的利益。別人把錢給了你,還交管理費,因為你承諾可以幫他賺錢,還答應按既定方針辦,所以應該盡心侍奉,僅僅沒有異心是不夠的。但是這種責任心不是單靠呼籲就能產生的,應該有配套的法律懲罰措施出臺,並嚴格落實下去才行。
(四)加強證券市場制度建設。
我國證券市場的執行格局正在由“政策推動型”、“資金推動型”向“質量推動型”、“信心推動型”轉變。只有通過制度建設,為以機構為主的多元化投資主體創造一個穩定、寬鬆的生存、發展環境,從而確保各種投資主體能夠持續發展。只有通過制度創新、品種創新、機制創新,來培育一個體系完善、品種豐富、機制完善的證券市場,從而實現制度本身的可持續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市場執行格局的轉變,才能實現證券市場長期、穩定的可持續發展,更大的發揮股市財富效應的作用。要科學構建我國股市的穩定機制,從輿論機制、技術手段、政策手段等方面入手,減少股市的過度波動,包括儘快建立官方穩定基金,當市場大幅震盪時,政府能科學地進行調控,有序而穩妥地推進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減小改革對居民的衝擊力度,修正居民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預期,鼓勵其消費支出。
(五)提高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和執行質量。
只有通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和執行質量,從而確保上市公司自身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的發揮股票市場財富效應的作用。為此,一是要明確產業政策導向,有重點的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使股市可能存在的泡沫能通過經濟增長得以消化為股市發揮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礎。發展中國股市的規模一定需要有科學的發展觀,這就要求在增加上市公司數量的時候一定要注重上市公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唐國培。《中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的實證分析》。 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06.
[2]李學峰。《資本市場、有效需求與經濟增長》。2005.6.1.
[3]黃迪。《股市財富效應研究》。武漢金融。2004.2.
[4] 謝永添。《我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分析》。稅務與經濟。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