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畢業論文範文發表

  統計學作為全國經濟類、管理類相關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教育部規定的財經類專業9大核心課程之一,其專業技術性和實踐性都很強。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基層統計工作會計基礎

  一、基層統計工作的現狀和問題

  一基層統計工作薄弱,隊伍不穩定

  由於基層統計人員調換頻繁,隊伍不穩定,給統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心的統計人員一般沒有經過正規培訓,業務不熟,缺乏工作經驗,法律意識不強。有的鄉鎮統計員僅有一人,但身兼數職,只能在完成中心工作之後,才來完成統計工作任務,影響了統計資訊的質量。基層統計人員年齡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難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求。很多單位把統計歸併在會計科或辦公室,大部分是兼職,更缺乏一個綜合協調人員,各自分散的執行專業統計,造成多頭對外,數出多門。

  二基層統計手段落後,入戶調查難度大

  近幾年來,國家、省、市級統計部門的辦公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電腦操作,程式彙總,網上傳輸並且居民的住房情況、就業意向、家庭成員構成、外來人口情況、社會治安、居民對公共管理的評價等,都設計入戶調查。目前,一般採用的調查方法是由居民社群管理委員會配合寫組統計部門進行,入戶問卷調查或由居民樣本戶按月記賬提供資料。

  三統計表重複,基層負擔重

  當前我國正處於體制轉軌和社會轉軌的過渡時期,在這種情況下,統計部門不僅要提供一些計劃經濟下的統計資訊,還必須提供市場經濟所需的統計資訊。國家統計制度方法尚未完全改革完畢之前目前的統計指標體系中既有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指標,也有大量新增的反映時常經濟執行情況的指標;國家統計局直屬管理的三個調查隊所佈置的統計報表和種類與政府統計部門佈置的統計報表和種類也存在重複,既有統計報表上的重複,也有統計指標上的重複,既有部門統計與政府統計的重複,也有統計局內部之間的重複,給基層統計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四工作量與人員配備的矛盾

  目前很多基層統計單位的工作量比較重,主要體現位報表數量多少和型別較多,比如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等各種形式的報表相對太多,工作量大,且每一長報表都要對所需數字進行採集、彙總、分析等,而相對於這樣大的工作量,基層單位的統計人員又相對較少,年齡普遍偏高,知識結構相對老灰,有的基層統計單位的工作還由其他人員兼職。這必然會影響到基層統計資料的質量

  五抗干擾能力若

  在統計數字上弄虛作假是一個歷史頑症,這個問題在基層尤為突出。一些地方或單位的領導黨性不強,無視統計法,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授意統計員修改統計資料,一些不本好大喜功,搞一些不切實際的達標升級等活動,迫使下級虛報浮誇,誘發統計資料不實,然後基層統計員勢單力薄,難以有效抵抗這種違法行為。

  二、解決基層統計工作存在問題之策

  一改革現行統計方法,減輕基層工作負擔

  現行統計方法多是計劃經濟的產物,這些方法在計劃經濟時代確實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但無法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統計的需要,應改革現行的統計調查方法,儘可能地以抽樣調查取代全面調查。各級統計部門應認真清理統計上的重複報表和重複統計指標,切實減輕基層統計負擔,嚴格把好制發報表關,加強統計的計劃性與制發報表的嚴肅性。屬於部門統計的,不要包辦代替;屬於上級統計的,不要層層交辦;屬於專項調查的,不要搭車統計。

  二從基層實際出發,搞好統計改革

  在統計方法制度改革中,要從基層人手,從基層企業和居民的實際情況出發,建立面向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統計制度,建立公民人文資訊的採集和管理辦法等。改革目前以專業劃分,從管理方便角度實施的方法制度,建立規範的企業資訊資料模式,改變企業向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國稅地稅、統計、經貿委、外經委等政府部門多渠道上報資訊的局面,政府部門實行統一規範的報表制度,各部門通過資料分析工具挖掘本部門所需資訊,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在涉及居民住戶調查時,報表設計要貼近百姓生活實際,調查時,要充分依靠居民社群管理委員會,瞭解真實的居民情況。減少普查專案,嚴格控制各種普查,切實減輕基層負擔。涉及企業的普查,可以瞭解企業全面情況,獲得大量的經濟資訊,但是普查工作人、財、物投人大,不能只考慮本級政府需求,要為基層留有餘地,滿足各層次需求。嚴格控制來自各級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門的調查,要充分利用普查資料,做深人細緻的資料探勘,獲得各部門所需資訊。

  三解決統計同做所需要的經費

  統計工作要做到“準確、及時、全面、方便”,沒有一定的財力支援是不行的。基層統計經費不足影響統計事業發展的矛盾問題日益突出,建議按照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定比例,來配置統計經費,每年列入財政預算,並通過法律程式固定下來,保障統計必要的辦公條件、統計基層規範化建設、統計調查費的支付、以及統計資訊工程建設等經費需要,使基層統計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比如,各項普查所需要經費都是統計工作正常之外的經費:正常的報表和調查有時間要求,需要深入基層取資料,通訊、交通費用都很大,政府要給予安排,落實到位;與此同時,還要增加城鄉經濟調查的經費投入,以提高記賬的補貼,調動記賬戶認真記賬的積極性,確保源頭資料的準確性。

  四加強統計法制建設

  目前基層統計執法隊伍不健全.缺乏執法經驗與執法人員,要配備專職的執法人員,並對統計執法人員進行一次系統的培訓,嚴格查處那些虛報瞞報統計資料的單位及個人。

  篇2

  淺析工業企業統計資料質量管理

  一、統計資料質量概述

  企業統計工作是為企業經營決策管理提供統計資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決策極具風險性,風險產生於不確定性,並由不確定性程度決定風險的大小,而不確定性又與資訊的準確和及時程度直接相關,資訊愈準確及時,不確定性愈低,反之,亦然。所以,統計資料的兩項基本要求是準確和及時。其中,準確是最重要的要求,是統計工作的關鍵。它確定著統計資料是否有效和價值的高低,是衡量統計資料質量的根本標誌。準確可靠的統計資料,便於決策和管理者正確地把握形勢,客觀地剖析問題,從而做出科學的決策。反之,有水分的、失實的統計資料,相互矛盾的統計資料,使決策者做出錯誤的決策和不恰當的調整,對將會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影響企業發展。因此,統計工作者必須高度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減少統計資料的差錯,做到準確無誤、迅速及時,努力提高統計資料質量。

  二、常見的企業統計資料質量問題及分析

  1.資料虛假。

  這是最常見的統計資料質量問題,也是危害最為嚴重的資料質量問題。這類統計資料完全是虛構的杜撰的,毫無事實根據。造成統計資料虛假的因素多種多樣,比如,有意虛報,瞞報統計資料資料,指標制定不嚴密,統計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2.資料不準確、不完整、不及時。

  這也是比較常見的統計資料質量問題,由於所列專案的資料蒐集不準確、不齊全,不符合統計資料準確、完整性的要求。資料不準確、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物件的全貌和正確認識現象總體特徵,最終也就難以總結出現象變化的規律,甚至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同樣,不及時就降低了統計資訊的有效性。3.指標數值背離指標原意。這是由於對指標的理解不準確,或者是因為指標含義模糊,指標計算的隨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資料質量問題,表現為收集整理的統計資料不符合統計內容的要求,資料不能反映指標的原意。

  3.資料的邏輯性錯誤。

  這是指統計資料的排列不合邏輯,各個資料、專案之間相互矛盾。

  4.資料的非同一性。

  它是指同一個指標在不同時期的統計範圍、口徑、內容、方法、單位和價格上有差別而造成的資料的不可比性。

  5.統計分析簡單膚淺。

  所做的統計分析侷限於事後分析,對統計資料進行單純的講解說明,不能利用網路技術實行資訊共享等方式進行事前分析和預測。統計工作不能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收集資訊後沒有綜合整理分析,沒有形成一個系統。

  此外,常見的基層統計資料問題還有計算錯誤、筆誤等。

  三、影響企業統計資料質量的主要原因

  1.企業不重視統計工作。

  部分企業對統計工作的認識不正確,認為統計很簡單,加減資料的或彙總資料,填幾張報表,就完成了全部工作。企業普遍存在重會計而輕統計的現象,認為會計工作很重要,能幫助企業核算、收支,統計工作顯得不那麼重要,主要是為應付上級統計部門。統計員兼職的多,專職的少,且變動頻繁,企業改革、重組、調整一般首先撤銷或合併統計機構和統計崗位。統計法律意識淡薄,企業只知道《統計法》的存在,但並不瞭解《統計法》的具體內容,部分企業負責人和統計人員沒有按照法律規定進行統計,不認真執行統計制度,隨意地填寫報表,使報表不符合規範。

  2.基礎工作較差,統計制度不健全。

  企業統計臺帳和原始記錄不健全、不準確,填報統計指標比較隨意,統計資料質量不高。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新企業應運而生,這些新企業中,有一部分沒有像老企業那樣及時建立規範的企業統計制度,甚至沒有明確設立統計職能部門和統計工作崗位,統計報表由財會人員或其他部門的人員代填、代報。一些統計指標更是難以準確按照統計制度的具體要求來計算填報。

  3.企業統計人員素質普遍不高。

  多數企業統計人員為兼職,以會計或其他工作為主,統計工作為輔。這些人員或學歷較低,素質較差,或因事業心不足責任感不強,與專職人員相比,工作不夠積極、主動,也沒有利用業餘時間自覺學習統計理論,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有的只懂會計知識而不懂統計知識和統計業務,有的既不懂會計又不懂統計,只是填幾張報表應付領導的要求。實際工作中,收集、整理、彙總和加工資料統計方法不正確、不恰當,有時根據個人經驗處理,使統計資料出現差錯、失誤,很少甚至不向企業領導及有關部門適時提供針對本企業經營管理所需要的簡單有效的內部統計資料,更談不上進行統計調查、分析與預測,提供統計諮詢,實行統計監督。

  四、控制企業統計資料質量的建議和方法

  1.正確認識統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由於企業統計工作存在諸多問題,所以統計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很難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參考,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決策。作用越小管理者就越不重視,越不重視它的作用就越難體現出效果,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原因是企業管理者和部分統計人員不太瞭解統計工作的內容,或不太清楚統計工作的性質。因此,我們要提高認識,統計工作是通過蒐集、彙總、計算統計資料來反映事物的面貌與發展規律。企業統計工作可以監督整個企業活動,科學管理企業的生產經營,企業根據統計資料制定政策和計劃,因此對企業來說,十分重要。假如沒有科學的統計資料作為依據,從企業本身而言,各項管理就是脫離實際的幻想,管理者就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著手。從政府巨集觀調控來說,也很難開展各項工作好。無論是對企業的經營,還是對政府的巨集觀調控都要加強企業統計,因為它的意義十分重要。

  2.建立健全企業統計的管理體制,以預防為主,全員參加控制資料質量。

  全體統計工作者都要樹立資料質量意識,安排專人負責各個主要的工作環節,這是統計資料質量控制的原則。統計資料質量的高低,是許多工作和許多統計工作環節質量的綜合反映,牽涉到統計工作的所有部門和人員。因此,除了設立專門的綜合統計部門並明確其職責外,還應該明確各個職能部門的統計職能及責任。在現代企業中,無論是直線職能制還是事業部制,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統計資訊都決不僅限於計劃統計部門內部。如勞資部門掌握機構人員數字,基建部門掌握投資數字,技術部門掌握技改數字,營銷部門掌握銷售數字等。因此,應該在各部門的工作職責中明確相應的統計責任,要求其按統一確定的口徑、範圍及時間提供相應的統計資料及分析報告,使企業統計資料保持完整、形成系統。只有人人關心資料質量,大家都對資料質量高度負責,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才能產生優質的統計資料。因而,統計資料質量控制要求在差錯的形成過程中就消滅它,控制資料質量按照防檢結合,以防為主的方式執行。

  3.科學設定和完善指標體系,使企業經營管理和統計部門都能運用統計資料

  統計設計是統計工作的首要環節,統計指標設計得是否合理,將影響統計資料質量的高低。我們必須根據企業管理需要設計企業統計報表和指標體系,既要滿足巨集觀,又要兼顧微觀,既要滿足企業的需求,又要切實可行,刪去不必要的內容,力求簡潔,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取得好的效果。在巨集觀方面要滿足國家的要求,在微觀方面要滿足企業的要求。

  一是全面性原則。指標體系的內容應包括企業業務發展狀況,企業運營收入、效益和投資情況,企業人力資源以及當地社會經濟等方面的資訊,並且儘量使指標詳細、具體,以達到市場要求;

  二是規範性原則。科學設定指標,應從指標名稱、指標概念、統計口徑、稽核關係、取數來源等方面規範指標體系,使其統一和符合相關要求;

  三是及時性原則。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新型業務的不斷出現,市場競爭格局不斷變化,要及時調整指標體系。統計指標的設定,應以滿足整個企業特別是業務發展部門的需求為主,堅持適度超前,並不斷擴大統計指標規模,發揮規模的作用,服務於企業決策;四是客觀性的原則。指標體系要能客觀有效地反映本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效益、市場競爭能力、主要業務的發展前景等重要資訊。只有科學、合理地設計指標體系,並服務於企業管理和統計部門,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統計工作的職能,從而保證統計資料的質量。

  4.加強統計隊伍建設,提高統計人員素質。

  統計人員沒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沒有跟上時代及時更新知識,不善於統計調查獲取第一手資料,就寫不出有一定深度關於本企業某一方面的統計分析報告,為決策層提供參考。因此,應該加強對統計人員業務培訓,企業內部應建立配套的培訓機制,對每一層次統計崗位實施針對性的培訓,到企業外請有關專家學者授課,或為統計人員創造機會,組織他們學習統計知識及相關的業務知識、法律制度和微機知識,支援他們參加統計工作會議,鼓勵統計人員參加業務水平和技術職稱的考試,引導他們積極提供統計資料,主動參與企業管理,應該及時表彰對工作積極並有較大貢獻或較快進步者。

  統計工作者本身也應該努力學習統計知識,鑽研業務,不斷提高統計業務素質和水平,杜絕因業務不熟悉而造成的資料質量問題。此外,統計人員的思想道德關係到統計資料質量的高低。這就要求我們同時要加強對統計人員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教育,要求每一個統計工作者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認真對待每一個統計資料,不弄虛作假。只有既具備了紮實的業務知識,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真正確保統計資料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