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類論文摘要範文

  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教育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讓學生能夠更好更快的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在實踐教學體系中進行實踐改革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機械類論文,供大家參考。

  機械類論文範文一:農業機械推廣的現狀及對策

  一、制約山地丘陵農機推廣的主要因素

  1.1地理環境的限制

  大多數農村仍然採用的是土地家庭聯產承包制,土地依據人口劃分成零碎的小塊,人們很難將不同區塊、不同地形的土地整合在一起進行機械耕作。其次,山地丘陵地區田間道路不暢通,使農業機械無法進地作業[1]。

  1.2土地資源的限制

  土地不斷被侵蝕。隨著我國工業化程序的加快,我國一部分良田被城市發展所淹沒,導致土地資源的減少。

  1.3群眾觀念

  大多群眾還不是很接受農業機械,認為“購買農機裝置是一種間接浪費,因為農活我自己就能幹為什麼還要用機械呢?”

  1.4農業機械的質量

  我國農業機械的質量與國外還存在很多差距,自動化、智慧化程度總體不高,而且最要命的是容易出現故障,加重了消費者的後期保養負擔。

  1.5宣傳力度不夠

  很多地區對農業機械推廣的宣傳力度不夠,很多宣傳只是走形式、走過場,沒有紮紮實實的落實宣傳工作,導致很多種植戶根本不知道有某種特定的農業機械。

  1.6後期保養維護的缺失

  農業機械使用過後,必須進行定期保養與維護。大多種植戶根本不懂養護與保養,但請專業維護保養人員費用高、週期長,這也是導致很多農戶不願意購買農業機械的原因之一。

  1.7農產品的後期效益很難得到保障

  大多數地區農戶的農產品基本沒有議價能力,價錢完全取決於市場,後期效益很難得到保障,或許價錢好的一年能賺點錢,但是遇到價錢不好就會虧損,導致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所以很多農戶不願意購買裝置。

  1.8農機安全問題

  由於很多農民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農業機械操作流程不規範,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導致很多種植戶購買意願大打折扣。

  二、山地丘陵地區農機推廣的主要對策

  2.1建立完善的農業機械推廣體系

  我國目前的農業機械推廣是以省、市推廣總站為基礎,以縣農業機械推廣站牽頭,以鄉鎮農機服務中心為紐帶的縱向推廣模式[2]。而這種縱向推廣模式最大的弊端在於農民生產一線的資訊不能及時地反饋到企業,導致企業研發產品與市場脫節。所以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滿足農民農業生產的需要,必須建立新型縱橫互補的農業機械推廣體系。農業機械推廣機構既要落實好政府的巨集觀調控,又要深入農業生產一線,掌握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反饋農業生產對農業機械的多元化需求,逐漸擴大農機推廣領域。

  2.2建立農業機械示範基地

  各級農業機械推廣機構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適時建立農業機械示範基地,通過科學調整示範基地的農業產業結構,引進現代化的經營手段,體現出示範基地農民實際經濟效益的優越性,為農機機械化的推廣樹立榜樣,以此加大農機推廣力度。

  2.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

  一方面,對由於經濟原因沒有能力購買的種植戶,政府應該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通過銀行提供相應的信貸支援,以及財政貼息,從而引導農民向機械化農業轉型,形成“政府引導,農民參與”的模式。

  2.4加大培訓力度

  一方面加大對農機推廣人員的培訓。提高推廣人員的素質及業務水平,從而更好地投身於農機管理以及社會服務的浪潮中;另一方面,加大對種植農戶的培訓力度,讓其掌握農機駕駛、操作流程,及簡單的維護保養,更為重要的是改變農民的經營管理理念,培養出一批具有商業經營頭腦的技術型農機大戶,打造新型職業農民。

  2.5增強農機創新能力

  由於我國生產的山地丘陵小型化農業機械,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效率低下、操作不方便、易出故障等。所以必須增強農機的自主研發能力,擺脫照抄照搬模式,提高產品質量。

  三、結語

  山地丘陵地區的農業機械推廣還存在諸多困難,需要各農機部門、農機生產企業共同努力,克服困難。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建立長效機制,確保農機推廣工作順利開展;積極引導企業加大對農機研發的投入,提高農機質量,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國際競爭力,為農業機械推廣奠定堅實的基礎。

  機械類論文範文二: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應用

  一、自動化技術是未來農業機械化的核心技術

  自動化技術是一種綜合性的技術,包括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系統工程、資訊理論等多種內容。就農業機械技術發展的走向來看,未來自動化技術必然會成為農業機械化的主力軍與核心力量。這其中,尤以自動控制技術更為明顯。自動化技術在農業機械生產中的應用可以大大降低勞動者的勞動強度,提升機械生產的精確度與效率,同時利於機械化生產的批量推廣。正是基於這些優點,自動化技術尤其是自動控制技術已經成為農業機械技術革新的重要落腳點。比如,國外早些年出現的半自動控制聯合收割機,就可以在機器控制系統的掌握下自動進行農作物收割作業,從而極大地方便了大批量、大面積的作物收割。此外,這樣的自動控制收割機還配備有機體調平裝置、發動機熄火保護裝置、液壓無級變速裝置、自動報警及顯示裝置等。這些裝置各有用處,而且設計精確,皆以自動控制技術為設計原理,能夠保證收割機的安全、高效運轉。總之,諸如此類的自動化控制機械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農業機械技術發展的核心趨向。農業生產的最終目標是解放、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效益,而自動化控制技術恰恰可以為之服務。我國的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技術的融合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還需要更多的努力,這也是我國未來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目標。

  二、農用機器人、農用感測器技術具備良好的應用前景

  所謂的農用機器人,就是農業機電一體化與農業裝備融合的產物;農用感測器技術則是利用感測器裝置、資料處理系統對農產品的生物學特性進行監測、分析的技術,業已在我國部分農業生產地區得到應用。以農用機器人為例,由於農業機械應用中農業作業環境、作業物件的複雜性和多變性,決定了對農用機器人有更高的要求。具體來說,農業機器人要能夠自動收集處理作業環境及作業物件的各種資訊,確定目標並依此決定應選擇什麼樣的操作形式進行恰當的作業。例如,在果實收穫時,農用機器人要根據果實本身的特性自行判斷果實的成熟度,然後採摘果實;在除草和間苗作業時,農用機器人要能自行區別出作物與雜草等。在農用機器人研發及應用方面,我國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們的農用機器人一定在農業機械化生產中可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再如,農用感測器技術的應用也在農業機械化過程中有所體現,而且作用明顯。比如,農用收割機上使用穀物流動感測器能夠快速的測出收割機每秒收穫的穀物量,而且使用穀物溼度感測器可以實現對收穫穀物和儲藏穀物溼度的線上測量、監控;在糧食烘乾、儲存等作業步驟上,運用溫度感測器可以解決溫度測量的精度問題以及遠距離非接觸式測量的相關問題等。

  三、小結

  綜上所述,新時期農業機械新技術的不斷湧現一方面反映了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科技化的基本趨勢,另一方面也給農業機械化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展望未來,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發展需要融合多種高精尖科技,也需要農業技術人員付出更大的努力。只要堅持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尊重農業生產規律,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發展的明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