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橋樑施工混凝土裂縫的出現原因和防護方法
混凝土開裂已成為影響工程結構使用壽命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在混凝土橋樑結構上產生的各種各樣的裂縫,形成的原因也是千差萬別,因此其危害性也會有顯著的差異。為此,本文首先概述了裂縫的種類和成因,而後從設計和施工兩個方面論述了怎樣防治混凝土橋樑的施工裂縫。
1裂縫的種類及成因分析
1.1荷載作用產生的裂縫。鋼筋混凝土橋樑在常規靜、動荷載及次應力下產生的裂縫稱荷載裂縫,又可細分為直接應力裂縫、次應力裂縫兩種。承受拉軸力和彎矩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在橫截面會產生一維的拉應力,承受剪力和扭矩及其他複合受力結構則會出現主拉應力,它們都可能會在垂直於主拉應力的方向產生裂縫。裂縫一般沿構件寬度方向貫通部分截面或全截面。根據截面形狀的不同,荷載裂縫的形態也會有所不同。
1.2混凝土收縮引起的裂縫。混凝土收縮所產生的裂縫是最常見的一種裂縫,包括塑性收縮、縮水收縮、自生收縮和碳化收縮等,實際,以前兩種收縮裂縫為主。混凝土澆築4~5h後,水泥水化反應激烈,逐漸形成分子鏈,水分急劇蒸發,骨料下沉,混凝土硬化尚未完成,此時發生的收縮稱為塑性收縮。骨料下沉,受到鋼筋阻擋,形成沿鋼筋方向的裂縫,此即為塑性收縮裂縫。混凝土初步硬化完成後,表層水分逐漸蒸發,溼度逐漸降低,混凝土體積逐漸減小,稱為縮水收縮。混凝土內外收縮不均勻,表面收縮大,因此會受到內部混凝上的約束,表面混凝土將會承受拉力,超過抗拉強度後,便會產生收縮裂縫。
1.3施工工藝質量引起的裂縫。①支架地基未壓實、基礎承載力不夠,澆築混凝土後支架產生不均勻沉降;②支架剛度、強度、穩定性不足或模板剛度不足,澆築混凝土中,混凝土自重及側向壓力迫使模板變形;過旱拆模或野蠻拆模引起的裂縫;③混凝土攪拌、運輸時間民,引起混凝土坍落度過低,和易性不好;④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規範要求,水泥、碎石、砂、外加劑、外摻料等不符合規範要求;⑤擅自更改設計水灰比,從而導致混凝土凝結硬化時收縮量增加;⑥混凝土未能嚴格按規範要求分層、分段澆築,混凝土澆築不連續;施工縫處理不到位;⑦混凝土振搗不密實、不均勻,出現蜂窩、麻而、空洞等,削弱了截而承載力,引起鋼筋鏽蝕等;⑧混凝土養護措施不當,使得混凝土的結構強度未達到設計目標。
1.4鋼筋鏽蝕引起的裂縫。一般橋樑結構都處在自然環境下,若構件保護層過薄、密實性較差或防腐措施不當,混凝土中的鋼筋就會鏽蝕,引起體積膨脹,導致混凝土順筋脹裂。這種先鏽後裂的縱向裂縫一旦發生,就會逐步惡化,最終導致混凝土保護層成片剝落甚至鋼筋鏽斷。
1.5溫度變化引起的裂縫。混凝土橋樑屬於大體積混凝土工程,在澆築過程中,混凝土內會產生較大的水化熱,如果採取的措施不當,會造成混凝土內外的溫差過大,產生較大的溫差應力,從而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
1.6基礎變形引起的裂縫。橋樑工程一般跨度大,寬度窄,基礎豎向不均勻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即使是很小的數值也會在結構中引起較大的附加應力,一旦超出結構的抗拉能力,就會發生開裂。基礎沉降變形的主要原因有地質差異太大或勘察不詳、結構荷載或基礎型別差別太大等。
1.7構件不能自由仲縮引起的裂縫。現澆橋樑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時支座臨時鎖定未及時解除,造成樑體不能自由伸縮引起的裂縫。除了以上所列的幾種裂縫以外,施工材料缺陷、氣候變化等也會對橋樑裂縫的產生有影響,需要結合具體工程條件及施工過程中的變化,做好動態控制的各項準備。
2裂縫防治措施
2.1設計防裂控制措施。為儘量避免荷載裂縫的出現,應儘量避免結構突變或斷面突變;如果結構突變不可避免,則應做好細部處理,如轉角處做圓角,突變處做成漸變過渡,同時加強構造配筋或斜向鋼筋等。為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化引起的裂縫,可增加構造配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尤其是薄壁結構。為防止筋鏽蝕引起的裂縫,設計中應嚴格按照規範要求控制裂縫寬度,採用足夠的保護層厚度及防腐混凝土。
2.2施工防裂控制措施。
2.2.1鋼筋綁紮:綁紮鋼筋之前,首先應進行徹底的除鏽上作以確保使用的鋼筋質量。鋼筋在加上場集,加上成型後運至現場進行安裝,安裝時嚴格把握鋼筋的間距。鋼筋規格、型號、數量、間距、幾何尺寸、接頭位置及質量等均應符合設計圖紙和施工規範的要求,並嚴格做好原材料和接頭試驗。鋼筋層間距對混凝土構件的受力效能影響顯著,但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夠卻嚴重影響橋樑的使用壽命,尤其是在複雜惡劣的腐蝕環境下,因此,在鋼筋層間應留有足夠的間距,鋼筋外層與模板間應設定具備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墊塊。
2.2.2混凝土的澆築:澆築之前首先要對模板及支架、鋼筋及其保護層厚度、預理件、預留孔洞等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後方可進行澆築。混凝土的拌和運輸等必須滿足連續澆築要求。澆築還要防止鋼筋、模板、定位筋、墊塊及預理管適的移動和變形。大體積混凝土澆築還要滿足分層澆築、分層振搗的要求,並應採取一定的散熱措施,有效降低混凝土內外的溫差,從而減少溫度裂縫的產生。振搗要密實,確保混凝土能填充到各個角落,同時也要避免過振引起塑性裂縫和幹縮裂縫。
2.2.3混凝土的養護:混凝土終凝後應及時採用覆蓋、灑水、噴霧或薄膜保溼等措施進行養護,避免急劇乾燥、溫度急劇變化、振動以及外力干擾等。對於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或礦渣矽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於7天,對於有抗滲要求或設計有明確要求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於14 天。冬季施工,不得向裸露部位的混凝土直接澆水養護,應用塑料薄膜或其他保溫材料進行保溫、保溼養護。
2.2.4模板的安裝與拆除:針對具體工程,應對模板及其支架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進行校核,不能盲目依照經驗和類似工程照搬使用。支架腳手架或其他火具應牢固可靠,施工前必須對支架進行預壓,以消除支架非彈性形變和測出彈性形變值以便立模預留預拱度。安裝模板時應確保構造緊密、不漏漿、不滲水,形狀規則,能保證混凝上的均勻性。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順序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行,未達到混凝土預定強度要求不得拆除。
2.2.5其他措施:橋樑結構設計中考慮了施工順序對內力的影響,施工中應嚴格按照制定的方案進行,不得隨意更改施工順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附加應力導致結構開裂。施工技術方案中,應做好入模混凝土的溫度控制、澆築後混凝土溫度控制、養護及拆除模板後的養護等措施,施工前做好施工技術交底,落實各項施工任務,分配專人進行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督。
在橋樑施工過程中,只要嚴格控制好材料質量、施工工藝、以及現場的施工管理,根據現場條件,材料特點,氣溫等多種因素,採取合理的措施,就能有效地控制裂縫的產生,確保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