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書法名言名句內容

  書法,是一門有法度的高階藝術。那麼有哪些名言名句是用左毛筆書法的內容的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的的內容,希望你喜歡!

  經典

  1 意居筆先,形隨法立。

  2 欲知後筆起,意在前筆止,明乎此,則筆筆呼應,字字接貫,前後左右,自能一氣相生矣。

  3 筆法尚圓,過圓則弱而無骨。體裁尚方,過方則剛而不韻。

  4 熟能生巧,凡事皆然。書未熟而專事離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5 秦漢之書,其巧處可及,其拙處不可及。

  6 工夫深,結體自穩;天姿好,落筆便超。

  7 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揚雄《法言》

  8 書畫清高,首重人品,品節既優,不但人人重其筆墨,更欽仰其人。——清.鬆年《頤園畫論》

  9 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清.王妤

  10 且其浩浩落落之懷,一皆寓於筆墨之際,所謂品高,韻自勝焉。——張沅《石濤畫語錄》

  11 古人論書雲: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是書之法,學者習之,故當熟之於手,必先修諸德以熟之於身。德而熟之於身,書之於手,如是而為書焉。——《書法三味》

  12 學書者有兩觀:曰觀物,曰觀我。觀物以類情,觀我以通德。——清.劉熙載《藝概》

  13 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醜,在於心手。——唐.張彥遠《法書要錄》

  14 夫書稟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東漢.蔡邕《石室神授筆勢》

  15 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閒聖道也。——明.項穆《書法雅言》

  16 故書也者,心學也;寫字者,寫志也。——清.劉熙載《藝概》

  17 學術經論,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動悉邪。柳公權曰:心正則筆正。——明.項穆《書法雅言》

  18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法矣。——柳公權

  19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20 書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於心行。不然,書雖倖免薄濁,亦但為他人寫照而已。——清.劉熙載《藝概》

  推薦

  1 渣滓去,則清光來,若心地叢雜,雖筆墨精良,無當也。故揚子云:字為心畫。

  2 昔人有聯語云:夫復何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書亦當知此意。

  3 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皆宜。書亦如之。

  4 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氣,不食其質。

  5 心粗氣浮,百事無成。書雖小道,亦須靜定。

  6 冷看古人用筆,勿參以雜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7 離形得似,書家上乘。然此中訊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8 握筆之法,虛掌實指。指聚則實,指實則掌自然虛

  9 死指活腕,書家無等等咒也。指死則筆直,腕活則字靈。

  10 逆筆起,最得勢。褚河南書,都逆起,隸法也。

  11 字須筆筆送到,到筆鋒收處,筆仍提直,方能送到。

  12 作楷須明隸法,作隸切忌楷氣。作隸須有萬壑千巖奔赴腕下之氣象。

  13 初學臨書,先求形似,間架未善,遑言筆妙。

  14 筆須凌空,固也。然學者誤會斯語,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氣空筆實,方能無弊。

  15 書貴熟,熟則樂。書忌熟,熟則俗。未能畫平豎直而遽求神妙,是猶離規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16 書無定法,莫非自然之謂法,隸法推漢,楷法推晉,以其自然也。唐人視法太嚴,故隸不及漢,而楷不及晉。

  17 學楷宜由唐而晉,隸則非漢不可。

  18 漢隸筆筆逆,筆筆蓄。起處逆,收處蓄。

  19 字之縱橫,猶屋之楹樑,宜平直,不宜傾欹。

  20 古碑貴熟看,不貴生臨,心得其妙,藉筆以達之,方能神似。

  精選

  1 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得志不如得道。——唐.孫過庭《書譜》

  2 書法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3 凡善書畫者,未有不品學兼長,居官更講政績聲名,所以後世貴重。——清.鬆年《頤園論畫》

  4 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清.劉熙載《藝概》

  5 手與神運,藝從心得。其志一於書,軒冕不能移,貧賤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終其身。——宋.朱文長《續書斷》

  6 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妙。心神不正,書則欹斜;志氣不和,字則顛仆。——唐.虞世南《筆髓論》

  7 覽天地之心,推聖人之情,折疑論之中,理俗儒之諍。——東漢.趙壹《非草書》

  8 喜即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即氣鬱而字斂,樂則字平而字麗。情有重輕,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深淺,變化無窮。——元.陳繹曾《翰林要訣》

  9 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蘇軾《書論》

  10 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清.劉熙栽《藝概》

  11 夫書者,英傑之餘事,文章之急務也。雖其為道,賢不肖皆可學,然賢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豈以不肖者能之而賢者遽棄之不事哉!——宋.朱文長《續書斷》

  12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風節著者,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並不朽於千古。--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13 夫人靈於萬物,心主於百骸。故心之所發,蘊之為道德,顯之為經綸,樹之為勳猷,立之為節操,宣之為文章,運之為字跡。——明.項穆《書法雅言》

  14 人品既殊,性情各異,筆勢所運,邪正自形。——明.項穆《書法雅言》

  15 試以人品喻之,謀猷諳練,學識巨集深,必稱黃髮之彥。詞氣清亮,舉動利便,恆數俊髦之英。老乃書之筋力,少則書之姿顏。筋力尚強健,姿顏貴美悅,會之則並善,折之則兩乖。融而通焉,書其幾矣。若其規模巨集遠,意思窈窕,抑揚旋折,恬曠雍容,元老無少,難乎名狀,如天仙玉女,不能辨其春秋,此乘之上也。初視雖少,強觀實老,丰采秀潤,符束巍峨,引拂輕颺,氣度凜毅,世所謂少年老成,乘之次也。--明.項穆《書法雅言》

  16 夫人之性情,剛柔稟殊,手之運用,乖合互形。謹守者,拘斂雜懷,縱逸者,度越典則;速者,驚急無縕;遲重者,怯鬱不飛;簡峻者,挺掘鮮道;嚴密者,緊實寡逸;溫潤者,妍媚多節;標險者,雕繪太苛;雄偉者,固愧容夷;婉暢者,又漸端厚;莊質者,蓋嫌魯樸;流麗者,復過浮華;纖茂者,尚多散緩;爽健者,涉茲剽勇;穩熟者,缺彼新奇。--明.項穆《書法雅言》

  17 餘謂筆墨之間,本足覘人氣象,書法亦然。……諸登善,顏常山,柳諫議文章妙今古,忠義貫日月,其書嚴正之氣溢於楷墨……太白書新鮮活潑,呼吸清淑,擺脫凡塵,飄飄乎有仙氣。……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清.周星蓮《臨池管見》

  18 雖學宗一家,而變成多體,莫不隨其性慾,便以為姿。質直者則挺勁不遭,剛狠者又倔強無潤,矜斂者弊於拘束,脫易者失於規矩,溫柔者傷於軟緩,躁勇者過於剽迫,狐疑者溺於滯澀,遲重者終於賽鈍,輕瑣者染於俗吏。——唐.孫過庭《書譜》

  19 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閒居賦》,爭識安仁拜路塵。--元遺山

  20 初學不外臨摹。臨書得其筆意,摹書得其間架。臨摹既久,則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變通。清.周星蓮《臨池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