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文章單位

  機遇總是在你不經意時到來,也會在你不經意中溜走。我們要做讓企業放心的員工,就是要苦練內功,改變自己的思想意識,感恩單位給予的機會,做更好的自己。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用感恩的心工作,做企業放心的員工

  時間飛逝,年近不惑。生活的考驗,工作的磨練,讓我少了那份天真、少了許多的莽撞,但卻多了成熟、慎重,更多了一份責任心,讓我更懂得珍惜工作、珍惜生活、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崗位。如何做一名讓組織放心的員工呢?回想自己幾年的工作經歷、成長過程,有許多的感想,有許多的感謝,也有許多的遺憾,但最終總結為“用感恩的心工作,做企業放心的員工,有付出終會有回報”。

  俗話說“好水釀好酒,好土塑好壺,好的環境造就好的人才”,企業與自我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認識自我,認識企業,是我們工作最基本的起點。自己有什麼能力,能做什麼事,為企業我能做出多大的貢獻,而企業的發展能否讓我們值得為之付出,這是個人職業生涯最基本的判斷。當我從大學院校畢業走向工作崗位,從實踐經驗一點沒有、工作技能基本不會到現在的過程是漫長而漸變的,我對自己的改變認識的不是那麼的清楚,與最初的對比也沒有什麼強烈的反差,可我曾總是想要求企業為我做那麼多的事,也是那麼的急切,也總有那麼多的不滿足。在現在自己反思時,才發覺企業為我做了那麼多,終於認識到認清自己、努力工作、時刻準備、學會等待是我個人在企業發展和自我成長中最和諧的選擇。

  雷鋒日記中的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這段話告訴我們,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無論做著什麼樣的工作,你是否盡責任地付出了,你是否做到了你應該做的那一點努力、那一份貢獻。這首先是問你付出了嗎?但我們許多人總會有這樣的擔心:我的付出能否得到應有的回報;我的敬業是否能換來領導的重視;我紮紮實實地做好每一件工作,領導他都看見了嗎?這是因為站在先想到回報的前提下來工作的,而我們本身應該懷有把工作當使命,以主人翁的責任心參與企業的每一步成長,讓自己時刻與企業心靈相通、命運相連,用主人翁的精神,把企業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做,與企業的目標保持一致,善於學習,不斷提高自己,證明自己。事實上,在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企業的每一位能幹人的成長史都證明有付出終有回報。

  做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都不可能盡善盡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會收穫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資源,這每一份經驗和資源的背後,哪會沒有別人的幫助,企業的支援,社會的關懷。當我們為一個陌生人點滴的幫助而感激不盡時,我們為提供我們工作的企業,為工作中給予幫助的同事、領導是否更應該懷有一種感恩的心呢?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段話“學會感恩,不僅僅是一種道德,它還是一種動力,能推動整個工作環境的改善,而受益的是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個人。”當我們清楚的意識到無任何權力要求別人為你做什麼的時候,就會對周圍點滴的關懷和企業給予我們的任何機會懷抱強烈的感恩之情,就會竭力想回報企業,回報這個美好的社會,我們的工作就會更愉快,就會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更多的機會,而那些牢騷滿腹、浪費時間去分析企業的不公和指責別人不足的人,只會被社會無情地淘汰。請相信“感激能帶來更多感激的事情”,我們的企業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機會都是均等的,心懷感恩,學習成功者,改變自己。

  機遇總是在你不經意時到來,也會在你不經意中溜走。我們要做讓企業放心的員工,就是要苦練內功,改變自己的思想意識,在日常工作中改變自己的工作習慣,完善自己的本領,發揚打拼精神去為企業儘自己的綿薄之力。願我們每一位同事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做一名讓企業放心的員工,為八公司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自己輝煌的人生價值。

  二:感恩之心

  懷著激動的心情,作為一名剛畢業不久的學生,我很榮幸成為義煤集團開祥化工的一員。帶著對社會的好奇心,對公司的熱情,開始了人生的第一個工作港灣,也開始了自己人生的一個新徵程。對於一名新員工來說,崗前有很多知識和情況需要學習、熟悉、去適應。

  剛進廠我們參加看公司為我們新員工安排的三級安全教育培訓,我們從中瞭解了化工企業防火防爆防毒防塵防觸電和防機械傷害的重要性,更增加了我們的安全意識。一個企業的新員工安全意識的淡薄,安全技能生疏,安全知識的貧乏,實現安全生產就沒有保證,所以安全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只有掌握了安全教育知識,在遇到異樣情況時才能採取措施,把事故隱患消失在萌芽狀態。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保護他人不受傷害。

  學會感恩,就會碩果累累。“做事,不只是人家要我做才做,而是人家沒要我做也爭著去做。這樣,才做的有趣味,也就會有收穫”,“延安五老”之一的謝覺哉老先生教育我們要積極主動的去埋頭實幹。我們要懷著感恩的心把自己的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而不僅僅當做一種義務。我們要努力工作,用心去幹事,自覺履行自己的職責。盡職盡責實際上是發自內心的感恩行為,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會感到乏味;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會覺得工作是為自己;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會有敬業的情懷也會有收穫的喜悅。學會感恩,碩果將掛滿枝頭。

  來到**化工這個企業,公司是個新型的煤化工企業,前景是很廣闊的,作為一名新員工首先要感謝公司,感謝領導為我們提供了工作就業,提升能力,成長成才的機會。對於我們而言,感恩首先意味著與公司同舟共濟,企業是我們幸福生存的家園,我們每個人在為企業奉獻青春和智慧的同時、企業也在為我們提供著自我發展的空間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用激情點燃著理想,點燃著夢想,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同樣在增長著知識,豐富著自我,實現著人生的價值。因此,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感謝公司培養我們,感謝公司讓我們成長。聯想到我們公司“真誠、同心、感恩你我他”的主題思想,作為公司的一分子,應該把感恩之情轉化成忠誠企業與公司共同發展,更加勤奮努力的工作,給領導一份滿意的答卷。企業是我們的棲身之所,幸福之園,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去共同建設我們的企業!

  三

  員工感恩企業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角度,明確提出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黨執政的主要目標。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首先需要構建和諧企業。全國電力改革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裡,對發電公司來講,尤其是象*******這樣的獨立發電公司來講,具體表現在市場風險日益加大、企業資產負債率高、低成本競爭日益加劇、燃料價格持續上漲、電煤供應緊張等實際矛盾。這些矛盾的存在直接導致了發電企業整體為微利經營,甚至個別企業是虧損經營。2005年初*****經歷了經營班子換屆調整,緊接著第一季度,由於煤價大幅度上漲等因素,公司經營業績一度下滑,亮出了預警燈。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司內部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員工心裡都安然若素,直到5月1日的煤電價格聯動政策出臺,沒有因為企業的人事變動和暫時面臨的挫折而發生任何人心離散現象。目前,公司正在平穩度過困難時期,經營形勢良好,大家的工作激情和熱情比以前更為高漲。至此,我們更加堅信:******特色企業文化,已經在******人心裡深深紮根,併產生了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筆者在發電企業從事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經多年,深知建設個性企業文化的重要意義,深知只有以人為本,建立企業與員工的“心靈契約”,才是最深的企業文化,才有了永葆青春、永具活力的源泉。一個成熟的企業不要得益於一時,也不要苦惱於一時,只要能贏得員工的心,就是能贏得最終勝利的企業。我們的企業文化,就是要搭建企業與員工的“心靈之橋”,使所有的員工對企業充滿熱情與希望。實踐證明了,******的企業文化是使我們的企業成為有希望的企業。

  2000年底,公司認真總結和回顧近十年的建設歷程,繼承提煉了當代******人十年來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和勇於拼搏的西柏坡精神,確立了以人為本的******特色的企業文化。近五年來,我們將其與建立國家電力公司一流火力發電企業中心工作結合在一起,精心倡導,努力培育,並在職工中廣泛宣傳闡釋其中內涵。現如今,“*******”

  的企業哲學已經成為全體員工的共同的價值觀念,成為了企業的精神支柱;“****************”

  的企業行為體現了******人自尊自強、自覺自省、自我激勵與自我約束的精神追求與精神境界;“**********”的企業使命成為了******人工作生活的心靈起點和內在動力,體現的是******人的“愛心”,更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高尚、美好、善良、和諧的企業“心靈契約”。

  下面,筆者僅以打造******特色企業文化過程為例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和感受:

  一、以人為本,實施人性化員工管理,體現人文關懷。

  員工管理雖然表面上看是人的管理問題,即人力資源的問題,但是員工的關係管理得如何,也體現了企業管理者對自身企業文化的把握和定位,關係到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敗。

  1、開展勞動人事改革,提高人本文化。

  “上下一心,其利斷金”。企業的核心目標是追求經濟價值,而員工也需要為溫飽而奔波。建立企業與員工同生存,共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是處理員工關係的根本出發點。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晉升機制等,合理利用利益關係確實是企業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關鍵。******在注重人力資源管理、職工思想教育、群眾文化建設等多種方面開展以人為本的文化建設。特別是公司在“人盡其才、各就其位”的思想指導下,制定了《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崗位技能水平考試管理辦法》、《崗位工作業績考核管理辦法》、《職工競爭上崗管理辦法》、《突出貢獻員工獎勵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旨在提高員工提高專業技能、提高競爭意識、提高職工貢獻率的制度環境,營造人本文化。

  2、與國際接軌,創造先進的管理文化。

  管理是保證企業正確發展、長久生存的必要手段。管理思想和管理體系形成了企業的管理文化。******在企業建設與發展中,在以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為核心內容的管理框架的基礎上,抓住“管理”這一根本,以全新的觀念,強化企業現代化管理,實施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崗位、技術、工作實行標準化管理,安全、檢修、管理等各項工作強化了過程管理和服務意識,做到了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管,每項工作符合PDCA迴圈要求。結合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及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在內的“三位一體”貫標工作已經滲透到公司的各項工作的環節之中。

  3.挖掘文化載體,凝聚員工感情,共建企業的“心靈契約”。

  心理契約並不是有形的東西,但企業清楚地瞭解每個員工的需求和發展的願望,並儘量予以滿足,自然員工也會為企業的發展全力奉獻,因為他們相信企業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和願望。

  幾年來,公司注重在挖掘企業文化載體上下功夫,使企業文化建設深入民心,豐富員工生活,提高員工的生產積極性。通過文化藝術節、運動會以及各種文體比賽、文藝演出等,活躍員工生活,給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通過對員工崗位、技術、業務及企業文化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培養現代企業員工應有的情操。

  公司充分發揚企業民主,進一步完善職代會制度,保障員工參政議政的民主權利,搞好廠務公開,民主監督,提高企業行政的透明度。幾年來,公司職代會有權有責,凡企業重大決策、發展規劃、福利方案和涉及員工生產、生活的重大事項,必須經職代會審議,且一經審定,堅決執行。

  公司利用宣傳載體,通過各級主頁、網路平臺、視訊新聞等,使員工對公司的經營狀況、經濟效益、管理水平、發展前景等及時進行了解。如針對2005年第一季度公司遇到的經營上的困難,公司領導及時採取多種方式和員工如實進行交流和溝通,不僅取得了廣大員工的諒解,大家還積極出謀劃策,為企業排憂解難。

  二、以人為本,推動企業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是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而對企業而言,首先應該考慮的是企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企業與社會、與環境、與員工的和諧共融;堅持以人為本,讓發展的成果惠及每個企業員工,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走上文明健康的發展之路。

  ******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歷史使命,充分認識企業發展對資源和環境帶來的壓力,增強自我約束意識,堅持貫徹“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方針,倡導“清潔生產、源頭控制,綜合利用、迴圈經濟”的環保理念,實施了一系列環保治理工程,實踐著企業“建設家園、奉獻社會”的崇高諾言。

  三、構築企業良好的形象,推動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企業與社會的關係首先是服從與服務的關係,同時一個企業對社會的貢獻,還體現在對社會義務的履行程度上,體現在能否實現企業員工、股東與社會的和諧共贏。

  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形成,是一個漫長不斷積累的過程,打造******和諧美的企業文化,已經得到了公司各方利益的相關者和廣大員工的認同,強有力地激發了大家在******發展壯大的程序中煥發出更大的創業熱情與創新精神,有效地增強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了企業增添生機和活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以和諧為主題的企業文化感召下,一定能夠使******公司走向新的輝煌!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