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案例

  城市設計又稱都市設計,英文UrbanDesign的具體定義在建築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為研究物件的設計工作,介於城市規劃、景觀建築與建築設計之間的一種設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優秀,供大家閱讀!

  優秀篇1:

  華盛頓WashingtonD.C.是美國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國工程師朗方L’anfant規劃。她的主題思想是體現美國在戰勝英國殖民統治後,建成民主、自由、獨立的新興資產階級國家這一國體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政體。城市設計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國會山高地為標誌,設計了縱橫兩條軸線。主軸東西向,以國會為全市中心,南北軸線以總統府白宮為重點,兩條軸線交叉點上建立華盛頓紀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軸以寬闊綠化為主。

  城市設計方案以後又經過補充完善,在主軸線兩端建成林肯紀念堂和倒影池,次軸線南端正對白宮處建成傑弗遜紀念堂,林蔭道兩側建造了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建築。在空間設計上,除方尖塔是制高點外,國會大廈高45米,為整個華盛頓市建築高度定下了基調,所有建築高度均不許超過它,在建築風貌上採用古典柱式。由於有大片綠地、水面,因此整個空間佈局開放、舒展、活潑,體現了城市的性質和主題。華盛頓的城市佈局與北京嚴肅、封閉的城市佈局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兩座城市規劃設計的共同點是城市佈局形式與內容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優秀篇2:

  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稱。這一方面是由於它的繁榮奢華,另一方面也由於美麗動人的城市景觀。和北京一樣,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曆史的古城,但與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樣是按照城市設計統一建成。巴黎是圍繞塞納河逐步擴大形成的。17世紀下半葉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巴黎有了很大的發展,以盧浮宮為主的中心建築群和以香榭麗舍田園大街為主軸線在那時已基本形成。到19世紀中葉拿破崙第三執政時,由豪斯曼主持對巴黎進行了較大的改建。除完成城市縱橫兩條軸線和兩條環路的建設外,出於整頓市容、開發市區和便於軍事行動以鎮壓人民起義等目的,在市區密集的街巷中開闢了許多寬闊的放射型道路,並在道路交叉口建設了許多廣場,道路與塞納河交叉處則形成很多橋頭廣場、綠地和新的軸線,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區的骨架。

  優秀篇3:

  北京是我國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設計,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當今世界城市設計例項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禮·考工記》的理想都城模式設計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佈局和形制的特點,使這種“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軸線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長達8公里的雄偉莊嚴的南北中軸線。北京作為封建都城,城市設計的主題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無上、君臨天下的氣勢與威嚴。北京城市的整體佈局和城市設計,無論在功能上還是在意識形態上都充分滿足了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滿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後寢、遊憩御苑以及禮制壇、廟、防禦城牆城樓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識形態上,全城以皇宮為中心,中軸線為脊柱,左右對稱,軸線上一重重城門,極力烘托出皇帝的權威,即所謂“非壯麗無以重威”。

  北京城由於經過整體設計,全城空間佈局井然有序,更可貴的是有六海園林水系與之相陪襯,使規整中見自然,嚴肅中有活潑,這是歷代都城中少見的。198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對《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的重要批覆中指出:“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又是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規劃和建設,要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革命傳統和社會主義國家首都的獨特風貌。對珍貴的革命史蹟、歷史文物、古建築和具有重要意義的古建築遺址,要妥善保護。在其周圍地區內,建築物的體量、風格必須與之相協調”。我們應該很好地繼承並發展北京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優秀傳統。

  優秀篇4:

  巴西利亞是巴西新首都,位於海拔1200米的兩河交匯之處。1956年政府決定遷都,並選定這個地點。1957年進行國際競賽,巴西建築師科斯塔的規劃中獎。他的規劃設計思想是國際現代建築協會雅典憲章的理論原則,但也追求一定的主題,這就是他強調的巴西利亞是一個首都,“規劃是有意地追求尊嚴和高雅”。整個規劃構思是“模擬人體軀幹”,並以此作為主軸,在這一主軸上佈置政府機構建築群,其中心則是著名的“三權廣場”;另一軸線上主要佈置了城市居住區,呈弧形兩翼,兩條軸線交叉點是作為心臟的4層大平臺,這裡是全城重要交通樞紐和公共中心。巴西利亞的平面象一架噴氣式飛機。在城市道路交通規劃上充分體現人車分離和高速化。城市環境和大片綠化、水面都體現出勒·柯布西耶和國際現代建築協會的城市設計思想。巴西利亞的主要建築是由著名巴西建築師尼瑪雅設計的。他的設計富於現代化雕塑感,使這座新城展現出嶄新的面貌。對巴西利亞的城市設計褒貶不同。讚揚者認為“巴西利亞是意志堅強的行動,城市規劃在這裡得到了最高的意義”。貶者則認為它“做作、封閉、追求形式”,有的提出,這一規劃缺乏歷史和傳統,缺少應有的豐富多彩和吸引人的魅力。它和印度旁遮普邦首府由勒·柯布西耶規劃設計的昌迪加城一樣,既是60年代城市設計思潮的重要代表,也是引起爭論的兩座名城。城市設計例項很多,這裡只能舉幾個著名的例項加以介紹。至於城市中各個部分的設計,如市中心、廣場綠化、居住區以及古城保護等細部空間的設計優秀例項更是不勝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