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融學論文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金融產品和服務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需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及問題解決

  摘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金融體系得以擴大開放,外部擾動對國內金融市場的影響愈加強烈。目前中國電網負責遠距離大容量的輸電工作,以保持用電和發電的平衡。因此,為了在嚴峻的金融環境下促進電力企業的穩步發展,需要對該企業的金融風險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從概述企業金融風險入手,分析了目前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瞭解決對策。

  關鍵詞: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問題對策

  1企業金融風險概述

  金融風險是會對經濟主體的資產和收入產生不確定性影響的一種風險。從風險構成要素上分析,企業金融風險是由利率、證券價格和匯率等金融變數發生的非預期變動引起的,而這種變動包括以下經濟、政治、社會三類事件,代表著在發生相關經濟、政治、社會事件之前不能預先知道的變化。其中,經濟風險才是一般意義上的金融風險。企業所面臨的金融風險,主要是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

  1.1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是指在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公司的盈利和市場價值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一般情況下,企業會面臨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等匯率風險,其中交易風險是經濟主體因外匯匯率的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由可能的風險和確定的風險組成。折算風險代表的是功能貨幣在轉換成記賬貨幣時的賬面損失,分為損益的折算風險和資產負債的折算風險。經濟風險又稱經營風險,指匯率變動影響到企業的產銷量、價格、成本等,從而使企業未來一定期間收益或現金流量收到潛在損失的可能性。

  1.2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的變動給經濟活動參與者造成損失的可能性,使經濟實體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與預期產生背離。利率風險可以分為重新定價風險、基差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和期權風險四類。其中,重新定價風險是最主要的利率風險,它是由對浮動利率而言的重新定價時間與對固定利率而言的到期日之間的不匹配產生的,只要存在重新定價缺口,就會帶來利率風險;而基差風險,會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而相應增加;當長期債券的收益率高於短期債券的收益率時,不存在收益率曲線風險,反之則存在;期權風險是由銀行客戶行使隱含期權給銀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該風險在中國商業銀行日益突出。

  2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的問題

  2.1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亟待完善

  現階段大部分電力行業的風險分析工具種類匱乏,尚未引進注入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力、風險對策、壓力測試、情景分析等分析工具,因此總的來說,多數電力企業並未形成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框架,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企業對當前風險狀況判斷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不僅如此,電力企業的內控制度也亟待健全,如在診斷核心內控流程、優化相關內控方案方面經驗不足。事實上,企業應格外關注風險管理,在進行資源分配的過程中引用風險管理理念,以提高企業綜合效益。

  2.2企業風險管理應用存在侷限性

  電力企業的金融風險,涉及生產、財務、市場、法律的方方面面,因此在進行風險管理時,也要關注到各個領域,進行全面的合理規劃。然而這種觀點,並未被絕大多數的企業管理者所接受,他們認為只有佔據資源最多的生產領域的風險管理才是必要的,在其他領域實行風險控制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由此各級電力部門出臺了大量的規章制度,以規範和知道安全生產,實行電力部門生產區域的風險迴避和善後處置,而忽略了其他領域風險的規範化管理。

  2.3日常風險管理工作秩序混亂

  風險與風險之間能夠互相影響,在工作中同時出現不同風險時,風險可能可以互相抵消,對工作不產生影響也有可能疊加在一起,加劇對工作的影響。對電力企業的部門而言,由於每個部門在風險管理上重視的東西各不相同,不同部門在共同管理上便存在漏洞,管理上的漏洞導致工作產生風險。另外,很多部門希望企業管理層進行風險管理工作的中心在本部門上,向管理層描述時有意放大本部門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導致企業的管理層錯誤估計該部門風險後果,分不清不同部門的不同風險的輕重緩急。

  3改善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的對策

  3.1開展全面的風險管理

  全面的風險管理要以全面的風險統籌規劃為開端,將所有風險納入管理體系的範疇。首先,依據企業的環境需求和發展戰略,建立綜合的風險管理領導架構,並在此基礎上形成風險管理框架,在框架之下尋找適合企業實際發展狀況的管理方法。另外,企業應根據各部門職能責任分配對應的風險管理任務,在各部門之間構建起全員參與風險管理責任分配和監控體系工作的職責關係,促使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方法和流程規範化,以切實地推進企業開展科學的風險管理。

  3.2完善金融風管組織機構,實行動態風險監控

  要完善金融風險管理組織結構建設,明確和規範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責。在職責範圍內各部門要在日常中實行風險動態監控,並通過分析機制執行效果的好壞及成本調整風險管理的工作流程,不斷完善風管體系和實施策略。此外,還要注重培育風險管理方面的優秀人才,豐富企業風管文化,實現更高層次的風管目標。要特別注意的是,全面風險管理的流程得以順利推進的關鍵,在於保持所有細分過程中的資訊溝通順暢,減少資訊不對稱現象的發生,出現問題及時溝通,各方面協調解決。

  3.3轉變經營管理觀念,增強金融風險管控意識

  只有轉變偏重生產領域風險管理的傳統觀念,給予金融風險同等甚至更大的關注度,才能為加強我國電力企業金融風險管理從根本上掃清障礙。金融風險管理工作要求從長遠的、全域性的角度思考行為方式,企業管理人員應在風險管理文化方面做好統帥作用,通過相關的培訓和深度的溝通來逐步增強每一層級員工的風險意識,使員工不斷地從實踐經驗中吸取教訓。在巨集觀環境下,電力企業還要加強金融風管大文化的宣傳,通過潛移默化地滲透影響員工的思考方式,從根本上轉變風控觀念。

  4結語

  伴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步伐日益迅速,金融風險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作為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電力企業,對金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前瞻性,密切配合我國市場改革的步伐。總之,增強金融風險管理意識是基礎也是根本,隨後要建立完備的風管組織機構開展管理工作,同時要配合相關制度建設為風控保駕護航,促進電力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燕玲.金融風險管理的演進:動因、影響及啟示[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年07期.

  [2]常雪峰.談如何健全和完善電力企業內部控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03.

  [3]陳喜生.淺談電力企業風險管理與對策百科論叢,201001.

  [4]郭祥梅.淺談我國電力行業的金融風險管理[J].低碳世界,2013,3013:32-36.

  [5]張穎.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電力企業內部控

  範文二:金融類院校財政學專業核心能力培養

  金融類院校財政學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而稅務師是當前社會急需的專業人才。但在金融類院校財政學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存在著核心能力不突出、操作技能差、應用能力低等現實問題,因此構建財政學專業核心能力培養指標體系,依託金融特色,精心設計財政學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路徑顯得尤為迫切。

  一、專業核心能力的界定

  核心能力是指學生的主要能力,即是學生在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的強項,是其他專業很難達到或者無法具備的一種能力。專業能力是學生所應具備的理論研究能力和應用實踐能力。就財政學專業而言,理論研究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在掌握基本財稅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跟蹤前沿,能初步具備一定的發現、分析和解決該領域所存在的問題的能力。應用實踐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在掌握財稅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模擬等方式,具備在與財稅相關的行業和領域從事專業工作的技能。借用核心能力和專業能力兩個概念,我們認為專業核心能力是專業領域賴以生存的知識和技能的集合,是學生掌握的不易被模仿的具有競爭優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財政學專業稅務師方向核心能力應包括財務分析能力、財稅資料統計能力、納稅申報能力、稅收代理能力、稅收籌劃能力、理財規劃能力等綜合能力。金融類院校的財政學專業核心能力應凸顯“金融+”的特色,所以專業核心能力還應包括銀行業務處理能力。

  二、金融類院校財政學專業稅務師方向核心能力培養指標體系的構建

  財政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能力指標體系主要應包括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拓展能力三個方面,具體指標體系的內容如下:專業基礎能力是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本專業的基本操作技能,該能力是通過學校學科基礎課和學科選修課來實現的;專業核心能力是本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是適應崗位需求的、體現專業優勢和特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結合,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是通過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專業實驗課的學習來實現的;專業拓展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除專業核心能力外,還應具備專業方面的素質能力、實踐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該能力是通過創新創業實踐課程、財經公文寫作和社交禮儀等課程實現的。

  三、金融類院校財政學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現狀

  以河北金融學院為例,財政學專業已經向社會輸送三屆畢業生,從就業反饋來看,本專業就業主要面向金融行業、會計行業和財稅管理部門。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較高,但是提出的期望是專業能力培養需更加註重實訓能力。綜合畢業生和在校學生的狀況,財政學專業能力的培養顯現出以下問題:

  一專業基礎知識微觀經濟學、巨集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財務會計等課程學習效果較差,知識掌握不繫統、不紮實。

  而這些基礎知識恰恰是後續課程的堅實基礎,基礎知識的不牢固直接導致了專業核心能力的不突出。

  二專業核心能力培養不夠突出。

  呈現出“幾多幾少”的狀態,即課程門數多、課程時數少,課堂教學時數多、實踐課時數少,教材中理論內容多、案例或模擬教學少。

  三專業技能較低,實踐教學軟體匱乏。

  目前,學校財政稅方面的教學軟體購置多年,過於陳舊,許多功能沒有更新,尤其是“營改增”後,營業稅的徵稅範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增值稅的稅率和徵稅範圍也較以前有很大變動,這些緊密和實際相關的實務操作在目前的條件下學生無法完成,導致所學知識技能與現實脫節。

  四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任重道遠。

  雖然河北金融學院現有財政稅務相關專業已經建立校外實踐基地,但是實踐基地的利用率較低,校內教師與實踐基地的指導老師之間溝通較少,由於受校內課程和師資數量的約束掛職鍛鍊的機會渺茫。平時安排實踐基地的專業實習由於受校內課程的安排所限只能在暑期完成,而暑期階段實踐基地的業務量較少,需要的實習學生數量有限,這與學生迫切需要實習的需求又有很大的矛盾。

  四、金融類院校財政學專業CTA核心能力培養路徑

  一依託金融特色,構建專業核心能力與課程模組結構圖。

  金融類院校財政學專業核心能力的構建需體現“金融+”的特點,既需要體現學生掌控國家稅收政策、制度以及分析政企稅務發展戰略和較強的實際操作的能力,又需要體現金融特色,面向金融類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主要為“五個面向”———面向金融類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的需要、面向社會中介機構與事業單位、面向財政稅務管理部門、面向國家其他經濟和行政管理部門、面向科研院校的需要。同時本著造就“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創新型複合人才”的專業發展理念,立足於培養“精財稅、通金融、曉法律、懂財務”的應用型、融通性、開放式的高階財稅專業人才。本專業學生要求掌握以下五項核心技能:財稅基礎理論與方法應用技能、公共事務管理技能、企業涉稅服務與稅務風險控制技能、國際涉稅管理及跨國稅務處理技能、高水平涉稅鑑證業務處理技能。具體能力要求及專業核心能力、工作崗位和對應的課程模組參見下圖。

  二財政學專業稅務師方向核心能力培養技術路徑

  1、突出金融特色,科學釐定財政學專業稅務師方向核心能力與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的合理關係。立足於培養“精財稅、通金融、曉法律、懂財務”的應用型、融通性、開放式的高階財稅專業人才。

  2、以“四大能力要素”為核心,合理平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專業能力培養與綜合素質提升的關係。

  3、構建適應註冊稅務師職業資格要求的理論課程體系。其核心課程群主要包括教育部規定的財政學專業核心課程稅收學、稅收管理、政府預算、稅務稽查、稅收籌劃、國際稅收、中國財政史,在此基礎上,緊緊圍繞CTA職業資格考試要求,整合現有教學資源,設定稅法一、稅法二、稅收相關法律、財務與會計、稅務代理實務以上課程為稅務師資格認證必考內容等課程。選修課以拓寬專業知識領域為目標,設定時增加選修課門數和學分佔比,使學生掌握稅務會計、財務報表分析、合同法、審計等專業知識和技能,開拓專業視野,為學生後續發展奠定基礎。

  4、構建適應稅務師職業能力要求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應用性”的實踐課程,重點培育學生職業基本技能;事務所與學校協同發展,踐行“合作、包容、互鑑、共贏”的絲路精神,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畢業實習,提高學生實際工作能力;設定靈活的畢業論文形式,培養學生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能力;事務所與學校共同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優秀職業品質;積極開展以稅務師職業核心價值觀為主的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的職業責任能力;依託現有優質教學資源,建立涉稅綜合實驗中心。

  三財政學專業稅務師方向核心能力培養制度路徑以河北金融學院為例

  1、重視學科建設,且要制度化、規範化。建議結合學院重點學科、精品課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等建設,對財政學專業進行學科建設規劃的充分論證、制定工作,在學校學科規劃基礎上,統籌安排,以財政專業為依託,適當調配學科建設專門人員,並重視結合校外專家及社會實踐部門意見,擬定、論證、制定財政學學科建設年度計劃及中長期規劃,其中包括學科點、專業方向、重點建設專案、課程體系、學分的課程分佈及各學期的學分分佈、師資力量建設、科研建設等內容,以促進學校學科建設制度化、規範化發展。

  2、按照多層次、複合型人才的辦學理念,結合學校實際,優化財政學專業課程體系設定。金融類院校重點專業是金融學、會計學專業,建議在公共基礎課基礎上,建立“一體兩翼”的課程體系,“一體”為財稅專業課程,“兩翼”為會計學、金融學課程,實現優勢學科的橫向聯合。並加強與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中介以及國內外院校的合作與交流,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實訓的機會,真正體現理論適度、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較強、綜合素質較高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