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師範學院畢業論文格式

  畢業論文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那它的格式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1、題目: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語言精練、明確,中文摘要約100—200字;

  3、關鍵詞: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

  4、目錄:寫出目錄,標明頁碼。

  5、正文:

  論文正文字數一般應在3000字以上。

  論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論、結論三個部分。

  前言引言是論文的開頭部分,主要說明論文寫作的目的、現實意義、對所研究問題的認識,並提出論文的中心論點等。前言要寫得簡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長。

  本論是論文的主體,包括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材料、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實驗結果,分析問題,論證觀點,儘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結論是論文的收尾部分,是圍繞本論所作的結束語。其基本的要點就是總結全文,加深題意。

  6、謝辭:簡述自己通過做論文的體會,並應對指導教師和協助完成論文的有關人員表示謝意。

  7、參考文獻:在論文末尾要列出在論文中參考過的專著、論文及其他資料,所列參考文獻應按文中參考或引證的先後順序排列。

  8、註釋: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述和說明。

  9、附錄:對於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附錄中。

  關於畢業論文的論文範文

  教育學畢業範文

  摘要: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資訊傳輸的過程。教師在調控資訊傳輸的過程中,必須掌握和利用教學的反饋資訊,使教學處於最佳狀態,以提高課堂授課效益,減少時間的消耗,避免教師做無效的勞動。

  關鍵詞:資訊 效益

  語文課程是基礎課程,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 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我國語文 教育效益不高,特別表現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充分利用時間,提升授課效益,而把學生學習的負擔帶到課外。因此,如何提升課堂授課效益,是擺在所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古老而常新的話題。下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 實踐,從如何重視教學資訊反饋,來談一談課堂授課效益的提升。

  一、從課堂的學習情緒中獲取反饋資訊,及時調整課堂教學

  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情緒應成為教師獲取的第一反饋資訊。教師要及時從學生的神態、表情、動作中揣摩學生對這節課聽得是否明白,學得是否輕鬆,能否產生濃厚興趣,以便及時調整課堂教學。

  如果學生在學習《黃果樹瀑布》一課時興趣盎然,學習《安塞腰鼓》時情緒激昂;學習《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時悲傷以致落淚;學習《大自然的文字》則不時流露出新奇的目光,這說明學生上課時非常專注投入,與課文的情感融為一體。一般來說,課堂的教學效益也會較高。反之,學生神態木然,該活躍不活躍,該沉思不沉思,該笑不笑,該難過不見得難過,那即使教師的課講得再精彩生動,也難收到預期的效果,提高課堂效益也成了一句空話。這一點,從整節課的角度來看是這樣,從一節課中的某一個教學環節的角度來看也是這樣。

  二、從學生朗讀、答問、質疑中獲取反饋資訊,因勢利導,適時點撥,提升課堂授課效益

  在語文課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思考、主動發言,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是新課標賦予語文教師的使命。其實,這個過程也是教師獲得反饋資訊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一點,從道理上來說,教師是不會有異議的,但也正因為這樣,這問題就更容易被忽視了。

  一些教師在上課時,往往為完成教案中 計劃安排的朗讀內容而佈置朗讀;為按自己分析課文的需要而進行提問,至於朗讀和提問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恐怕就無暇顧及或認為無必要顧及了。一節課下來,只著重考慮這節課的教學計劃完成與否,卻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收益有多少。這些現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屢見不鮮,是造成語文科教學耗費時間多而實際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此,強調從學生朗讀、答問、質疑中獲取反饋資訊,因勢利導,適時點撥,提升課堂授課效益尤為重要。如學習《鄭成功》一文,學生閱讀課文後能指出“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建設臺灣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是文中的中心句,教師就可因勢利導,加以點拔,指導學生從“不會忘記”入手。不會忘記的是什麼?

  為什麼會不會忘記?進而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這比教師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學任務而“以朗讀鋪路,提問點綴,不管懂與不懂,照樣完成教案任務”的實際收效要好得多。

  三、從學生的書面練習中獲取反饋資訊,及時查漏補缺

  教師經過一個教學環節或整節課的辛勤勞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多少,差漏在哪裡?學生的書面練習是一個重要的反饋資訊,我們應該學會獲取和正確利用這一反饋資訊去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我們所說的書面練習,當然包括課外的,但我這裡特別強調的是課堂上的。現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書面練習如:抄寫、組詞、造句,特別是作文都安排到課外去了尤其是高年級,這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就從獲取課堂反饋資訊角度來看,也是不科學的。所以,我們既應從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倡“精講多練”的角度去加大課堂上書面“練”的份量,也需要為從學生的書面練習中獲取反饋資訊的角度去增加課堂“練習”的機會。而當學生進行書面練習時,教師及時進行巡視指導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教師儘管也注意經常佈置一定的課堂練習,但他們所要得到的反饋資訊卻往往要待到一兩天後作業批改完才能瞭解。而作文練習就更要推遲一星期了。因反饋資訊來得遲,查漏補缺就不能及時,教師的課堂教學自然會被動多了。我們不是經常可以從學生作業中看到“重做”的批語嗎?但教師可曾想到“重做”二字不但反映學生做了“無用功”,而且教師本身也同樣付出了不少無效勞動。

  反之,如若教師在學生進行書面練習時,能做到經常巡視,認真瞭解情況,善於發現問題,藉以反省自己的課堂教學,並及時查漏補缺;對個別後進生加強指導;對帶有共性的問題集中加以評點,那麼,學生抄寫中的錯字、造句中的病句、作文中的離題等問題不是可以得到及時的糾正嗎?教師在一些學生作業本上加上的特別顯眼的“重做”二字不是也可以逐步“卸免”了嗎?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在值得在此問題上多花心思。

  四、從課後徵詢學生意見中獲取反饋資訊,認真加強“教”與“學”的協調性

  課後與學生交談,瞭解其對課堂教學的反響,是教師獲取反饋資訊的又一途徑。但這種徵詢意見的方式切忌問卷式的一問一答,而應在教師與學生輕鬆而隨和的交談中進行,只有這樣,教師才會獲得真正的有價值的資訊。當你瞭解到學生覺得這節課特別有趣,學得既輕鬆又愉快,不知不覺就到下課時間了。那麼,這節課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應該說已基本達到協調一致,教學的效果自然會很好。

  當一個學生在學習了《船長》後問:“老師,我真不信有像哈爾威這樣愚蠢的人?”教師應從這一疑問中意識到,學生在課堂上對哈爾威船長以身殉職、捨己救人的崇高品質絲毫也沒有領會,說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根本未能達到協調一致。這一反饋資訊,對教師今後如何改進課堂教學是大有脾益的。

  其實,一個成功的教師,必定會有很強烈的資訊反饋意識,並會想方設法及時獲取教學的反饋資訊,予以儲存,為自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