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斌先進事蹟演講稿

  李培斌同志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先進代表,是群眾心目中的好黨員、好乾部。他始終把黨的事業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下面小編整理的。歡迎借鑑。

  

  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來自基層司法工作者這個平凡的崗位,卻用自己無私奉獻的精神塑造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用畢生的平凡鑄就了一個非凡的人生。他就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黨代表,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信訪服務中心原主任、龍泉鎮司法所原所長李培斌。

  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書寫著自己的人生軌跡,實現著自己的夢想。然而,李培斌的人生就是真實做人、真心幹事、真情為民。他一生都在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諾言,用敬畏的態度甘心立足於基層平凡的崗位,始終心繫群眾冷暖,認真負責、一心一意,默默詮釋著“平凡”二字的深刻含義,卻值得我們用盡一生去追求。

  他做人真實。李培斌紮根鄉村,埋頭基層,能吃苦、淡名利,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忠誠於黨,忠誠於民,從來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始終在表裡如一中塑造形象,在言行一致中打造品行。既是清正廉潔的傑出代表,也是對黨忠誠的先進模範,為基層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他幹事真心。李培斌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始終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主動深入條件艱苦、矛盾尖銳、困難突出的群眾身邊,為他們排憂解難,消除矛盾,營造融洽和諧的社會氛圍。他用“誠心真心換民心”,把自己的一生與基層聯絡起來,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他為民真情。“心繫百姓事,胸懷為民情”,這是李培斌的信念也是他實際行動的真實寫照。他踏踏實實,用一股積極進取的幹勁和一種拼命奮鬥的熱情,處處替老百姓著想,事事為老百姓思量,從不因為付出而後悔,不因為忙碌而埋怨,把為民服務的精神寫在了自己人生奮鬥的旗幟上。 有一種信仰叫堅持,有一種奉獻叫忘我,有一種大愛叫無私,有一種力量叫責任。平凡鑄就偉大,夢想成就輝煌。李培斌同志用自己生命踐行平凡的夢想,鑄就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譜就了永恆的樂章,鑄就了不朽的豐碑!

  延伸閱讀:

  李培斌先進事蹟

  “‘李司法’走了一百天了,可我卻感覺他還和以前一樣,沒離開我。”1月26日,山西省陽高縣龍泉鎮富貴村79歲的袁桂如老人說:“說過要給我養老送終的,他咋就說話不算話了。”

  2015年10月15日清晨,黨代表、山西省陽高縣信訪中心主任、龍泉鎮司法所所長李培斌,在大同市參加全市司法培訓班時,突發心臟病不幸殉職,年僅50歲。

  李培斌工作30年來,一直奮戰在基層司法行政第一線,在李培斌的努力下,50多個瀕臨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30多位子女不孝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近20名失足青年改邪歸正……當地人都親切地稱他為“李司法”。

  百姓之事裝心中

  翻開李培斌留在辦公桌上的信訪案件記錄冊,鄰里矛盾、土地承包糾紛、婚姻糾紛到法律普及、幫教矯正……這些家長裡短、瑣碎繁雜的小事,就是李培斌的全部工作。30年間,李培斌榮獲了大大小小上百項榮譽,但最讓他看重的是龍泉鎮老百姓送的一面錦旗,上面寫著“百姓之事裝心中”七個字。

  興隆巷村支部書記燕續明想起幾年前村裡發生的一起衝突仍心有餘悸。村裡一戶人家女兒出嫁後,因感情不和,常住孃家,丈夫因此心懷怨恨。一天,丈夫帶著七八個光頭青年闖進來,要強行帶媳婦回家,兩家因此發生激烈衝突。李培斌趕到後,一個青年威脅他“敢多管閒事,小心收拾你!”李培斌強硬地說:“我是司法所的,這事必須管。我啥都見過,啥也不怕。”幾句話,就把這群光頭青年的氣勢壓了回去。

  袁桂如老人的老伴兒和四個兒子都去世了,“李司法”是她唯一的親人。2008年,袁桂如老人的兒子服刑期間因患重病被提前釋放,卻被母親拒之門外。沒辦法,監獄只好找到李培斌。李培斌瞭解發現,不是老人不想認兒子,而是作為一個孤寡老人實在無能為力。“您先讓兒子進家,生活困難我來想辦法,黨和政府不會不管您的。”李培斌隨後與有關部門協商,解決了母子倆的醫療費、生活費,還幫助辦理了農村低保。

  2012年春節,正當李培斌與家人過年時,突然接到袁桂如打來電話,說兒子去世了。李培斌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趕到了90裡外的袁桂如家,一手張羅著把老人的兒子入土下葬。從此,李培斌多了一個“娘”。

  勤鑽業務樹正風

  李培斌辦公桌上的檯曆翻停在2015年10月14日。他與徒弟魯學虎的最後一次對話也定格在這一天。“走的前一天,他的辦公桌上還堆放著血壓計和降壓藥。檯曆上記著一位待調解糾紛當事人的電話。”魯學虎說,“師傅說培訓回來後讓我跟他一同處理這起糾紛。”

  “師傅總是教育我‘群眾利益無小事,小事不調成大事。’”魯學虎回憶:“師傅總說,來這裡的肯定有怨氣,只能對幹部釋放。來了先給倒杯水,火氣就從十分變成了七分,第二步傾聽,你不能還嘴,第三步才是分析需求、講理講法。”

  30年的調解生涯,李培斌逐漸摸索出了一套“人民調解十法”:用情感染法、以柔克剛法、先守後攻法、正義震懾法、親情促動法、群眾抨擊法、穩定大局法、感化教育法、誠信擔保法、類同案推代教育法。如今,這套調解法則已山西省司法系統全面推廣,成為人民調解工作的“活教材”。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李培斌多年刻苦鑽研分不開。從剛參加工作時的一名農機員到一名調解員,面對法律知識的欠缺,李培斌就刻苦自學,還自修了東北大學法律系的課程。紮實的功底讓李培斌成了調解能手,許多別人解決不了的案子只要到了他的手裡,很快就能案結事了。

  紮根基層解民難

  龍泉鎮是陽高縣城所在地,人口占全縣的三分之一。人口集聚、矛盾多發、信訪量大。對工作,李培斌從來沒說過一個不字,只要有事情找到他,總會第一個衝上去。

  從當調解員那天起,李培斌的工作一直如繃緊的發條。特別是2013年任縣信訪中心主任後,全縣信訪維穩的擔子也壓在了他的肩上。但他仍然堅持經常走街串巷嘮家常,他清楚地知道“調解糾紛必須要了解民情”。

  繁忙的工作之餘,李培斌還主動承擔起了“難點村”——景家廟村的蹲點幫扶任務。他首先進村入戶,熟悉村情,耐心細緻地化解了大量矛盾。“從根上解決問題,培斌帶著我跑政策、要專案,修水塔、打井,建起了大棚。”景家廟村黨支部書記荊虎說,現在村裡全部都是水澆地,蔬菜大棚一畝能收入1萬多元。

  此前,陽高縣“二人臺”研究會曾以李培斌的事蹟編寫了“二人臺”劇本,可還沒來得及排演,真正的主角卻英年早逝。目前,該劇正在加緊排練,演職人員一心要把李培斌對黨忠誠、為民服務、愛崗敬業、紮根基層、忘我工作的先進事蹟和精神作風,宣傳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