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級物理論文

  高中物理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拓展,研究的物理現象比較複雜,且與日常生活的聯絡也不如初中物理那麼密切。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高中物理學習

  談到高中物理課程的學習,許多高中學生都流露出一種怯懼感。人類學習是一種自發的、有目的、有選擇的過程,即學生原本是渴望學習,渴望探究的。然而是什麼原因導致今天不少高中學生在物理課程學習中存在著困難,進而學生出現了消極情緒。我們作為教師要正確面對這些現象,認真分析各類學生學習困難產生的原因,及時有目的地去改正他們的心態和方法,使學生以健康、飽滿的心理迎接每天的學習。

  一、高中物 理學習困難的原因分析

  我在高一講完第一節物理課“序言”後,要求學生對在初中學物理時的感受和對高中物理的猜想作一個大概表述。從學生的發言統計中發現,大多數學生覺得初中物理不難學,相當一部分學生對物理有極厚興趣,大部分學生不喜歡,但也不討厭學習物理。而在以往的教學中發現,學生進入高中一個月左右,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比較高。一方面,學生剛進入高中,新的教師、新的同學、新的環境,個個都想躍躍欲試,一展巨集圖。另一方面,剛開學,對新的知識,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主觀上給自己的學習提出了新要求,從而在學習上比較積極。隨著時間的流逝,教學內容的增多,學生普遍反映高中物理難學,對學習物理在心理上出現了嚴重分化現象。這是由於學生從初中進入高中,在學習上出現了嚴重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是由物理從初中到高中形成了一個較陡的“臺階”所造成的,給學生的物理學習帶來了很大困難,從而產生畏難情緒,造成物理教學的嚴重分化現象。因此,具體深入討論高中學生學習物理時的畏難情緒形成的原因和採取的對策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1. 學生存在學習心理障礙

  第一,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由於對高中課程充滿神祕感,心理就有膽怯陰影存在。第二,物理學科本身就要求理論聯絡實際,我們教師若不及時變換教學方式,不研究學情,那麼有趣的課程也使學生的興趣會慢慢變淡;第三,是青少年的心理可塑性極強。因數學推理、 計算不熟練,或因其他原因,使他們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與熱情。第四,是現有評價制度。對學生而言,次次 考試分數成為左右學生情緒變化、行為變化的指揮棒。這樣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恐懼與失意,直接影響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和效果。對此我們就要研究,尋找良好的對策。

  2. 學生存在學習的思維障礙

  1用錯誤的生活經驗分析具體的物理現象

  高中學生已經從生活中和初中的物理課中接觸了大量物理現象,積累了一定生活經驗。有些生活經驗是正確的,是我們建立物理概念的基礎;有些生活經驗是錯誤的,錯誤的生活經驗往往會導致他們的思維障礙。例如,生活經驗告訴學生“摩擦力是阻礙物體運動的”,會使學生產生“滑動摩擦力和物體運動方向始終相反”的錯誤結論。

  2思維定勢

  所謂思維定勢就是人腦受到某種外來訊號的刺激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固定思維方式。學生容易按照習慣思考方法處理問題,往往使人陷入“思維功能僵化,處理問題絕對化”的困境。

  3只重結果,忽視思考過程,不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及 規律的本質和內在聯絡 只要得出正確結論,不願多想其他解決方法。

  在解決問題時很難展開聯想,影響思維的流暢性。例如,在電場學習中,問學生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時動能的變化與什麼因素有關?學生會回答和重力做功有關。這是由於沒有能真正理解物體做功和功能變化的關係,沒有考慮到電場力做功的特點所導致的。

  3. 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物理情境的創設

  1當前的 教育模式仍然以灌輸式為主,在物理情境教學方面存在著很多誤區,物理情境在教學中不受重視。在當前的 考試製度與社會背景下,有的教師在概念教學中忽視現象,忽視物理情境的建立,一味強調物理量的含義、單位、方向。最終使學生覺得學習內容枯燥,沒有吸引力,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學生學到的物理概念如空中樓閣,很容易忘記。這種情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很普遍。

  2對物理情境的理解不夠完整、不夠確切。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對於如何創設物理情境並不明確。

  二、克服高中物 理學習困難的措施和嘗試

  1. 正確引導,消除心理妨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學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瞭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對所學的知識不能要求學生一次到位,而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放慢速度,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著興趣的加濃,認識能力的提高呈現螺旋式上升。

  2. 發揮物理實驗對於 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積極作用

  實驗始終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是真正落實物理課程標準的目標,提高學生的 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條件和重要的課程資源。因此,新課程應該更加重視實驗教學。

  3. 我們教師要做好三個面對

  1面對新教材、新課標。

  教師必須以新的觀念來理解和實施新課程。例如,講授“平拋物體運動”時,教師從眾多拋體運動的生活例子中指出平拋運動,讓學生歸納出平拋運動的特點;從運動的合成和分解來引導學生,平拋可分解成水平方向與豎直方向的運動;再以勻速直線運動與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啟發學生,使其推匯出平拋運動的 規律;然後從具體應用題中檢測學生對平拋運動的掌握情況;最後還要在“類平拋”應用中評價學生的能力。這樣不僅使學生學會平拋運動規律,還明白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知道物理研究的一般性思維方法。

  2面對學生學習方法。

  教師要利用物理學科的特點進行指導,揭示學習方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教學中能夠通過精心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 自然進入所研究的物理問題情境中,使學生不僅認識到物理模型即物理情境創設的重要性,還懂得複雜運動研究的策略與途徑。

  3面對學生檢測的成績。

  我們客觀評價,具體做法是:降低標準,分層要求,創設條件,讓他們在物理教學活動中增強自信心,同時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給學生一個更全面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的機會,使學生更明智、更理性地進行物理學習。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和思維習慣,是我們教學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只要我們切實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建立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不斷培養學生優良的物理思維品質,及時排除他們存在的困難,物理教學就會越來越生動,就一定會使更多的學生喜歡學物理,以至更會學物理。

  篇2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新探

  新課程追求的是以問題為紐帶的課堂教學,提倡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問題走出教室。新課程課堂評價由注重結果性轉向過程性評價,由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轉向師生的互動交往,由關注學生回答轉向關注學生提出問題!質疑問題。新課程要求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提問,教師要充分發揮提問的功能。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驅使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學習過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在積極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學生就逐漸地學會了建構知識,理解知識!領會知識,運用知識或許還會發現一些新的問題

  可見在課堂教學中,提問同樣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但在實際的物理課堂教學中,對某一教學內容,教師雖然一堂課中也提出許多問題,但卻忽視了提問的策略,即在提問時對提什麼問題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如何提問才有效?為什麼要這麼進行提問?不太關注,常常使提出的問題過於抽象化!書面化!形式化,以至於不能起到很好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

  一.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障礙分析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的思維障礙是怎樣產生的呢?研究者歸納為:其一,學習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制約;其二,學習物理還受學習內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約。由於高中物理知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學生在學習時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識的內涵!聯絡及其區別,則在運用物理知識進行物理思維時往往會產生一些思維障礙,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如學生結果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

  因此,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均要創設良好的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採用民主型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猜測。中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有較大的侷限性,直覺思維能力正處於萌發階段,有的猜想或假說是很幼稚的,甚至是錯誤的,我們要滿腔熱情地加以愛護!引導;否則會撲滅非常可貴的直覺頓悟的火花,挫傷學生求知的慾望,抑制直覺思維能力的發展。

  作為思維的一種形式,直覺思維還孕育著創造思維的萌芽,它是創造性人才必備的思維品質。中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充分認識直覺思維的作用,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加強直覺思維能力的訓練,不僅能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開闊思路,而且能充分釋放創造精神,提升學習能力。

  學習前潛在的錯誤觀念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干擾,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對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類比不當引起的推理結果錯誤,將物理公式數學化造成的思維偏差,將概念內涵與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亂套公式或規律的張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與現有知識水平需要,針對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思維障礙特點,要善於採用恰當的策略進行有效提問,這樣才能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必要對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做一些探討。

  1問題生活化

  新課程提倡課程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所謂問題生活化策略是將問題置於現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鮮活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學生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與自然界!社會發生聯絡,許多問題的背後都隱藏著使學生心存疑惑!充滿好奇的物理問題。如在關於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課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習題:有一輛汽車原來做勻速直線運動,突然遇到緊急情況剎車,已知汽車質量m,汽車剎車過程的制動力恆為f,設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t0,問從駕駛員發現情況到完全停車, 共經過多少距離?若將這一習題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規定不能超過40km/h,有一輛卡車遇緊急情況剎車,車輪抱死滑過一段距離後停止。交警測得剎車過程中在路面擦過的痕跡長度是14m,從廠家的技術手冊中查得該車輪胎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是0.7。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請你來陳述該卡車是否超速行駛。

  很顯然,後一種提問比前一種提問有效,它將問題置於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覺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的興趣,學習時易於理解和接受。

  2問題搭橋

  搭橋策略是指教師為使學生對當前問題做進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複雜的學習任務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學生能自行構建知識體系和物理思維來達到教學目的而採用的一種行為活動。在教學中採用這種策略進行有效提問,有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與知識的意義構建,教師的作用是搭橋引領探求知識結論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訴學生。如在教靜摩擦力的大小可變化時教師演示提問。

  演示1:一物塊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5N的力推,物體不動,其受到的f1=____。 演示2:一物塊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8N的力推,物體仍不動,其受到的f2=____ 演示3:一物塊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10N的力推,物體也不動,其受到的f3=____ 演示3:一物塊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20N的力推,物體恰好推動,其受到的f4=____ 從以上教學片斷可以看出,這樣的提問很有效。教師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告訴學生靜摩擦力是變化的。而是先把這個問題進行分解,然後通過提問層層深入,逐步搭建問題橋樑,讓學生能順藤摸瓜,自主尋求答案,得出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採用搭橋策略進行有效提問,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取知識,這比我們自己從嘴裡說出來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說服力。

  3以問引問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思索問題。以“問”引“問”策略,就是要發揮有效提問的這種功效作用。我覺得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的最高價值性應該就在於此。這裡的以“問”引“問”策略中的第一個/問0是指教師提出問題,第二個“問”是指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即以“問”引“問”指的是教師提出問題能引導或指引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

  可見,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意義不僅在於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思考,而且還在於它能引導學生敢於去發現!提出問題,培養創新意識,最終把學生引上創造之路。創新教育理論表明,學習者不斷地質疑!發現新的問題的過程中,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也就得到培養,發現新的問題是問題提出以後所引發的新的價值,因為發現新的問題比提問更富有創造性。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並對他們提出的問題給予積極評價。

  當學生還不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多鼓勵他們,樹立他們的信心與勇氣,並在方法上給予點撥或引導。如果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由於時間限制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可在課後繼續探究。這樣做既解決了學生提出的問題,又讓他們體會到獲取成功的快樂。這種成功感也會驅使他們有進一步求知的願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讓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將不引領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向,會容易導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義。

  總之,在物理課堂中教師的有效提問不僅僅在於“問”,而更重要是在於採用合適的策略進行提問。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採用上述相應的策略達到有效提問的目的,則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展開思維活動,使物理課堂中不斷地動態生成新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有效提問的教學真正功效,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發展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