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改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通過這次的初中數學課改學習,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通過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課程改革首當其衝的就是一種觀念的轉變,這種轉變不但在於新課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讓任教的老師真的運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去實施教育教學活動。傳統教育模式是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單向傳輸的過程。隨著教育實踐的發展,這種認識受到了挑戰,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薰陶。教師要創造性選擇和應用教學材料,而不能跟在資源後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學生理解、學會和掌握新的知識並不是像填鴨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種重構,在他已有知識、經驗和觀點上的重構。以上這些變化,必然引起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而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對學生的正確全面評價,又能體現教育的客觀性,達到教育的量化標準。因此適時的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是我們面對新課程改革首先必須理清的關鍵。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傳統的教師泛泛而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被生動活潑的討論式,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代替,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在教學中,還應該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數學學科與日常生活,生產密切相關,要使學生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幾何模型的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準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他才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那就啟用他創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2、教師意識到課改形勢逼人,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業務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現代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師的自我學習提高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教師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在職進修,業務培訓或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自我訓練。教師們能積極地開動腦筋,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課件,集體備課等,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熱情。
3、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另外,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強調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主導者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正處於心理髮展的關鍵時期,學習狀態極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情感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質和個人魅力,讓學生身心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習效率。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在所有的東西中間,人最需要的東西乃是人”。人需要關懷需要愛,人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師生之間也一樣。中學生情感豐富,教師在教學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別是“差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懷、愛護。如在提問、練習中,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分層設計,
讓不同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把給予學習者取得成功的歡樂看作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型別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給他們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達到要求時給予肯定和讚揚,並不斷鼓勵他們,要讓學生經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教師本身應舉止莊重、文雅。提問時,要面帶微笑,語言親切,多用禮貌用語。教師良好的素養、專業水平和教學方法,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言傳身教,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下一代的成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聯絡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情不自禁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篇2
這一年我們學校仍然積極堅持課堂教學改革活動。通過課改活動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課改課、小組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和深化,我們廣大數學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一樣,在課堂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來,接受著諸多的衝擊與洗禮。在此期間,我們有過成功的體驗,也有頗多問題的困惑。幾年來,教師的知識觀、質量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到注重學生態度、情感、人格、能力的發展,由過分追求學科的嚴密性轉到注重數學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轉到注重學生實踐探索和交流的主動學習。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逐步形成,學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養成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還學會了評價、質疑與反思;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所有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體談談課改幾年來的收穫和困惑。
一、課改中的收穫
一教師素質整體提高
在課改過程中,教師自覺地進行新理念的學習,不僅理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堂教學中的理性思考逐漸增多,並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體現用教科書教學生,而不是教教科書的理念。新課程的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二課堂教學發生可喜變化
教師在課堂上放下了教師的尊嚴,以平等、民主、和藹的態度引領學生開展學習,教室內從以往的“教”堂變成了“學”堂,教師在教學中以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普遍喜歡學習數學,善於提出問題,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課改前的學生遠不及的。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
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改中的數學教師為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儘可能充分的發展。幾年的課改表明,孩子們身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的願望逐步得到實現。學生們逐漸形成了樂學、愛學、興趣濃厚、善於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並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及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
二、問題與思考
1、課改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紮實的矛盾。課改資訊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2、課改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於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律。對於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4、教學班規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5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是我們值得商榷的問題。
篇3
通過初中數學新課改教學,我有以下幾點粗淺體會,在教學中一定要:
一、激發學生潛能,鼓勵探索創新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採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覺得每項知識都是他們實踐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
例如“多邊形的內角和”一節的教學,我先複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知識,然後提問:我們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識來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問題?學生經過討論不難得出:1想辦法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2具體轉化方法採用添線來分割多邊形,使之成為若干個三角形。在此基礎上,我繼續提問:1你們有哪些具體的分割方法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從一邊上任一點出發連不相鄰的頂點、從多邊形內任一點出發連各頂點等呢?2從一個頂點出發連對角線可以有多少條?那麼一個多邊形一共應有多少條對角線?3根據對角線的條數你能確定是幾邊形嗎?4你還能得出其他結論嗎?通過學生思考探索,他們總結出許多解決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方法,還因勢利導探索多邊形對角線的有關知識,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轉變教育觀念,發揚教學民主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學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師不能代勞。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即教師扮演好導演角色,學生扮演好小演員角色。
例如在學習同類項概念時,我針對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組織“找同類項朋友”的遊戲。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把事先準備好的配組同類項卡片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同學找到自己的同類項朋友後,被“擠”出座位的另一個學生再去找自己的同類項朋友,比一比誰找得既快又準。這種生動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學生充分活動,學習興趣大增,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確定同類項的方法和合並同類項的法則。
三、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習興趣
某些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認為學習數學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則和解題規律記熟,然後反反覆覆地做題。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思想,通過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教材列舉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素材和形象的圖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經常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習上要及時總結表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使學生樂學、願學、想學,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為學習而勤奮,不會有一點苦的感覺。
例如在學習“實踐與探索”中的儲蓄問題時,我提前一週佈置學生到本縣的幾家銀行去調查有關不同種類儲蓄的利率問題。教學中,讓每個學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銀行收集到的各種各樣有關儲蓄的資訊,然後再按每四人一組根據收集到的資訊編寫有關儲蓄的應用題,教師可以有選擇地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全班學生相互討論、合作攻關,最後選派一些小組的代表作總結髮言,老師點評,對做得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通過這樣教學,學生在愉快中學到了知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編排的有關內容,如“地磚的鋪設”、“圖示的收集”、“打折銷售”等等,教師都可以充分利用,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關注個體差異,促使人人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即要為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新教材設計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討論”、“觀察”、“試一試”、“做一做”等問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的安排上優、中、差各級知識水平學生要合理搭配,以優等生的思維方式來啟迪差生,以優等生的學習熱情來感染差生。在讓學生獨立思考時,要儘量多留一些時間,不能讓優等生的回答剝奪差生的思考。對於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也可另外選擇一些較靈活的問題讓他們思考、探究,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數學成績。
五、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堅持利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善於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手段,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得到不斷加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