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學習心得體會9篇_延安參觀學習心得體會2

  延安學習心得體會篇五:1484字

  我們到達了活動革命聖地——延安。次日早晨開始,我們參觀了延安革命歷史紀念館、棗園和楊家嶺。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緒又拉回到了革命戰爭年代。大家再次感受了延安時期那驚心動魄、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深刻領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輩革命家的風采,體會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中,黨員們肅立在大刀、長矛、土地雷和步炮前,彷彿看到了當年的戰火硝煙,聽到了當年的戰火聲,感受到了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情景。中國革命的歷史在黨員們心頭又一次打下了的深深烙印: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犧牲的戰鬥精神,永遠是我黨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

  在棗園、楊家嶺等當年中共中央所在地舊址,我們在導遊的解說下重溫歷史,深刻地體會到了延安精神在新時期的偉大意義。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延安時期是我們黨在中國區域性地區建立人民政權並不斷擴大執政區域的重要時期。我們黨歷來把為中國最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時期又響亮地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並在全黨認真實踐。那時的陝甘寧邊區政府,被譽為“民主的政治,廉潔的政府”。當年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成員說:“這裡不存在鋪張粉飾和禮節俗套,沒有乞丐,也沒有令人絕望的貧困現象,人們的衣著和生活都很儉樸,人民之間的關係是坦誠、直率和友好的。這裡也沒有貼身保鏢、憲兵和重慶官僚階層的譁眾取寵的誇誇其談。”中國共產黨就是以對人民的無限忠誠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援。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當時的延安交通閉塞,經濟落後。面對國民黨的封鎖,毛澤東同志號召根據地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大生產運動。部隊戰時作戰,閒時種地。多年下來,紅米飯,南瓜湯不但沒有將根據地軍民餓垮,反而鑄就了延安軍民的錚錚鐵骨和艱苦奮鬥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精神。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是我黨我軍的最高領導人,卻住的是普通的窯洞,用的是部隊配發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張木桌上,毛澤東寫出了《論持久戰》等大量有遠見卓識的政論著作,給中國革命指明瞭正確的道路,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也是在這延安窯洞裡,誕生了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偉大的毛澤東思想。

  “延安精神”是默默無聞、勇挑重擔的“駱駝精神”。“駱駝精神”是我黨對任弼時同志道德品質和光輝人格的形象比喻,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極為漫長的路,沒有休息,只有工作,沒有任何要求,只有埋頭苦幹,默默無聞,任勞任怨,一步一個腳印,負著重擔向前。任弼時是我黨的優秀代表,他體現著延安時期人民特有的品質和美德,是延安革命根據地得以鞏固和發展的根本所在。如果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那麼延安路則是“駱駝”踩出來的。這些“駱駝”同人民一道,共同揹負著民族解放的重擔,艱難地前行。

  經過幾天的參觀學習,大家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艱苦奮鬥是我們爭取勝利的法寶。在回家路上,黨員們表示要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當中要發揚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立足認真學習科學知識,把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帶到生活當中,做好黨員的模範先進帶頭作用,把延安精神傳播到每個同學當中,灑滿整個校園。特別是聯絡我們《思想道德休養與法律基礎》課本中需要弘揚的革命精神,怎樣為中華民族的振興特別是大學生的精神主體中植入我們黨的精神養料,怎麼樣去更多地通過教學途徑讓我們的學生真正把這些革命精神轉化成時代的進取拼搏精神,從而讓我們的大學生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給與了我們一個非常生動的榜樣。

  延安學習心得體會篇六:1688字

  在全國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之際,學校黨委組織中青年黨外代表到革命聖地延安學習考察,進行革命傳統文化教育,以促進對中青年黨外知識分子的教育培養。此次學習考察由黨委副書記唐健禾帶隊,黨委組織部、統戰部負責人以及學校民革、民盟、民建、九三、農工的民主黨派青年成員以及無黨派青年代表等10餘人參加了此次考察學習。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這是兒時在父親口中常聽到的話。由於父親是一名革命軍人,曾在延安的寶塔山下生活過數年,自己也有幸出生在這片土地,5歲後回到四川,兒時的記憶已經淡化和模糊。神祕的窯洞和高亢的信天游,是成年後在書本和電視上對延安的印象。當得知學校組織青年黨外人士到延安學習考察時,我覺得這次延安之行意義特殊,對自己來說既是一次迴歸之旅,也是一次洗禮之旅,情緒中滿是激動和亢奮。

  11月12日我們學習團一行到達了中國革命聖地——延安。旅途中的興奮,在厚重的黃土高坡清晰的呈現在眼前時,被敬重和虔誠所代替,兒時的模糊記憶逐漸具象化。延安,既是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抗戰勝利,進而奪取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出發點。從1935年到1948年的13個春秋裡,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生活和戰鬥,領導和指揮了中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堅固基石。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毛澤東思想也是在延安時期逐步成熟並正式寫到了黨的旗幟上。

  可以說,沒有延安,就不會有毛澤東思想,也不會有我們現在的新中國。 在延安大學,我們參觀了延安大學校史陳列館,深深的感受到“為什麼我的眼睛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延安大學校史陳列館展示的圖片資料和實物資料讓我們感受到在革命的年代,延安這片土地吸引和激勵著當時的熱血青年投身革命的洪流,把青春和智慧獻給了人民、獻給了國家,並且無怨無悔。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多年實踐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這種精神屬於過去、現在和將來,並鼓舞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在延安,我們學習團一行瞻仰了棗園中共中央書記處駐地舊址、七大會議舊址楊家嶺革命遺址、以及濃縮延安歷史的革命紀念館。我們看到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和生活地方的一草一木。看著那些狹小、陰暗、簡陋的窯洞,窯洞裡面那簡樸得讓人難以置信的陳設,我們震驚在這樣的條件下,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指揮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一張普通的小木桌,黑色漆皮早已脫落,毛澤東就在這上面寫下氣壯山河的《沁園春雪》;一面褪色的錦旗,是獻給一名“解放軍戰士的母親”,是對一位革命年代平凡的農村婦女的禮讚;樹木削的紅纓槍、延安小米、戰士手工紡織的粗糙棉布,展示的是戰爭中的力量懸殊,和先烈們不畏一切艱難險阻的革命意志。大家在革命遺址駐足良久,在革命紀念館被展覽深深吸引,聚精會神的觀看,低聲交流。

  作為青年黨外人士代表,我們學習團非常感謝學校黨委給予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延安是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統一戰線傳統教育基地,延安大學有著很深厚的統戰文化內涵,到延安及延安大學學習交流激發了我們對理想和信念、延安精神的傳承和發揚等問題的深層思考。我們在交流中深深感受到,當前學校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黨委關心青年知識分子的發展,注重對青年黨外教師的培養教育,專門組織黨外的青年代表到延安學習考察,不僅是對每一個理工學院青年教師極大的鼓舞,也是促進黨外青年教師不斷進步的動力。雖然短暫的延安紅色學習教育之旅結束了,但學習、實踐、發展、弘揚延安精神的歷史使命才剛剛開始。如何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與我們“勤奮求實、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校興我榮”的“黃嶺精神”相融合,貫穿於我們的工作中,進一步築牢 “同心”思想,增強凝聚力,以新的姿態、新的風貌、新的幹勁,立足本職工作,為建立應用型多科性大學的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是我們的歷史責任和神聖使命。

  延安學習心得體會篇七:2596字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xx週年,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近日,廳黨委開展的“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安排,組織全體黨員幹部赴延安革命聖地參觀學習。一路上大家團結互助,對這次紅色之旅充滿了憧憬和嚮往。

  到達延安後,在幾天的時間裡,我們按照會場教學、現場教學和專題講座等方式,對延安精神進行了回顧。延安革命歷史紀念館、鳳凰山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抗大紀念館、棗園革命舊址、南泥灣大生產展館……一路走來,一路感悟。一幅幅泛黃的照片、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緒一下子又拉回到了革命戰爭年代的延安,當年那一幅幅驚心動魄、艱苦卓絕、感人至深的畫面,又再一次生動地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偉大的時代孕育了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造成了偉大的業績。“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經過長期革命實踐的精神積累,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嶄新表現。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之所以能夠得以熊熊燃燒,歸根結底得益於延安革命搖籃裡培育出來的“延安精神”。那麼“延安精神”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怎樣把“延安精神”貫徹落實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呢?

  我認為,“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為誰服務、為誰革命,這是決定一支革命隊伍性質的重要因素。在《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同志就鮮明地指出:“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我黨我軍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這也是我們在革命戰爭年代從弱到強、從小到大並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這必將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終取得勝利的“法寶”。作為我們邊防檢查站,是對外開放的一扇視窗、是深化改革的一面旗幟,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堅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落實到我們日常工作的始終,一方面要以提升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用我們真誠微笑和人文關懷,為國家安全工作儘自己最大的力量。

  我認為,“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當時的延安貧困落後、條件十分艱苦。面對國民黨的重重封鎖,毛澤東同志號召根據地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部隊戰時作戰,閒時種地。多年下來,紅米飯、南瓜湯不但沒有將根據地軍民餓垮,反而鑄就了延安軍民的錚錚鐵骨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雖然我們現在已經告別了那個時刻需要接受血與火、生與死考驗的革命戰爭年代,但我們現在正處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深入的創業時期。在這個創業過程中,我們現在和將來很長時期裡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困難很多、任務很重、路也很長。所以,作為一名國家安全工作人員,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必須繼承和發揚苦奮鬥的精神,要有不怕任何艱難險阻和流血犧牲的勇氣,要有披荊斬棘、頑強拼搏、吃苦耐勞、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自強不息的作風,並把這種勇氣和作風體現到日常工作的改革創新上,這是我們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保證。

  我認為,“延安精神”是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精神。

  在延安,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作為我黨我軍的最高領導人,住的是普通的窯洞,用的是部隊配發的木椅、木床,然而正是在那張木桌上,毛澤東同志卻寫出了《論持久戰》等大量有遠見卓識的重要著作,給中國革命指明瞭方向,讓中國人民看到了曙光。人人都有追求舒適安逸生活的權利,但是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我們的事業並不是只有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中才能創造,艱難困苦的環境往往更能激發我們奮鬥的熱情和前進的動力。作為一名國安幹警,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反腐倡廉建設面臨的嚴峻形勢和任務,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反對享樂主義,提倡自強不息,積極培養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堅決做到不該拿的一分也不要拿,不該去的地方一次也不要去,不該辦的事一件也不要辦,正規工作圈,淨化生活圈,純潔交友圈,通過率先垂範、以身作則,讓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精神得到發揚光大。

  我認為,“延安精神”是默默無聞、勇挑重擔的“駱駝精神”。“ 駱駝精神”是我黨對任弼時同志道德品質和光輝人格的形象比喻。任弼時同志是延安時期中央五大書記之一,身患重病,中央讓他養病,而他在養病期間還深入基層調研,寫了許多調研報告,沒有休息,只有工作,沒有任何要求,只有埋頭苦幹,默默無聞,任勞任怨,一步一個腳印,負著重擔前行,這種以身作則的精神為全體黨員樹立了楷模。其實,“駱駝精神”說到底就是一種大公無私、愛崗敬業、默默無聞、樂於奉獻的精神。當前,我們應該轉變作風、求真務實,真正把聰明才智用到謀工作、幹事業上,做真抓實幹、無私奉獻的表率。

  通過參觀學習,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心靈深處受到了震撼,讓我對延安精神的本質有了更深的瞭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追思革命前輩艱苦卓絕的奮鬥歷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在這裡,我真正懂得了共產黨的偉大。我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如此艱難困苦的環境依然擋不住大批中華民族優秀的兒女,衝破反動派的層層封鎖奔向延安,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匯入中國革命滾滾洪流的熱情。同時也引起了我對如何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深入思考。我深切感悟,延安精神確實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今天的時代雖然已不同於幾十年前的戰爭年代,但延安精神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見證了那段遙遠而又輝煌的革命歷程。延安之行,讓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認識,昇華了思想,增強了黨性,磨練了意志。延安之行使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只要我們堅持和發揚新時代的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我也希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這充滿新希望、新挑戰的人生征途上,能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落實貫穿於自己工作的始終,切實把延安精神化作奉獻國家的安全工作的工作激情和對黨的事業更加執著的信念與追求,在解放思想上首先“熱”起來,在為人民服務上首先“動”起來,在艱苦奮鬥上首先“嚴”起來,勤奮工作,嚴格要求自己,嚴格履行崗位職責,做好本職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用我的忠誠、汗水、激情、創造,為國家的安全工作作貢獻,為實現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做貢獻!

  延安學習心得體會篇八:2688字

  學校以參觀革命聖地,加強黨性教育為主題,組織全校教職工部踏上延安這塊聖潔的黃土高山,在這裡接受了為期兩天的革命傳統教育。在這短暫的三天時間裡,我們沿著當年共產黨人走過的足跡,重溫了老一輩共產黨人在艱苦卓絕的延安時期所孕育而成的放著永恆光芒的延安精神。

  走近延安,我感受到中國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延安不屈不撓地同敵人進行鬥爭的艱難生活與感人故事,依稀看到了老一輩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的身影,看到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感受到在延安那種特殊的環境中,在理想信念、精神風貌、思想品德、工作作風等方面,不斷培育、積累而成的優良革命傳統和偉大革命精神。使自己的思想受到了震撼,靈魂得到了洗禮。翻開中國的現代革命史,延安這個名字永遠都閃耀著光輝,延安留下了我黨的戰鬥足跡。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與西北紅軍和先期到達陝北的紅25軍勝利會師,最終成為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誠如毛主席所言:“沒有這塊土地,我們就下不了地”。

  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鬥了13個春秋。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動留下了大量革命足跡,是我們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搖籃。懷著崇敬的心情,我們到王家坪、楊家嶺、棗園參觀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中央領導的故居和中央機關辦公地。就是在這樣狹小、陰暗、簡陋的窯洞裡,毛澤東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雄才大略,運籌帷屋,決勝千里,指揮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就是在這窯洞的小油燈下,他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在這裡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延安,作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聖地而永載史冊。

  延安之行,加深了我對對延安精神的認識和體會。它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體現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體現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思想風範,體現了黨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優良傳統,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一往無前的奮鬥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徵。我個人理解,延安精神它包括了四個方面:

  一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延安精神它概括了延安時期共產黨人的奮鬥目標和嚮往追求,是延安精神長期不衰的源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可以培養高尚的情操,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事業成功的基本保證。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到每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理想追求,沒有堅強的信念支撐,勢必會走向消沉。延安時期生活那麼艱苦,環境那麼惡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熱血青年嚮往,並且不怕苦累,不怕犧牲,從四面八方奔向延安?正是由於革命先輩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標誌。過去,延安的自然條件十分艱苦,黃土高坡土地十分貧瘠,乾旱缺水,不管是農作物生長還是人民生活,都是一種挑戰。土地面積少,而且只能種一些耐旱的農作物,大批的部隊人馬駐紮在延安,加之全國各地很多熱血青年奔赴延安,那麼多的人要吃飯要生活,怎麼辦?靠外援是不可能的,因為有蔣介石的圍剿,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艱苦奮鬥。所以我們看到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領導人艱苦樸素,節衣省食,同時開墾荒地,擴大種糧面積,因此出現了著名的南泥灣大開荒大生產場面,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那壯觀動人的場面,感受得到他們艱苦奮鬥,生產自救的偉大精神。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我們黨戰勝困難、克敵制勝、求得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法寶。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我們黨是靠艱苦奮鬥起家的,我們黨和人民的事業是靠艱苦奮鬥不斷髮展壯大的。艱苦奮鬥是工作作風,也是思想作風,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是凝聚黨心民心,激勵全黨和全國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一條極其寶貴的歷史經驗。

  三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延安精神的本質和核心。在延安時期我們黨所形成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質和高尚情操,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如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在他們身上閃耀著延安精神的光輝,體現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四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理論聯絡實際、不斷開拓創新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時期我們黨就把實事求是作為黨的思想路線,實踐證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達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能解放思想。延安時期是我們黨科學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成功的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理論上實現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時期。在延安時期的特定歷史背景下,黨中央創造性的總結了“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三大法寶,為黨奪取全國勝利鋪平了道路。在黨的建設上,經過延安整風運動,創新出理論聯絡實際、密切聯絡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優良作風,為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政治保證。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飛越向前,不斷加快推進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時代不同了,條件變化了,歷史任務也變化了,可延安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將世代相傳。延安精神的內涵仍然是我們時代的精髓,是我們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所堅持的思想路線,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的生動詮釋。

  延安之行 ,使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動的黨性教育。延安之行堅定了我的信仰。延安精神是黨的傳家寶,是我們民族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歷史的凝結,又是時代和實踐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中國化,不斷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果,在開創中國特色的道路上,我們任重道遠,可能遇到的困難挑戰還很多,因此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增強自己的黨性修養,始終堅持艱苦奮鬥,執政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要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忘為人民服務的本質,牢記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精神,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好好學習,踏實工作;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黨章》要求,發揚延安革命光榮傳統,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導自己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牢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緊緊抓住提高人的素質這個核心,以豐富的道德實踐引領社會風尚,以良好的文明素養保證和諧穩定,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讓延安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新的光輝。

  延安學習心得體會篇九:2709字

  市科協機關黨委組織了14名優秀黨員、先進支部代表赴延安參觀學習。團隊中,年齡最大的團員年近80,最小的團員只有23歲,一路上大家團結互助,對這次紅色之旅充滿了憧憬和嚮往。

  延安,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故園,是催生新中國的革命聖地。延安精神的最顯著特徵是艱苦奮鬥。這種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無疑是直接由我黨我軍在井岡山時期和長征中所表現出來的舉世聞名的特別能吃苦的革命精神發展而來的。

  延安的寶塔山下,團員們參觀了棗園、楊家嶺、延安文藝座談會址和黨的七大會址,增強了對延安精神的感受,提高了對黨的認識水平,更加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

  延安時期,是從土地革命戰爭向抗日戰爭轉變的關鍵時期,其中心任務是:拯救國家,拯救民族,驅除外侮,恢復主權.延安精神是緊緊圍繞這一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釀造而成的.延安精神的主要內涵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理論聯絡實際,密切聯絡群眾,敢於勝利,艱苦創業.其核心和主題就是xx同志在陝西視察時所講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延安精神是我們黨長期培育發展起來的傳統作風和革命精神的凝聚和體現,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同時也是自尊,自立,自信,自強的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這種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無疑是直接由我黨我軍在井岡山時期和長征中所表現出來的舉世聞名的特別能吃苦的革命精神發展而來的.

  延安時期,是我們黨和人民軍隊歷經艱難困苦,不斷髮展壯大,戰勝了最凶殘的日軍,併為全國解放奠定了堅實基礎的時期;是我們黨對中國人民百年奮鬥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系統的、科學的總結,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得到系統的、多方面的展開,從而達到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偉大革命實踐的結晶,人們把它親切地稱為“延安精神”。

  延安時期是艱苦卓絕的鬥爭時期。經過千辛萬苦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初抵延安時,人民軍隊的主力不足三萬餘人,白區的工作幾乎損失殆盡,我黨幾乎陷入絕境。緊接著我黨領導的敵後游擊戰爭進入了空前殘酷的階段:一方面,日寇對抗日民主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清鄉”、“蠶食”、“掃蕩”,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妄圖縮小以至摧毀我抗日根據地。另一方面,留在敵後的國民黨軍隊大批投降日寇後,大肆向解放區進攻,國民黨頑固派也加強了對解放區的封鎖,企圖把解放區軍民“困死”。同時,華北連續發生水、旱、蟲等自然災害,生產受到極大破壞。正如毛澤東指出的“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國民黨用停發經費和經濟封鎖來對待我們,企圖把我們困死,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八年抗戰,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無數有志的熱血青年,毀家紓難,奔赴延安,投身民族解放的洪流;延安時期,經過鬥爭的嚴峻考驗,通過中央黨校、抗日軍政大學及各級分校的培訓,我黨鍛鍊培養出一大批懂得治黨、治國、治軍的具有豐富鬥爭經驗的領導骨幹;八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浴血奮戰,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尤其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總結了百年以來特別是黨成立以來的經驗和教訓,堅持了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中國的特點出發,提出了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關於人民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關於政策和策略,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以及關於黨的建設等科學理論,使毛澤東思想得到系統的、多方面的展開,從而達到成熟,成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從根本上保證了中國革命的正確方向。

  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精神,為了戰勝空前的困難,鞏固抗日根據地,堅持長期抗戰,中共中央強調要發揚革命精神,戰勝困難,爭取勝利。這種革命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一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通過各種有效的形勢教育,使廣大幹部和群眾既認識困難的嚴重性,更認識到這些困難是前進中的困難,是日益接近勝利的暫時困難,從而堅定殊死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

  二是密切聯絡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我黨密切聯絡群眾的作風經過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開始產生,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開始形成,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正式形成,1945年召開的黨的“七大”,把群眾路線正式寫進黨章,從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為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英雄氣概。在黨中央發出“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號召下,在“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總方針指導下,解放區軍民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展了大生產運動,不僅使邊區實現了“豐衣足食”的目標,戰勝了嚴重的物質困難,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更重要的是鍛鍊和培養了艱苦奮鬥戰勝困難的革命精神。

  四是加強黨的建設,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法寶。毛澤東在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驗時指出:“我們有許多寶貴的經驗,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絡人民群眾的黨。……”黨的建設,武裝鬥爭,統一戰線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三大法寶互相聯絡,缺一不可,首要的法寶是黨的建設。延安時期,我黨實現了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團結統一,使黨成為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保證了克服一個個艱難險阻,不斷走向勝利。

  五是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從1941年5月開始,歷時4年,我黨進行了一次普遍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教育的整風運動。整風運動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中心內容是反對教條主義。通過整風運動,在全黨確立了一條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在隨後黨的七大通過的新黨章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

  延安精神閃爍著時代的光芒。它是關於實踐和認識、領袖和群眾、政權和民主、政策和策略、歷史的任務與黨的自身建設的認識論和辯證法,表明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過程中,認識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規律,認識了中國民主革命這個客觀世界,已由必然王國飛躍到自由王國。

  馬克思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的精華。”延安精神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在艱難鬥爭中開創新局面的哲學。延安精神產生於延安時期,但在各個時期,特別是困難時期,延安精神都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今天,我們黨面臨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繁重任務,今天的任務更偉大、更艱鉅,新的世紀更需要延安精神。

  作為一名黨員要做弘揚延安精神的表率,切實把延安精神化作奉獻首都的激情和對黨的事業更加執著的信念與追求,用忠誠、汗水、激情、創造,為科普事業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