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魚缸法則

  學習使人進步知道沒有力量,悟到並做到才有力量!教育孩子有很多法則,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魚缸法則

  美國超大公司紐約總部辦公室門口擺著一個漂亮的魚缸。魚缸裡十幾條產自熱帶的雜交魚長約三寸,兩年過去了,它們的個頭似乎沒什麼變化。一天,董事長的頑皮小子不小心把魚缸打破,魚兒被放進院子中的噴水池中。兩個月後,那些魚竟然都由三寸來長瘋長到了一尺!後來人們把由於給孩子更大的空間而帶來孩子更快發展的現象稱為“魚缸法則”。

  魚缸給予魚兒的空間只不過一尺來寬,兩尺來長,在這樣的發展空間裡,魚兒縱然使出全身的解數,也註定只能在限定的範圍之內活動,他們能夠活動的水域只不過巴掌般大,他們吸收的養料與水分也只能限定在魚缸之內。雖然有馳騁千里的願望,卻被人為的玻璃屏所阻礙,在這樣的環境中,除了碰壁之外,魚兒只能選擇順從,在狹小的空間裡委曲地活動。

  反觀,我們的教育不也正是如此嗎?中央電視臺有一則公益廣告,廣告詞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其實,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給予學生一個怎樣的發展舞臺,學生就會得到怎樣的發展。學校的空間固然很狹小,但是學生所受到的教育卻取決於教育者的高度。如果教育者能夠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站在學生精神成長的角度施以教育,那麼就如同給予了學生一方池塘,為學生的將來進入“大江大河”積蓄了足夠的能量。如果教育者僅僅從當前的角度著手,以功利性目標為導向,那麼學生所接受的教育註定如同“高牆四角的天空”,單調、枯燥、乏味,和呆在魚缸中生活的魚兒無異。

  在有的教師眼裡,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而自己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提高成績,除了成績、分數之外,再無其他。如此觀念趨使之下,課堂中除了僵死的知識傳授、生硬的記憶和無止境的練習,只剩下學生的抱怨與痛苦。這樣的教育顯然是狹小的,因為教師的觀念陳舊以及認識的偏頗,造成學生學習空間與活動的狹小,設定了學生髮展與成長的障礙。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學校的教育本身就是學生的一種生活,而且是重要的生活,這種生活應當是豐富多彩的,應當是五彩繽紛的,應當是幸福快樂的。不能僅僅有學習、有考試,還要有促進學生充足成長的興奮點,要有鍛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牽引點,有讓學生留戀與喜愛的吸引點。學校的教育是立體的全方位的,事事皆教育,處處皆文章。優秀的教育者應當給予學生一個豐盈的教育,讓學生在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中體驗到教育的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的校園就是這樣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他的校園裡不僅有教學工作室、實驗室、圖書館,而且還有暖房、機械室、創造室。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志趣小組,如少年設計師小組、建築家小組、機械化工作者小組、車工小組、電工小組、植物栽培小組、園藝小組、養蜂小組、養蠶小組、養花小組、選種小組、自動化遙控小組等等。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學生們不僅體驗到勞動的經歷、創造的快樂,而且發展了個性,培養了興趣,獲得了足夠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們在這樣的活動中收穫到了教育的幸福。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種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完整而幸福的教育一定是豐盈、立體、博大的教育,是對應試教育的一種反駁,對本真教育的迴歸。

  學校給予學生的教育應當是一方池塘,而絕不能是一個魚缸,因為只有池塘才能讓魚兒快樂地嬉戲,只有豐盈的教育才能讓學生幸福地成長。

  教育孩子:狼性法則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它們總是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興趣,因而它們能不斷在環境中發現食物,瞭解危險,從而有力地生存下來。

  因此要培養孩子超強的學習能力,一定要培養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讓他仔細觀察生活,用興趣來作為孩子學習的老師。這樣的孩子才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對工作有新創見和新靈感。

  教育孩子:南風效應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猛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

  南風效應告訴人們寬容是一種強於懲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樣如此,那些一味批評孩子的父母,最終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聽不進他們的話。每個孩子都有可能犯錯誤,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點,客觀、理智、科學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

  教育孩子: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是美國心理學家,1966年他做了一項關於學生對成績期望的試驗。他在一個班上進行測驗,結束後將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單交給校長。校長將這份名單交給了這個班的班主任。8個月後,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個班上時,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大幅度提高。成績提高的祕訣很簡單,因為老師更多地關注了他們。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天才,但這種可能的實現,取決於父母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去愛戴、期望、珍惜這些孩子。簡單說,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有可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